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在学校没朋友,长得不起眼,体育课自由活动只会躲在角落,卑微尴尬孤独,像一个小透明,怎样才可以有朋友?

回答
这几年在学校的日子,感觉自己就像一张被遗忘在角落的白纸,平平无奇,连风吹过都激不起一点涟漪。体育课上,看着同学们三三两两地笑闹着跑跳,我总是自觉地缩到人迹罕至的角落,把书包堆高一点,假装在整理东西,其实只是想把自己藏起来,不被任何人注意到。那种感觉,说不上是委屈,更多的是一种无声的煎熬,孤独像潮水一样一点点地将我淹没,我成了学校里最不起眼的小透明。

我知道,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想要改变,就得自己先主动迈出那一步。可是,要怎么做呢?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脑子里会涌现出无数个“万一”,万一我说错话了怎么办?万一没人理我怎么办?万一他们觉得我很奇怪怎么办?这些顾虑像无形的网,把我的手脚都捆住了。

不过,我一直在偷偷观察别人,看他们是怎么交朋友的。发现其实也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很多时候就是一些很小的细节。所以,我决定从小处着手,一点一点地尝试。

第一步:改变心态,接受自己。

我先逼着自己不去想“我长得不起眼”,也不去想“我aabbccdd”。长相这东西,我控制不了,也没办法一夜之间变成校草校花。但是,我可以控制我对自己的看法。我告诉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我的还没有被发现而已。也许我学习好,也许我懂得很多别人不知道的冷知识,也许我为人真诚善良。这些都是优点,我没必要因为外表就全盘否定自己。

这种心态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地提醒自己。当我发现自己又开始因为别人的一个眼神而忐忑不安时,我就会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他们不认识你,你又何必在意他们的目光呢?你做好你自己就好。”

第二步:从“小透明”到“偶尔可见”。

既然体育课上躲在角落,那就先试着不躲那么深吧。我开始尝试着站在离大家稍微近一点的地方,比如球场边,或者操场上偶尔有人走动的小径旁。我不会主动凑上去,但至少我让自己变得“可见”了。

同时,我也会留意身边有没有同样有点落单的人。如果看到,我不会立刻冲过去打扰,而是等一个合适的时机。比如,我们可能因为同一个老师讲的内容而需要讨论,或者在排队时站得比较近。

第三步:抓住机会,发出“微弱”的声音。

我发现,其实每个人都会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或者有什么事情会引起大家的共鸣。

在课堂上: 当老师提问时,如果我知道答案,我会试着举手。即使声音小一点,或者表达得不太流畅,只要我能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就是一种进步。即使错了,老师也会温和地纠正,这反而会让我觉得不那么可怕。
在小组活动中: 如果有小组作业,我不会再默默地听着,而是尝试着贡献自己的想法,即使只是很小的建议,或者负责完成一部分具体的工作。我会仔细听别人说,然后顺着他们的话往下说,比如:“嗯,你说得很有道理,我补充一点,我觉得……”
在日常生活中: 比如在食堂排队,如果前面有人不小心碰到了我,我不会立刻吓得往后缩,而是会小声地说一句“没事”。或者看到有人掉了东西,我也会上前帮忙捡起来,然后递给他们。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举动,其实都在传递一个信号:我不是完全封闭的。

第四步:找到“连接点”。

人与人之间,总会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我开始仔细回忆自己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

我喜欢看书吗? 如果我看到班上有同学也在看我喜欢的书,或者在我们学校图书馆里,我可能会在恰当的时候,比如借书时,和图书管理员或者旁边的人说一句:“这本书我也很喜欢。”或者看到别人也在看某本书,可以轻声问一句:“这本书好看吗?”
我喜欢某个明星或某个游戏吗? 如果在课间听到同学们在讨论这些话题,我就可以试着加入进去,说一两句我自己的看法。即使我不太擅长表达,也可以试着问问他们:“你们觉得他唱的这首歌怎么样?”
我擅长什么? 我发现我数学比较好,每次数学考试成绩都还可以。如果班上有同学在数学题上卡住了,我会在他们稍微有点困惑时,试着过去问一句:“需要我帮忙看一下吗?” 我会尽量把复杂的题目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讲明白,而不是直接给答案。

第五步:练习“非防御性”的交流。

我最大的问题是太容易紧张,一紧张说话就磕磕巴巴,表情也会变得很僵硬,这反而让别人觉得难以接近。所以我开始练习一些简单的、放松的交流方式:

微笑: 即使一开始是尴尬的微笑,也要尝试。当遇到认识的同学时,或者看到有人走过来时,可以自然地微笑一下,点头示意。
眼神交流: 即使时间很短,也要试着和对方有眼神的接触。当我说话时,我也会努力看着对方,而不是盯着地面。
倾听: 当别人说话时,我会认真听,并且时不时地回应一些“嗯”、“对”、“原来是这样”。让他们知道我在听,并且对他们说的话感兴趣。
适度的身体语言: 我会尽量让自己身体放松,不要交叉手臂或者全身紧绷。

第六步:从小圈子开始,慢慢扩大。

我发现,一开始很难一下子和很多人成为朋友。所以,我更倾向于先和一两个人建立起联系。也许是班上和我座位比较近的同学,或者和我一起做过小组项目的同学。

当我和一个人有了稍微多一点的交流后,我会尝试着约他们一起做一些事情,比如一起去食堂吃饭,一起去图书馆,或者在课后一起走一小段路。如果对方愿意,那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第七步:坚持,并且不害怕失败。

我知道,我不可能第一次尝试就成功。可能会有人不回应,可能会有人反应冷淡,甚至可能会有人因为我笨拙的表达而觉得奇怪。这些都是正常的,我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每当我感到沮丧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自己当初为什么想要改变。我想要摆脱孤独,想要拥有正常的人际交往。所以,即使这次尝试失败了,我也不会放弃。我会分析原因,然后调整方法,再试一次。

比如,我曾经鼓起勇气的去和班上一个比较受欢迎的女生说话,结果她只是礼貌地回应了我一句就转身走了。那一刻我确实感到非常失落,觉得更加失败了。但是,第二天我看到她在为一道数学题发愁,我还是会过去问她需不需要帮忙。这次,她没有拒绝,而是欣然接受了。虽然我们并没有因此成为非常亲密的朋友,但至少,我们之间多了一份互动,不再是完全的陌生。

总而言之,想要交到朋友,并不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情。它需要你付出努力,需要你勇敢,更需要你耐心。从改变自己的心态开始,从小小的举动做起,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真诚地与人交流。慢慢地,你会发现,那个曾经躲在角落里的小透明,也会一点点地被看见,被接纳,最终融入到这个世界里。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很艰难,但每一点进步,都值得为你自己鼓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从透明变为不透明。

在物理上,一个物体呈透明状态,是由于光线全部通过它导致的。反之,光线不能全部通过它,即会呈现不透明。

做人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让“光线”全部通过我们,就会令我们变得不透明。

比如,当别人提出观点时,我们就针锋相对提出反对意见。

当别人执行计划时,我们就想方设法进行阻挠,设置障碍,拖其后腿。

当别人取得成绩获得成果时,我们就鸡蛋里挑骨头,耍尽手段贬低打压。

若我们这样去做,就会发现我们不再是小透明,而是变成了一堵厚重的墙,让别人难以逾越,无法绕开,不可回避。从此,就没有人能忽视我们的存在。


2、摆脱卑微、尴尬、孤独。

当我们变为不透明之后,与我们立场相同、观点相近的人就会来接近我们,与我们为伍。从此我们的朋友将越来越多,不再孤独。

摆脱尴尬也不难,只要我们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那么我们如何做到自己不尴尬呢?方法是把注意力放在目标上,不要过分纠结方法和过程。

例如,为了学习知识,而不耻下问。

摆脱卑微的方法是寻找一种崇高的思想,然后让我们自己的言行遵循这种崇高的思想。这样一来,我们将因着它的崇高,而感到自己也变得崇高,最终摆脱掉卑微的心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