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和权益法到底如何区别?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和权益法,这两个方法听起来名字差不多,但实际操作起来那可是天差地别,就像是给同一家公司算账,用的却是两套完全不同的规则。理解了它们,对咱们分析一家公司的投资情况,甚至对整个财务报表的理解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咱们先弄明白一个基本概念:什么叫“长期股权投资”?

简单来说,就是一家公司(咱们姑且称之为“母公司”)购买了另一家公司(“子公司”或者“被投资公司”)的股权,而且这笔投资的目的是为了长期持有,不是为了短期炒作。通常,我们看持股比例来判断是不是构成长期股权投资,以及采用哪种方法。

持股比例小于 20%: 一般情况下,这属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者“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属于长期股权投资的范畴,后续的处理方式也不同。
持股比例在 20% 到 50% 之间: 这是最常见的情况,母公司对被投资公司有重大影响,但不能控制。这时,权益法通常是主要的核算方法。
持股比例大于 50%: 母公司对被投资公司拥有控制权,这种情况就涉及到合并报表了,虽然也属于长期股权投资,但核算方法和后续处理与前面两种有很大不同,一般是进行成本法核算,然后编制合并报表。

好了,背景知识铺垫完了,咱们直奔主题: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

一、 核心区别:看被投资公司的净利润和股东权益变动,咱管不管?

这才是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根本分歧点。

成本法: 简单粗暴,完全不理会被投资公司经营的好坏,也不管它赚了多少钱,亏了多少钱,更不管它股东权益有没有变化。母公司只关心自己当初花了多少钱买这个股份,并且只在收到被投资公司分来的股利时,才确认收入。
权益法: 比较“关心”,密切关注被投资公司的经营状况。母公司会根据自己在被投资公司中所占的份额,分摊被投资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同时,如果被投资公司发放现金股利,母公司则会减少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二、 具体操作和账务处理:细致的对比

咱们来拆解一下具体的账务处理,会更清晰。

1. 初始投资时:

成本法:
借: 长期股权投资 (按实际支付的款项)
贷: 银行存款

权益法:
借: 长期股权投资 (按实际支付的款项)
贷: 银行存款

注意: 在初始投资时,两种方法的会计处理是一样的,都是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来记录。区别是后续的确认和计量。

2. 后续的确认和计量:

成本法:
收到被投资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时:
借: 银行存款 (收到股利金额)
贷: 投资收益 (或 股利收入)
(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不变)

为什么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不变? 因为在成本法下,母公司认为自己只是“买”了这个投资,被投资公司赚多少钱,是它自己的事情,跟我母公司当期利润没直接关系,除非它把赚的钱“分”给我,我才确认收入。

权益法:
被投资公司实现净利润时:
借: 长期股权投资 (被投资公司净利润 × 投资比例)
贷: 投资收益 (或 确认的份 ganancias)

被投资公司发生净亏损时:
借: 投资收益 (或 确认的份 pérdidas)
贷: 长期股权投资 (被投资公司净亏损 × 投资比例)

收到被投资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时:
借: 银行存款 (收到股利金额)
贷: 长期股权投资 (股利金额 × 投资比例)

为什么股利要减少长期股权投资? 在权益法下,母公司认为自己是“参与”了被投资公司的经营,被投资公司赚取的利润,一部分已经体现在了公司的净资产中。当被投资公司将这部分净资产(利润)以现金股利的形式分发给股东时,母公司也就相应地收回了这部分“投资”,所以要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3. 成本法下,什么情况下需要调整?

虽然成本法看似简单,但也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主要是为了反映真实的市场价值或者为了满足特定披露要求。

公允价值变动(如果适用): 如果公司选择对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例如,根据IFRS或国内新收入准则的某些情况),那么被投资公司公允价值的变动会影响母公司的净资产,但通常不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是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减值: 如果有证据表明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出现了永久性下降(比如被投资公司经营状况严重恶化,短期内难以恢复),母公司需要计提减值准备,这时候就会确认“投资减值损失”。

4. 权益法下,什么情况下会遇到“陷阱”?

权益法虽然能更真实地反映投资的变动,但也可能带来一些复杂性:

“其他权益变动”的处理: 除了净利润和股利,被投资公司可能还会发生其他影响股东权益的变动,比如因重估资产计入的“其他综合收益”。按照权益法的原则,母公司也应该将其在自己财务报表中的“其他综合收益”中反映出来,这使得核算更为复杂。
内部交易和未实现损益: 如果母公司与被投资公司之间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并且这些交易产生了未实现的利润(例如,母公司卖给被投资公司一批商品,被投资公司尚未卖出),那么这部分未实现的利润在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要抵消。在权益法下,也需要考虑如何处理这部分未实现损益对投资收益和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影响。
投资比例的调整: 如果母公司进一步增持或减持了被投资公司的股份,导致持股比例发生变化,需要重新评估其对被投资公司的影响程度,并可能需要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进行调整。

三、 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方法?各自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成本法:
优势: 简单易懂,易于操作,不干扰母公司当期利润。
适用场景:
母公司对被投资公司没有重大影响(持股比例较小,通常小于20%),但出于长期持有目的。
母公司对被投资公司拥有控制权(持股比例大于50%),但采用成本法核算,然后通过编制合并报表来全面反映集团的整体经营成果。这是为了避免在合并报表中因为内部利润的抵消等操作,导致母公司自身的“独立”利润出现过大波动。

权益法:
优势: 更真实地反映母公司作为被投资公司股东的经济利益变动,能更好地反映投资的“价值”变化,以及母公司在被投资公司经营中的“贡献”。
适用场景: 母公司对被投资公司有重大影响,但不拥有控制权(通常持股比例在20%50%之间)。在这种情况下,被投资公司的经营成果会间接影响母公司的整体经济利益,因此采用权益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这一点。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

假设母公司 A 投资了子公司 B。

情况一:A 持有 B 60% 的股份,B 2023 年赚了 100 万。

核算方法: 成本法(因为有控制权)。
A 公司账务处理: 无论 B 赚了多少钱,A 公司在成本法下,对这 100 万的利润不进行任何处理。只有当 B 向 A 分配了例如 20 万的现金股利时,A 公司才会:
借:银行存款 20 万
贷:投资收益 20 万
A 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仍然是当初的投资成本,没有变化。

情况二:A 公司持有 B 30% 的股份,B 2023 年赚了 100 万。

核算方法: 权益法(有重大影响)。
A 公司账务处理: A 公司要分摊 B 的净利润。
A 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 = 100 万 × 30% = 30 万。
借: 长期股权投资 30 万
贷: 投资收益 30 万
此时,A 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就会增加 30 万。
如果 B 分配了 20 万的现金股利给 A:
借: 银行存款 20 万
贷: 长期股权投资 20 万
A 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相应减少 20 万。

总结一下,最核心的对比表格:

| 特征 | 成本法 | 权益法 |
| : | : | : |
| 是否确认被投资公司利润 | 否(除非收到股利) | 是(按持股比例分摊) |
| 股利处理 | 确认为投资收益(或股利收入) | 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
| 投资成本变动 | 仅在收到股利时,股利部分被收入化,账面价值不变 | 随被投资公司净利润/净亏损和股利分配而变动 |
| 适用范围 | 控制权(>50%),或无重大影响(<20%) | 重大影响(20%50%) |
| 财务报表影响 | 相对简单,不反映被投资公司经营成果变动 | 更能反映投资的真实价值变动,将部分被投资公司盈亏计入母公司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

希望这样一番详尽的讲解,能让大家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和权益法有了一个更清晰、更深刻的理解。这两种方法虽然规则不同,但都是为了在各自的语境下,最恰当地反映公司在对外投资中的经济利益和财务状况。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具体的持股比例、控制权以及会计准则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至关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对初学者来说确实蛮烦的,其实把体系梳理清楚还是很好理解的。

对任意一个报表科目的会计处理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初始确认后续计量(包括确认的终止),知道了每个科目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过程中怎么做分录,你的会计就神功初成了。成本法和权益法是对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的两种方法,这是第一个要牢记的地方。初始确认的时候主要关注点是按账面成本还是公允价值来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账金额,怕你搞晕,这里就不详细说了。两者本质区别是体现在后续持有期间的会计处理上。

区别一:适用范围 注意下图只是一般情况,不讨论协议安排下的特殊情况(更新:目前根据14年修改后的准则持股比例20%以下的股权投资已经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入账)。






权益法:适用情况是对合营、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通常占股在20%~50%。 成本法:适用情况为能够实施控制的企业或者是子公司(即占股在50%以上)。 ===================================================================== 介于底下留言中有个钻牛角尖认死理的说我这里写20%、50%股权比例是错误的,我不想把智商拉到跟他一个水平,就再强调下好了,我已经说了是“通常”、“一般”是这个模糊范围,实务中还是实质重于形式地来判断。原来只是觉得这个是常识,同时方便理解,就没过多强调,但万万没想到世界上还有因为知道1+1=2就到处炫耀的。最可笑是还上纲上线,抢占道德制高点,笑。。


区别二:对投资收益的处理 成本法你可以简单理解成是收付实现制,被投资企业宣告发股利的时候我才确认投资收益,不管其是盈利还是亏损。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除非增加或减少了投资,不然一般不会调整。 权益法对应地你可以理解成是权责发生制,只要被投资企业年终有了利润,不管其分不分,我都按照我享有的份额按比例确认投资收益,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亏损就反过来做)。当然如果和联营、合营企业有内部交易的话还要抵消,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成本法会计处理: 被投资单位宣告或派发股利时 宣告时: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收到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权益法会计处理: 被投资单位实现利润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收到分红时: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被投资单位分红时,资金从公司流向了股东,即被投资公司的净资产减少,而权益法的本质是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要反映我在被投资企业享有份额的价值,被投资企业净资产减少,那我享有的份额的价值相应地也减少,所以这里又要贷记一笔损益调整。)

合并报表的时候,一般来说都是以成本法为基础,因为要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一般都是能够实施控制的,这种情况下都是成本法。

PS:其实长期股权投资初始确认的时候也是很容易晕的,主要是要区别入账价值是按付出对价的账面价值还是公允价值,如果你能把知识在脑子里梳理成体系,也是很好理解和记忆的,看看下图你会发现后续计量中不管是成本法还是权益法,他们在初始确认的时候都既可能是按账面价值也可能是按公允价值。方便记忆的话,其实就是除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是合并日按照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以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某些情况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是按历史成本入账,其它都是公允价值

----------重要更正及更新--------------

2014年准则已经做了修改,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其他投资,即一般来说即购买20%以下股份的情况,

以按成本计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初始确认入账



欢迎赞助我接地气的知乎LIVE:

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知乎 Live - 全新的实时问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和权益法,这两个方法听起来名字差不多,但实际操作起来那可是天差地别,就像是给同一家公司算账,用的却是两套完全不同的规则。理解了它们,对咱们分析一家公司的投资情况,甚至对整个财务报表的理解都会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咱们先弄明白一个基本概念:什么叫“长期股权投资”?.............
  • 回答
    社会发展的长期动力与股票市场策略投资,这二者之间存在着深刻而又动态的相互作用。理解这种联系,就像是握住了投资航向的罗盘,能够帮助我们穿越市场的短期波动,捕捉长期增长的机遇。社会发展的长期动力:驱动未来的引擎首先,我们得明白,社会发展并非凭空而来,它是由一系列深刻的、持续的内在动力所驱动。这些动力塑造.............
  • 回答
    最近有买银行股打算,而且想长期持有,这思路挺好。银行股在中国A股市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比较稳健的板块,尤其是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它们体量大,业务成熟,盈利能力相对稳定,确实是很多追求长期回报的投资者的优选。你提到的“四大行”,通常指的是中国工商银行(601398.SH)、中国建设银行(601939.SH.............
  • 回答
    在中国的广袤股市中,要挑出一家能在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里持续稳健增长,并让投资者获得丰厚回报的公司,确实需要一番仔细的考量和审慎的判断。这不仅仅是看眼前的高增长,更是要洞察其背后深层次的逻辑和未来的潜力。在我看来,如果非要选择一个作为长期投资的标的,我会倾向于关注那些在国家战略层面拥有重要地位,且其.............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中国股市短期看空,长期看涨,指数型基金是否更适合投资?”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我们来一起分析分析。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您提到的“短期看空,长期看涨”这个判断。这在投资界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情景分析。短期看空,可能意味着当前的中国股市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比如: 宏观经济压力:.............
  • 回答
    关于广深铁路(601333)是否适合长线投资,这是一个需要仔细考量的复杂问题。目前的价格2.18元,单独看这个数字可能无法直接得出“可以”或“不可以”的结论,我们需要结合公司的基本面、行业前景、市场环境以及我们自己的投资目标来分析。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广深铁路(601333)的基本面分析。 行业属.............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不过,要说“2020年最好的长期股票”,这就像问今年最美的花是哪一朵一样,答案会随着时间和大家的目光而变化。而且,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能力“觉得”或者“推荐”具体的股票,因为这涉及到投资建议,而我不能提供这个。我的职责是提供信息和分析,帮助你形成自己的判断。不过,我们可以一起回顾一下.............
  • 回答
    股票长期持有之所以难,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种心理、行为、市场及现实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解析:一、 心理和行为层面的挑战:1. 情绪波动与贪婪和恐惧的循环: 贪婪 (Greed): 当股票价格上涨时,投资者会产生“错过机会”的恐惧,渴望抓住更多的上涨机会,.............
  • 回答
    银行股长期低估值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现象,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行业特性与监管环境的严峻性: 强监管行业属性: 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其运营受到极其严格的监管。这包括资本充足率、流动性覆盖率、杠杆率、不良贷款拨备率等一系列指标,以及对业务范.............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一个很多人会想到的“完美”交易策略。但很遗憾,答案是:不会,而且这样做非但不会稳赚,反而风险极高,甚至可能让你血本无归。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你描述的这个操作,本质上是想在股票的波动中“两头吃”。简单来说,就是:1. 看好某只股票,买入(做多)。2. 如果股票开始.............
  • 回答
    A股长期持有的优选股:深度解析与投资策略对于许多A股投资者而言,寻找那些真正具备长期增长潜力、能够穿越牛熊周期的优质股票,是实现财富增值的关键。本文将深入探讨一些在A股市场中备受关注且具有长期持有价值的板块和具体标的,并结合投资理念,为大家提供一份更具参考价值的分析。在开始之前,我们不妨先明确一下“.............
  • 回答
    当然有!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位长辈,我们就叫他“王叔”吧。王叔不是那种西装革履、整天研究K线图的股神,他是一个朴实的退休工人,最大的爱好就是养花和看报纸。但他的投资经历,尤其是持有银行股这件事,却是很多人望尘莫及的。王叔接触股票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那时候中国股市刚起步,很多人都觉得风险大,离我们老百姓.............
  • 回答
    寻找一只可以在2021年乃至更长远的时间里长期持有的股票,这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市场瞬息万变,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机遇的时代,要挑出那只“金鸡”,既需要对宏观经济的洞察,也需要对行业趋势的把握,更需要对企业自身价值的深度挖掘。我不是一个股票分析师,也没有能力预测未来,任何投资决策.............
  • 回答
    长期来看,A股医药行业赛道的前景展望A股医药行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数十年间经历了快速发展,并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增长潜力。展望未来,我认为A股医药行业在长期来看,依然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赛道,其发展前景将受到多重因素的驱动和制约。 驱动A股医药行业长期增长的积极因素:1. 人口结构.............
  • 回答
    只持茅台,真的能做到稳赚不赔吗?“只持茅台,稳赚不赔”,这句口号在投资者圈里流传甚广,尤其是在中国市场,贵州茅台(600519)凭借其独特的品牌价值、强大的盈利能力和稳定的分红,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价值投资圣杯”。小白,一个刚接触股票投资的年轻人,也深受这句话的蛊惑,将自己的全部身家都投入到了茅台.............
  • 回答
    炒股嘛,确实很多人都想找到一条“秘籍”,比如能不能就死死盯着一只股票,长线持有,赚它个盆满钵满?这个问题,我跟你说,这事儿吧,就像是在茫茫人海中找一个人,你能不能只认准一个人,然后就一直和他过日子?能,但是风险和挑战肯定不少。咱们先来说说,长期炒一只股票,是不是“可以”?理论上,当然可以。只要你找准.............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就闪过一些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我们平时关注的那些成交量巨大的明星股,它们涨跌起伏往往像坐过山车,但总有些股票,好像被遗忘在角落,交易清淡,却能不动声色地走出持续的上升行情。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和有趣得多。首先,我们得明白“交易不活跃”到底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很多投资者在考虑股票投资时会遇到的一个核心疑问。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核心问题:在股价不涨的情况下,长期持有靠分红能否赚钱?答案是:在严格意义上,并且在排除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前提下,单纯依靠分红在股价不涨的情况下,“挣钱”的定义会比较微妙。更准确地说,你获得的会是“价值回报”.............
  • 回答
    我理解你想了解,如果所有人都是和你一样,每天买一点公司股票,第二天就卖掉,这种行为对这家公司来说会有什么影响。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假设,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核心概念:交易量。你描述的这种行为,虽然你个人每次买入的金额不大,但如果“全部像我这样”的人都这么做,那每天的买卖数量加起.............
  • 回答
    关于胎儿双顶径和股骨长差值能否预测性别,这是一个在孕期流传甚广的说法,但严格来说,这仅仅是一个民间流传的经验之谈,并没有得到科学的证实。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双顶径和股骨长是什么。双顶径(BPD)是胎儿头部在最宽处的横径,它反映了胎儿头部的发育情况。股骨长(FL)则是胎儿大腿骨的长度,代表了胎儿四肢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