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一个人类社会中,只有身高最高的10%的人有权生育,那么这个社会的身高会一直增长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遗传、选择性生育以及人口特征演变的复杂性。简单来说,如果一个社会真的只允许身高最高的10%的人生育,那么这个社会的身高 理论上会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但这种增长并非无限,并且会受到很多实际因素的制约,最终可能达到一个平台期,甚至出现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让我来详细展开说说。

首先,我们得明白身高很大程度上是 遗传 的产物。当然,后天的营养、健康状况、生活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身高,但最基础的“潜力”是基因决定的。身高是一个 多基因遗传 的性状,这意味着有很多基因共同影响一个人的最终身高,而不是单一基因就能说了算。

当社会实施了“只有身高最高的10%的人有权生育”的政策时,这本质上是一种 强烈的定向选择。我们想象一下,在任何一个正常人群中,身高是遵循一个大致的正态分布(钟形曲线)的。也就是说,大多数人的身高都在平均值附近,少数人非常高,少数人非常矮。

如果只允许最顶端的10%生育,这意味着我们将 系统性地、大幅度地提升下一代人群的平均身高基因。为什么呢?因为你的父母如果都属于身高最高的10%,那么他们传递给你的身高相关基因,大概率是那些“有利于长高”的基因。而那些身高低于平均值的人,他们的“长高基因”就很难传递下去。

所以,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每一代人的平均身高,因为选拔机制的存在,都会比前一代 更有可能 获得更高的身高基因组合。这就像一个筛子,只放过最高的那部分人,把他们优良的“长高因子”下一代。

那么,身高会一直增长下去吗?

这里就需要加入一些现实的考量了:

1. 基因的局限性: 并非所有身高差异都是由我们现在已知的基因决定的。很多基因对身高的影响是渐进的,并且可能存在 基因的上限。就像一个种子的生长潜能是有限的,你给予它再好的养分,它也无法长成参天大树(当然,这里不是说人能长成树)。可能存在生理上的限制,比如骨骼生长的成熟速度、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能力等。即使基因非常有利于长高,身体的生物机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天花板”。

2. 基因的混合与重组: 遗传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父母双方的基因会以复杂的组合方式传递给子女。即使父母双方都非常高,子女的身高也可能因为基因的随机重组而出现波动。有时候,即使是基因非常“优秀”的组合,也可能产生身高不如预期的后代,反之亦然(虽然在这种政策下可能性较低)。

3. “最优”人群的定义: 谁是“身高最高的10%”?这个定义本身可能存在一些模糊性。是男性平均身高?女性平均身高?还是整体的平均身高? 如果是根据整体平均身高来选拔,那么男女之间身高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一些潜在的问题。

4. 潜在的副作用与基因漂变:
其他性状的牺牲: 基因就像一个复杂的网络,它们之间可能存在 基因连锁,也就是说,某些基因常常会一起传递。如果我们过于强调某个性状(身高),很可能会 无意中 也会传递或选择上一些与身高 无关 但也 同时 存在于这些高个子身上的其他基因。这些基因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例如,某些与高血压、特定疾病风险相关的基因,如果碰巧和高身高基因连锁,那这个社会未来可能就面临更高的健康风险。
遗传多样性的降低: 这种极端的选择性生育会 大幅度降低 人口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对于物种的生存和适应至关重要。当人口的遗传构成变得越来越单一时,一旦出现某种新的环境压力(例如一种新的疾病),这个社会就可能 整体上更容易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因为大部分人的基因构成相似,对同一问题的反应也可能相似,缺乏“多样性”的抵抗力。
“超高”人群的生理负担: 极度高大也可能伴随着生理上的挑战,比如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加重,更容易出现骨骼磨损等问题。

5. 代际效应与平台期: 即使身高基因在不断筛选,但由于基因的组合和生理上限,身高增长可能不是线性的。可能会经历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然后由于上述各种因素,增长速度逐渐放缓,最终 趋于一个平台期。也就是说,可能一代比一代高,但增长的幅度会越来越小,直到达到一个瓶颈。

举个例子来更直观地理解:

想象一下,你在一片种子上,想要培育出果实最大的苹果树。你每年都只挑选苹果最大的那10%的树的种子来种。最初,你会看到苹果的平均大小确实在增加。但很快,你可能会发现,虽然苹果变得更大了,但树的整体生长似乎受到了一些限制,而且你可能发现,这些大苹果树的叶子颜色也变了一些,或者对某种病虫害的抵抗力变弱了。

结论:

所以,如果一个社会实施这种政策, 身高在初期确实会表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但是,这种增长 不太可能无限持续下去。生理和遗传上的上限、基因的复杂互动、以及潜在的副作用(遗传多样性降低、其他性状的负面影响)都会限制这种增长,并可能在长期内对社会产生其他方面的影响。

最关键的是,这种 人为的、极端的定向选择,是对自然演化规律的一种粗暴干预。自然演化是以适应环境为导向,包含着丰富的多样性。而这种人为选择,虽然目标明确,却可能因为对复杂生物系统的理解不足,而带来意想不到且可能是非常负面的长期后果。

简而言之,你会看到一群“高人”,但他们是否是“更健康”、“更优秀”的群体,就很难说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人类社会中,只有身高最高的 10% 的人有权生育”不能导致“这个社会的身高无限制地一直增长”。人的身高受组成人体的材料的物理强度、灵长类的身体构造的限制,其极限非常低:

  • 地球上存在过的“身高最高的灵长类”目前看来是巨猿(Gigantopithecus),成体站立身高约 3 米,体重约 300 千克,生活在中新世晚期到更新世晚期(约 800万年前到 10 万年前)的东南亚,现已灭绝。

不过,只要你对“一直”和“增长”的标准够低,“在较长时间内,每代平均身高增加一些”还是做得到的。

当然,即便专门这样做,“选身高最高的人去生育”的作用还是很小。

  • 而且,你得分性别讨论,以免身高前百分之十的人的性别比太崩。
  •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 X 染色体上的 ITM2A 基因的突变可以明显影响人的身高,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参与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的分化(分别负责骨骼和软骨发育)、参与活化 T 细胞和肌细胞分化。与正常水平个体相比,ITM2A 基因表达得多的个体的身高较低,ITM2A 基因表达得少则身高较高。ITM2A 在大部分女性的巴氏小体形成过程中可以避免失活、继续表达,这可能参与引起女性平均身高低于男性[1]
  • 此外,少量几个男性就可以给大量的女性授精,女性选前百分之十的话男性选前千分之一都是可以的。

基因不能完全决定身高。在能够保证一定的营养水平和健康状况的富裕国家,基因对人的身高有很大的作用,是因为你的细胞在搭建身体的时候从基因组里选取工具,一部分基因突变可以带来极明显的效果。

  • 后天的生活经历也参与塑造了你,运动、晒太阳、随机因素之类均可造成细微影响。
  • 在贫穷落后的国家,饥饿、营养素缺乏、感染疾病等因素则可以发挥明显的作用。
  • 此外,父母的生活经历带来的身体状况变化可以通过表观遗传对后代的身高产生一定影响,这种效果有时可以延续 2 代以上。

针对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的研究表明,在同样的生活环境里,基因可以决定约 80% 的身高差异。

2020 年 10 月底,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Loc Yengo 研究团队在美国人类遗传学年会上展示了目前关于基因影响身高的最大规模研究成果[2],涉及四百多万欧洲血统的人的基因组数据,鉴定出近 1 万个影响身高的 DNA 标记。

  • 2018 年,Visscher 团队和全球联盟 GIANT 的成员收集了 70 万名欧洲血统参与者的 DNA 数据,发现了 3300 个常见标记,可以解释 25% 的身高变异。
  • 那之后,通过对 201 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中 410 万名欧洲血统参与者的 DNA 进行研究,GIANT 发现共有约 9900 个常见标记(包含上面谈到的 3300 个),可以解释 40% 的身高变异,另有 10% 的身高变异是由上述标记附近的其他标记造成的。
  • 2019 年,Visscher 研究小组考察了 21620 名欧洲血统参与者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证明约有不到 1% 的人携带的罕见基因变异可以解释另外 30% 的身高差异[3]

尽管如此,很少有与身高相关的 DNA 标记被联系到能明显改变性状的特定基因上,上述 9900 个标记集中在人类基因组约 30% 的区域,其中一些区域是已知与生长发育相关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David Goldstein[4]说:“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基因基本上还没有被发现。”

在已知上述研究方法有效的情况下,对其他血统的人进行研究只是时间和资金问题。基因工程配合高质量的饮食和运动,可以比“选前百分之十”的原始育种方法更有效地增加人的身高,而且可以做到“每代只增加一点点,持续增长很多代”。


题目谈到“中间回归”时举的是“超高智商的人生出的小孩不一定比常人聪明多少”,并对“身高是否如此”抱有疑问。这件事教育我们,这个世道是真的有点问题。

  • “高个子的人生出的后代往往比他们要矮,矮个子的人生出的后代往往比他们要高”是统计学上早已发现的规律,这比智商测试的发明要早得多,是高尔顿亲手导出的。
  • 1877 年,高尔顿发表关于种子的研究结果,指出“回归到平均值(regression toward the mean)”现象的存在,这是现代统计学中“回归”一词的起源。
  • 高尔顿第一个使用了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的概念,用字母“r”表示相关系数,这个传统延续至今。
  • 高尔顿第一次尝试创建标准化测试来评估人的智力,但经过多次实验后放弃了这个想法。
  • 现在使用的智商测试可以追溯到 1905 年到 1916 年间西蒙、比奈、刘易斯·特曼的工作,测试的适用范围与价值有很大争议。
  • 高尔顿是一位优生学家。过去几十年间,围绕他人格的批评众多,甚至有人质疑他设计的统计方法本身的中立性。
  • 结果,高尔顿的科研成果不常被提起了,“智商如何如何”的垃圾鸠占鹊巢。

题目所称的“人们总是偏好身材高大一些的”,筛选的对象不是“与身高有关的基因”,而是“能够长到这么高并承担相应的能耗和风险,意味着获取营养、抵抗内外压力的能力”。人类的平均身高并未在原始时代表现出“持续的逐渐增长”,而是在二十世纪营养状况普遍得到改善后急剧增长,目前尼德兰等地年轻人的平均身高相当惊人。

参考

  1. ^ doi:10.1371 / journal.pgen.1004127
  2. ^ 11月初在线发表 https://www.abstractsonline.com/pp8/#!/9070/presentation/1956
  3. ^ https : //doi.org/10.1101/588020
  4. ^ h指数121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