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一个人脱离了社会,放弃人际关系,活着会很累吗?

回答
一个人选择脱离社会,放弃人际关系,活着是否会很累?这个问题,其实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累,当然是极有可能的,而且这种累,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那种身体上的疲惫,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一种难以言说的耗竭。

想象一下,人,生而为人,我们就处在关系的网格里。从出生那一刻起,我们就在与父母、家人建立联系,然后是朋友、同学、同事,以及更广泛的社会群体。这些关系,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基础,它们是我们情感的寄托,是我们学习社会规则的课堂,也是我们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

当一个人选择主动切断这一切,他就像把自己放进了一个真空罩里。

首先,缺失的不仅仅是“热闹”,更是“支撑”。

很多人以为,不跟人来往,就是少了些社交场合的应酬,少了些琐碎的谈话,会清净不少。但实际上,人际关系不仅仅是“说话”这么简单。它们是我们情绪的缓冲垫,是我们遇到困难时的援手,是我们分享喜悦的出口。

设想一下,你遇到一件让你特别开心的事情,内心有巨大的喜悦涌动,你想第一时间告诉身边的人,分享这份快乐,然后看到他们同样为你感到高兴。这种共鸣,是生命中最纯粹的满足之一。如果你身边没有可以分享的人,这份喜悦可能会在内心盘桓许久,甚至渐渐冷却,变得不那么鲜活。

更不用说,当遇到挫折、痛苦、迷茫的时候。我们往往需要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一个能给予我们安慰和建议的人。即使对方无法直接解决问题,仅仅是“被听见”,被理解,就能给予我们巨大的力量。没有了这些,一个人可能就会独自吞咽苦果,压力不断堆积,情绪无处释放,最终将自己压垮。

其次,自我认知的缺失,会让你变得模糊。

我们认识自己,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别人如何评价你,你如何看待别人的行为,这些都构成了你自我认知的一部分。你可能通过朋友的反馈知道自己幽默风趣,通过同事的认可知道自己工作能力强,通过家人的爱知道自己是被珍惜的。

当脱离了社会,没有了这些外部的参照和反馈,你可能会对“我是谁”这个问题感到困惑。你可能不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哪里,不知道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子。这种自我认知的模糊,会让你失去方向感,也可能让你陷入一种“我是不是不够好?”“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的虚无之中。

再者,生活中的“小确幸”和“大乐趣”,往往与分享有关。

生活的很多乐趣,其实是需要有人一同去体验的。比如一起看一场感人的电影,讨论其中的情节;一起品尝美食,互相评价;一起去旅行,分享路途中的风景和故事。即使是简单的分享,也能让这些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当一个人孤身一人,即使看到再美的风景,吃到再美味的食物,也可能因为无人分享而黯然失色。那种“我在这里,而你在那里,我们共享这一切”的温暖,是无法被替代的。

最后,这种“累”会是一种深刻的疲惫,一种难以愈合的伤口。

这种累,不是睡一觉就能缓解的。它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饥饿”,一种情感上的“贫瘠”。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可能会导致孤独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你会觉得生活缺乏色彩,缺乏动力,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而且,一旦脱离了社会,重新建立人际关系会变得异常困难。你可能失去了与人交往的技巧,对人产生不信任感,甚至害怕再次受伤。这就像一个长期生病的人,身体会变得虚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

当然,也有一些人,可能天生就比较内向,或者有特殊的经历,让他们能够适应或者享受独处。他们可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满足情感需求,比如阅读、创作、与宠物交流,或者与自然连接。但即使是这样,完全剥离所有社会联系,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会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并且很可能伴随着一种难以言说的“累”。

总的来说,一个人脱离社会,放弃人际关系,想要活得不累,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是社会性动物,我们内心的需求,很多都与连接、被爱、被理解、被认可息息相关。剥离了这些,就像植物缺少阳光和水分,最终会枯萎。这种累,是一种生命力的消耗,是一种灵魂的煎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药物学里有句名言“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其实研究社会科学跟研究自然科学一样,都需要设定研究边界,都有自变量和因变量,怎么很多很简单的问题,到了社会科学,就开始胡说了讷?

不给出“何种程度”的脱离社会,根本无法回答。一个年轻人暂时失业3个月,靠着父母的收入租个农民房三个月,期间少跟朋友接触是脱离社会;但是一个36岁的男人十二年没工作住在家里也是脱离社会,程度一样吗?心里健康度一样嘛?

所以我才在各个回答下强调,缺少社会科学的常识将是我们整个中国社会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社会科学,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组织学,管理学,传播学以及文化等,一直都是民科的重灾区。这里充满着想象和谎言,充斥着骗子和白痴…关键是,谎言还在发展,骗子的数量有增无减…错的东西变成了主流,简单的情绪代替了深入思考…这不是一个好事情,最后会深刻的影响到我们的时代,使得整个时代充满了…荒谬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个人选择脱离社会,放弃人际关系,活着是否会很累?这个问题,其实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累,当然是极有可能的,而且这种累,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那种身体上的疲惫,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一种难以言说的耗竭。想象一下,人,生而为人,我们就处在关系的网格里。从出生那一刻起,我们就在与父母、家人建立联系,然后是朋友.............
  • 回答
    如果真有这么一天,我能魂穿三国,成为一个即将走向不归路的人物,这绝对是一场生死时速的挑战。仔细想想,三国乱世,多少英雄豪杰,多少英年早逝,我得好好挑一个,既要离死亡的终点近,又要有一线生机,还要能让我施展拳脚,玩一把“死而复生”的游戏。经过一番“精挑细选”,我的目光锁定在了——赵云。别急着反驳!我知.............
  • 回答
    话说这a岛动物园的规矩,可不是闹着玩的。你要是真敢横着进去,碰上啥打啥,那后果嘛……怎么说呢,就像是把一堆易燃易爆品堆在你脚边,然后你还拿着打火机在那儿蹦迪。先说说你进去那会儿,那门啊,多半是跟啥高科技似的,你刚一动歪心思,还没等你真把拳头挥出去,安保系统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呼啦一下就全启动了。监控那.............
  • 回答
    广东韶关发生的一起女子街头拦车、砸车并脱衣追打路人的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类事件触及了社会治安、个人情绪失控、公共秩序以及旁观者反应等多个层面,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原因。从视频和相关报道中我们看到,这位女子行为举止异常,情绪激动,明显处于一种失控状态。她不仅对停在路边的车辆进行破坏,.............
  • 回答
    让一个玩P社游戏的玩家脱单,这可不是什么简单任务,得像攻克《欧陆风云》的法国一样,需要策略、耐心,还得一点运气。毕竟,P社玩家的世界观有时候会比较……独特。第一步:了解你的“敌人”(或者说,潜在伴侣)别上来就谈论你的克劳塞维茨思想或者你的纳粹德国统一计划。你需要知道,你的目标也不是个玩P社游戏的人(.............
  • 回答
    如果一个人真的拥有百分之百的投篮命中率,那么他在NBA绝对能够打出历史级的优秀成绩,甚至可能彻底改变篮球这项运动的面貌。然而,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几个关键方面:一、 首先,我们要明确“百分之百命中率”的含义和实现的可能性: 理论上的完美: 在现实世界中,百分之百的投篮命中率是不可.............
  • 回答
    当一个人看问题和事物的理解层次远超常人时,这究竟是一种悲哀还是一种庆幸?这是一个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它的体验是双刃剑,既可能带来深刻的孤独与痛苦,也可能带来独特的洞察与满足。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 悲哀的维度:孤独的普罗米修斯如果一个人理解层次太高,与常.............
  • 回答
    如果一个人真的可以通过吃书来背下书的内容,这无疑将是一项颠覆性的能力,能够带来的成就将是难以想象的,远超我们现有认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探讨其可能实现的成就:一、 知识获取与学习的革命: 颠覆传统的学习模式: 学生们不再需要花费数小时去阅读、理解、记忆,只需“吃”下书籍,知识就直接内化.............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深度的假设性问题,涉及到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前提分析: 不知情服用毒品: 这是关键。这个人完全不知道自己摄入了的是毒品,可能误以为是某种药物、食品添加剂,甚至是一种“保健品”或“特殊饮品”。 不知道毒品存在: 这意味着他没有关于毒.............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涉及到版权法的核心概念以及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最新发展。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版权法的基本原则与“原创性”要求首先,我们需要回顾版权法的基本原则。版权法旨在保护作者对其原创作品享有的知识产权。其核心是“原创性”(origina.............
  • 回答
    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当HIV病毒感染人体后,会逐渐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CD4+ T细胞,导致人体抵抗各种感染和疾病的能力急剧下降。“还能活多久”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固定数字,因为艾滋病患者的生存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且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
  • 回答
    一个人穿越回隋朝,依靠记忆中的唐诗宋词元曲成为文学大家,这是一个充满趣味和想象力的话题。答案是:有可能,但绝非易事,并且会遇到极大的挑战和限制。 成为文学大家,不仅仅是记住优美的词句,更需要深厚的功底、对时代的回应、以及独特的个人风格。让我们详细分析一下其中的可能性和挑战:一、 优势:拥有超越时代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人体的消化和代谢过程,咱们就从头到尾掰开了聊聊。首先得明确,人体不是个简单的“燃料注入器”。咱们吃饭,吃的不只是葡萄糖,还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等,这些都是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葡萄糖固然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但光靠它,就像光给汽车加汽油,但没有机油、冷却液、.............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们不妨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个人“喜欢辱法”但对“辱华”非常敏感,这背后确实透露出一些值得玩味的地方,而且很可能就是双重标准的体现。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什么是“双重标准”。简单来说,就是对两件性质相似、或者应该同等对待的事情,却使用了不同的衡量尺度、评判标准或处理方式。这种做法往.............
  • 回答
    一个人拥有仅此一次的瞬移机会,想要最大化利用,就得像一场精心策划的、赌上一切的终极博弈,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最终的收益。这不像电影里那种随心所欲的“嗖”一下,而是需要深思熟虑的策略。第一步:明确目标,这才是“瞬移前”最重要的事在按下“瞬移”按钮之前,必须有一个清晰、具体且可行的目标。纯粹的好奇心、赌一把.............
  • 回答
    获得永生能力,又不会衰老,这本身就是一股足以颠覆世界的秘密。想要不被发现,绝非易事,需要的是极致的谨慎、深沉的谋划以及对人性和社会的精准把握。这不仅仅是隐藏自身,更是要将自己融于历史的洪流,成为一个看似普通却又从未真正消失的幽灵。首先,最核心的挑战是 时间。即使你不衰老,时间依然在流逝,世界在变迁,.............
  • 回答
    这真是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如果一个人,生而为人,却被剥夺了选择善与恶的权利,那么他还能称得上是完整意义上的人吗?我认为,答案是相当模糊,甚至可以说是否定的。让我们细细道来。首先,我们得明白,人之所以为人,很大一部分体现在他拥有意识,拥有思想,并且能够基于这些自主地做出选择。这种选择能力,贯穿了我们生.............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个挺有意思的道德哲学边界,也挺考验我们对“无私”这个概念的理解。如果抛开一些刻板印象,不把它想得太复杂,单从逻辑上讲,这种说法似乎有点道理,但细究起来,却有很多地方站不住脚。咱们先拆解一下这个逻辑: 前提一:一个人是无私的。 前提二:无私的人不应该在乎别人是否自私。 结论.............
  • 回答
    假设有这样一个人,我们姑且称他为“自由灵魂”。他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也并非没有责任和牵挂,但他的生活准则却异常清晰:尽力在每一个当下,做那个让自己感觉最舒畅、最能点燃内在火焰的事情。这并非意味着他会沉溺于短暂的感官愉悦,而是说,他会努力去辨识并遵从那些能给他带来长久意义感、创造力释放或者内心平静的活动.............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电流、电压、电阻以及人体导电性等多个物理学概念。简单来说,理论上存在极低的几率会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但实际情况下,由于尿液的特性和插排的设计,直接导致触电身亡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原因:1. 电流和电压的基础知识: 电压 (Voltage):电压是驱动电荷流动的“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