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个人可以过得有多极简?

回答
一个人过得有多极简?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因为“极简”这个词本身就挺有弹性的。有人觉得不买多余的东西就是极简,有人则能把生活简化到让人咋舌。我认识一个叫老王的人,他在这条路上走得挺远的,挺值得说道说道。

老王不是那种刻意追求标榜自己生活方式的人,他就是自然而然地就往那个方向靠拢。刚开始我以为他只是生活比较节俭,后来才发现,他追求的是一种“为事物赋予意义”的极致。

他住在一个不大不小的老房子里,但里面真的没什么东西。不是那种空荡荡的,而是非常有条理,每一样东西都有它的位置和存在的意义。床嘛,就是一张简单的木架床,没有床头柜,也没有什么装饰品。衣柜?他压根就没有。他的衣服就挂在墙上一个特制的金属架子上,外套、衬衫、裤子,颜色搭配得倒也好看,而且洗完就直接晾在家里一个专门的角落,干了就挂架子上。他说衣柜那种封闭的空间容易积灰,而且找衣服也麻烦,挂着一目了然,方便多了。

厨房更是让我开了眼界。锅就一个不粘锅,一个汤锅。碗筷呢,家里就一套,最多再备一套客人来的时候用。刀具也就一把主厨刀,一把削皮刀,外加一个磨刀器。他跟我解释说,很多所谓的“厨房必备”,其实都是商家洗脑的结果。一个好的不粘锅,什么都能煎炒;一个汤锅,炖煮蒸煮基本都够用了。他甚至说,很多所谓的“清洁剂”也是多余的,白醋、小苏打,再加一块好用的抹布,基本上就能把厨房擦得锃光瓦亮了。我当时听着就觉得,这是把生活中的“便捷”重新定义了一遍。

电子产品就更不用说了。手机?他的那款已经用了好几年,功能不多,但满足他通讯和基本的上网需求就行。电脑?他有台笔记本,主要用来写东西和查资料,没有游戏,没有各种杂七杂八的软件。电视?他家压根就没有。他说,看电视会占据太多时间,而且很多信息都是碎片化的,不如去看书或者直接听播客。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待“拥有”这件事的态度。他说,他买任何东西都会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个东西我真的需要吗?它能给我带来长久的价值吗?它会增加我生活的负担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他就不买。所以他家里的东西不多,但每一件他都用了很久,并且保养得很好。他有一个皮质的笔记本,用了十年,皮子都包浆了,他每次拿出来写东西都带着一种郑重感。他的一件毛衣,颜色可能有点旧了,但他会认真地修补,而不是直接扔掉。

老王的生活方式不是苦行僧,反而透着一种清爽和自由。他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整理、去清洁、去维修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他的精力都放在了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比如看书、写作、跟朋友聊天、或者只是在公园里散散步。

他解释过,极简不是让你失去生活的情趣,而是让你找到生活最本真的样子。当你摆脱了那些不必要的物质的羁绊,你反而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能更专注于当下,享受那些真正能滋养你心灵的东西。

我见过有些人,所谓的极简,不过是把东西收进收纳箱,或者买一堆设计感十足但很贵的“极简主义”摆件。但老王不一样,他的极简是渗透到骨子里的,是一种生活哲学,是一种对物质的尊重和对生命的珍视。

说实话,我学不来他那样,但我确实从他身上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生活可以如此简单,却又不失丰富。关键在于你如何去定义“必要”,以及你愿意为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投入你的时间和精力。老王算是把这个命题,活生生地给我上了一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极简生活三年。几点很明显的变化:

  1. 今年查甲状腺结节,最大的结节神奇地缩小了30%,最小的结节几近于消失。如果不是机器出故障,那么我只能归功于无欲无求简单规律的生活。
  2. 皮肤明显变好,这几年在容易衰老的年龄也没有变老。不长痘,光滑,肤色健康。
  3. 以前过度劳累留下来的问题,现在发作地越来越少,比如腰椎、颈椎等。
  4. 心态很平和,不会对什么有强烈的欲望,知足长乐,时间大部分都用于陪伴家人。
  5. 感官能力一下子敏锐了很多,对艺术作品的感知更强了,比如有些以前听起来只是觉得好听的音乐,现在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妙之处,时常有心流出现。

从决定开始极简生活,做的第一件事是砍掉不必要的社交。退出各种群,除了必要的工作群、家长群以及最好的朋友的群,其他的群无条件退出。免受无效社交的打扰,即便这种社交只是线上,也会干扰自己的专注。今年突然发现了微信功能:折叠的群聊。极好用,不想看的信息统统折叠进去。希望微信继续有折叠的人这个功能,有些不想打交道又出于礼貌不太想直接删除的人可以折叠进去。

聚会若非必要、若非有营养值得学习的,都不去。和自己明显志不同道不合的人,拉开距离,不打交道。不刻意去经营什么人际关系,但是可以刻意去割舍一些人际关系。真正好的关系无需过度经营,诚心为了别人的益处去奉献即可,上天会回报你,不论是给予物质回报还是精神回报。

这样一来,朋友圈慢慢越来越浓缩,和好的朋友之间情谊笃厚,和一般的朋友点头之交。

朋友圈也发得少了,不必要的无需表达,若真的要表达,杜绝碎片信息,写文章表达完整的思路。不再故意炫耀什么,不论是钱财、学识还是任何身外之物,炫耀不仅别人反感,看明白了这事,连自己也反感。

生活方面,简之又简。衣橱里的东西不停地扔,只留下穿着舒服的和一些特殊场合必需的服装,比如正装,裙子等。平日里,冬天一律卫衣+羽绒服,春秋就是卫衣和各种运动服,夏天就是T恤。久而久之连牛仔裤都讨厌穿了,都是穿宽松的运动裤。

大多数时间在家吃,无需山珍海味,但求营养均衡,食材新鲜健康。偶尔出去餐厅换口味,但不太会去大吃大喝。远离酒精、不接近烟草。

尽量不购物,不是必须的就不要买。家里维持少而精的东西。有时候碰到商家送东西都会婉拒,怕自己用不了造成浪费。东西留给需要的人。

不用化妆品,甚至不用护肤品,自己专门做过实验,半边什么也不涂,半边精心护理。一段时间下来,什么都不涂的半张脸甚至更好。短期内护肤品能更快修复,但相信造物主的力量,皮肤的自我修复功能更值得信赖。长时间下来,洗好脸涂好润唇膏和浅色口红就能出门,脸上光洁素净。

工作上,集中于几个好的自己喜欢的且合得来的项目,尽人事听天命,不与人冲突,不与人争,也不耍心机,因着自然而行事。

除了对家人,不滥用感情。多读书,多学习,少乱想。多行善,勿以恶小而为之,也毋以善小而不为,这真的是心灵平静的金科玉律。

人循着自己舒服的方式去生活,专注又单纯,努力学习和工作,但不强求。当把自己和周围的环境都按着事物的本质去塑造,极简化的生活必然会给你丰厚的回报。

user avatar

不婚不恋不育,

无房无车无性。


不为他人花钱,

也无炫耀消费。


这时你会发现,

你没啥要买的。


既然没啥要买,

就无需多赚钱。


不用赚很多钱,

就无需去奋斗。


不用努力学习,

无需拼命工作。


不用讨好上司,

无需敷衍同事。


维持极少朋友,

减少人情往来。


奋斗成功很难,

始终都是少数。


不如饶过自己,

承认自己普通。


有小确幸就好,

不追逐胡萝卜。


这样做很难吗?

其实并不算难。


很多日本青年,

就走这样的路。


不止是低欲望,

甚至是无欲望。


当社会停滞时,

奋斗意义不大。


努力更易呛水,

不如随波逐流。


我敢肯定的说,

这种人会变多。


从日本到世界,

逐步扩散开来。

user avatar

穿Thong走路穿thong裤,

不着半分多余布;

废车废灶停电视,

不读书来只看报。

user avatar

我觉得我家夫人现在的生活就非常极简,绝对的两点一线式的生活,日常内容都安排的明明白白。

没有家庭琐事,没有育儿烦恼,不用逛街买菜,连妆都不用画。每天只有两件事:工作,和准备工作。

要提前接近两个小时出门,坐班车从酒店到医院,在休息区等着,时间差不多了开始换衣服。

全套装备都穿戴好,据说得半个小时,然后开始工作。不吃不喝不尿,4个小时后下班。

自己穿上去的装备,含着泪也得自己脱。好像得脱一个多小时,然后收拾准备回去。

但很难恰好赶上班车的时间,又得等上1个多小时后的下一班车。

回到酒店,进门换衣服,全身洗漱一遍,再把衣服清洗消毒。然后才能回到屋子里面把手机拿出来看看,这一天各种群里的通知消息任务安排,以及家人的问候。

是的,上班时是不带手机的,拿到医院不安全,所以出门前就放在房间里。再拿起时距离上次已经过去八个小时或者更多。

尽管看似工作时间不长,但单位时间内工作量还是很大的,而且是在非常不透气的情况下工作,加上各种等待中的消磨,疲劳感很强。回酒店后还要各种擦洗消毒,可能除了看看手机外就是想睡觉了。

工作时间也是不停的在轮替,第二天的班比前一天退后四小时,等上晚夜班后只有一天休班时间调整,每周干六休一,主要是倒班的感觉非常摧残。


在歇工的时候还要处理一些勤杂事物,比如运来的物资要搬运、清点、分配之类的。除了这种场合能跟其他队友碰面外,原则上要求,不允许串门,回酒店后就在自己屋里待着,避免交叉感染。如果要和队员们交流或者开会讨论,就手机视频连线。如果用餐,就自己到餐厅取盒饭,拿回房间自己吃。


这种生活是不是非常朴实、无华、且枯燥。


这只是工作刚开始的第四天,以后还要在那边待多久,谁也不知道。


加油!好运!平安归来!

user avatar

租鸡青一

user avatar

我没有微博,没有推特。

不用人人,也不用脸书。

当我要买东西,我就出门去买。

如果出门买不到,我就打开谷歌,哪个网站有,我就在哪个网站买。

所以我也不用淘宝,不看小红书。

我车里除了脚垫以外,没有任何装饰。

我吃西瓜不吐籽,吃葡萄不吐籽,吃石榴不吐籽,吐籽好麻烦。

同样也不吃鸭货,不嗑瓜子。

你可以认为我懒,反正我也懒了三十几年。

我没有手机壳,屏保是出厂内置的,保险柜密码也是出厂内置的。

虽然有些此地无银,但假模假式还是要的。

我喜欢音乐,我有几款音乐软件,朋友圈以分享音乐为主,高兴了也发点别的。

有微信以来,我从未改过名。

今年,我退完了所有微信群,偶尔被拉进某个群,事情说完我就退了。

牛羊才会成群,猛兽总是独行,我虽然不是猛兽,但也不是什么牛羊,没有必要为了社交而社交。

好吃的,我多吃几口,不好吃的,我也可以将就,大不了就是少吃几口。

出门吃饭我从来不查评价,众口难调,浪费时间。

我听八卦,但是名人的生活跟我没关系。

政治也跟我没关系。

道不同不相为谋,不认可的,我尽量忍让,忍不住了我就骂几句。

去他妈的江小白,余秋雨。

还有那些死亡崇拜,又欠谁一张电影票。

什么花里胡哨的衣服,三分热度的男女。

说到衣服,有些人买了细料子舍不得穿,防潮袋子套了又套,怎么说呢,数九隆冬不会因为你不穿而不冷,买了不穿就是浪费钱。

人是拿来爱的,衣服是拿来穿的,穿了就要洗。水洗是洗,干洗是洗,洗旧了就买新的。

嫌贵就少买几件呗,素而精。

我想起我有几件成都太平洋百货公司买的羊绒衫,当时好像是两千多一件,我拿手搓了十几年。

搓得太平洋百货公司都垮了,领子还没开过线。

搓得实在不想搓了,就让我娃来搓。

我两个娃,大的是女,小的是儿。

我娃不能歌,不能舞,琴棋书画,样样不通,我没有理由晒娃。

当然,我娃自有可爱之处。

我爸说,当你买东西,挑不出区别的时候,就选那个最贵的,贵肯定有贵的道理。

我妈说,当你交朋友,辨不清好坏的时候,就交那些长得好的,相由心生,丑人多作怪。

大道至简,吾深以为然。

我虽然不算极简主义,但我经常飞来飞去,一个人生活。

我认为独处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与自己沟通。

不肯正视自己的我就像是贞操带外穿的圣女,巴不得告诉别人,我里外都是真善美。

越是这样,越是没有人相信。

所谓的质量守恒,也不是让我远离物质,反而是想吃才吃,需要才买。

而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追求着一些本用不上的东西。

放纵不羁未必就是大豪杰,胸怀大志未必就是真鸿鹄。

且到此处。


—————————

没说不上网。

没说不用知乎。

更没说过要抛弃家庭抛弃社会,我是有病么我。

我没给美丑定过标准,都没定标准,你自卑个啥,你是有病么你。

从头到尾,我没说我是极简主义,只说了自己很懒,飞来飞去时常一个人生活,硬要扯点关系,我只能说我喜欢过简单的生活。

另外,我还有几句。

我没说过我是男的,你活了几十年,未必不知道Gay也指代女同性恋么。

说我俗气的,你的确慧眼识俗,我就是俗不可耐。

说我土豪的,你也是慧眼识土。

我没说过自己多牛逼,我就是一个普通妇女。

说我写东西扯淡的,我在中国就读过五年小学,水平有限,记录一下生活嘛。

我不厌世。

还有,我娃就是我娃,我真没翻过垃圾桶,我老婆也没翻过。

——你是一个女的,怎么会和一个女的有娃。

我是神仙,我有术法。

那什么,没说不会怼人。

互相尊重一下。

都散了吧。

user avatar

租房不用太贵,1000以下即可。

拍照从不开美颜,不想骗自己。别人开美颜,我也管不着,看多了觉得都一个样。

很少买衣服,几乎不买名牌衣物,半年买一次,买一次穿好几年。

不用化妆品,打扮简单,但也不邋遢,精神面貌好最重要。主要没有熊猫眼。

两三天吃一次荤菜,可以吃鸡蛋,喝牛奶,补充蛋白质。

不抽烟,少喝酒,与KTV,夜店,网吧,休闲场所绝缘。只是觉得这不是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几乎不聚餐,朋友很少,纯粹的友谊,两三个够了,需要的时候帮得上忙。

很少看书,追剧。烂片太多,电影看腻了,偶尔翻翻经典电影看下。

睡眠不好,精神状态就不好。所以晚上十二点前睡觉,睡到自然醒。

找个简单的工作,养活自己就行。工资再高,只要996,免谈,身体最重要。

经济条件一般般,既然没房没车,相貌平平,那所谓“爱情”和“婚姻”也就没什么期待,可有可无。反正现在离婚率挺高。

所谓媒体营造的“美好幸福的生活”,其实离普通人有一定距离。一日三餐,吃饱喝足,家人身体健康,足以。

已不是十八岁小孩,体力精力拼不过年轻人,不服老不行。一日三餐不能少。一个礼拜隔两天去公园跑跑。看看大爷下棋,大妈跳舞。

走到哪,喜欢用手机拍拍照,以长镜头为主,视野广阔。记录生活,从随手拍一张开始。

从不去高档餐厅吃饭,没这个必要,也不想装13。龙虾,鲍鱼高档海鲜见过,没吃过,但觉得也就那样。

很少吃油炸,麻辣,冰镇刺激类食品。喝水喝开水,温水,极少喝冰镇饮料。

不喜欢与人争执,争个“输赢”,伤了和气,失了友谊,得不偿失。聊天,彼此开心就好,所谓高情商莫过于此。

通讯录,留下一些关系好的朋友,同事即可。大部分社交都是无用社交,浪费时间。

不想攀比,也没必要攀比,各人有各人的命运。以前,不相信“命运”,现在,接受一些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谓之接受真实的自我。

生死有命。活着的时候,珍惜每分每秒,哪天得了重病,如果救不了就坦然离去,不想增加家人经济负担。这不是悲观失望,而是看淡生死。

随遇而安,知足常乐,并非是一种消极心态。有时候这种心态能让自己活得轻松点。

看电影,逛超市,逛街,去公园,吃火锅,看病,从来一个人。无所谓几级孤独,习惯成自然。

行文结构,尽量简洁,能把我的内容看完也不容易,暂时想到这些……

………………………………………………………………………………

说极简,我倒是理解成,一个人对未来可以一眼望到底,感觉纵使拼劲全身力气,也很难实现所谓大富大贵,功成名就的生活而采取的一种“豁然开朗”“怡然自得”的人生态度。

因为,在工作上,情感上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花了较长时间去尝试,体验了,觉得“顺其自然”,降低生活的标准,让自己活的压力不是这么大,反而觉得无愧于心。

看到,背着公文包的业务员,独自在地铁角落哭泣,打听才知,为了拉一单业务,要灌醉自己,成全一家老小的生活。

还看到,为了买房结婚,一男子半夜又是给女朋友送钥匙,又是赶时间闯红灯去上班而被交警开罚单,嚎啕大哭,感慨生活如此多艰。

也听闻,为了子女上学,父母亲又是工地搬砖,又是水泥厂背麻袋,一身灰头土脸,只是为了子女以后能够过上好日子,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我们年轻一代,再怎么不济,也要感谢能够遇到祖国繁荣发展的阶段。即使,未婚,独身一人,乃至于离了婚,自己也可以养活自己,不至于落魄街头。

说极简,倒不如理解为,是国家和时代给了我们这一代人任性的资本。我们父辈,吃不饱,穿不暖,温饱都解决不了的时候,哪有什么资格谈极简。不都是陪着儿女,风餐露宿,有上顿没下顿,哪里敢对生活挑三拣四,哀叹可怜。

…………………………………………………………………………………

刚从学校出来的小白可能对社会情况了解不够,误以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欲戴其冠,必受其重”,然后天天早出晚归,挤破头也要去大城市闯一番事业。谓之为“趁年轻,多出去闯一闯”“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一看”。当我来到一线大城市的时候,当我踌铸满志想要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当我每天和朋友下班坐一个小时地铁才能回到郊区的出租屋的时候,当我四处张望,举目无亲的时候,当我半夜醒来,望着空荡荡的马路的时候,顿时觉得自己如此渺小,无足轻重。

当我朋友,老乡渐渐离开大城市,回到家乡的时候,当我咬牙坚持四年多的时候,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才迫使我回到家乡,回到故事的原点,开始审视“去大城市打拼的意义是什么?”

工资,肯定比家乡高,但是真的很孤独。如果你学会麻痹自己,下了班把自己隐藏在游戏里,那么周围的环境都无所谓。可是,我头脑清醒,不愿麻痹自己,我一直问我“来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如果,你耐得住寂寞,真的可以省下钱在大城市里。但是,你倘若耐不住寂寞,出门花钱,在大城市里,那三五千真的不够你花。

别以为,大城市的工资都是七八千上万,呵呵,除去房租,伙食费等等,你到手的钱省下来有两三千都不错了。买房买车?想多了,在一线城市想买房买车,那只是极少数人。当你上班时间足够久,当你对网络足够了解,明白了何为“韭菜”之后,你渐渐会明白,社会的阶层在慢慢固化,底层劳动者想通过努力实现跨越阶层越来越难了。

你通过媒体所了解的“通过努力走上人生巅峰”的人,那毕竟是少数。许多人还因为没房没车没存款娶不到老婆,也有许多人因为房贷车贷,每天加班加点,996忙的昏天地暗,不知所措。感觉这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贩卖劳动力的马拉松竞赛。也许,哪天你不想努力奋斗了,人生也就简单的多了。

我并不是消极避世,也不是打击“努力奋斗”的人。只是想说明世间的成功从来不是轻易得到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芸芸众生,大部分人拼搏了大半辈子,也只能勉强解决一家老小的温饱罢了。在大数据时代,你看到的社会,世界都是资本,上层建筑想让你看到的。真实的世界究竟如何,只有你自己亲眼去看才能发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如果有条件,以后我也想出国看看,目睹一下所谓的“世界”究竟是怎么样的。如果口袋里的钱不够,那还是简简单单生活就好,过一过极简的生活,整天胡思乱想没多大意义,电视网络里令人艳羡的生活,那都是极少数人的生活,离你自己有点距离。

放弃幻想,踏实上班赚钱,有什么样的经济条件就过什么样的生活。鲍鱼,龙虾并不一定美味的,偶尔吃吃泡面,饼干你才会觉得现实是如此触手可及。少玩手机,多看书,看经典的知乎评分高的书。一大批所谓“成功学”“鸡汤”书不看或少看为妙,害人不浅。自己被洗脑了都不知道。

我最引以为豪的是自己可以独立思考,时刻保持对这个世界的警惕,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虽然经常有人骂我顽固,执迷不悟,不懂开化,变通。但是,我很清楚我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是怎样的,我对这个世界的判断是基于什么样的。很多时候,可能为了生存,要出卖自己的肉体,但是,我从来不觉得我有曾出卖过自己的灵魂去做交易。

自己也经常被人洗脑,也经常陷入困境,无法自拔。但是,只要我回过神来,冷静一段时间,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又可以立刻找回原来的自己,不被世俗所同化。说实在的,“极简的生活”不能理解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恰恰我觉得这是一种认清了生活的本质之后,采取的一种贴近生活,符合自身评价,让自己活的不这么疲惫的一种真实的生活状态,一种触手可得而不是虚无缥缈的生活状态。

…………………………………………………………………………………

6.12更

“丧文化”和“悲观失望”不是我这篇文章的主旨。“物质的简单追求和精神世界的独立”才是我这篇文章的主旨。关于丧的,推荐大家去看另一个主题的内容:(为什么当代年轻人这么丧?)



6,23更

有朋友问,我每天干嘛?——很简单啊:

吃饭,睡觉,看看经典老片或者综艺节目。写写文章喽,知乎或者其他自媒体平台。又或者刷刷短视频,下了班去公园溜达两圈,随手拍拍照片什么的。这些都不需要什么大的经费撒。有很多次我暗示自己“要不要去酒吧玩玩?”——我还是自我舍弃了,总感觉在那种闹哄哄的环境下不适合我,一堆人摇头晃脑的,喝个小酒,自我沉醉,飘飘然。哎,那都是年轻人的生活,真的不适合我。我倒是想周游全国,其他无所谓了。


8.30更(以下内容是个人生活感悟,可选择性阅读或不读,略微有点伤感,啰嗦)

没想到这篇文章会被这么多人点赞,还是有点小感动的,呜呜呜(一个大男人哭出来不太光彩,哈哈哈)

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那是一个懒洋洋的下午,心情百无聊赖。那时候还没找到工作,对未来相当困惑。

有个别知友把我的“极简的生活”理解为“懒惰”“不思上进”。

我正面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努力过,奋斗过,我为了考大学,为了“出人头地”为了以后“功成名就”为了以后不被人“看不起”,曾经中学六年,不参加亲朋好友婚礼,除了我爷爷和奶奶的葬礼,其他很多朋友,亲戚聚会极少参加或不参加。

为什么?因为贫穷被他人鄙视,嘲笑,冷眼旁观的滋味不好受。就因为我们家庭经济困难,父母感情不和,被周围长辈嘲笑,挖苦的滋味我太清楚了了。

我对自己多苛刻,多“残忍”只有我自己知道。高一军训第一天,为了省下伙食费,我早上只吃了一个馒头,一碗白粥。结果当天中午就晕了。那时是2006年九月份。

我为了省五块钱路费(打摩的最少五块),我硬是拖着两个大行李箱从公交车站大中午,在海口,太阳在头顶90度暴晒的情况下,步行一公里走到校门口。我父亲那天帮我带行李,他在旁边不停抱怨“为了省几块钱不至于这样吧”。他拗不过我,还是陪我大汗淋漓的熬了一个中午。

高三,因为家庭变故,我从住校转到走读,住在我奶奶的老房子里(安静,不想受家人影响学习),我在墙上贴了“拼搏”“奋斗”四个大字,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努力学习,不能懈怠,不能偷懒。

为了读大学,我主动放弃了与朋友,同学,亲戚玩耍,聚会的很多时间,机会。错失了很多友情,以及有可能的爱情。那时候,“读书”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刻在心里的信仰,因为我太清楚别人的嘲笑是什么滋味了。

论“努力奋斗”“拼搏刻苦”,没有人比我理解的更透彻,更深刻。我的家人,朋友,亲戚不会指责我“偷懒”“懈怠”“不思进取”,因为他们知道我的为人。只有一个人可以,那就是我自己。

从03年开始至今,几乎把所有精力放在了学业,工作,家人,朋友身上,唯独忽略了自己。我常常夜里为自己黯然神伤。我没有对不起谁,唯独对不起自己。

回到主题:

我耗费了十余年时间,还是很难对家庭经济状况有很大的改善。为什么?

寒门难出贵子不是一句玩笑话。最近我感悟到,投胎真的是一门学问。有的人,生来就是富二代,官二代,吃穿用度不愁;有的人,生在深山老林,父母没有文化,只有一双宽敞的臂膀勉强把你养大。有没有能力供你读完九年义务教育都不知道,别提读大学了,更别谈“功成名就”“出人头地”

谈“公平”,你觉得不公平,那是因为别人拼搏奋斗的历史你没看到。官二代,富二代,那都是别人父母,或是别人早两代人努力来的成果,别心理不平衡。运气不好,生在普通人家,或者贫困家庭,你没有成为富二代或者官二代,你自己努力一下,让自己下一代成为官二代,富二代也不差啊。谈“公平”,不能只看当代,也要纵向看历史,这样看问题才显得理性客观吧。(扯远了,哈哈)

“极简的生活”并非是一种安逸,不思进取的状态,而是通过种种努力,最终寻找到当前适合自己经济条件,精神状态的一种理性的消费观,生活观。这种生活方式应该是主动的,个性化的,独立的,可以让自己生活快乐的。

刻意去模仿,效仿他人的生活方式大可不必。自己的消费观,生活理念和自己的经济能力不相冲突就好。

生活,越简单越好,越简单越快乐。包括这篇文章,我越写越多,越多人点赞,我越想写。

你喜欢看就多看一点,不喜欢就转身离开,不要有太多顾虑和烦恼,我写到这里的时候是心情愉悦的,你潇潇洒洒的走来,潇潇洒洒的离开最为美妙,嘻嘻。

祝每一位能坚持读到这里的知友生活简单,快乐,幸福,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美满,2020顺顺利利!欧啦。


2/26/2021

我很好奇,什么样的人会来关注这个话题。

“一个人过极简的生活”,在哲学里,我把这种生活理解为“去除杂念之后,回归生活的本质”一种人生的存在方式。

人,说到底,都是自私的。

说不自私的,只能说明你对人性看得不够透彻,对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不够了解。

无论朋友还是家人关系,当你与亲密的个体或群体相处的时间足够久,产生的矛盾足够多,利益冲突足够激烈的时候,你会开始不信任你身边的任何人,然后会产生一种“无牵无挂”的想法。

当然了,这种“无牵无挂”,“无所依恋”的状态恐怕只有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生活经历的人才能理解。

你跟学生讲这种感觉纯属浪费时间。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那种家庭幸福,家庭成员友爱相处,父母长辈事事以身作则,以自己为榜样,给孩子树立正面的,积极的人生状态的家庭就不在讨论范围了。

所以,开头我会好奇,“究竟哪类人群会关注这个话题”。

有朋友说,“极简的生活”是一种“穷”的状态。

本人不敢苟同。

有的人喜欢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看他人“极简”,他自己也学“极简”的生活。

我个人是对吃喝玩乐不大感兴趣的人。

个人更倾向于追求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

人活着,不能只想着吃饱穿暖,那样显得太Low了。

当然了,也许我这辈子不会大富大贵,但是,倘若能实现我自己的一些人生追求,穷酸点又有何不可。

每个人早年经历不同,这会直接影响个人后半生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

而我,也许少年时期遭人嘲笑,挖苦,讽刺的多了。所以,对我来说,活的有尊严,被人尊重,过的体面点更为重要了。

不过吧,一个人过的很酸穷,想让人尊重你似乎是不可能的。

此言差矣。

有的人,物质生活很贫乏,精神世界却很丰富。

张先生,张桂梅校长便是当代教师队伍中的典范。

一个人,如果对物质生活没什么追求的话,你能理解为“穷”吗,按道理来说似乎没错。

但是,“穷”并不能代表一个人过的很艰辛,只能说明个人追求不一样罢了。

张桂梅缺钱吗,对她个人来说,政府和社会资助她上百万奖金,看起来挺有钱的。但是,这上百万奖金对于她所从事的事业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你说,我羡不羡慕“有钱人”(上层人士)的生活?我说不羡慕,你可能不信。

但是,我确实对“有钱”的生活没太大兴趣。

有时候,内心,精神世界,心灵的脆弱,敏感,匮乏是物质所不能解决的。

你说我喜欢过这种“极简的生活”吗

我说喜欢,显得有点假。

我只是觉得对“复杂的”“物质的”“大快朵颐”“吃吃喝喝”的生活状态提不起兴趣。

每次有朋友,同事找我玩耍,叫我带他们去好吃好喝。我说我对吃喝玩乐不了解,他们还真不信。

本人生活状态挺单调的。你可以理解为“社恐”也不为过。

亦或者你把“极简的生活”理解为“简单的生活也可以。”

但是,你说“极简的生活”等于“单调,乏味的生活”那就不对了。

有的人,玩一天游戏,Ta 乐在其中。有的人,喜欢钓鱼,坐河边就是一天;还有的人喜欢下棋,也是一天的状态。

你说单调吧,挺单调的。但是,人家乐在其中啊。

好了,今天先说这么多,下次想起什么再来续

…………

user avatar

外面的菜不干净,自己做。

开始是西红柿炒饭,但是嫌弃麻烦,简化成炒鸡蛋,然后吃西红柿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