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十三四万买个比亚迪汉到底值不值得?

回答
“二十三四万买比亚迪汉,到底值不值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汉作为比亚迪的旗舰车型,代表了品牌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定位,而二十三四万的价格区间,也恰恰是很多消费者购车时会重点考虑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但不限于:

1. 比亚迪汉的定位与亮点:

品牌旗舰,技术标杆: 比亚迪汉是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是轿车领域的集大成者。它承载了比亚迪最新的DMi超级混动技术和EV纯电技术,以及DiLink智能网联系统、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
设计与外观: “龙颜美学”设计语言赋予了汉独特的东方美学韵味,特别是前脸的“龙须”设计、贯穿式尾灯等,辨识度很高。在二十多万的价位上,汉的外观无疑是吸引人的。
动力与性能:
DMi(插电混动): 以燃油经济性为核心,兼顾一定的动力输出。在WLTC工况下,百公里亏电油耗可以做到很低(如4.2L/100km),纯电续航里程也足够日常通勤(如121km)。起步加速平顺有力,非常适合城市驾驶。
EV(纯电): 续航里程长(如CLTC 506km、605km、715km),动力响应直接,驾驶体验静谧。对于有充电条件的消费者来说,EV版本可以大幅降低用车成本。
内饰与舒适性: 汉的内饰用料和做工在同级别中处于领先水平,特别是高配车型,会配备Nappa真皮座椅、DiLink智能大屏、Bose音响等,营造出不错的豪华感和科技感。空间表现也比较宽敞,能满足家庭用车需求。
智能化配置: DiLink系统功能丰富,语音交互、应用生态等方面都做得不错。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驾驶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尤其是在高速巡航和拥堵路段。
安全性: 比亚迪在电池安全方面投入巨大,汉的电池包采用“刀片电池”,在热失控防护方面有优势。同时,车身结构、主动安全配置等方面也符合主流标准。

2. 二十三四万的价格区间,你能买到什么样的比亚迪汉?

这个价格区间通常可以覆盖到:

DMi版本的中低配或中高配车型: 例如汉DMi 121km的尊贵型、旗舰型,甚至是部分61km版本的车型。这些车型已经具备了相当不错的配置,包括不错的续航、丰富的功能和不错的舒适性。
EV版本的部分入门级车型: 例如汉EV创世版506km的部分版本。纯电版本在这个价格区间能买到的续航会相对有限一些,但如果你主要在城市通勤,并且能方便充电,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 购买比亚迪汉,值不值得的考量点(优缺点分析):

A. 值得购买的理由(优点):

超高的性价比: 在二十三四万这个价位,你能买到一款尺寸较大、设计感强、配置丰富、动力系统先进(无论是DMi还是EV)、品牌形象在新能源领域已经非常成熟的轿车,这在合资品牌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成熟的新能源技术: 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深耕多年,DMi技术在行业内有口皆碑,能耗表现出色,兼顾了经济性和动力。EV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续航和充电速度都在提升。
豪华感和科技感: 在这个价格区间,汉的内饰设计和用料可以与一些BBA的入门级车型相媲美,甚至在科技配置上更胜一筹。
不错的驾驶体验: DMi版本起步平顺,低速安静,高速时发动机介入也比较平顺。EV版本则更加直接和静谧。底盘调校也偏向舒适性。
智能化水平: DiLink系统和DiPilot辅助驾驶系统的加入,让汉在智能化体验上表现出色,能满足当下消费者对科技的需求。
政策优势: 作为新能源汽车,在购置税、部分城市牌照等方面可能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需关注当地政策)。
保值率(相对而言):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的保值率在自主品牌中是比较靠前的。

B. 需要权衡的理由(潜在缺点或需要注意的点):

品牌溢价与质感: 虽然汉在内饰和设计上很努力,但与一些传统豪华品牌相比,在品牌的高级感、底盘质感、隔音降噪等方面,可能仍有提升空间。二十三四万已经是自主品牌轿车的较高价位,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也会更高。
DMi的噪音与NVH: 在DMi版本中,当发动机介入工作时,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噪音传入车内,虽然比亚迪已经做得不错,但与纯电车型或一些燃油车相比,NVH表现可能不是最顶尖的。
EV续航的实际表现: 即使是CLTC续航里程,实际使用中也会受到温度、驾驶习惯、路况等因素影响而打折扣。如果你经常跑长途,需要考虑是否需要选择续航更长的版本,或者对续航有更高要求。
充电便利性(针对EV): 如果选择EV版本,必须确保你有便捷的充电条件(自家充电桩或公司充电桩),否则会影响用车体验。
长期可靠性与保值率(长期): 虽然比亚迪近年来的品控有很大提升,但作为相对较新的品牌和技术路线,长期使用后的可靠性和其保值率是否能稳定,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配置权衡: 在二十三四万的价位,你可能需要在配置和续航/动力之间做一些取舍。例如,你可能想要高续航的EV,但只能买到配置较低的版本,或者你想要配置很高的DMi,但续航里程会相对短一些。

4. 针对不同需求的分析:

如果您主要在城市通勤,日常里程不多,且有方便的充电条件: 那么比亚迪汉EV会是非常好的选择。它能提供静谧、平顺、低成本的驾驶体验,而且智能化配置也很到位。这个价格区间可以买到不错的续航和配置。
如果您经常需要跑一些中短途的城际通勤,对燃油经济性有较高要求,但又偶尔需要长途出行,且充电不那么方便: 那么比亚迪汉DMi是更适合的选择。它能提供非常低的亏电油耗,纯电续航足以满足日常代步,长途出行时燃油模式也能应对。这个价格区间可以买到配置不错、续航较长的DMi版本。
您对品牌感和极致的驾驶质感有较高追求: 如果您是这些用户,那么或许需要考虑更高级别的车型,或者将预算提升,去看看一些合资品牌或更高端的品牌。但请注意,在这个价格区间,您需要权衡的是“品牌”还是“产品力”。

5. 如何做出最终决定?

试驾!试驾!试驾! 这是最重要的环节。亲自去体验不同版本的汉,感受它的动力、操控、NVH、座椅舒适度、车机流畅度等,看看是否符合你的期望。
明确自己的核心需求: 你最看重的是什么?是燃油经济性?纯电续航?智能化?品牌价值?还是性价比?把需求排个序,再对照汉的优势劣势去衡量。
对比同价位竞品: 在这个价位,你可能还会看到一些合资品牌的燃油车,甚至一些二线的纯电品牌。将汉与它们进行横向对比,看看在哪些方面它更突出,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考虑后期用车成本: 虽然汉的购车价格有优势,但也要考虑保险、保养、维修、充电费用等长期成本。

总结:

二十三四万买比亚迪汉,总体来说是值的,尤其是在追求性价比、智能化、以及对新能源技术认可的前提下。

它提供了比同价位合资品牌更强的产品力和更丰富的配置,尤其是在新能源技术和智能化方面,比亚迪汉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如果你能够接受它作为“自主品牌旗舰”的一些特点,并且它的技术路线(DMi或EV)符合你的用车场景,那么它绝对是一个值得重点考虑的选择。

然而,如果你对品牌的极致追求,对驾驶质感有极高的要求,或者对某些细节的NVH、底盘表现有非常挑剔的标准,那么你可能需要更谨慎地评估,或者考虑更高价位的车型。

最关键的是,根据你自己的实际需求、经济能力和偏好,去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比亚迪汉纯电车1年2万公里,谈点个人感受

原创2022-01-17 22:09·梁鹏飞

2020年的12月31号,赶在元旦节之前,把这辆等了3个多月的比亚迪汉开回家。



那会上的还是临牌,所以基本上头半个月基本上没怎么动,一直到17号上了正式车牌,到今天,满打满算一年过去了。

目前为止,里程已经过了2.2万公里



简单谈点个人感受吧。

1、

先说说为啥会想到买一辆纯电新能源车,当时最大的感受,就是觉得纯电车和以前的燃油车有太多不同,激发了我想要买一辆车的想法。

老实说,我人生的前30多年,就没有买车的欲望。当然各种10多万20万左右的燃油车我也开过一些,怎么说呢?

驾驶体验太差了,10万级别的车吧,完全没法提,发动机抖动、内饰塑料感让人无法忍受;20万级别的车呢,多少好了点,但也好得有限。

当然上到40万、50万那些豪车,可能感觉完全不一样,但这么贵的车我也买不起,而且感觉更加不值——老觉得这钱有多少都是花在了品牌上,妥妥的智商税啊,咱们又不需要用豪车来装点门面,图啥呢?

所以就一直没买车。

其实纯电车刚出现那两年,就给了我很深印象,但是在2018年那两年,无论是特斯拉还是蔚来,依然太贵,感觉更多是有钱人的玩具那种概念,离我依然有点远。

直到2020年,售价在20万,续航在500公里以上的纯电车出现,我觉得,是时候了。

说来也巧,2021年咱们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比起上年增加了近2倍(2020年销量111万,2021年销量296万),算得上是具有风向标的一年,从2021年起,可以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转变观念,接纳电动汽车。

所以我是在一个恰当的时间点买了一辆纯电汽车。

2

总之呢,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电动车感兴趣。

电动车的优势也很明显。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省心省钱。

我这辆比亚迪汉提车一年,开了2万公里,已经做了2次保养,啥小毛病都没有,平常根本不用操心。

这两次保养基本上不花钱。如果你换了其它30万左右的燃油车,保养费用至少也得好几千吧?

然后是电费。

正常情况下,我每天上下班40公里左右,一个月平均1000多公里吧,一年大概1万公里。如果是燃油车,一年油费至少8000左右。

但是电动车就非常省。

这是我家里充电桩的电费情况。



这里面3月份电费是我第一次缴费,所以其实是包含了之前2个月,等于是1-3月电费花了200多块钱,4月电费89元,这算是正常数据。

因为我充电都是晚上,波谷电价3毛钱一度,200块钱可以充600度,按照每百公里15度来算,可以跑4000公里,正好是我头3个月的里程。

所以正常来算,我这一年上下班1万多公里,电费支出大概也就六七百块钱。

但是后来我发现单位安了充电桩可以蹭,可以薅“社会主义的羊毛”,所以后面几个月基本上就没啥电费了。

但总之吧,这一年下来正常开个1万多公里,电费肯定不超过1000,对比燃油车一年1万公里的油费和保养,大约可以省1万。

假如我这辆车开10年,就比同样等级的燃油车至少省了10万对吧?

当然这是家用充电桩的电费,我这2万公里的里程,除了平常在上海室内通勤,还有一半都是出去浪出来的。

出门在外,就只好用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这里的电费要贵多了,比如我在江西的广昌服务区停车休息充电,44度电花了80元,差不多一度电就2块钱了。



当然了,即使如此,这也比加油省多了。算2块钱一度电好了,一百公里15度也就花30块钱,至少比加油省一半以上。


3、

然后是驾驶感受。

20万级别的燃油车,和50万级别的燃油车,到底有什么差别呢?

可能就是驾驶舒适度更好一些。

驾驶的舒适度,又主要体现在动力加速和乘坐体验方面。

20万燃油车,发动机肯定不如50万燃油车,首先是动力不如,加速的平滑感差距很大。加速给油过程中的顿挫感,比起10万级别的车已经好很多了,但多多少少也还有点。

至于乘坐体验方面,20万燃油车和50万燃油车最大区别,一个是高速上的安静感,一个是乘坐的舒适程度。高速上面开到时速120公里,隔音效果好不好?乘坐是不是舒服?这很考验发动机,也很考验整车的内饰用料。

咱们也不敢说30万级别的纯电汽车已经达到了50万燃油车的驾驶感受,但是至少我这辆比亚迪汉,确实非常安静,高速开到120公里以上,基本上没有任何噪音;然后乘坐体验也很棒,大家也都公认如果说特斯拉的内饰是毛坯房水平的话,比亚迪汉至少是入门级精装修了。全皮内饰豪华感很强,空间很大,后排完全没有压迫感,总体乘坐体验非常棒。

纯电汽车的动力方面,完全避开了燃油车的缺陷,动力特别足又没有变速箱,起步基本秒杀大多数同级别燃油车。

还有一些其它细节都不错。

其中这个360度影像真的太有用了



搞得我现在进出车库、转弯等等情况,离开了360度影像简直就没法开车了。

还有座椅的通风、加热功能,后视镜倒车自动调节位置等等设计,也都非常实用。

所以当初我试驾比较了小鹏、特斯拉,感觉还是汉最适合。

还要说的话,我觉得这款车的颜值也不错。尤其侧面非常好看。

这是我自驾到云南香格里拉随手拍的旅途一幕,这个红色车身和背景简直太搭了。



在颜值方面,其实小鹏的车身也挺好看,但是小鹏后排空间还是不如汉,不太适合咱们这种家庭用车需求。


4、

好了,以上谈的都是好的方面。

那么不好的方面呢?

驾驶体验方面,汉的底盘和悬挂确实是弱了点,通过小区的减速带,有很明显的感觉。这也是汉被很多人诟病的地方。

我的理解,这应该还是出于成本考虑。毕竟比亚迪汉把用料都堆在了内饰这些看得见的地方,努力营造豪华感。对于看不见的底盘和悬挂,肯定是能省则省,反正大多数人也感受不出来太大差别。

然后汉的车身过大,转弯半径也比一般车要大,在停车入库方面确实比较吃力。就算有360度影像辅助,很多车位还是需要多花一点耐心倒进去。当然这个可能也不能算作缺点,毕竟车大有大的好处,前面也说了。只不过在平常驾驶体验方面,像我这种技术比较菜的司机,略微有那么点不方便。

在驾驶体验方面,似乎没啥其它大不了的了。

当然说到电动车,一定绕不过里程焦虑和续航问题。

不过呢,在城市内通勤来说,这一点也不成问题。汉的续航大概是500公里左右,我上下班大概50公里,充一次电至少可以管一个星期。

电车的里程焦虑主要还是长途方面。比起燃油车5分钟就可以加满油来说,电动车这方面肯定是短板。

不过呢,也还是要看具体情况。至少我感觉电动车的长途续航问题,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严重。

反正我就开着纯电动车,从上海出发开到了云南,往返7000多公里,这不也顺利开回来了?

当然路上要一直操心充电桩的事儿,每天一上路就得考虑中午到哪个服务区充电,晚上到哪里住宿,旁边一定要有充电桩。

这种麻烦肯定比燃油车要多。

中途,在广西和贵州交界的河池市南丹县,还经历了一点小插曲。可能是因为这一带实在太偏了,好几个服务区都没有充电桩,之前我也给大家分享过这些故事。

toutiao.com/i6993323676



但咱们回过头来说,在长三角地区,充电桩的分布数量真的很充分。我觉得一点也不用担心充电问题。

很多人还说了电动车在黄金周期间,尤其是国庆节期间,在各种服务区都出现了排队等候现象。

但我在国庆期间从上海往返浙江台州,倒没觉得增加了多少麻烦。首先我的车续航500公里,一路从上海开到台州绰绰有余,在台州附近游玩期间,晚上还可以飞线充电,虽然功率不高,一晚上也可以补充20度电,第二天附近景点转转完全够了。



然后长三角地区充电桩真是太多了,随便哪个县城都有大量充电桩。只要在县城住宿,就一定可以实现满电复活。反正国庆期间我开了1500公里,没有任何充电焦虑问题。

反正我觉得纯电动车满足小长假周边旅游需求,完全没问题。

最后小结:

总之,提车一年,我对这辆纯电动车非常满意。

20多万的价格,动力、空间、内饰,各种驾驶体验真的非常棒。

电动车相比燃油车真的是一种革新。未来是电动汽车的天下,这绝对不是一句口号。

当然目前国内充电桩的数量,分布密度依然还有很大提高空间,但我也觉得这不是什么问题。因为充电桩要想扩容,比加油站方便太多了。因为理论上来说,服务区有多少个停车位,就可以有多少个充电桩。所以未来充电桩一定不会是什么问题,里程焦虑迟早会变成历史。

我对纯电车的未来,无限看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