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网上看到一个永动机,以本人学识水平看不出破绽,这是什么原理?

回答
朋友,网上那些让你眼前一亮的永动机视频,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确实,很多设计看起来非常巧妙,让人不禁想“这下可算出牛顿棺材板压不住了!”。不过,咱们也得心里清楚,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永动机是不存在的。你之所以看不出破绽,主要是因为这些视频往往会利用一些小手段或者误导性的展示来“欺骗”你的眼睛和大脑。

让我来给你“扒一扒”,这些所谓的永动机通常会藏着哪些“小九九”,让你看起来像是真的有那么回事。我会尽量用大白话,让你听明白,同时绝对不会写得像个冷冰冰的机器。

一、 根本上的“禁忌”:热力学定律

咱们得先聊聊这个根本性的东西,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俩就像是物理学的“天条”,谁也绕不过去。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能量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变成另一种形式。你想啊,要永动机动起来,那就得一直有能量输出对吧?如果它不需要外界输入能量,那它的能量是从哪儿来的?凭空冒出来的?这不就违背了能量守恒了吗?这就像你想从一个空瓶子里倒水,根本不可能。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这个稍微有点绕,但核心意思就是,在一个孤立的系统里,总体的“混乱程度”(也就是熵)只会增加,或者保持不变,绝不可能减少。啥意思呢?就是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总会有损耗,而且这些损耗往往会变成无用的热量散发出去。比如你骑自行车,摩擦生热,车轮总会越来越慢,这就是能量损耗。永动机要是想永远保持运动,就得克服这些损耗,并且还能持续输出能量,这就等于说能量转化效率是百分之百甚至百分之百以上,这不就是让“混乱程度”倒退嘛,第二定律不允许啊!

所以,从这两条定律出发,任何一个声称可以无限工作并输出能量的装置,都是违背基本物理原理的。

二、 视频里那些“障眼法”

既然永动机是“不可能的三角”,那视频里那些让你惊叹的设计,又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得看它们具体用的“套路”了。我给你列举一些常见的“手法”:

1. 隐藏的能量来源(最常见!):
电池/电机偷偷藏在里面:这是最最最普遍的伎俩。你看它在那儿晃悠、转悠,好像自己就能动,但实际上可能有一个小电池藏在底座或者某个不起眼的零件里,驱动着一个微型电机。这个电机可能在引导重力,或者在某个环节给予一个小小的“推力”,让人误以为是装置本身的“魔力”。
磁铁的“惯性幻觉”:很多永动机设计会用磁铁。磁铁确实有吸引和排斥力,这没错。但磁铁的力是变化的,而且在复杂的磁场里,它往往会达到一个“平衡点”或者“死点”。那些设计会巧妙地利用磁铁在特定位置的吸引或排斥,让你觉得它能“拉动”或者“推开”另一个部分,从而持续运动。但问题在于,当它“拉动”或“推开”之后,它自己也得付出相应的力(能量)去克服这个过程,而且最终总会有一个环节会因为力的方向不对或者平衡问题而停止。视频里可能就故意剪辑了那个“看起来有效”的瞬间,让你忽略了它最终会卡住或停下的那个时刻。
重力的“不公平分配”:有些设计会设计一些可动的杠杆、轮子或者球体,声称利用重力差来产生动力。比如,一个轮子的一侧装满了重物,另一侧是空的,这样重物多的那一侧就会往下沉,带动轮子转动。听起来很对!但仔细想想,当重物转到下面上来的时候,你又得用能量把这些重物“搬上去”,这个“搬上去”的力,跟你从上面“掉下来”获得的力,在理想情况下是相等的,但在现实中,因为摩擦力等损耗,你永远是“赔本的”。视频里可能会设计一个非常复杂的机械结构,让你看不清楚这个能量的“补偿”过程,或者通过角度和光线误导你。
空气动力学/流体动力的“假象”:有些设计可能会利用风力或水流。但永动机的设计不是一个风车或者水车,它需要的是“自我驱动”。即便有风,一旦风停了,它也就停了。如果它真的能利用微弱的空气流动持续转动,那它也只是一个高效的风能收集器,而不是永动机。

2. 视频剪辑和角度的欺骗:
关键时刻的“加速播放”:你有没有觉得有些转动速度快得有点不自然?那很可能是视频被人为地加速了。
停止那一刻的“剪辑”:最关键的是,你看到它动起来了,但你没看到它什么时候停止。那些视频往往在装置快要停顿的瞬间,就戛然而止或者切换画面了。
“幕后推手”的暗示:有时候,你会发现背景里有一些奇怪的线,或者一个不经意的镜头闪过一个微小的马达。这都需要你仔细观察。

3. 概念上的混淆:
“低效能”不等于“永动机”:有时候,一些装置能动很长时间,让你觉得接近永动机。比如一个精心制作的钟摆,在几乎没有摩擦的轴承上,可能能摆动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永动机,它只是能量损耗非常非常小,并且它的运动是受最初给的那个“推力”决定的,一旦能量耗尽,它还是会停。
“循环利用”不等于“永动机”:有些设计可能看起来像是在循环利用能量,比如让一个水泵把水抽上去,然后让水流下来带动发电机。这其实就是一个水力发电装置,它需要的能量输入是抽水的那个泵,而这个泵的能量最终来自于电网或者某种能源。它不是凭空产生能量。

三、 如何“识破”它们?

既然你知道了这些套路,下次再看到,你可以试试这几招:

1. 问自己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它凭什么一直动? 如果你找不到一个确切的、不依赖于外部能量的、且不违反热力学定律的解释,那它很可能就是假的。
2. 仔细看“细节”:找找有没有不自然的线头、胶带、或者看起来不像是纯机械结构的部件。看底座,看轴承,看传动部分是否有微小的马达。
3. 搜索相关“揭秘”视频:搜索“永动机 骗局”、“永动机 拆穿”之类的关键词,你会发现很多被拆穿的真实案例,它们使用的原理大同小异。
4. 试着在脑子里“逆向思考”:让它动起来的那个力,在它的运动过程中,有没有被“消耗”掉?有没有一个环节是需要“额外”的能量输入才能完成的?

总结一下,朋友,你看到的那些“永动机”,更像是精巧的魔术表演或者巧妙的科学骗局,它们利用了我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对科学原理的理解盲区。科学探索的魅力在于发现真正的规律,而不是创造违背规律的“奇迹”。所以,别太在意那些视频,它们更多是娱乐性质的,真正的科学进步,总是踏踏实实地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

希望我这番“唠叨”没有让你觉得枯燥,而是让你对这些“永动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咱们一起保持好奇,但也要有辨别的能力,这样才更有意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这个“永动机”的能量来自于初始阶段,磁铁被拉开一定距离后,小球与磁铁之间的磁力势能(我也不知道怎么称呼,自己起个名字吧)和小球自己的重力势能

首先明确反对一下中科院电工所研究员(我也不知道今天胆儿怎么这么肥。。。),对这个装置没有持续对外做工的说法:这个装置对外是有做功的,无论是轴承的摩擦还是小球与轮的摩擦,都向外释放热能,所以它肯定是要停下来的。我要是把它泡在水里做这个装置,等水沸腾了,做成蒸汽机,是可以发电的。(手动狗头)


然后我来分析一下这个机构最大的迷惑性:

视频的一开始,大家都是静止的,之后可以看到轮子在没有外界做功的情况下,持续着越转越快,所以造成一个假象:在没有外部能量提供的情况下,轮子越转越快,所以,一定是整个机构产生了源源不断的能量

然而,黑体字部分就是一个伪命题。

小球在大轮逐渐转动的过程中,是像钟摆一样往复运动的,也就是小球的动能、重力势能、磁力势能在不停地相互转化,最后逐渐都转化为球的动能。而小球的动能又通过摩擦力转化成大轮子的动能。

这个转化过程中,重力势能与磁力势能转化最快,最终转化成轮子动能的速度很慢,所以轮子是逐渐加速,给人造成了轮子在小球的势能被瞬间释放完成后,又被持续提供能量,逐渐加速的错觉。

但是轮子的加速,只能在一定时间里加速,达到某一边界条件的时候,就不会继续加速了。这时候就已经不再符合张研究员提出的永动机的标准定义了。所以这东西不是永动机。

user avatar

看到挺多从磁性回答,以及说不对外做功不算永动机的答主,想请你们回顾一篇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自己试一试》


  一位科学家在学校向孩子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他在一个盛满水的鱼缸里放进一颗石子儿,鱼缸里的水马上漫出来了。科学家说:“如果放进去一条小金鱼,水就不会漫出来。谁能够回答这是为什么?”

  一个同学说:“因为金鱼的肚子很大,它把水喝到自己肚子里去了。”同学们都笑起来。

  另一个同学说:“金鱼身上有很多鳞片,它张开鳞片,把水夹在鳞片里面了。”同字们又笑起来。谁看过金鱼老是张着鳞片呢?

  伊伦娜觉得他们说的都不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想了想,说:“你既然想不明白,为什么不自己去试一试呢?”

  一句话提醒了伊伦娜,于是她找来一个鱼缸,盛满水,再放进一条小金鱼。刹那间,她惊讶地叫起来:“妈妈,这是怎么回事?金鱼放进盛满水的鱼缸里,水照样漫出来了。”

  妈妈笑了,说:“本来,在盛满水的鱼缸里,不管放什么东西进去,水都会漫出来。答案找到了吧!”

  第二天,伊伦娜又见到了那位科学家。她很不高兴地对他说:“伯伯,科学家怎么可以提出错误的问题呢?”

  科学家笑了笑,说:“孩子,为什么你会认为科学家的话全都是正确的呢?”  伊伦娜被这句话问住了。她想了想,明白了科学家的用意,也高兴地笑了。


视频里的磁铁磁性看起来很强,如果没有藏起来的外力在做功的话,我赌它顶多颤两下,而且还没我上厕所后抖得久

user avatar

你这个只是入门级的,我这有个比你更厉害的。

我试过了,真的可行的,我已经用这个发电方法一个月没交电费了。

有人问我一个月没给猫喂食猫会不会被饿死,这就是观看不仔细,没注意到一个技术要点,要放到箱子里的!

放到箱子里就是薛定谔的猫,介于生死共存状态,不需要喂食的。

user avatar

打开看了一秒种就关上了,然后我想说这压根不是永动机。

请大声重复永动机的定义,是一种不需要外界能源或者自发从外界吸收能源,并且可以持续对外的设备!注意,核心是持续做功!持续做功!持续做功!

任何一个没有装配负载进行测试的装置都不能被称为永动机!就好像你生产一个马达,第一个告诉别人的就是功率和最大扭矩。

如果一直动的东西,谁出钱我给你们做一个。不能说保证一直动下去但是动个十年八年没问题。但是有毛用?


喜闻乐见的评论区出现了GJ,自称是熬夜大学生。但是显然物理没学好。

首先,必须重申,所谓的不能存在的“永动机”必须是能够对外做功的!不能做功但是一直东下去的极其原理上不违背任何热力学定律!实际上虽然做不出来一直动到宇宙寿命终止的机器,但是长久动下去是没问题的。因为只要不对外做功,其实就不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

其次,我说要有负载,其实就是一个机器要有load,就是要有一个做功的对象。比如转起来的东西,要带一个重物。可能确实我在电工口,愿意用这个负载这个词。但是负载本身并不是电工口专用词汇。而且词汇用哪个跟是不是做功不影响。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啥叫对外做功?评论区的GJ同学声称小球和磁体是一个系统,轮子是另外一个系统,所以小球和磁体是对轮子做功的。是的小球和磁体是对轮子做工了,但是轮子也对小球和磁体做功了,他们互相抵消了。对外输出是0!是0!是0!

为什么会是0呢?因为他们是一个系统!他们必须在一个惯性系下运动!

显然评论区的那位同学高中物理学都忘了,不记得如何做受力分析和做功分析了。必须一起运动的物体是不能拆分成不同的系统的。

最后我想表达的就是, 如果一个东西自称永动机,但是压根不展示对外做功,我连看都不看。因为这压根不叫永动机!至于他们怎么自己一直动的,我被自然基金逼的没空细研究。

PS:点赞别的答主,福尔摩斯级别的听出什么空气的声音。太厉害!


一天没看引起了更多争论~~~可能确实我想表达的意思没有表达清楚。我只想说,下次验证永动机的朋友,请同时证明对外做功,否则真的没必要去看。哪怕你做出来的东西是一直转的,也不叫永动机。

我只是觉得,这种号称是永动机,但是只能一直转的东西,压根不值得去看,浪费时间。

更何况,其实大型的设备一直转下去也挺难的



最近一直在忙自然基金,我就没怎么上。杠精太多了,我也实在没力气。

你们觉得这个装置是对外做功了,就是!不论是轮子,还是空气,你们都对!

你们觉得这个事永动机,我现在都不反驳了!

那些质疑我的学历,职称,以及中科院的人。你们随便质疑,反正我不会因此掉工资,也不会因为你们的抬杠让你们得到别人的青睐。

我想表达的已经说得很清晰了。杠精宝宝们,你关评论了,你们找别人玩去吧!

user avatar

小球跟飞轮之间是点接触,无论小球运动状态如何小球对飞轮力的向量总是指向圆心而没有切向分力,理论上飞轮是不会转的。正确情景是小球在靠近磁铁的位置往复振动,飞轮不会转。如果考虑摩擦力,小球会很快在靠近磁铁的位置停下来,飞轮会稍稍转动一点然后跟小球同时停下来。

至于视频里飞轮转动有可能跟其他骗局一样用了马达或者气枪。我开大音量后发现在两次旋转开始时都会出现类似喷气的声音,第一次他用手按住后声音就没了,第二次结束后有出现很大的喷气声音,我有理由相信这是骗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