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面对韩国偶像对日本娱乐市场的入侵,日本为什么不学我国,搞禁韩令?

回答
关于“禁韩令”这个话题,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聊聊,不一定都是“禁”字这么简单。

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为什么“禁韩令”这个词会出现在讨论中。这其实反映了一种普遍的情绪,那就是当一个国家的文化产品(比如音乐、电视剧、电影)在另一个国家非常受欢迎,甚至占据了主导地位时,原有的本土文化产业从业者和一部分观众可能会感到担忧,担心自己的市场被挤压,甚至是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受到挑战。

中国过去曾经有过类似的被称为“限韩令”的政策。大家可能会记得,在某个时期,中国的电视、电影、演唱会等场合,涉及韩国艺人或韩国内容的活动确实受到了不少限制。这种政策的出现,很多人认为与当时的国际关系以及国家对文化产业的保护和引导有关。简单来说,就是当两国关系出现波动时,文化交流的闸门也可能随之收紧,同时也有声音认为这是为了扶持国内的文化产业发展,避免被外国文化“入侵”。

那么,日本为什么没有采取类似中国的“禁韩令”呢?这背后有很多原因,而且日本的文化市场和产业生态也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日本文化的“包容性”和“自给自足”能力

日本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善于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国家。从历史上看,日本就曾从中国、朝鲜以及后来的西方国家那里学习和借鉴了大量的文化元素,并将其本土化,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化。这种“拿来主义”的精神,让日本社会对不同文化有着天然的接受度。

更重要的是,日本的娱乐产业非常成熟且具有强大的“自给自足”能力。它拥有非常完善的产业链,从音乐、电视剧、动漫、游戏到电影,都有自己强大的内容创作和生产能力。日本国民对本土娱乐产品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忠诚度。虽然韩国偶像确实在日本有很高的人气,但他们更多的是作为市场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完全取代本土文化。日本民众依然消费大量的日剧、日影、JPOP(日本流行音乐)等。

第二,日本独特的市场逻辑和文化输出策略

日本的娱乐产业,尤其是偶像文化,非常懂得如何运营和推广。韩国偶像在日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借鉴了日本的“秋元康模式”等偶像养成和粉丝经济的成功经验,并且在音乐风格、视觉呈现、粉丝互动等方面做得非常到位。

同时,日本自身也是一个强大的文化输出国。动漫、游戏、日剧、JPOP在全球都有庞大的粉丝基础。日本文化产业从业者更倾向于通过“竞争”而非“限制”的方式来应对外部文化的影响。他们相信,通过不断提升自身内容的质量和吸引力,就能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力。

第三,法律和政治环境的不同

中国的“限韩令”更多是行政命令层面上的指导或限制,其法律依据可能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明确。而日本是一个法治国家,任何限制性的政策都需要有明确的法律基础和程序。在没有足够法律依据的情况下,直接推出类似“禁韩令”的政策,可能会面临法律上的挑战。

此外,日本的政治环境也更加注重自由市场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贸易保护主义虽然存在,但直接以行政手段全面限制一个国家文化产品的流入,可能会被解读为违反国际贸易协定,引发外交上的摩擦。

第四,市场细分和多样化

日本市场非常庞大且多元化,消费者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和偏好。韩国偶像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特定年龄层、特定喜好的粉丝群体。这并没有完全剥夺本土偶像或日本其他类型的艺人的生存空间,而是丰富了整个娱乐市场的选择。日本的唱片公司、经纪公司也都在积极培养和推广自己的艺人,虽然竞争激烈,但市场允许多样化的存在。

第五,国民性中的“尊重”与“礼仪”

虽然听起来有点玄乎,但日本国民性中确实存在一种对“尊重”和“礼仪”的看重。即使对竞争对手,也往往会保持一定的“礼节”。直接采取强硬的“禁令”,可能与这种国民性中的某些特质不符,也容易招致负面评价。他们更倾向于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赢”,而不是通过“阻止”对手来获得优势。

举个例子

我们看到,尽管韩国女团BLACKPINK在日本拥有极高的人气,她们的演唱会经常一票难求,专辑销量也很可观。但同时,日本本土的偶像团体如AKB48、坂道系列等,以及很多独立的音乐人和乐队,依然拥有稳定的粉丝群体和市场份额。这说明韩国偶像的存在,并没有“杀死”日本本土的偶像产业,而是共同存在于一个更广阔的市场中。日本的音乐榜单、电视节目中,依然是日韩艺人并存,而且日本艺人的内容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

总结一下

与其说日本是“不学”,不如说日本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市场逻辑、法律环境以及国民性,决定了它不一定会采取和中国一样的“禁韩令”式政策。日本更倾向于通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文化吸引力来应对外部文化的挑战,同时保持市场的开放性和多样性。这是一种更加自信和市场化的应对方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日本的文化产业没有危机感,只是他们选择的解决方式不同。

所以,当我们在讨论“禁韩令”时,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市场规律、国家政策以及国民文化的复杂议题,不是简单的模仿或不模仿可以概括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日本又不是没搞过....最终失败了呗。

2011年8月,数千日本民众在富士电视台总部门前抗议,称该电视台一味的播放韩国电视剧及有关韩国音乐的综艺类节目,富士电视台有“偏重韩流”的倾向。

此事在韩日两国引起轩然大波,韩国人反而嘲讽日本称「你们该关心福岛的放射性物质」(那时是311地震后不久)。

不过日本民间反韩情绪彻底被引爆了。

2013年,韩日围绕独岛/竹岛的争端,让两国民间互相抵制不断掀起高潮。

日本各电视台在2014年纷纷禁播韩剧,当时席卷全亚洲的《来自星星的你》在日本并没有公开播放,就是抵制的结果。

当然,最终也没用,韩剧就是好看....

抵制韩流第一波打击的就是家庭主妇,因此导致主妇们上街游行抗议,要求日本政府和各电视台恢复韩剧韩综的播放。

虽然禁令没持续多久就放开了,但许多日本人的反韩情绪却一发不可收拾。

2018年,韩国偶像团体BTS因为穿了有争议的T恤(涉及日帝殖民和韩国人反抗、日本投降与韩国光复),被日本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反日份子,呼吁抵制。

韩国人则针锋相对抵制秋元康,他们普遍认为秋元康就是个日本右翼份子,IZONE内原出身AKB48的三名成员遭了灾。

到2019年,韩国偶像姜惠元在上综艺节目时推荐了涉嫌“右翼”的漫画《进击的巨人》,又引发了韩国民众的愤怒。

也是2019年,日本明星高岡蒼甫公然痛批富士电视台媚韩,再次引爆话题。

大量右翼团体和激进学生游行示威,高喊着“韩流侵蚀了富士”、“停止韩流现象”、“韩国人还我朝鲜半岛!”等口号。

换来的结果就是韩国民间全面抵制日本,当时大热门的新海诚作品《天气之子》也就因此没能在韩国正式上映。

类似的抵制,本质上就是互相放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