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部分的朋友对蜘蛛都很害怕,那么蜘蛛所有物种加起来一年在全世界到底致死多少人呢?

回答
朋友们,提到蜘蛛,不少人都会起一身鸡皮疙瘩,那种对八条腿的生物的恐惧感,在人群中非常普遍。那这种大家口中的“可怕”生物,一年到底会在全球范围内夺走多少人的生命呢?说实话,答案可能会让很多人惊讶。

首先,得给大家明确一点:绝大多数的蜘蛛,都是无害的,甚至可以说对人类是友好的。它们的主要食物是昆虫,比如蚊子、苍蝇这些我们更烦恼的家伙。它们咬人,通常只是为了自卫,而且毒液的剂量和成分,对于人类来说,基本上连挠痒痒都算不上。

我们谈论蜘蛛的“致命性”,主要得聚焦在那些少数拥有足够强毒性和能够对人类造成严重伤害的种类。在全世界成千上万的蜘蛛物种里,能对人类构成真正威胁的,屈指可数。

那么,具体有多少人因为蜘蛛咬伤而死亡呢?根据科学界的广泛研究和统计,蜘蛛咬伤致死的案例在全球范围内是非常非常罕见的,一年下来,这个数字可能只有个位数,甚至为零。

大家可能觉得这个数字低得不可思议,毕竟很多影视作品里,蜘蛛都被描绘成杀人机器。但现实情况是,即使是被认为毒性最强的蜘蛛,比如:

巴西游走蛛 (Brazilian Wandering Spider):它们确实拥有神经毒素,被咬后会有剧烈的疼痛、肿胀、肌肉痉挛,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心脏骤停。但在有先进医疗体系的地区,通过及时的抗蛇毒血清治疗,死亡率已经非常非常低了。而且,这类蜘蛛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与我们大多数人生活范围相去甚远。即便是在它们的原产地,死亡事件也远非“普遍”。
黑寡妇 (Black Widow Spider) 和 褐ください蜘蛛 (Brown Recluse Spider):这两种蜘蛛的毒性也足以引起严重的全身症状,比如肌肉疼痛、恶心、呕吐、高血压等(黑寡妇的毒性主要影响神经系统,褐ください蜘蛛的毒性则会引起组织坏死)。但即便被它们咬伤,也需要有特定因素叠加才会致命,比如伤者本身有严重的健康问题、没有及时就医、或者对毒素反应异常强烈。在现代医学条件下,及时就医几乎总能避免死亡。

为什么实际死亡人数这么低呢?有几个关键原因:

1. 毒液的“有效性”门槛:蜘蛛的毒液是为捕食猎物设计的,它们的猎物通常是比它们小得多的昆虫。人类的体型和生理结构,让蜘蛛的毒液即使注入,也需要达到非常高的剂量才能对人体造成足以致命的影响。
2. 咬伤的“机遇性”:蜘蛛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咬人大多是它们在受到威胁、被意外压迫时产生的本能反应。而且,很多人即使被咬,也未必能成功将足够量的毒液注入。
3. 医学进步:抗蛇毒血清(虽然是针对蛇的,但很多蜘蛛咬伤的处理原则和药物有共通之处,而且一些蜘蛛咬伤也有专门的治疗方法)以及现代急救和重症监护技术,使得即便是一些严重的蜘蛛咬伤,也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4. 误诊与漏报:有时候,一些不明原因的死亡或严重的健康问题,可能被误认为是蜘蛛咬伤(尤其是在缺乏精确诊断的情况下),但反过来,因蜘蛛咬伤而死的,由于其极端罕见性,很多时候可能被归因于其他原因而未被精确统计为“蜘蛛致死”。但整体来看,这种“高报”的可能性远小于“低报”那些极其罕见的真实事件。

所以,如果一定要给一个数字,我们可以说,全球一年因蜘蛛咬伤直接导致的死亡人数,是以个位数计,或者更准确地说,大约是零,但绝对不是成千上万。 相比之下,每年死于其他原因的人数,比如交通事故、心脏病、甚至是被蜜蜂或黄蜂蜇伤(特别是对过敏体质的人),可能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我们对蜘蛛的恐惧,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反应,一种进化而来的本能警惕,或者是被大众文化渲染的结果。实际情况是,这些小生命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它们对人类的“威胁”,在统计学意义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下次你看到一只蜘蛛,试着保持冷静,它很可能只是想赶紧逃开,并且在角落里默默地帮你清理几只烦人的蚊子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致死不到一个人。

研究显示,蜘蛛恐惧症影响 3.5% 到 6.1% 的人口[1]。恐高症、动物恐惧症等特定恐惧症的终生患病率散布在 3% 到 15%,中位数估计为 7.2%,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很大差异[2]。“大部分的朋友对蜘蛛都很害怕”是夸大的。

毒液能对人造成明显伤害的蜘蛛物种只占已知的四万多个蜘蛛物种的 1.2% 左右,而且体型较小的蜘蛛的毒牙很短,不足以刺穿人的表皮。每年全球范围内死于蜘蛛咬伤的人数可能是个位数,有些年份一个都没有。整个二十世纪,新闻报道中确切可查证的死于蜘蛛咬伤的总人数约 100,主要是在抗毒血清投入使用之前被咬伤的小孩。

澳大利亚的悉尼漏斗网蜘蛛和北部树栖漏斗网蜘蛛有概率咬死人,但很稀少,而且已经有抗毒血清可用于治疗。自 1981 年一例死亡案例以来,澳大利亚在 37 年间没有任何人被漏斗网蜘蛛咬死,直到 2016 年一位年轻人打破了沉寂(但具体是怎么死的存疑),于是西方社交网络上又大刷了一顿澳大利亚满地狂暴野生动物的老梗。雄性悉尼漏斗网蜘蛛的毒性强于雌性,这和大部分蜘蛛不同。

在美国,每年约有 2200 到 3000 人被红斑寇蛛(黑寡妇蜘蛛)咬伤,但大多数人的伤势轻微、不需要治疗,有些咬伤根本就没注射毒液。美国早已用抗毒血清治疗其咬伤。自 1983 年最后一例死亡案例以来,美国没有记录到任何人被红斑寇蛛咬死。你可以看看从 2000 年到 2006 年记录到的 23000 多起咬伤案例的情况[3]。另外,美国累计报道过 2 起棕色遁蛛咬死小孩的案例。

欧洲农民在田间工作时经常被间斑寇蛛(号称“欧洲黑寡妇蜘蛛”)咬伤,死亡案例稀少。希腊历史上报道过有 1 个人被间斑寇蛛咬伤后死于心肌炎。雌性间斑寇蛛的毒牙可以刺穿人的表皮而雄性不能。

巴西累计报道过 10 个人被巴西流浪蜘蛛咬伤后死亡。

马达加斯加历史上报道过有 2 个人被蜘蛛咬死。

差不多就这样了。

参考

  1. ^ Fisler, M.S., Federspiel, A., Horn, H. et al. Spider phobia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left amygdala volume: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MC Psychiatry 13, 70 (2013). https://doi.org/10.1186/1471-244X-13-70
  2. ^ Eaton WW, Bienvenu OJ, Miloyan B. Specific phobias. Lancet Psychiatry. 2018 Aug;5(8):678-686. doi: 10.1016/S2215-0366(18)30169-X. PMID: 30060873; PMCID: PMC7233312.
  3. ^ Monte AA, Bucher-Bartelson B, Heard KJ. A US perspective of symptomatic Latrodectus spp. envenomation and treatment: a National Poison Data System review. Ann Pharmacother. 2011 Dec;45(12):1491-8. doi: 10.1345/aph.1Q424. Epub 2011 Nov 24. PMID: 22116992.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