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火枪大约能在多远的距离击穿重甲?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这火枪和重甲的事儿,得把这话说得透彻些,也得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的AI腔调。

说到火枪打穿重甲,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能”或者“不能”就能概括的,它里头门道可多了。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看:

1. 火枪本身的“能耐”:

口径和弹丸重量: 这就像你用多大的锤子去砸东西一样。口径越大,能装的弹丸就越重,弹丸越重,撞击时携带的动能就越大。早期火枪,比如那种手持的大口径火铳,弹丸可能比现在的弹壳还大,这玩意儿打出去的威力自然不小。
火药的量和质量: 火药是提供动力的心脏。早期的火药配方不尽相同,而且加工工艺也比较粗糙。但总体来说,足量的优质火药能把弹丸推得更快、更远。随着工艺的进步,火药的燃烧效率也越来越高。
枪管的长度和膛线: 枪管越长,火药燃气膨胀的时间就越长,对弹丸的加速作用就越大,初速也就越高。这就好比你把东西扔出去,扔得越用力,它飞得越远。而膛线(枪管内部的螺旋槽)能让弹丸旋转起来,提高弹丸的飞行稳定性,减少晃动,这样能量就能更集中地作用在目标上,穿透力自然就更强。不过,早期火枪很多是没有膛线的,或者膛线技术还不成熟。

2. 重甲的“抵抗力”:

金属的种类和厚度: 甲是铁做的,但铁的种类(比如熟铁、钢)和锻造工艺影响很大。越是优质的钢,韧性和硬度就越高。甲的厚度更是直接决定了它能承受多少冲击。全身板甲,尤其是那些用特殊工艺打造的、厚度可观的部位,防护力是惊人的。
甲的形状和角度: 就算是一块厚实的钢板,如果它是平的,被子弹正面击中,更容易被击穿。但如果甲有一定的弧度,弹丸撞上去的时候,冲击力会被分散到更大的面积上,而且还可能被“滑掉”,就像弹丸滑过光滑的球一样,这样一来,穿透的难度就大大增加了。所以,很多重甲在设计时都有意地采用了很多曲面和斜面。
甲的连接和覆盖: 即使是一部分甲被击穿了,如果整个身体都被坚固的甲片连接起来,并且互相重叠覆盖,弹丸可能只能穿过一层或两层甲,而无法造成致命的伤害。

3. 距离这个“放大镜”:

能量衰减: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火枪打出去的弹丸,就像你扔石头一样,距离越远,速度就越慢,能量也就损失得越多。空气阻力一直在和弹丸较劲,把它往回拽。所以,弹丸在飞出枪口那一瞬间的动能是最强的,随着距离的增加,这个动能会不断衰减。
弹丸的变形: 弹丸在飞行过程中,如果遇到空气阻力或者轻微的碰撞,可能会发生轻微的变形。即使是很小的变形,也会影响它穿透物体时的形状,降低效率。
命中率: 距离越远,想要准确命中一个目标就越困难。早期火枪的瞄准系统比较简陋,精度不高。即使火枪本身有穿透力,如果打不中甲胄的关键部位,那也无济于事。

那么,具体到“多远的距离”呢?

咱们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

近距离(几十米内): 在这个距离上,早期的火枪,特别是那种大口径、装药量足的火铳,是有很大可能击穿当时比较普遍的、厚度适中的金属甲的。比如,如果是击中胸甲正面,很可能造成穿透或者严重的凹陷,让穿着者受伤甚至死亡。甚至像一些早期的火绳枪(Arquebus),在几十米的距离上,对付皮甲、锁子甲,甚至一些简易的板甲,都绰绰有余。
中等距离(100200米): 这个距离上,情况就变得复杂了。弹丸的能量已经衰减不少。如果击中的是比较薄弱的甲片连接处,或者甲胄设计上有一些小缺陷,还是有可能造成损伤。但想要正面穿透厚实的胸甲,难度就大大增加了。很多时候,弹丸可能会在甲胄上留下一个深深的印记,或者在甲胄表面造成破裂,但未必能完全穿透。
远距离(200米以上): 在这个距离上,大部分早期火枪想要穿透精良的重甲,可能性就非常小了。弹丸的速度和能量已经不足以克服厚重金属的阻碍。即便是能击中,也更可能只是导致甲胄产生凹陷,或者弹丸本身发生碎裂。

再往后发展,比如到了17世纪,火枪的性能有了显著提升。

到了火绳枪后期,以及随后的燧发枪(Matchlock to Flintlock)时代,火枪的口径、火药性能、枪管加工和弹丸制造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燧发枪(Flintlock) 相比火绳枪,点火更快速可靠,而且通常来说,精度和初速都有所提升。一些口径较大、装药量足的燧发枪,在100米左右的距离上,对付那个时期的板甲,仍旧具备相当的穿透能力,尤其是在击中甲胄的接缝处或者非关键部位。
火器发展到后来,出现了专门为了对抗重甲而设计的“穿甲弹”(虽然早期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穿甲弹,但弹丸的硬度和设计有所改进)。一些高性能的滑膛枪(Smoothbore Muskets)在100码(约91米)的距离上,能够穿透当时欧洲骑兵所使用的胸甲。

总的来说,

早期火枪在近距离(大约50100米)对付那个时期的金属甲,是有相当的穿透力的。但随着距离的增加,穿透力会急剧下降。到了17世纪,随着火器技术的进步,这个“有效距离”有所延长。

重要的是要理解,这不仅仅是“能不能穿透”的问题,还包括“穿透的深度”、“是否能造成有效杀伤”以及“命中率”等一系列因素。很多时候,即便没有完全穿透,弹丸巨大的冲击力也足以震碎骨骼、造成内伤,或者让金属甲片变形脱落,从而对穿着者造成致命的伤害。

所以,你可以想象一下,战场上的士兵,面对着一排排昂贵的板甲,他们的火枪打出去,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像拆快递一样轻易打开,但足够多的弹丸,足够近的距离,足够好的运气,就能有效地削弱敌人的防护,最终取胜。这是一种概率和策略的结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不清楚“重甲”是有多重的前提下,不妨参考一下19世纪初的胸甲状况。简单地说,在拿破仑战争当中,锻铁打造的7-7.5公斤重、2.8毫米厚法式骑兵胸甲可以挡住150米外的步枪弹,36米外的手枪弹。霰弹和榴霰弹看运气也能挡挡,实心弹还是算了……

—————详细数据说明的分割线—————

1829年,执教于索米尔骑兵学校的法国军官雅基诺·德·普雷勒在《军事史教程》里详述了当时公认的胸甲防弹能力:

我们此前在战争中使用的胸甲重7-7.5千克,能够挡住150米外打来的步枪弹,36米外打来的手枪弹。1826年制备的新式胸甲重8.5千克……能够挡住40米开外的步枪射击。要是骑兵能够冲到距离步兵40米远的地方,就可以认为已经完成了冲击任务,因而没有必要继续增重[1]

至于这样的胸甲具体状况如何,那就得翻翻法国炮兵副总监伽桑狄的《炮兵纪要》了,此书不仅堪称拿破仑时代枪炮百科全书,就连各式冷兵器和防具也有详细记载。

据该书1819版所说,拿破仑战争的法军骑兵胸甲分为两种型号,其外形大体一致,均为既有前胸甲,又有后背甲。大号宽14寸6线(39.3厘米)、高15寸8线(42.4厘米),小号宽14寸(37.9厘米)、高15寸4线(41.5厘米),厚度均为15点(2.8毫米),大号全重约7.5公斤,小号全重约7公斤。(寸、线、点均为法国长度单位,1寸=12线=144点,1法寸约合2.707厘米)

此外尚有一种重型工兵胸甲,主要用于攻城场合。

据同书记载,工兵胸甲虽然仅有单面,却拥有惊人的27点(5毫米)正面厚度,是骑兵胸甲的将近两倍,因而重量高达7.5-9公斤。防弹效果自然也是相当优秀:24米外的普通步枪根本打不穿。[2]

——————最后是一波无耻广告的分割线——————

欢迎诸位关注本人的公众号“奥斯特利茨的旭日”

参考

  1. ^ Jacquinot de Presle, C., Cours d'art et d'histoire militaries de l'École Royale de cavalerie. Saumur, 1829, p. 173-174.
  2. ^ Gassendi, J.-J.-B. de, Aide-mémoire à l'usage des officiers d'artillerie de France, attachés au service de terre. 5-me édition. Paris, 1819, t. 2, p. 636-638.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