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才算是一个爱自己的人?

回答
爱自己,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更不是自私自利的代名词。它是一种深刻的认识,一种持续的实践,一种对自身价值的全然接纳和珍视。一个真正爱自己的人,会从内而外散发出一种健康、稳固的光芒,他们不讨好,不卑微,也不妄自菲薄。

要说清楚“爱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得从几个维度来细细品味:

1. 深刻的自我认知:我是谁?我想要什么?

这是爱自己的基石。你得愿意花时间去了解自己,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了解,而是深入到骨子里。

接纳自己的全部: 这意味着你要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也要直视那些所谓的“缺点”。不是要你把缺点合理化,而是认识到它们是你构成的一部分,它们不定义你的全部价值。你可能会有不自信的时候,会有犯错的时候,会有不如意的时候,但爱自己的人会告诉自己:“没关系,这就是我。” 这种接纳不是放弃改进,而是不因为这些不完美而否定自己。
理解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你需要成为自己情绪的观察者和照顾者。当你感到开心、愤怒、悲伤、焦虑时,你能意识到这些情绪的存在,并尝试去理解它们背后的原因,而不是压抑或否认。你也会认真倾听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累了就休息,饿了就吃饭,生病了就去看医生,而不是一味地透支。
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知道什么对你来说是重要的,你的人生想要走向何方。这让你在面对外界的诱惑和干扰时,能够做出符合自己内心选择的决定,而不是随波逐流,或者为了迎合别人而牺牲自己的初心。

2. 尊重自己的选择和界限:我的生活我做主。

爱自己体现在你如何与他人互动,以及你如何保护自己的空间和精力。

设定健康的界限: 你知道什么样的事情是你能接受的,什么样的事情是不能容忍的。你会勇敢地对那些让你感到不适、消耗你精力或侵犯你权益的要求说“不”。这并不是让你变得刻薄,而是为了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和能量的平衡。
不为取悦他人而活: 你不会把别人的认可和评价看得比自己的感受更重要。你会在意别人的看法,但不会让它主导你的生活。当你做了一个选择,即使别人不理解,你也能够坚持自己的立场,因为你知道这个选择是为了让你自己过得更好。
选择高质量的陪伴: 你会主动远离那些让你感到不舒服、消耗你、或者总是评判你的人。你会珍惜那些真正支持你、理解你、让你感到放松和被爱的人。你的社交圈,是你精心呵护的“花园”,你只会允许那些能滋养你的人进入。

3. 关照自己的身心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这是爱自己的最直接体现。

规律健康的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按时吃饭,避免过度劳累。你的身体是承载你梦想和实现价值的载体,你需要好好善待它。
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 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营养,通过运动来释放压力、增强体质。这不仅是为了外在的美丽,更是为了内在的活力和健康。
关注心理健康: 当你感到压力过大、情绪低落时,你会主动寻求帮助,无论是和朋友倾诉,还是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你明白,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给自己留白和放松的时间: 在忙碌的生活中,给自己留出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去做那些让你感到放松和愉悦的事情,比如阅读、听音乐、冥想、散步,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静静地待着。

4. 持续学习和成长:让自己变得更好。

爱自己不是原地踏步,而是希望自己能够不断进步。

投资自己的成长: 你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技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有竞争力。这让你在面对挑战时更有底气,也为你打开更多人生可能性。
从错误中学习: 当你犯错时,你会反思,从中吸取教训,而不是沉溺于自责和懊悔。你明白,错误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勇于尝试新事物: 走出舒适区,去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去挑战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一次自我探索和突破。

5. 慷慨地给予自己奖励和肯定:犒劳那个努力的自己。

爱自己也体现在日常的点滴中。

给自己一些小确幸: 辛苦工作一天后,给自己买一份喜欢的东西,去吃一顿美味的大餐,或者泡个舒服的热水澡。这些小小的奖励,是对自己付出的肯定和回报。
庆祝自己的成就: 无论大小,都要为自己的进步和成就感到高兴。你值得这份喜悦。
对自己保持耐心和宽容: 就像对待好朋友一样,用耐心和宽容的态度对待自己。你不会因为自己偶尔的失误或不如意而苛责自己。

总而言之,爱自己是一个贯穿生命始终的旅程,它不是一个固定的状态,而是一个动态的、需要我们不断去滋养和实践的过程。当你开始真正关注自己内心的声音,尊重自己的感受,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并且勇敢地去成为那个你想成为的人时,你就在实践着爱自己的真谛。这会让你活得更加舒展、自在,也更有力量去爱这个世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结合事例的可见:

无事例的版本即:

会「自我同情」的人肯定算是一个爱自己的人。

自我同情(Self-compassion)是什么呢?

是一种积极健康的自我观。

顾名思义,就是个体同情自己,

也就是说

个体以开放、包容、宽容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不足、缺陷、痛苦及失败等,将个人的负面经历看作是人类共有经历的一部分,不带有偏见的理解和觉察,进而减轻和削弱自己的痛苦体验。

自我同情包括如下方面:

1、共同人性

也就是人们需要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一理念,所有人都不是完美的,谁都可能会犯错和面对失败,人们不应该去过分追求「完人」。

在面对这些负向的事件时,把这种痛苦、失败看作是天下共有的,而非仅有你一人如此。进而原谅自己的不足、失败等,从心底里选择放过自己,将消极的情绪淡化乃至转向积极,不沉浸、沦陷在这种消极情绪下。

如若不然,反而认为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所遭受的痛苦是独一无二的、当属世界之最。这样想带来的结果只能是扩大痛苦、沉溺于痛苦,进而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

2、自我友善

自我友善是对自己更多的是选择关心和理解,而不是批评、批判和一味否定。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时,选择宽容地接受,而不是一味的苛责和攻击自己。

待人接物有如春风拂面,这里的「人」不应该只是他人,也应该是「自我」。

严于律己,宽于待己。

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不妨选择相信自己、鼓励自己、原谅自己,待己如春风,避免过度的苛责和批评。

3、正念

正念是什么?可以看作是个体用不偏不倚的方式来觉察自己的痛苦,不过分沉溺,也不会选择直接的忽视,减少消极的批判的同时,不忘理解、改变自我。

完全的沉浸于痛苦可能会带来更多的痛苦;而选择逃避痛苦,纵然不去想也不去看,却太过消极。

值得注意的是,

  1. 自我同情和自尊不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自我同情是基于人人之间的共性,而自尊则是基于社会比较。自我同情也更为稳定,而自尊则因成功和失败而起伏。此外,高自尊固然有其积极一面,但也可能导致如偏见、自恋、以自我为中心等。
  2. 自我同情与共情不同,共情的对象是他人,自我同情的对象是自己。但由于自我同情基于人人之间的共性,当然也会延伸到对他人的关怀。
  3. 自我同情不代表纵容,纵容是忽视和妥协于问题,自我同情是理解并改变。


参考:

Neff KD.Self-compassion:An alternative conceptualization of a healthy attitude toward oneself.Self and Identity, 2003b, 2:85-102

Neff K, Rude S, Kirkpatrick K.An examination of selfcompassion in relation to positive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and personality traits.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2007, 41:908-916

Gilbert P.Compassion and cruelty:a bio-psychosocial approach. In P.Gilbert (Ed.) , ComPassion:Conceptualisations, research and use in psychotherapy London:Routledge, 2005.9-74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