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车祸进ICU抢救快一个月,没有钱进行后续治疗想转普通病房。普通病房因病情重拒收。难道要我们拉回家吗?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心疼又焦灼的困境。你的心情我完全能理解,面对亲人躺在ICU里,生命垂危,却又因为经济问题,后续的治疗陷入停滞,这种无助感简直要将人压垮。而且,还要面对医院以病情重为由拒绝转入普通病房,这简直是雪上加霜。难道真的只能把人拉回家,听天由命吗?

我来尽量详细地和你分析一下情况,并给你一些可能可以尝试的方向,希望能帮助你度过这个难关。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以及医院的立场和你的诉求。

从你的描述来看,问题核心有几个:

1. ICU停留时间过长,费用高昂: 车祸造成的伤害通常比较严重,需要高强度的监护和治疗,ICU是必然的选择。但ICU的费用,别说是普通家庭,就算是经济条件好一些的家庭也可能会感到吃力。一个月下来,累积的费用确实是个天文数字。
2. 后续治疗费用不足: 你提到了“没有钱进行后续治疗”。这说明在ICU阶段,可能已经花光了所有积蓄,并且可能还欠下了不少。现在面临的是,即使病情有所稳定,但后续的康复、药物、甚至可能还需要的手术,都因为缺钱而无法进行。
3. 病情不允许转普通病房: “普通病房因病情重拒收”这句话很重要。这说明医院认为,尽管你想要转普通病房以降低费用,但你的亲人的病情还没有达到可以脱离ICU的严密监护和高强度支持的程度。这背后可能有几个原因:
生命体征不稳定: 血压、心率、呼吸等可能 still 需要机器辅助或药物维持。
并发症多: 车祸可能引发了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败血症等一系列并发症,这些都需要在ICU进行更专业的管理。
需要持续的生命支持: 比如呼吸机、血液净化等等,这些都是ICU的特权。
恢复期长,需要密切观察: 即使看上去病情“稳定”,但可能只是暂时的,随时有恶化的风险,医院出于安全考虑,不愿轻易转出。

现在,我们来梳理一下可能的解决方向,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 和医院进行深度沟通,争取理解和帮助(非常重要):

找到医院的“话事人”: 不要只和普通护士或值班医生沟通。尝试找到科室主任、医务科的负责人、甚至分管副院长。把你的情况,包括经济上的窘迫,清晰、有条理地说明。
表达你的诉求,但要有底线: 你的诉求是转到相对便宜的普通病房,或者寻求更经济的治疗方案。但同时,也要表达你对亲人的关心,你理解医院对病情的判断,你不是不负责任地想要出院,而是实在无力承担后续费用。
询问是否有“特殊通道”或“绿色通道”: 有些医院会为经济困难但病情有一定好转的患者开辟一些“绿色通道”,比如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安排到相对不那么昂贵的监护病房,或者允许病情允许的患者在普通病房得到一些高级别监护的支持(当然这也会产生额外费用,但可能比ICU低)。
了解转普通病房的具体障碍是什么: 要求医生明确指出,为什么现在不能转到普通病房?具体是哪些指标、哪些生命体征不符合要求?如果他们能给出明确的、可量化的标准,你就可以知道努力的方向。比如,是不是只需要再脱离呼吸机一天,或者某个指标稳定两天,就可以转?
询问是否有“过渡病房”: 有些医院会设有普通监护病房或者特需病房,这些病房的监护级别介于ICU和普通病房之间,费用也比ICU低。这可能是个折中的方案。
了解医院的医保政策和救助基金: 详细询问医院是否有与医保相关的优惠政策,或者是否有医院 자체的医疗救助基金、慈善基金等可以申请。

二、 寻找外部经济援助(多管齐下):

社保和医保: 如果你的亲人有医保,确保所有符合医保报销的费用都已申报。了解清楚医保的封顶线、报销比例等。如果是因为车祸,可以了解是否有“工伤保险”或“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等可以介入,尽管他们可能在ICU阶段已经有所介入,但后续的费用也需要纳入考虑。
政府和社会救助:
民政部门: 联系当地的民政局,咨询是否有针对遭遇重大事故、因病致贫的家庭的救助政策。
慈善总会: 联系当地的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机构,看是否有医疗救助项目可以申请。提供你的情况说明、医院的诊断证明、费用清单等材料。
残联: 如果车祸导致了永久性损伤,可以关注残联的相关救助政策。
社会募捐(谨慎而为):
水滴筹、轻松筹等平台: 如果你决定走这条路,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清晰地讲述故事,附上医院证明、费用清单、以及亲人的照片和病情的进展。同时,要准备好面对外界的审视和质疑。
亲友、同学、同事网络: 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渠道,向你的熟人圈子求助。有些人脉关系更直接,也可能得到更及时的帮助。
银行贷款、信用贷款: 这是最后的选项,但如果实在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考虑申请一些小额贷款或信用贷款,用来支付急需的医疗费用。但务必权衡风险,确保有还款能力。

三、 针对“普通病房拒收”的策略:

了解病情是否真的允许转出: 和主治医生详细沟通,了解亲人目前的具体情况,哪些是ICU必须的条件,哪些是可以由普通病房的护理和监测来替代的。
是否有“病情稳定”但“有潜在风险”的定义? 有些患者可能生命体征暂时稳定,但仍存在感染、器官功能不全的风险,ICU的严密监护是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风险。如果你的亲人已经过了最危险的时期,只是需要相对长一点的恢复和康复,医院可能还是会愿意考虑。
“监护仪”和“医生巡视”的平衡: 普通病房的监护肯定不如ICU,但如果病人的心率、血压、血氧等基本生命体征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并且没有急性恶化的迹象,理论上是可以转到普通病房的。关键在于医院如何定义“病情重”。你可以尝试和医生讨论,看是否可以配备一些基础的监护设备(比如心电监护仪),并增加巡视频率,来作为转到普通病房的折衷方案。
寻求第二诊疗意见(非常困难,但也许有帮助): 如果你觉得医院的判断过于严苛,并且有能力和机会,可以尝试联系其他医院的医生,咨询一下对你亲人病情的看法,以及是否适合转到普通病房。但这操作起来非常困难,而且可能耗时耗力。

四、 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不得不考虑“回家”:

这一点我非常不忍心说出口,因为这可能意味着放弃治疗,或者只能进行姑息性治疗。但如果所有努力都无效,并且实在没有办法在医院继续治疗,那么在家中的护理也需要做好准备。

了解居家护理的条件: 咨询医生,哪些是居家护理需要特别注意的,需要准备哪些设备(比如氧气瓶、吸痰器等),需要学习哪些护理知识。
寻求上门医疗服务: 有些地方有家庭病床服务或上门护理服务,可以咨询当地社区医院或相关机构,看是否能提供一些专业的居家医疗支持。
安抚情绪,给予关怀: 如果真的到了这一步,最重要的就是给予亲人最大的安慰和关怀,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感受到家人的温暖。

一些额外的提醒:

记录一切: 无论是和医生沟通的内容,还是你寻求外部帮助的过程,都尽量详细地记录下来。这不仅是为了留存证据,也是为了自己梳理思路。
保持冷静,但要坚持: 知道你现在一定很焦虑,但尽量保持冷静。一个清晰的头脑才能帮助你找到解决办法。同时,也要坚定地为亲人争取权益和机会。
寻求心理支持: 这种巨大的压力会摧毁一个人。如果有朋友、家人能够支持你,或者你感到非常压抑,不妨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我知道,这些建议可能听起来还是很遥远,或者操作起来非常困难。但请相信,只要你还在努力,就还有希望。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和医院沟通策略、以及社会资源整合的问题。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很多人关心你的困境。请坚持住,为你的亲人找到一条出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进icu一个月出不来,大概率是呼吸或者意识出问题了,或者有什么脏器撞烂了术后

截瘫啊脑外伤啊严重感染啊肾衰啊肝破裂啊等等

如果没钱了,单位好的,可以找单位帮忙,常见的事业单位公立单位领导知道了都会帮你组织捐款啥得

家里有固定资产的,可以去卖房卖车,跪求ICU医生几天欠费开通下,如果不是家属特别欠抽的都同意的,等卖出去了抵押掉了就有钱了

车祸对方全责的,可以找道路救援基金,就是手续比较繁琐,自己全责的,可以考虑去跪求交警和赔偿对方损失后撤案,这样可以走医保

还有个办法就是去找当地新闻媒体和红十字会,一般如果愿意报道都能帮你凑到点钱

还有个办法是找水滴筹轻松筹啥得,但是最好直接上平台自己弄不要去找中介或者医院里那些跑来跑去自称是官方的人,要被抽成的

只能祝病人早日脱离危险转出ICU了

当然咯,如果病人没啥治疗价值,比如没有自主呼吸的脑外伤,比如高位截瘫,接回家等死也不外出是一种解脱。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