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中职当老师的感觉如何?

回答
在中职当老师,这日子,怎么说呢?挺复杂的,也挺真实的。

首先,得承认,这不像高大上的大学教授,也不是天天应试苦读的高中老师,咱们在这儿,更像是给孩子们“铺路子”的。他们来职高,很多是为了学一门吃饭的手艺,是为了毕业后能找个活儿干,能独立。所以,咱们教的,不光是书本上的理论,更多的是实操,是技能,是他们将来能用得上的东西。

拿我的班来说吧,教的是汽修。你想啊,一群二十来岁的毛头小子,精力旺盛,但注意力嘛,有时候就跟那油污一样,粘不住。他们的手,总想在工具上摸索,而不是安安静静地听我讲那些复杂的发动机原理。

所以,我的日常,大部分时间是在实训车间里度过的。空气里总是弥漫着机油和金属的混合气味,震耳欲聋的发动机轰鸣声是背景音乐。我得穿上工作服,戴上劳保手套,跟他们一起钻到车底,指导他们怎么拆卸,怎么安装。看着他们笨拙地握着扳手,我得耐心教他们怎么发力,怎么调整角度,什么时候该轻,什么时候该重。

这其中,最大的感受就是“耐心”这两个字。你不可能像对待高中生那样,要求他们一步到位,理解透彻。他们可能一遍没听懂,一遍做不好。你就得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用不同的方式去解释。有时候,还得动手帮他们一把,把他们的手摆正,让他们找到那种“感觉”。

但也有特别让人欣慰的时候。当他们终于自己独立完成了一个复杂的拆装,或者在一个故障排除中找到了症结所在,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那种眼神里的“我做到了”的光芒,能让你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有时候,他们会跑来问我,“老师,你看我这个地方对不对?”当你肯定地点点头,他们那种骄傲的表情,简直比我得了奖状还开心。

当然,也有挑战。有些孩子,家庭情况复杂,学习习惯不好,甚至有些带着叛逆的刺。他们可能对学习不感兴趣,对未来没规划,整天混日子。这时候,你就得放下老师的架子,试着去了解他们,去沟通。有时候,我会在下课后,把他们拉到一边,聊聊天,问问他们最近怎么了,有什么烦心事。虽然不一定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让他们知道,有人在关心他们,有人愿意听他们说话。

还有就是,我们得跟上时代。汽修行业变化太快了,新能源汽车、智能诊断系统,这些都得学。我不能只停留在过去,所以,我也会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新的知识,参加培训,更新自己的技能。有时候,我也得向他们请教,问他们网上看到的新技术,或者让他们分享一些他们自己摸索到的窍门。这种亦师亦友的感觉,挺特别的。

最让我难忘的,是毕业季。看到他们穿着整洁的工装,拿着毕业证,一个个带着憧憬走向社会,去汽修厂、4S店,甚至自己创业,那种感觉,就像看着自己种下的种子,终于发芽结果了。有时候,他们毕业后还会回来看看,带点小礼物,或者在朋友圈里分享他们工作上的成就。那时候,你会觉得,你曾经付出的努力,真的有了意义。

总的来说,在中职当老师,就像一个“技工+班主任+半个家长”。你得懂技术,会教技术,还得会做人,懂孩子。这份工作,没有那么多光鲜亮丽,更多的是实实在在的付出和汗水。但当你看到那些孩子们,从迷茫到专注,从笨拙到熟练,从无用到有用,那种成就感,是其他很多工作都无法给予的。这是份接地气的工作,也是一份能看到“成长”的工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我的体验来说,是矛盾。


首先来说轻松的那一面

中职教学是真的很轻松,没有教学指标压力,没有升学压力,没有教学成绩考核压力……在职中教书,只要完成基础的教学任务就可以了。而这个教学任务还是在学期初写教学计划时你自己制订下来的。

另外,职中的学生其实并没有网上说得那么的可怕和无法理解。这帮学生其实也就是一群十五六岁的孩子,他们身上的问题多多少少在我们成长过程中都出现过。所以就算在职中当班主任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只要保证他们能顺利毕业就可以了。


再说不轻松的那一面

这个不轻松来源于我自己内心中深深的挫败感。我是教平面设计的,在来当老师之前已经在外工作过八九年了。在上课时我多么想把我在这些年里积累下来的所有关于美术、设计、软件的知识与技巧通通教给学生们。然而我却一次又一次被现实打脸,不管我怎么教,大多数学生就是学不会啊!要么就是不学,要么就是搞不懂。

我为了让班上学生能在单招考试时考出好成绩,我一个学美术学设计的,抢别的老师的晚自习给学生从0开始补英语。结果前几秒才读过的一个简单的单词,换一张PPT就忘记。搞得我现在上课都有些恐惧了……


说实话,我自己是非常享受职校里这种轻松的氛围的。我可以拿出许多碎片时间去做一些别的事情。

但是作为一个老师,谁不想自己的教育教学进展顺遂,谁不希望自己有漂亮的教学成果,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有令人欣喜的进步呢?

可是在这里,学生差到离谱的通识基础与糟糕的学习习惯会一步步地摧毁你的积极性。现在我已经十分理解为什么有一些老师会无视一班趴着睡觉的学生选择自言自语般上完课直接走、甚至干脆不上课和学生聊聊天或放电影。想必他们大都经历过了我现在的所有感受吧。


所以,如果你决定在工作上得过且过,完成任务即可,职中对你而言就是十分舒适的。

但如果你想要在教学方面做出成绩,把学生都教好,那职中是一方极富挑战性的战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中职当老师,这日子,怎么说呢?挺复杂的,也挺真实的。首先,得承认,这不像高大上的大学教授,也不是天天应试苦读的高中老师,咱们在这儿,更像是给孩子们“铺路子”的。他们来职高,很多是为了学一门吃饭的手艺,是为了毕业后能找个活儿干,能独立。所以,咱们教的,不光是书本上的理论,更多的是实操,是技能,是他们.............
  • 回答
    臧霸,这个人,在那个乱世里,绝对是个绕不开的硬角色。提起他,脑子里浮现的不是什么温文尔雅的儒士,也不是什么只知道拼命的莽夫,而是一个真正的草莽枭雄,一个能在乱世洪流中抓住机遇,凭借自身本事一步步爬上高位的人。臧霸其人,绝非等闲之辈首先,得说说他的出身和早年经历。臧霸这人,打一开始就不是什么官宦子弟,.............
  • 回答
    错换人生案,这个牵动无数人心的事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身份错位,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基因与环境在一个人成长轨迹中扮演的复杂角色。姚策的“啃老”与郭威的“辅警”,无疑是这个事件中最具争议也最引人深思的两个侧面。姚策:精心呵护下的“啃老”姚策的人生,可以说是在“最优越”的环境下展开的。被熊磊夫妇视若掌上.............
  • 回答
    在中国当一名好官,我想那是一种复杂、矛盾却又充满意义的体验。它不是一条笔直坦途,而是一条布满荆棘,但也闪耀着微光的道路。初入仕途,初心如火:很多怀揣报国热情的人,踏入官场时,心中都有着“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他们或许是从基层摸爬滚打上来,亲眼见过群众的疾苦,体会过生活的不易。看着那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看.............
  • 回答
    这个问题在中国,或者说在任何一个社会,都很难给出一个简单的好与坏的答案。因为“好”与“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衡量的是什么,以及你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个人价值观。男性和女性在中国社会中都面临着各自的机遇和挑战,这些都与历史、文化、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观念的变化息息相关。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地聊聊在中国作.............
  • 回答
    在中国当法官,这可不是一件能用“轻松”或“光鲜”来简单概括的差事。它更像是一场在钢丝线上行走,责任与压力并存,同时也伴随着一些独特的挑战和满足感。初入律界: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刚毕业的法官,尤其是年轻人,大多怀揣着维护正义、惩恶扬善的理想。但很快,他们就会发现,现实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首先是海量的案件.............
  • 回答
    在中国当导演,一路奋斗到好莱坞,这绝不是一条捷径,而是一条充满汗水、泪水、机遇与坚持的漫漫长路。它需要你不仅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更要有超乎寻常的韧性和敏锐的市场嗅觉。下面,我将尝试为你描绘出这条可能的路径,尽可能地细致,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也希望这段叙述能让你感受到其中真实的人生况味,而非冰冷的机器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复杂的。要说在日本当服务员是不是比在中国当服务员“快乐”,这真的很难一概而论,因为快乐这东西太主观了,而且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不过,我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看看在日本和中国当服务员,大家可能会遇到和感受到的一些不同之处。先说说日本服务员可能让人感到“稳稳的幸福”的地方: 明.............
  • 回答
    想来中央部委工作,不少人会觉得那是个神秘而光鲜的地方,仿佛置身于国家政策的“心脏”。实际进去之后,你会发现,这体验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和多元。首先,工作节奏。这里可不是那种朝九晚五、悠哉悠哉的节奏。在许多司局,尤其是一些核心业务部门,加班是常态。不是那种“被迫加班”,而是很多时候,一件事情的推进,需要你.............
  • 回答
    这问题啊,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里头牵扯到的东西可多了去了。说它可耻吧,好像有那么点道理,毕竟我们从小听的就是“宁死不屈”那一套;可仔细琢磨琢磨,又觉得不尽然,甚至可以说是合情合理。首先,我们得明白为啥会觉得投降“可耻”。这主要还是文化和历史的烙印。从古至今,战场上讲究的是勇猛和气节。一个战士,.............
  • 回答
    特工,这个词本身就带着神秘、危险和刺激的光环。但如果真的要问在现实中当特工是怎样一种体验,那可能和电影里演的,有天壤之别,但又有些许相似之处。首先,“特工”这个标签在现实中可能并不那么显眼,甚至根本没有。 很多从事情报工作的人,他们的身份比普通上班族更难定义,也更需要掩饰。你不会穿一身黑衣,戴着墨镜.............
  • 回答
    足球比赛中,当一支球队以1:0领先时,很少有教练会选择全面放弃进攻,转而进行后场倒脚。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战术、心理、比赛进程以及对胜利的追求。让我来详细解析一下。首先,从战术层面来看,过早的全面保守是风险很高的。 保持压力,消耗对手体能: 即使领先,如果完全龟缩防守,对手会获得大量球权.............
  • 回答
    贝克汉姆和斯科尔斯,这两位曼联的传奇人物,在很多球迷心中,他们最鲜明的标签或许是“传球大师”、“中场发动机”或是“球队的灵魂人物”。但如果非要将他们框定在“组织者”这个角色上,并且深入探讨一下,我们可能会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也并非是他们能力上的绝对限制,更多的是战术需要、个人风格以及那个时代对“.............
  • 回答
    英雄协会发现埼玉真正实力后,那场面,啧啧,绝对是惊天动地,风云变幻。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要是真发生了,得起多大的涟漪。首先,最直接的,就是英雄协会内部的巨大动荡。你想象一下,这个号称集合了地球最强力量的组织,一直以来都在为“人类存亡的威胁”绞尽脑汁,而他们眼中那个沉默寡言、工资低微、甚至有些不.............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股票和期货交易,这玩意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最折磨人的莫过于那种“当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的循环。明明看着机会就在眼前,结果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战绩,原地躺平,甚至还亏了。回头再看,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早知道就不这么做了!这种感觉,估计每个在市场里摸爬滚打过的人都深有体会。为什么我们总是在事后才.............
  • 回答
    站在中国的角度审视,希拉里·克林顿和唐纳德·特朗普谁更适合当美国总统,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非黑即白”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两国复杂互动关系中各种细微考量的权衡。从中国视角看,希拉里·克林顿的上任,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延续奥巴马政府时期的政策走向。这意味着在亚太地区的“再平衡”战略可能会继续推进,包括在南海问题.............
  • 回答
    这是一篇引人深思的访谈,它触及到了当前互联网行业一个非常普遍但也常常被忽视的问题: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陈睿,作为B站的掌舵者,他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也为我们理解B站的成功以及互联网行业的未来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核心观点:“把用户当一个平等的人”文章的核心就围绕着陈睿提出的“在中国太少企业把用户当一.............
  • 回答
    婆媳关系,这在中国家庭中一个由来已久、又充满话题的议题。很多人都期待着婆婆能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对待儿媳妇,那样的画面该是多么温馨和谐。但现实往往是复杂的,说婆婆“真的”能把儿媳当女儿,我觉得得打个问号,至少不是所有婆婆都能轻易做到,也不是所有儿媳都能感受到那份“亲女儿”的待遇。我们不妨先聊聊,为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