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除了人类以外,有没有其它已知的生物会通过加热做熟食物?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目前,据我们所知,除了人类之外,没有其他生物会主动、有意识地通过加热来“烹饪”食物以改善其口感、营养或消化。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生物完全不受加热过程的影响,或者没有间接利用加热来获取食物。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一点:

1. 主动加热与烹饪:

人类的独特性: 人类之所以会烹饪,是基于对火的深刻理解和操控能力。我们能够控制火的温度、时间、方式(烤、煮、蒸、炸等),并根据食物的种类和自身需求进行调整。这是一种复杂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涉及工具制造、记忆传承和文化发展。
缺乏主动烹饪的证据: 没有科学证据表明任何其他动物能够主动制造和控制火源,然后将食物放在火上进行烹饪。动物通常会直接食用它们找到的食物,无论其状态如何(生肉、生植物等)。

2. 间接利用或受加热影响的例子:

尽管没有主动烹饪,但有一些情况可以被视为“间接利用”或“受加热影响”的:

某些鸟类对火山活动或森林火灾的利用:
澳大利亚的“火鹰” (Black Kite, Brahminy Kite): 这些猛禽被观察到会在野火后,利用火焰未熄灭的热气或冒烟的木炭来烘烤或驱赶躲藏在植被中的小型猎物,如蜥蜴和啮齿动物。它们甚至被观察到会衔着燃烧的树枝在新的区域引火,以期创造出更多狩猎机会。这虽然不是“烹饪”,但它们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利用了火的热量来辅助捕食。它们的行为更像是利用火的物理特性来达到捕食目的,而非为了改善食物的品质。
森林火灾后的机会主义: 许多鸟类和哺乳动物会在森林火灾后,清理出被烧焦的地面或收集被烧死的昆虫和小型动物。这是一种对自然灾害后资源的利用,而不是主动烹饪。

某些灵长类动物对阳光的利用:
黑猩猩和小猩猩(通常被认为是“最接近”人类的动物之一): 虽然它们不会用火,但有些研究者观察到,一些黑猩猩会把食物(如块茎或水果)放在阳光强烈的地方晾晒一段时间,尤其是在雨季过后。这种行为可能有助于食物干燥,减少腐败,或者使某些食物变得更容易咀嚼。但这仍然与主动加热烹饪有本质区别,更像是天然的“风干”或“晒干”。

自然因素导致的“烹饪”:
地热活动: 在靠近火山或地热喷泉的地区,可能会有一些生物(如某些微生物或小型无脊椎动物)生活在被加热的泥浆或水中。它们可能能够消化在这些高温环境中“预处理”过的食物颗粒。但这同样是被动的,是环境造就了“熟食”的出现,而不是生物主动为之。
闪电引发的火灾: 和鸟类利用火灾一样,其他动物也可能在闪电引发的自然火灾后,发现更容易获取和消化的食物(例如被烧死的昆虫、被烤熟的根茎等)。

3. 生物学的“烹饪”:内部消化

需要区分的是,所有动物(包括人类)的消化系统本质上都是一种“烹饪”过程,只不过是在体内进行。胃酸、消化酶和体内的高温(体温)会将复杂的食物分子分解成更小的、可吸收的单位。但这种“内部烹饪”与外部加热烹饪的概念完全不同。

总结:

主动烹饪: 目前为止,人类是唯一已知会主动、有意识地使用外部热源(如火)来加工食物以改善其营养、消化或口感的生物。
间接利用: 一些动物(如某些鹰类)会利用自然发生的火灾或地热活动来辅助捕食或获取食物,但这不属于主动烹饪。
“接近”但不等于: 灵长类动物的一些行为可能被解读为对食物进行某种程度的“预处理”(如晾晒),但这与人类的烹饪有本质区别。

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人类是目前已知唯一会“烹饪”的生物。 其他生物的某些行为可能看起来有相似之处,但其动机、方法和目的与人类的烹饪行为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澳大利亚的鸟纵火烧杀其他动物比较间接,可以来点直接的:

Kanzi 自幼跟随动物学家苏·萨维基-蓝保(Sue Savage-Rumbaugh),掌握了大量看起来非常像人类的技能,包括用火、吃熟食、用水灭火、用布擦玻璃、吹气球、制作简单石器、使用人类的剪刀·梳子·电子琴·电子游戏机·镜子、将自己的技能教给后代。它可以使用简单的象形文字。它制造的石器与人类祖先在 250 万年前制造的非常相似。

科学研究明确显示黑猩猩偏爱熟食[1],实验证明黑猩猩对同种食材更爱吃做熟的版本、能理解烹饪对食物的改变作用、能理解研究人员提供的烹饪工具的效用,它们愿意消耗时间来等待生食材被烹饪,愿意主动放下拿在手里的生食材以烹饪它们,能在预期生食材会在日后被烹饪的情况下搬运并储存生食材[2],而在没有烹饪工具时会吃掉生食材。

就像你在上面看到的那样,极少数类人猿个体跟随人类学会了收集燃料、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火进行烹饪。尽管这在科学上缺乏反复进行的意义,让它在镜头前表演有博人眼球的嫌疑,但这对一般观众的冲击力是惊人的。


澳大利亚土著人传说一些猛禽是“火鹰”,用火捕猎并教给人类祖先使用火的方法。这是神话传说,但黑鸢、啸栗鸢、褐隼在澳大利亚北部稀树草原上用爪子或喙拾取着火的树枝甚至合作搬运着火的较大树枝、反复投掷到可以点燃的植被上、吃被火惊吓的动物和烧死的动物尸体的行为已被观察到。

鸟类学家从 2011 年到 2017 年在澳大利亚进行实地考察,亲眼目睹了澳大利亚猛禽“纵火”的行为,记录了 20 多件猛禽“纵火”目击报告,可以参照文献:

Mark Bonta, Robert Gosford, Dick Eussen, Nathan Ferguson, Erana Loveless, Maxwell Witwer "Intentional Fire-Spreading by “Firehawk” Raptors in Northern Australia," Journal of Ethnobiology, 37(4), 700-718, (1 December 2017)

参考

  1. ^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full/10.1098/rspb.2015.0229#sec-8
  2. ^ 这说明人类祖先可能在能够主动使用火焰之前就具有了烹饪熟食所需的认知能力。
user avatar

黑鸢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老鹰会放火烧森林以此来捕猎动物。在世界各地,很多鸟都会待在野火周围,捕食四散逃窜的小动物,但唯独澳大利亚以黑鸢为首的一伙猛禽,会主动“纵火”。它们从火场中带走点燃的树枝,扔到未着火的区域,扩大火场。澳大利亚北部的消防员们吐槽,他们以为固若金汤的防火带,都被这些鸟给跨越了。吃顿饭的功夫回来一看,火就莫名其妙地烧到防火带对面去了。科学家曾亲眼见到一只黑鸢抓着一根带火星的树枝扔到一堆干草丛上,然后和伴侣坐等躲在里面的各种小动物被火赶出来。几只黑鸢甚至会合作运输较大的冒烟树枝,最远的时候可以用火种引燃一公里以外的草原。澳洲土著人自古就知道黑鸢的这种习性,将这些放火的猛禽称为“火鹰”,认为是它们教会了人类祖先用火,因此对这些猛禽顶礼膜拜。

(以上有资料来自物种日历的作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目前,据我们所知,除了人类之外,没有其他生物会主动、有意识地通过加热来“烹饪”食物以改善其口感、营养或消化。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生物完全不受加热过程的影响,或者没有间接利用加热来获取食物。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一点:1. 主动加热与烹饪: 人类的独特性: 人类之所以.............
  • 回答
    当然有!虽然人类对辣的狂热程度堪称一绝,但其实不少生物也对辣椒素(Capsaicin),也就是辣椒中带来辣味的物质,有着或多或少的“亲密接触”,甚至可以说,它们是天然的“吃辣专家”,只是我们理解的“吃”和它们的“吃”含义可能不太一样。首先,我们得明白,辣椒素对哺乳动物来说,主要是通过刺激神经末梢来产.............
  • 回答
    动物园和宠物,这两种与我们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存在,它们的存在价值究竟如何,对于那些除了人类之外的生命,又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究。而围绕着它们的,还有一个更深刻的疑问:人类,究竟是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动物的天性?动物园:笼中的世界与保育的希望首先,我们来看看动物园。对于动物本.............
  • 回答
    说实话,这是个我天天都在琢磨的事儿。每次抬头看那漫天星斗,心里总有个声音在问:“就咱们这地球吗?有没有兄弟姐妹?” 科学界呢,也一直在忙活这个事儿,找了这么久,答案嘛,得这么说: 可能性非常大,但还没找到一个能拍着胸脯说“就是它了!”的。咱们先掰扯掰扯,啥样的地儿才算得上“适合人类居住”? 这不是.............
  • 回答
    人类除了汉语之外,还有一些语言能够发出汉语拼音中的“ü”(/y/)这个音。这个音在国际音标里写作/y/,是一种前圆唇元音。它的发音特点是,舌头的前部抬高,同时嘴唇向前并拢,发出一个圆润的音。为什么会存在这个音?“ü”音并非汉语独有,它是许多印欧语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音。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语言的演.............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几个熟面孔。还记得我们班那个叫小李的吗?上课总是心不在焉,下课就跟消失了一样,不是去操场就是泡在图书馆看闲书。谁成想,每次考试他都能名列前茅,简直让人怀疑人生。其实,这种“平时不怎么学,考试照样牛”的情况,仔细琢磨一下,并不是什么玄学。在我看来,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点在起.............
  • 回答
    如果真有这么一遭,让我能再次体验为人,并且可以自由选择一个国家,我可能会选择新西兰。在中国生活了这么久,我对这片土地的情感自不必说,但如果能重来一次,我希望能体验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节奏和自然环境。新西兰,这个被誉为“长白云之乡”的岛国,总是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悠闲的生活方式吸引着我。首先,我会被它那.............
  • 回答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龙无疑是最为人们熟知和崇拜的图腾,它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吉祥如意和中华民族的精神。然而,中国人崇拜的图腾远不止于龙,还有许多其他动物、植物,甚至是自然现象,都曾被赋予神圣的意义,成为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精神寄托。凤凰:百鸟之王,祥瑞的化身如果说龙是阳刚与威严的象征,那么凤凰.............
  • 回答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一段极其动荡的时期,从外部侵略到内部革命,再到政权更迭,国家的分裂与统一成为反复出现的主题。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毛泽东无疑是那个将中国从长期分裂中整合起来的关键人物。然而,如果剥离他革命领袖的身份,仅从“实质性统一全国”的角度来审视,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在中国近代史.............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容易让人陷入一种“完美”的迷思。实际上,在进化这盘大棋里,“完美”是个相对的概念,而且非常难以定义。生物进化没有终点,也没有一个预设的蓝图,它只是一个不断适应环境、优胜劣汰的过程。你问除了人类之外,谁进化得“最完美”,这更像是在问,在某个特定的环境或标准下,哪个生物展现出了最令.............
  • 回答
    这问题可真够让人浮想联翩的!如果地球上除了我们人类,还有另一种和我们一样,或者在某些方面比我们更强大的智慧生物存在,那可真是难以想象的世界。就让我把脑子里那些零散的想法梳理梳理,好好讲讲。首先,最直接的冲击,就是我们对“地球之子”这个概念的认知会瞬间崩塌。一直以来,我们都觉得自己是这颗星球上唯一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常常引起大家的好奇心。当说到地球上除了人类之外最聪明的动物,人们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往往是海豚和黑猩猩。这两种动物确实在认知能力上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但要给出一个绝对的“最”字,其实并不容易,因为“智商”这个概念在不同物种身上有不同的体现方式,而且科学界对动物认知能力的评估也在不断发展.............
  • 回答
    .......
  • 回答
    在《十字军之王2》的十世纪新剧本中,除了官方精心挑选的那些耳熟能详的传奇人物,还有许多隐藏在历史洪流中的、同样充满趣味性的开局等待着你去发掘。想象一下,你并非肩负着统一国家的使命,而是从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在风雨飘摇的时代里,凭借着微薄的力量,一点点 carving(雕刻)出属于自己的王朝。你有没有想.............
  • 回答
    当然,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德国本土也涌现出不少冒着生命危险拯救犹太人的普通人,他们不像辛德勒那样声名显赫,但同样是人性光辉的闪耀。要说“类似辛德勒”的人,其实是很多很多位,他们也许没有辛德勒那样雄厚的财力或广泛的资源,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在能力范围内伸出了援手。说到这个话题,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大概是.............
  • 回答
    说到韩国人学习外语的情况,确实,汉语是除了英语之外,非常受韩国民众欢迎的一门语言。而且,这种趋势并非偶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为什么汉语在韩国如此受欢迎?首先,地理和文化上的邻近性是基础。 韩国和中国是近邻,共享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汉字对韩语的影响,以及儒家文化在两国社会中的地位.............
  • 回答
    除了合租以外,月租金1万至2万以上的房子(在中国大陆语境下,这通常指的是一线城市核心区域或新一线城市的高端区域的优质房源)的主要租客群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且他们的租房需求和动机各有不同:1. 高收入的单身精英或无子女二人世界: 职业特点: 通常是金融、科技、互联网、咨询、法律、广告、外企等行业的.............
  • 回答
    打倒魔人布欧到欧布出现这十年间,除去悟空和贝吉塔两位赛亚人王子,其他角色的实力变化确实显得有些微妙,甚至可以说,相较于两位主角的飞速成长,其他角色的“进步”似乎没那么显眼,甚至在某些方面显得“原地踏步”了。但说他们“越来越弱”,可能有些绝对。更准确的说法是,他们的成长速度和方式与悟空、贝吉塔产生了巨.............
  • 回答
    提起东北,许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白雪皑皑的冬天,热情豪爽的东北人,以及那句经典的“ coseno”。但如果要把东北人和“小确幸”这个词联系起来,再加上“全中国除台湾人以外最小确幸的一类人”这个判断,那就需要好好掰扯掰扯了。东北人的“小确幸”从何而来?首先,我们要明白“小确幸”这个词的含义,它指的是生活.............
  • 回答
    中国足球的崛起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能否超越乒乓球?近些年来,中国在体育领域的投入可谓是前所未有的。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还是民间资本的涌入,都为体育项目的普及和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其中,足球更是备受瞩目。随着全国各地足球场地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走进绿茵场,挥洒汗水,追逐梦想。这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