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买了全麦面包给爸妈,他们却说全麦是最次的面粉,真的是这样吗?

回答
听到爸妈这么说,我心里其实挺不是滋味的。想着给他们买些健康的食品,结果他们反而觉得这是“最次的面粉”,心里多少有点不是滋味。不过仔细想想,他们也并非空穴来风,这种看法其实在一些人中间确实存在,而且背后也有一些他们可能忽略或者我们不太了解的原因。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全麦面粉”,看看它到底是个啥玩意儿,为什么会招来这样的误解,以及它到底是不是真的“最次”。

首先,得先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全麦面粉,到底和咱们常吃的“白面粉”有什么区别?

大家平时买的精制白面粉,它是把小麦籽粒经过精细研磨后,把麦麸(也就是小麥的外皮,那层褐色的皮)、麦胚(就是小麥的胚芽,富含营养的那部分)都给去掉了,只留下中间的胚乳部分。这个胚乳呢,主要是淀粉,还有少量的蛋白质。所以白面粉吃起来口感细腻、颜色白净,做出来的面食也比较松软。

而全麦面粉就不一样了。它讲究的是“全”,也就是把小麦的籽粒——包括麦麸、麦胚和胚乳——几乎完整地磨成粉。这就好比吃米饭,我们吃的是精米,而全麦面粉就相当于带麸带胚一起磨。

为什么有人会觉得全麦面粉“最次”?

这背后可能有几个原因,大家可以对照着看看,是不是你们家的情况:

1. 口感和外观的“不讨喜”:
颜色: 因为保留了麦麸和麦胚,全麦面粉的颜色不像白面粉那样雪白,而是带有一点点褐黄色的斑点,甚至有些偏灰。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里,白白净净的才是好东西,这种颜色自然就没那么讨喜。
口感: 麦麸里含有粗纤维,这些纤维在加工过程中很难被完全打碎。所以用全麦面粉做出来的面包、馒头等,口感会比较粗糙,没有白面粉那么细腻顺滑,有时候甚至会有点“扎口”。而且它不像白面粉做出来那么蓬松柔软,常常会显得有些“实”或者“硬”。
味道: 有些全麦面粉可能还会带有一点点特殊的、类似坚果或者草本的“麦香味”,这种味道对习惯了白面粉纯粹淀粉香的人来说,可能不太习惯,甚至觉得有点怪怪的。

2. 加工难度和成品率:
全麦面粉由于含有更多的纤维和脂肪(来自麦胚),吸水性更强,面团也更不容易形成光滑的面筋网络。这使得在制作面食时,需要更高的技巧和经验来处理面团,才能做出相对理想的成品。新手可能很容易做得不好吃,这就加深了“不好用”的印象。
相比之下,白面粉成分单一,容易操作,成品率也高,自然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3. “粗粮就是不如细粮”的陈旧观念:
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吃到精米白面已经是生活改善的标志。而粗粮杂粮,往往是穷苦人家才吃得起的。这种历史印记在一些老一辈人的心中根深蒂固,导致他们对粗粮制品总有一种“不如细粮好”的刻板印象。他们可能觉得,吃全麦面包就是“退步”了,吃不起更“好”的了。

4. 对“健康”的误解或不了解:
有时候,人们会觉得“吃得饱”就够了,对营养的重视程度不如年轻人。或者他们可能也听过一些不准确的说法,比如“全麦是把磨剩下的边角料做的”。如果对全麦面粉的营养价值缺乏了解,自然就会觉得它“次”。

那么,全麦面粉真的是“最次”的吗?

绝对不是! 恰恰相反,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全麦面粉可以说是小麦最精华、最完整的部分。

我们来好好说说它的好:

营养密度高:
膳食纤维: 这是全麦面粉最突出的优点。麦麸富含膳食纤维,特别是可溶性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这些纤维在我们的消化道里就像个“清道夫”,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预防便秘。同时,它还能增加饱腹感,帮助控制食欲,对控制血糖和血脂也有积极作用。
维生素: 小麦胚乳(胚芽)是小麦的生命之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如B1、B2、B6、烟酸、叶酸等),这些维生素对我们身体的新陈代谢、能量产生、神经系统功能都至关重要。白面粉在精制过程中,这些维生素损失非常大。
矿物质: 全麦面粉中还含有铁、锌、镁、硒等多种矿物质,这些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维持身体正常运转起着重要作用。
健康脂肪和蛋白质: 麦胚中含有一定量的健康脂肪,以及比胚乳更优质的蛋白质。

对健康的益处:
控糖降脂: 由于膳食纤维的作用,全麦食品的升糖指数(GI)通常比白面食低,能帮助延缓血糖升高速度,对糖尿病患者或有糖尿病风险的人群非常友好。同时,纤维也能帮助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预防疾病: 长期食用全麦食品,与降低心血管疾病、肥胖、2型糖尿病和某些癌症(如结直肠癌)的风险有关。
改善肠道健康: 丰富的膳食纤维为肠道益生菌提供了“食物”,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促进肠道健康。

所以,把全麦面粉说成“最次”的,其实是对它的一种误解。

它不是“次”,而是因为保留了小麦的天然成分,所以口感和外观与我们习惯的精制白面粉有所不同。就像很多食物一样,越是天然、越是接近原貌的,往往营养价值越高,只是需要我们去适应它、了解它。

面对爸妈的误解,我们该怎么办?

我觉得,首先要理解他们的想法,毕竟这是他们过去的经历和习惯养成的观念。然后,我们可以尝试用一些温和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让他们接受:

1. 耐心解释,但不过度推销: 可以轻描淡写地告诉他们,“这个全麦面包啊,是把小麦的皮一起磨进去的,所以颜色有点深,吃起来也更‘实在’一点,里面有很多对身体好的东西,像纤维什么的,吃了肚子舒服。” 避免用太专业的词汇,也不要表现得像是“给你们吃这个就对了”,以免引起反感。
2. 从“半全麦”开始尝试: 如果直接给纯全麦面包,他们可能一下子接受不了。可以先从“三分之一全麦”、“一半全麦”的面包开始,口感会比纯全麦好很多,颜色也更接近白面包。等他们慢慢适应了这种味道和口感,再慢慢过渡到纯全麦。
3. 搭配食用,体验改变: 可以让他们尝试搭配一些他们喜欢的食物一起吃,比如用全麦面包做三明治,或者把全麦馒头搭配着白面馒头。当他们发现搭配起来也挺好,或者能感受到一些好处时,接受度会更高。
4. 分享生活中的健康知识: 在日常聊天中,可以自然地分享一些关于健康饮食的小知识,比如多吃粗粮对身体的好处。让他们感受到,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被迫的改变”。
5. 用事实说话: 如果他们有便秘或者消化不良的困扰,可以尝试让他们多吃点全麦制品,看看是否有所改善。亲身体验到的效果,往往比任何解释都更有说服力。
6. 别强求,尊重他们的选择: 最重要的还是尊重爸妈的习惯和口味。如果他们实在是不喜欢,也不要强求,毕竟饮食是个人选择。可以给他们买他们喜欢的白面面包,同时自己多注意全麦食品的摄入,也为他们提供健康的选择。

总而言之,全麦面粉绝不是“最次”的面粉,而是小麦最天然、最有营养的形态。它只是因为口感和外观上的差异,需要一些时间来被大众接受。理解、耐心和循序渐进,也许是让他们重新认识全麦最好的方式。希望我这番叨叨,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全麦,也能和家人们更好地沟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全麦面粉和普通面粉哪个更好?

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它们并不能简单地分出哪个更好。

看完这篇回答,你会了解到:

  • 什么是全麦粉,它和普通面粉有什么区别?
  • 为什么爸妈说它是最次的面粉?
  • 为什么全麦面包这么贵?
  • 什么面粉最好,怎么选择合适的面粉?

全麦面粉和普通面粉都来源于小麦,只是取粉的区域不一样。

全麦面粉取粉自整颗小麦,就是把胚乳、麸皮(小麦的表皮)和胚芽(小麦的芽)都磨成了面粉。

普通面粉取粉自胚乳,就是把外层的麸皮和胚芽去掉后,将剩余的胚乳磨成了面粉。

普通面粉也分为不同加工精度。

高加工精度就是把胚乳外层部分也去掉,取更中心部分的区域来磨粉,所以也叫麦芯粉。

所以,全麦面粉≈普通面粉+麸皮+胚芽。


在老一辈人的眼里,全麦面粉确实是品质不好的面粉。

1. 全麦粉有食用安全的风险,也保存不久

其一,不干净的小麦籽粒有可能带有毒素,在以前没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时候,大部分毒素会附着在小麦的麸皮上面。

这里的毒素包括致病微生物、毒素、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等。

全麦粉保留了麸皮,相当于保留了麸皮上这些潜在的毒素。

在以前,全麦粉的平均毒素水平可能达到普通面粉的4-5倍。

也就是说,吃了不安全的全麦面粉会有拉肚子、甚至食物中毒的风险。

其二,大部分的生物酶保留在胚芽组织,在经过针对性处理前,这些生物酶是处于活跃状态的。

活跃的生物酶会加速脂肪氧化的过程,而氧化的脂肪会出现我们常说的酸败味、哈喇味儿、哈败味儿等等。

这对于面粉的保质是非常不利的。

在过去,普通面粉能保存9-12个月,而全麦粉一般只能保存1-2个月。

2. 全麦馒头、包子口感不好,也容易「刮嗓子」

面点的口感是由面筋决定的,它是和面时逐渐形成的一种网状结构,它的强弱影响着面团挺立度和延展性的平衡。

也是因为这种平衡的变化,我们才有了口感多样的各种面点,比如蛋糕、面饼、馒头和面包等等。

全麦粉做的面点口感不好,是因为里面的麸皮打破了这种面筋结构的平衡。

片状的麸皮就像面筋形成的「拦路虎」,让面团里面只形成一小片、一小片的面筋。

这样的面筋结构支撑能力会下降,面团在醒发和蒸煮时候容易撑不起自己的重量。所以全麦馒头一般体积比较小,口感也不好。

就像承重能力不够的平房,我们很难再往上加盖第二、三层。

另一方面,麸皮会在光滑的面团表面形成凸起,在下咽时候和喉咙来个「亲密接触」。

类似一种赤脚走在碎石路上的感觉。

所以在以前,大家认为面粉里的麸皮和胚芽去的越干净,面粉就越「精细」,品质就越好。

按这个逻辑,爸妈自然认为全麦面粉不如普通面粉了。

可要在今天,你说全麦面粉「最次」的话,食品工程师第一个不同意。

他们正在研究一项事情:把去掉的麸皮和胚芽重新加回到面粉里面。

——因为现在饮食的趋势变了,大家不仅要好吃,还要求吃的必须有营养。

食品工程师真的是......太难了。

1.全麦粉满足营养的需求

全麦粉的营养比普通面粉强多了,因为麸皮和胚芽含有小麦大部分的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

这些都是现代人比较缺乏的营养素。

比如全麦粉里膳食纤维的含量一般>10g/100g,是其他面粉的5倍。

也就是说,每天吃3片全麦面包,或者一顿全麦面条就能摄入10g的膳食纤维。相当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里面膳食纤维推荐量的三分之一 (健康成年人30g/天)。

同时,全麦粉里面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的多酚,是其他面粉的3-4倍,也属于膳食指南里推荐摄入的全谷物食品。

2.全麦粉满足食品供给安全的需求

除了消费需求外,全麦粉的推广还有国家层面的推动。

对于国家来说,全麦粉的意义在于「藏粮于技」

将国内5%的面粉加工成全麦粉,相当于增加面粉产量130万吨;按每人每年500公斤粮食消耗量计算,等于能多养活260万人。

也就是说,个人和国家两个层面的需求,推动着全麦粉的研发

——怎么才能克服麸皮和胚芽带来的坏处,得到营养和产量提升上的好处呢?

感谢这100多年里食品工业技术的发展,让食品工程师们鼓起勇气,再去挑战这三大boss:不安全、难保存、口感差。

1.安全性和保质期达标

面粉企业会挑选表皮比较干净的小麦,做好清理,再对分离出来的表皮(麸皮)和胚芽进行高温、高压的处理,把里面有害微生物和影响保质期的酶给针对性地干掉。

原粮挑选:挑选品质好的小麦,控制微生物、农残等危害物含量;
原料筛选:结合色选机、精选机等筛选设备,在生产钱筛掉品质差的原料;
面粉加工:针式撞击灭杀虫卵,高温、高压处理进行灭菌、灭酶等。

经过几个环节的改进后,全麦粉的安全性达标了,保质期也到了比较合理的180天。

想看保质期怎么制定的可以看这里:食品上的保质期是如何算出的?商家怎么知道保质期到底是多久?

2.口感优化

其一,食品工程师通过加强粉碎,把全麦粉里的大块麸皮变成小块麸皮。

麸皮小了,对面筋结构的影响变小了,同时也不容易刺嗓子了。

其二,食品工程师通过改良剂,提升了全麦粉里的面筋强度。

面筋强了,全麦面团的支撑力和延展性都变强。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全麦馒头的体积和口感也在向普通馒头靠拢。

因为在原粮和工艺上做的调整,全麦粉的价格一般比普通面粉要高。

而且,把全麦面包做好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对面包师傅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全麦面包的定价就高了。

当然,不一定价格贵的就是好的、最合适的面粉。

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分几个方向来看:

1.营养上,全麦面粉>>普通面粉。这里的普通面粉指去掉了麸皮和胚芽的面粉,它们的营养要低于全麦面粉;

2.口感上,高加工精度面粉>低加工精度面粉≈全麦面粉。目前来说,全麦面粉的口感还是略低于只取麦芯部位的高精度面粉,比如麦芯粉、特一粉等等,如果只看口感的话建议选择高精度面粉;

3.麦香味上,全麦面粉>>普通面粉。麦香风味的物质大部分是在麸皮和胚芽里的,所以全麦粉不仅在和面时候特别香,在蒸煮完以后也明显比普通面粉要香;

4.价格上,全麦面粉≈高加工精度面粉>低加工精度面粉,全麦粉的定位和高精度面粉是相似的,目前的加工成本也比较高,所以价格要高于一般面粉;

个人推荐,最好以全麦面粉和其他面粉混合以后来做馒头、包子,这样能够比较好地平衡口感、营养、麦香风味和价格几个方面。

经过我们的多次试验,全麦面粉和普通面粉以3:7到5:5的比例混合是比较好的一个平衡点。

大家可以用这个范围为基准,根据自己的喜好再进行微调。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做出营养、好吃、便宜的面食。

也再跟爸妈解释一下,为什么全麦面粉不再是最次的面粉了。

-End.

感谢图片制作者 @Miko Z .

参考文献:

  1. Chong Liu, Lin Liu, Limin Li, Chunming Hao, Xueling Zheng, Ke Bian, Jie Zhang, Xiaoxi Wang (2015). Effects of different milling processes on whole wheat flour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in steamed bread making. 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62: 310-318.
  2. Wen Han, Sen Ma,Li Li, Xueling Zheng & Xiaoxi Wang (2018).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gluten and gluten-starch model doughs containing wheat bran dietary fib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3:2650-2656.
  3. Wen Han, Sen Ma, Li Li, Xueling Zheng, Xiaoxi Wang (2019). Impact of wheat bran dietary fiber on gluten and gluten-starch microstructure formation in dough. Food Hydrocolloids. 95:292-297.
  4. Jie Liu, Liangli Lucy Yu, and Yanbei Wu (2020). Bioactive Components and Health Beneficial Properties of Whole Wheat Foods.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 68:12904-12945.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