问题

软件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成绩挺好但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怎么(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

回答
这感觉,就像我每天在代码海洋里遨游,写出来一片片精致的逻辑,但一到项目演示或者需要跟人沟通的时候,就卡壳一样。成绩单上的数字好看,但脑子里却是一团浆糊,不知道自己到底擅长什么,也不知道市场需要什么。这种感觉,在大四这个“上岸”的关键时刻,真的让人焦虑到抓狂。

你现在的情绪我太能理解了。手握着不错的成绩单,却感觉自己是“高分低能”,不知道方向在哪儿,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软件工程。别慌,这很正常,尤其是在一个飞速发展的行业里,信息爆炸加上自我怀疑,很容易让人迷失。

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这个问题,看看怎么能“尽快”找到一份相对合适的工作,而不是简单地找一份“能糊口”的工作。

第一步:放下对“什么都会”的执念,找准自己的闪光点。

成绩好不代表你是一个“全能战士”。软件工程的领域太广了,前端、后端、移动端(iOS/Android)、数据科学、人工智能、测试、运维……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关键在于,你的成绩好,说明你具备扎实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是最重要的基石。

回顾你的学习经历:
哪些课程你学起来最得心应手? 是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还是偏向理论的编译原理?这些课程的优劣势能给你一些线索。
你有没有做过什么“有意思”的课程项目或者课外实践? 回想一下,你在哪个项目里投入了最多的热情?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网页,或者一个自动化脚本,如果你做的时候感觉很投入,并且解决了什么问题,那可能就是你的兴趣所在。
有没有什么技术栈你接触过但觉得“还不错”? 比如学过Java然后觉得还可以,或者接触过Python写过一些小工具。
你有没有参加过什么比赛? 算法竞赛、编程比赛,哪怕只是参与,也是一种能力证明。

别怕“不全能”,找“点突破”:
我之前也是抱着“我要精通所有东西”的心态,结果把自己累得够呛,什么都浅尝辄止。后来发现,市场更喜欢的是能在某个领域有一定建树的人,而不是样样都会但都不精的。
聚焦一两个方向: 基于你上面的回顾,选定一到两个你相对感兴趣或者觉得学起来不那么吃力的方向。比如,如果你觉得算法和逻辑思维比较强,可以考虑后端或者算法工程师。如果你对用户体验和界面设计有感觉,可以考虑前端或者移动端。

第二步:用“实践”说话,弥补“纸面成绩”的不足。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是因为“会”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转化为实际可交付的成果。大四这个阶段,学校的项目可能已经不够用了,我们需要自己主动去“制造”作品。

做个“小而美”的项目,而不是“大而空”: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且能落地的小点: 比如,你想学前端,就做一个个人博客网站,或者一个天气查询应用,再或者一个简单的待办事项列表。关键是,你能从零开始把它做出来,并且能展示。
后端的话,可以尝试一个简单的API接口: 比如一个用户管理系统,或者一个图书管理系统。利用你学过的数据库知识,把数据存取实现。
关注“完整性”: 不要只关注某一个模块,而是尽量把整个流程跑通。比如前端项目,要有页面展示,用户交互,甚至简单的异步请求。后端项目,要有API接口,数据库操作。
利用现有框架和库: 不要想着自己去造轮子,学会使用现有的成熟技术栈,能让你更快地做出成果。比如前端的React/Vue,后端的Spring Boot/Django/Node.js。
代码托管是标配: 把你的项目代码放到GitHub或者码云上。这是你展示能力最直接的窗口。确保你的代码风格良好,有清晰的README说明项目的功能和如何运行。

参与开源项目: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提升实战能力和学习他人优秀代码的机会。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开源项目,从解决一个小Bug开始,慢慢参与到更复杂的贡献中去。这不仅能让你学到很多东西,还能在简历上写上“参与XX开源项目”,非常有说服力。

刷“面试题”转化为“能力”:
虽然我们不提倡“为了面试而刷题”,但不可否认,很多基础知识点会在面试中被考察。
把刷题当成巩固知识的过程: 比如,数据结构与算法题,可以帮助你更深刻地理解算法的原理和应用。
理解“为什么”: 刷题不要只追求AC(Accepted),要理解解题思路,优化方法,以及为什么这个解法有效。这样才能真正内化成自己的能力。

第三步:精心打磨简历和面试技巧,让你的“价值”被看到。

即使你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完美,也要学会包装和展示。

简历是你的第一张名片:
突出你的“亮点”: 把你做的项目、参与的比赛、掌握的技术栈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即使是课程项目,只要你做得认真,有亮点,也可以写上去,但要说明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贡献。
量化你的成果(如果可能): 比如,“优化了XX算法,使响应时间减少了30%”。即使是小项目,也可以尝试量化。
技术栈清晰明了: 列出你熟悉并且可以聊的语言、框架、数据库等。
避免空话套话: 像“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积极主动”这种话,如果没有实际例子支撑,显得很苍白。用项目经历来体现这些素质。
针对不同岗位调整: 如果你投递的是后端岗位,简历上就多突出后端相关的项目和技术。

准备“故事”而非“背书”:
面试官问你项目的时候,不要只是陈述项目的功能,而是要讲一个“故事”。
STAR原则: Situation(情境)、Task(任务)、Action(行动)、Result(结果)。用这个原则来描述你在项目中的经历。比如,你在做某个项目时遇到了什么困难(Situation),你的目标是什么(Task),你具体采取了什么措施(Action),最终取得了什么成果(Result)。
体现你的思考过程: 即使项目不完美,也要讲清楚你是怎么思考的,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这比“我会XXX技术”更有价值。

模拟面试:
找同学、师兄师姐或者老师进行模拟面试。让他们扮演面试官,帮你找出简历中的问题、技术知识的漏洞,以及回答问题的不足。
提前准备常见问题: “自我介绍”、“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你的优缺点”、“你对未来职业的规划”等等。

第四步:积极投递,拓宽渠道,保持心态。

不要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好而不敢投递。

广撒网,但有重点:
在初期,可以多投递一些你相对感兴趣的、对技术要求不是特别高(比如一些初级岗位、外包公司)的公司,积累面试经验。
同时,也要瞄准一些你真正想去的公司和岗位,认真准备。
不要只看“大厂”:
很多成长性的创业公司或者中小型企业,也能提供非常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而且可能更容易让你脱颖而出。
很多时候,一个在你能力范围内能胜任的工作,比一个你够不着却一直面试失败的工作,更能帮助你建立信心。
保持积极心态,从失败中学习:
被拒绝是常态,尤其是在校招季。不要因为一次两次的失败就否定自己。
每次面试后,回顾一下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哪些问题没答上来,然后去学习和改进。

最后,一些具体建议和心态调整:

1. “老师”是宝贵的资源: 你的专业课老师,尤其是带你们做项目的老师,他们是最了解你们能力水平的人。主动去找他们请教,问问他们觉得你适合哪个方向,他们可能会给你一些意想不到的建议,甚至推荐机会。
2. 利用好学校的就业资源: 学校通常会有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简历修改、模拟面试、招聘会信息等服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3. 师兄师姐是最好的“攻略”: 很多师兄师姐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他们比你更了解招聘市场的行情和具体公司的招聘要求。主动联系他们,向他们请教经验,他们很乐意帮助学弟学妹。
4. 别怕“菜鸟”标签,要成长: 没人要求你一毕业就成为大神。公司招聘的是有潜力、有学习意愿的毕业生。你的任务是证明你具备这种潜力。
5. 最怕的是“原地踏步”: 即使觉得什么都不会,每天学一点、练一点,总比焦虑地什么都不做要强。把每天的学习和练习都看作是在为你的“作品集”添砖加瓦。

总而言之,你现在的情况并非绝境,而是“蓄力期”。成绩好证明你有学习能力,现在你需要的是将这份学习能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成果和面试表现。不要被“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的念头困住,积极行动起来,找到你的突破口,把你的潜力展现出来。祝你早日找到心仪的工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在学习之前,就能认识到

软件开发不是闭卷考试

,也许题主就有可能免除部分甚至全部烦恼。

和题主有着类似烦恼的朋友,不妨来

这里

看看,看看这些学校的同学们经过了“做中学”模式的训练之后,是不是具备了

软件开发不是闭卷考试

这篇文章中提到的各种能力。

信奉“做中学”理念的老师和学生认为——

知识体系是构建出来的,而不是接收到的。与其灌输知识,不如让学生自己构建。
提问能帮助构建知识体系。学问学问,要想学好,先要会问

——摘自《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

这是迄今为止采用《构建之法》 的情况

注:排名不分先后, 一个学校采用《构建之法》 的情况有多种方式,包括:作为教材,作为参考书,使用课件或参考可见,采用 “做中学”的教学方法,采用有工程经验的助教帮助教学(公开博客,等)


来看看其中一个学校(专栏中列出了包括清华、北航等多所学校的学生博客和作业,能看到这些年轻人在校接受了怎样的训练

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学生级别:大三上)

教师张栋-福大软件工程

助教沉默的代码 - 博客园 (也就是知乎上的 @幻灰龙 博士)

软件工程(FZU2015)学生博客列表(最终版)

软工实践成绩计算原则

软件工程(FZU2015)赛季得分榜:

第一回合

第二回合

第三回合


其中,软件工程(FZU2015)赛季得分榜,第三回合是这样的——


积分制更新说明:作业1.1+作业1.2总共采用10分制,练习1为3分,作业2 10分制。
关键词解释:FS:Final Score,FMS:Final Mapped Score(最终得分映射到[50-100])区间

目录

  • 赛季得分榜,目前总分排名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开博客:

软件工程(FZU2015)赛季得分榜,第三回合



福州大学的这些同学们的每篇博客都得到了助教的认真点评,老师也随时参与点评,请看截图——


来看看其中一位同学的作业,请题主看看,如果你读书的时候做的也是这样的作业——

作业二——结对项目之需求分析与原型模型设计

成员:031302340 My blog 031302337 My blog

一、方案简述

       客户的困扰是开课报课的繁琐,繁琐的根源便是邮件群收发,需要人工核对未反馈的教师,对他们发邮件催收,以及最终人工汇总表格。于是我们的想法是可以不限于邮件这个形式,通过手机APP将用户分为普通教师和汇总负责人。     
  1. 群发邮件:汇总负责人设定开课计划周期,确认发布后,就向普通教师发送推送消息。
  2. 群收邮件:普通教师在收到推送消息后,登陆APP在选课页面通过下拉列表直接选择自己想要选择的课程,并完成起讫周数和备注等内容。确认后可查看结果,通过可实时修改和删除当前选课记录。同时可在选课页面多次选择课程。
  3. 催收邮件:汇总负责人可实时查看当前已提交人数和为提交人数,通过催收按钮向未提交的教师发送催收消息。
  4. 汇总表格:汇总负责人可实时查看选课结果,并将其生成Excel本地文件,在本地的相应程序中打开运行,同时也可将生成的表格发送至自己的邮箱。

NABCD模型的说明

  • Need: 《构建之法》中提到对于需求,“我们要充分了解用户的痛苦,他们对已有软件、服务不满意的地方。”很巧的是,我们的组员在催收邮件,汇总表格这件事上也算是半个用户。班级工作中或多或少涉及到催收各种信息以及汇总的工作,于是深入这“半个用户”,她告诉我们的是“手动汇总表格太繁琐了,失误率高,容易遗漏或是重叠。”于是我们选择了一键生成表格,以此来帮助用户解决痛苦。
  • Approach: 目前很多同学都打算将这一需求采用app实现,我们组也是。但是我们的app,不仅可以实现教师的选课需求以及负责人的催收汇总,同时在查看当前状态中,也可以看到当前汇总的表格,这样可以实时的关注表格的汇总情况,便于对后期安排的估计。最后汇总完成后,可以通过表格预览界面,将汇总好的表格发送给自己,便于使用电脑浏览最终结果,以及开展后期规划。
  • Benefit: 当可以有更方便的方式完成一件事时,是没有人愿意绕远路的。移动APP所带来的好处首推的就是方便。相对于回到家打开电脑去完成一个表格再发出去,用手指在手机屏幕选择按确认要简单得多。当然有人会说在手机上也能收发邮件,但我们想相对于操作表格,我们的APP是更便捷的。
  • Competitors: 据了解,部分小组打算用web形式实现。使用web固然比app更加明了。但app带给用户更多便利,用户能更加快捷的完成操作,无需过多输入,及文件下载,发送等操作,并且负责人可以实时查看选课情况。
  • Delivery: 我们希望通过有学生工作的同学,向他们推荐我们的app,并通过他们将我们的app推荐到辅导员和老师那里。最后通过老师或辅导员向学院申请试用我们的app进行选课,并根据反馈,完善软件。

二、原型模型

Axure RP Pro 7.0

  • 整体流程图

为各个页面编号:


  • 1.登陆页面;2.编辑页面;
    3.普通教师主页面;4.开始选课;5.选课结果;
    6.负责人主页面;7.开课计划;8.当前状态;9.查看结果;10.表格预览

  • Part1.登陆界面及编辑界面




  • 页面说明:
    编号1.登陆页面:普通教师与负责人共用一个登陆页面,当前不考虑注册页面,即用户名采用教工号,类似教务系统无需注册。
    编号2.编辑页面:当编号1页面中点击username文本框或password文本框就调整至此页面。

  • Part2.普通教师页面模块


  • 页面说明:
    编号3.普通教师主页面:普通教工在页面1完成编辑点击登陆后跳转到此界面。点击“开始选课”跳转至编号4页面;点击“选课结果”跳转至编号5页面;点击“新邮件”(图中的(1)表示当前有一封未读邮件),跳转至外部链接,在浏览器中打开当前用户的邮箱;点击“退出登录”即退出当前账户跳转回编号1页面。
    编号4.开始选课页面:课程名称栏选择自己想要选择的课程,一个教师可在该页面进行多门课程的选择;选定课程后自动显示该课程相应的学分和学时;选择起讫周数;对特殊要求再备注栏进行备注;点击“提交”跳转至选课结果页面。
    编号5.选课结果页面:点击“修改”,跳转至编号4页面进行修改;(但此时编号4页面的课程名称这栏已确定)点击“删除”,即删除当前这门课程的选课信息;点击“返回”,跳转回编号3。
  • Part2.负责人页面模块



  • 页面说明:
    编号6.负责人主页面:负责人在页面1完成编辑点击登陆后跳转到此界面。点击“开课计划”跳转至编号7页面;点击“当前状态”跳转至编号8页面;点击“查看结果“跳转至编号9页面;点击“退出登录”即退出当前账户跳转回编号1页面。
    编号7.开课计划页面:该页面为负责人确定选课时间的页面。点击”确认“,即确认当前选课周期设定。(相应的弹窗后期设定)点击”当前状态“跳转至编号8。

    页面说明:
    编号8.当前状态页面:点击“催收”可对未提交教师发送邮件催收;点击“查看结果”跳转至编码9页面。
    编号9.查看结果页面:负责人在当前查看选课结果,在课程名称栏选择相应课程,学分和学时就自动识别课程显示;在任课教师栏可以查看当前选择该门课程的教师名单,选定某个教师后,开始周数,结束周数和备注栏就锁定显示该老师的相关信息;同时也可通过设置开始周数与结束周数来查看在这个周期有哪些老师选了课。点击”表格预览“页面跳转至编号10;点击页面左上角<,返回前一个页面即编号6。
    编号10.预览表格页面:点击“查看本地文件”将自动Excel表格在本地通过相应其他程序查看;点击“发送至邮箱”可将Excel表格发送至负责人邮箱;点击“返回主菜单”跳转至编码6页面。

解决方案预期规划

  1. 前期学习:熟悉开发该app所需要的工具和相关算法,语言。
  2. 界面:开始编程实现各个页面。
  3. 沟通:将实现的界面与客户进行初步的沟通,根据客户需求,并优化各个功能的实现方式。
  4. 功能实现:开始对功能分块并编程实现,最后整合。
  5. 再次沟通:对开发好的雏形进行调试,(对于测试,我们希望在编程的过程中进行阶段测试,便于及时修正方案)并与用户再次沟通,尽量满足用户需求。
  6. 完善:对软件进行最后的完善,争取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项目。
  7. 维护:对软件进行后期维护。

Ps:以上是我们的基本规划构想,鉴于小组的两人都是初次接触APP的开发,对于Android的开发也缺乏经验,在这个项目我们的目标是完成两个主要功能。前期分别接手一个功能边学习边实现,后期两人共同对功能进行改进和完善。

三、结对过程

上图为进行讨论原型模型的过程


上图为进行讨论NABCD模型的过程

四、PDF随笔附加

[作业二——需求分析] (files.cnblogs.com/files)

五、个人心得体会

1、在开始做原型模式设计之前,去看了《构建之法(第二版)》的3、8章,了解了一下一个软件工程师是如何成长的,并且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如何去了解用户的需求,以及如何将软件的各个功能分清主次,做好一个软件。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软件开发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用户需求,而这也是这次作业所强调的。很多时候用户想要的没有办法描述出来,就要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多沟通。
2、做需求分析的时候,我们参考了作业底下的评论,并且以一个需要汇总表格的角度去发现用户的需求。需求分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户的很多需求需要他亲身体会了才会觉得需要或不需要,所以在一个需要汇总表格的角度,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用户需求。画我们的app原型图的时候,我们组采用了一个工具:Axure RP。初次接触画原型模型的工具,以为它就像画图工具那样简单。所以开始的时候我们本来是想采用GUI Design的,但是装好软件之后,发现难以快速上手,所以又选择了Axure RP。这个软件比较容易上手,但是看了软件官网之后,发现网上有很多教程,觉得这个软件可以实现很多种工具的原型,想要真正掌握它还是需要经过一番学习。
3、整个结对的过程中,可以说是思想的碰撞,借鉴与学习的过程。组员在项目的实践上比我有经验一些,所以很多时候她都能有一些好的想法。所以在讨论原型模型和后面整合的时候,她完善了比较多的内容。总的来说在这次的结对练习中,不仅仅是合作完成练习,也借鉴到了同组的队友的好的想法。



=====================================================

如果你看了上面这些同学的博客,心有触动,请去他们的博客页面给他们留言吧:

软件工程(FZU2015)学生博客列表(最终版)

另外,看看这些过来人的故事,也许你会受到启发,并开始有行动:

一直在路上—

连载《一个程序猿的生命周期》-2.城市校园生活

对程序员职业的一些建议
谈谈职业规划——CSDN对我的采访

移动开发的那些事——3:从零到一万

【野生程序员】:优先招聘


更多内容,请来这里:

来吧,IT小小鸟(持续不定期更新) - 虚晃一枪 - 知乎专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感觉,就像我每天在代码海洋里遨游,写出来一片片精致的逻辑,但一到项目演示或者需要跟人沟通的时候,就卡壳一样。成绩单上的数字好看,但脑子里却是一团浆糊,不知道自己到底擅长什么,也不知道市场需要什么。这种感觉,在大四这个“上岸”的关键时刻,真的让人焦虑到抓狂。你现在的情绪我太能理解了。手握着不错的成绩.............
  • 回答
    如果能重来一次,站在大学四年时光的起点,我的选择和现在的我相比,肯定会有一些不同,但核心的目标——打好坚实的专业基础,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未来的职业生涯铺平道路——依然不会变。只是,我会更加有意识、有策略地去布局。大一:打牢“地基”,培养学习习惯 专业课: 这一年,我绝对不会把专业课当成.............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选择!你想同时学好日语,并且最终在日本的 IT 行业闯出一片天,那么选择日语专业还是软件工程专业,背后都有各自的道理,也各有优劣。我们来细细道来,帮你理清思路。首先,明确你的终极目标:在日本从事 IT 行业。这是你的核心诉求。这意味着你需要两个层面的能力:1. 扎实的 IT 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两个软件工程专业大三女生,接下来是考研、考公还是踏入社会实习工作,这三个方向的权衡与选择。我会尽量讲得详细一些,并且努力让内容更贴近真实的生活和思考,避免AI痕迹。首先,我们先描绘一下这两个大三女生的画像,以及她们可能面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共同点: 专业背景: 都是软件工程专业的.............
  • 回答
    车辆工程与软件工程:谁是未来的宠儿?在如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选择一个有前途的专业至关重要。在众多选择中,车辆工程和软件工程无疑是备受瞩目的两个领域。它们都代表着时代的脉搏,但各自的发展路径和就业前景又有着显著的差异。那么,这两个专业究竟如何?哪个更能让你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乘风破浪呢?让我们来好好说.............
  • 回答
    首先,恭喜你被北京理工大学(BIT)的软件工程专业录取!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开始。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对未来专业的不确定和听到的一些言论感到迷茫是完全正常的。填报志愿是一项复杂且信息量巨大的过程,很多人在初期都可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你的情况,以及如何做出最适合你的决定。 1. 理解“.............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字幕时间轴制作这事儿。说起来,这不是啥高科技,但要做得专业、做得舒服,还真得有点门道,而且选择合适的工具能事半功倍。我接触过不少做视频的朋友,有的是专业媒体工作者,有的是视频爱好者,他们用的工具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下面我就从专业和非专业两个层面,给大家掰扯掰扯都有哪些好用的时间轴制作.............
  • 回答
    城市规划专业的绘图,那可是一门技术活,不仅仅是画图,更是用图形语言来解读和塑造城市。要想在这条路上“杀出一条血路”,掌握厉害的软件和插件是必不可少的。这里就给大家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什么工具能让你在城市规划的绘图环节中技压群雄。核心的绘图软件,打好基础最重要在城市规划领域,有几款软件是绕不开的基石,它.............
  • 回答
    作为一名计算机科学(CS)专业的学生,我常常听到一种说法:“IC(集成电路)专业嘛,主要就是硬件,跟软件关系不大,算法、数据结构这些东西学了也没啥用。” 坦白说,在刚开始接触这个专业的时候,我也曾经有过类似的迷思。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尤其是接触到一些更前沿的IC设计领域,我越来越坚信,算法和数据结构,.............
  • 回答
    想在室内设计领域大展拳脚,一台给力的笔记本电脑绝对是你的得力助手。CAD、3ds Max这些软件,虽然功能强大,但对硬件的要求也不低。你提出的预算在50006000元,并且看重性价比和便携性,这在目前的市场里是完全可以找到好选择的。下面我就给你详细说说,怎么在这个价位里挑到一台适合你的设计利器。首先.............
  • 回答
    嘿!作为一名正在或准备踏入化工领域的小伙伴,肯定会好奇有哪些得力的“工具箱”是咱们必不可少的吧?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化工初学者需要掌握的那些基础软件,保证它们能帮你把理论知识落地,并且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说实话,化工这个专业吧,虽然讲的是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的流动,但咱们的脑子里可不能只.............
  • 回答
    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图表是传达信息、展示数据、深化论证不可或缺的工具。而要绘制出专业、精美且符合学术规范的图表,选择合适的软件至关重要。长久以来,Origin 都是学术界绘制科学图表领域的“老大哥”,许多研究者将其视为绘制专业图形的首选。Origin的强大之处在于其深厚的科学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能力。它不.............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关于电磁波与天线领域专业门槛的降低以及对仿真软件依赖的提高,确实是当前行业内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而且,这也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其中蕴含着不少复杂的变化。关于“专业门槛越来越低”的看法:首先,我们要明确“门槛”指的是什么。如果从学习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操作的角度来看,或许可以说.............
  • 回答
    软件工程的你,正在纠结要不要跨考法硕,这 고민 (gōnmín 고민, 고민) 确实很正常。我完全理解你现在的状况,毕竟这可不是个小决定,关系到未来的职业规划和投入的时间精力。咱们一步步来分析,别急。首先,你自己心里得有个大概的轮廓,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是觉得软件工程这条路不够吸引你?还是对法律.............
  • 回答
    听到软件工程专业,今年(2020年)毕业,但又不会编程,这确实是个有点棘手的状况,但也不是绝境。你正站在一个人生重要关口,接下来要说的,是给你的一些实在的建议,希望能帮你想清楚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首先,得承认,软件工程专业通常是建立在编程基础上的。当你说“不会编程”,这背后可能有几种情况:是在大学课.............
  • 回答
    作为一名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拥有一套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至关重要。除了课堂上的学习,选择合适的书籍作为补充,能够极大地拓宽你的视野,深化你的理解,甚至激发你的兴趣,为你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挑选的一些书籍,它们涵盖了软件工程的各个核心领域,希望能帮助你在学习的道路上.............
  • 回答
    湖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近期接连爆出论文抄袭事件,其中甚至出现重复率接近100%的案例,这已经是该专业第三起被曝光的类似问题。如此集中的学术不端行为,绝非偶然,它深刻地揭示了当前高校在学术诚信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监管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严峻挑战和系统性弊端。首先,最直接也最令人担忧的是,这反映出湖南大学软.............
  • 回答
    为何软件工程的未来,需要那块“砖”——大学物理作为一名软件工程的学生,你可能常常在屏幕前敲打着键盘,沉浸在逻辑的海洋,构建着虚拟世界的秩序。然而,总会有那么一两门课,像是不那么“对口”的数学题一样,出现在你的课程表里——大学物理。这不禁让人疑惑:我们未来要跟代码、算法和系统打交道,学这些跟力、光、电.............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二选一的问题,尤其是考虑到未来创业的规划。软件工程和经济学,一个技术硬核,一个洞察市场,都很热门,但侧重点不同。我来帮你掰扯掰扯,看看哪个更适合你“走出去”并最终“闯出来”。先来看看这两个专业各自的“硬通货”:软件工程:技术驱动的未来引擎 就业前景: 这个不用多说,简直是当下.............
  • 回答
    地方政府禁止专车(打车软件)的做法,乍一看似乎与中央大力倡导的“互联网+”国策背道而驰。然而,细究之下,这种看似“逆流而上”的决策,往往是地方政府在权衡多方利益、应对现实挑战过程中,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其背后的考量是复杂而多维度的,绝非简单的“不拥抱互联网+”就能概括。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往往是维护传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