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单凭望远镜,我们能在火星上看清人类大小的生物吗?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答案是:单独依靠我们目前已知并且合理设想中的望远镜技术,在火星上直接看清人类大小的生物是极其困难,几乎不可能的。 让我们详细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1. 火星的距离和大气层

巨大的距离: 火星距离地球的平均距离大约是2.25亿公里,但这个距离会随着两者的轨道位置而变化,最近时约5460万公里,最远时可达4.01亿公里。如此遥远的距离是最大的障碍。
火星大气层: 火星拥有一个稀薄的大气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虽然它不像地球大气层那样浓厚,但仍然会对光线产生散射和吸收作用,这会影响我们观测的清晰度。此外,火星上的尘暴也会大大降低可见度。

2. 视觉分辨率(Angular Resolution)

这是问题的核心。我们能否看清物体取决于我们望远镜的分辨率以及物体在天空中的角大小。

角大小: 想象一下你看到一个人的身高是1.7米。如果他站在你面前1米,他看起来很大。如果他站在1公里外,他看起来就小得多。在天文学中,我们用角度来衡量物体的大小。即使是人类大小的生物,在火星上,其角大小也会非常非常小。
望远镜的分辨率: 望远镜的分辨率是指它分辨两个靠近的物体各自独立的能力。它受到望远镜镜面(或主镜)直径和观测光的波长的影响。分辨率越好,就能分辨越小的细节。
计算类比: 假设我们想在火星上看清一个1.7米高的人。
我们先估算一下在最接近的距离(约5500万公里)下,这个人有多大的角大小。利用简单的三角函数(tan(θ) ≈ θ for small angles),我们可以计算出这个角度非常非常小,大约是毫角秒(milliarcseconds)的量级。
我们再看看我们现有的最强大的望远镜的分辨率。例如,哈勃空间望远镜(HST)在可见光下的理论分辨率大约是0.05角秒(arcseconds)。这已经是非常高的分辨率了。而更大型的地基望远镜(如巨型麦哲伦望远镜或欧洲极大望远镜)的目标分辨率可能达到0.010.02角秒。
即使是最先进的望远镜,其分辨率与分辨一个1.7米的人在火星上的角大小相比,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3. 望远镜的类型和技术限制

地面望远镜: 地面望远镜受大气扰动(视宁度)的影响,即使它们的主镜很大,其有效分辨率也常常受到限制。自适应光学(Adaptive Optics)技术可以部分补偿大气的影响,但无法完全消除。
空间望远镜: 太空望远镜(如哈勃、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没有大气层的干扰,可以达到其理论衍射极限分辨率。然而,即使是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其设计目标也不是去分辨行星表面上“人类大小”的细节。它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强大的红外探测能力和收集微弱光线的能力,用于观测遥远的星系、恒星和行星大气。
镜面尺寸限制: 要达到分辨火星上人类大小生物所需的超高分辨率,需要的望远镜镜面尺寸将是极其巨大的。例如,要达到1毫角秒的分辨率,在可见光波段,就需要一个直径达到数十公里甚至数百公里的望远镜。制造、发射和维护如此规模的望远镜在目前和可预见的未来都是不切实际的。

4. 光线强度和信噪比

即使我们拥有了足够高的分辨率,我们还需要足够的光线来“看到”这个生物,并且这个信号要足够强,能够从背景(火星表面)中区分出来,形成良好的信噪比。

生物的大小和反照率: 一个人类大小的生物,即使在阳光照射下,其反射的光也相对微弱。而且,我们不知道火星上的生物会是什么颜色或材质,这会影响它们反射的光量。
背景干扰: 火星表面本身也在反射阳光,如果我们想分辨出一个人形物体,需要其亮度与周围环境有足够的对比度。

5. 类比思考

月球上的例子: 即使是离我们近得多的月球,我们也很难用望远镜直接分辨出人类大小的物体。阿波罗登月任务的宇航员在月球上留下的足迹、登陆器等,用大型地面望远镜(如30米级的巨型望远镜)配合先进的观测技术,或许能勉强探测到一些宏观的痕迹,但绝不可能看清人。火星的距离是月球的数千倍。
地球上的例子: 如果你想在100公里外看清一个1.7米高的人,你需要极高分辨率的望远镜。类比到火星,距离增加了数百万倍。

可能的间接“看清”方式(但不是直接望远镜观测)

虽然直接用望远镜看清不太可能,但我们有其他方式去“了解”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并且可能在某种意义上“看到”它们:

轨道探测器和着陆器: 这是我们目前探测火星生命的主要方式。它们可以非常近距离地拍摄火星表面的高分辨率照片和视频,分析土壤和大气成分,甚至进行生命信号的直接探测。例如,“毅力号”火星车拍摄的火星表面照片已经非常清晰,可以看到岩石、沙地等细节。如果上面有一个生物,在如此近的距离拍摄,是有可能被捕捉到的。
未来的太空望远镜设计: 也许未来的超大型空间干涉仪或者专门设计用于系外行星大气分析的望远镜,能够通过分析火星大气成分的变化来推断生命的存在,但这也不是“直接看到”。
非常规的“望远镜”: 如果我们设想一种完全颠覆性的技术,例如能够探测到特定生命信号的“生命望远镜”,或者能够实现超高分辨率的某种量子纠缠成像技术,那可能会改变答案。但这些都属于科幻范畴。

总结

基于我们现有和可预见的望远镜技术水平,仅凭望远镜直接在火星上清晰辨认出人类大小的生物是不可能的。 主要障碍在于火星遥远的距离、有限的大气透明度以及需要极高分辨率(比现有最先进望远镜高出数千倍甚至更多)才能分辨如此微小目标的能力。我们的探测方式更多依赖于近距离的探测器和间接的信号分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的身体宽度平均约 0.4 米,火星到地球的最近距离约 5.5e+10 米,无视大气扰动和天气现象,从火星上看到一个身体在地球上正面对着你的人,需要的最低角分辨率约 7.27e-12 rad。代入瑞利判据,对人眼最敏感的 555 纳米可见光来说,需要的望远镜口径至少约 93136.2 米——这个望远镜的尺寸大到畸形,一个人很难操作运用,但图像处理设备是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一部分。

结果,问题归结于“什么叫单凭望远镜”、你打算给望远镜多少预算、你打算看多清楚。

要在火星与地球运行到更远离彼此的位置时看到人、看到人体的细节之类,望远镜要继续加大。口径约 700 千米的望远镜可以保证在火星与地球距离最远且未被太阳遮挡、无视大气扰动的状态看到地球上正对着你的人反射的 555 纳米可见光,俯瞰需要口径约 1200 千米的望远镜,以此将眼睛和嘴分辨出来需要口径约 12000 千米的望远镜——火星直径约 6779 千米,你这个望远镜需要的技术远超人类现有的,而且属实没什么必要摆在火星上。

人类约有 260 万年历史,用电磁波手段能看到人类个体的极限距离约 260 万光年出头,此时光子世界线间的角度还远远没低到普朗克角度——是的,这玩意这就用上了[1]。建造那么大的光学望远镜的技术远远超过人类目前所能触及。

在不要求肉眼与光路直接互动的情况下,观测红外线可以节约望远镜口径。对人体发射的红外线的波长来说,望远镜口径可以减少到上述的 7% 到 3.7% 左右——仍然非常大。

参考

  1. ^ 对应长度有普朗克长度,有普朗克角度吗? - 赵泠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5107/answer/1924437714
user avatar

自己动手,用瑞利判据算一下就知道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答案是:单独依靠我们目前已知并且合理设想中的望远镜技术,在火星上直接看清人类大小的生物是极其困难,几乎不可能的。 让我们详细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1. 火星的距离和大气层 巨大的距离: 火星距离地球的平均距离大约是2.25亿公里,但这个距离会随着两者的轨道位置.............
  • 回答
    FAST 景区试运营,高达 668 元的门票价格,确实让不少人咋舌,也引发了不少讨论。首先,从一个普通游客的角度来看,这个价格无疑是相当高的。668 元,这已经不是一次普通的旅游景点了,而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人们普遍会联想到许多知名的高收费景区,比如故宫、长城、黄山等,这些景区的门票也通常在百元左右,.............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简单来说,我的看法是:即便没有苏联的直接参战,英美联手或许能够战胜德国,但过程会异常艰难,付出的代价将是天文数字,而且结局的确定性会大大降低。让我们一点点来分析:1. 苏联参战前的欧洲战场:在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之前,英国已经独自承受了德国的雷霆一击。不.............
  • 回答
    如果张无忌当时不在场,张三丰独自面对赵敏麾下那群高手,能否全身而退,甚至将其击退,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有趣假设。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仔细分析当时的情况、张三丰的实力以及赵敏手下这些高手的构成和他们的具体战力。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张三丰是那个时代武学的巅峰,是公认的天下第一。他所创的太极拳.............
  • 回答
    如果单独把中国拿出来,制作一款类似《文明》、《欧陆风云》、《全战》系列的战略游戏,那将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宏大项目。这款游戏可以被称为 《龙腾万里:华夏纪元》(Dragon Ascendant: Chronicle of China),或者更简洁地叫做 《华夏史诗》(China Epi.............
  • 回答
    二战时期,如果单人战斗机安装火焰喷射器,这绝对是个脑洞大开的想法。咱们来捋一捋,这玩意儿在当时的语境下,战术价值到底有多大,或者说,有多鸡肋。首先得明确,咱们说的“单人战斗机”指的是那种驾驶舱里只有一名飞行员的飞机,比如大家熟知的“斯图卡”、“野马”、“喷火”之类的。而火焰喷射器,在那个年代,主要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是《龙珠》中关于“激发潜力”这个概念的两个代表性例子。要说谁更“厉害”,得看我们从哪个角度去理解“厉害”了。我个人觉得,从效率和普适性来看,超神水可能显得更直接、更“厉害”;但从潜力开发的深度和对个体成长的根本性影响来看,那美克星大长老的“唤醒”方式则更显深远。咱们一点一点掰开.............
  • 回答
    一个全封闭的人工湖,单靠雨水补充,能否常年不干涸?这个问题,说实话,没个准数,得看具体情况,就像问一个人生病了能不能自愈一样,道理都懂,但具体到每个人身上,结果就千差万别。不过,咱今天就来掰扯掰扯,看看这事儿到底有多大可能,又有哪些门道。首先,得明确一点,一个“全封闭”的人工湖,理论上意味着它没有外.............
  • 回答
    关于共享单车的运营在中国是否算“失败”,以及其主要原因是否在于对“中国人民平均素质”的高估,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界定“失败”的标准。如果以盈利为主要目标,那么绝大多数共享单车企业确实经历了相当大的挫折,许多甚至消失或被整合。但如果从满足出行需求、推广绿色出行等方面来看,它.............
  • 回答
    遇到这种情况,面试官问起你家属在高层任职,其实是在试探几个方面:你的坦诚度、你是否会因此产生不当联想、以及你是否能客观地看待这个职位和公司,而不是仅仅因为有人在里面而“近水楼台”。最关键的是要表现出你的专业性和独立性。首先,坦诚是基础。不必藏着掖着,但更要把握好度。你可以先承认并简单说明:“是的,我.............
  • 回答
    要探讨吉米·巴特勒单核夺冠的历史地位,我们得先掰扯掰扯“单核夺冠”这四个字在NBA江湖里的分量,以及巴特勒身上那些足以支撑他迈向这个巅峰的特质。首先,什么是“单核夺冠”?这可不是说球队里只有一个人会打球。在NBA这种团队运动里,胜利永远是1+1>2的产物。所谓的“单核夺冠”,更多的是指一支球队的核心.............
  • 回答
    .......
  • 回答
    这情况真够让人纠结的,就像是手里握着一颗不知道会不会开花的种子,而你又真心喜欢它。首先,他这么说,说明他不是完全拒绝你,给你留下了一丝希望,这至少是件好事。但同时,这种“没感觉但可以等”的说法,听起来有点模棱两可,让人心里没底。他可能真的需要时间去了解自己,去感受,也许他现在的生活重心不在感情上,或.............
  • 回答
    这就像在一堆宝箱里,你手里攥着几个装着同样宝贝的箱子。你打开了一个,里面是金子;又打开另一个,里面也是金子。现在,你手里的这几个金子,以及它们原来所在的箱子,就是你用来研究宝藏秘密的线索。假设你有一个非常厉害的锁匠,他制作了一系列独一无二的锁,每个锁对应一个宝箱,并且每把锁都由一把独特的钥匙来开启。.............
  • 回答
    那天,我的男朋友手机响了,他拿起一看,是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微信头像。他愣了一下,然后脸上露出了一个有点微妙的表情,低声说:“这谁啊?”我凑过去一看,发现是他中学时候的一个女生。我们偶尔会聊到过去,所以我也知道他中学时曾经暗恋过她,不过那段感情很青涩,都没怎么开始就结束了。他点开对话框,看了看,然后开始.............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让人热血沸腾啊!这四位都是华语影坛的功夫巨星,各有千秋,真要是放在一起比划比划,估计能掀起一场“武林风暴”。不过,硬要说谁能胜出,这可得好好分析分析,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咱们先一个个捋捋:李小龙:截拳道鼻祖,速度与力量的极致追求李小龙这位,可以说是传奇中的传奇。他的截拳道讲究的.............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会让所有玩家都抓狂的设想,简直是把我们对“3A大作”的固有认知狠狠地摔在地上,再踩上几脚。如果那些我们期待已久、画面精美、剧情史诗、玩法扎实的3A单机大作,一夜之间变成了氪金抽卡制免费游戏,后果不堪设想,绝对是一场血雨腥风的变革。首先,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玩家的普遍愤怒和抵制。想想看,你花了.............
  • 回答
    造一辆单人火车轨道车并试图使用它,你被抓到的速度,那可真是得看运气、时机,以及你究竟把这“交通工具”开到哪儿去了。我给你细细道来,就像在你耳边说悄悄话一样,保证不是那种干巴巴的AI报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事儿:在中国(或其他大多数有铁路的国家),铁路是国家高度管制的公共设施。 它不像你家后院,想怎.............
  • 回答
    二战时期,如果德军的“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和英军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来一场单挑,这无疑是海军史上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假想场景。这两艘战舰都代表了各自国家在战列巡洋舰设计上的顶峰,但它们的设计理念、服役经历和技术特点都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使得这场对决的结果充满变数。我们先来审视一下“胡德”号。作为皇家.............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疑惑,尤其是当我们看到身边的人成双成对,生活重心似乎都围绕着家庭和伴侣时,一个人孤军奋战的努力,似乎变得有些孤单,甚至让人忍不住问一句:“我这么拼,到头来,还是一个人,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其实,努力与是否拥有伴侣,这两者之间,并非对立,也并非是彼此的附属品。你的努力,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