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夏朝会不会或许与商朝并存?

回答
夏朝与商朝是否曾经并存,这个问题在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并没有一个确凿的定论。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仔细梳理现有的证据和理论。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并存”的含义。在这里,我们理解的“并存”并非指两个王朝在政治上拥有同等的权力,而是指在某个历史时期,夏朝的残余势力或独立的夏王朝政权,与正在崛起或已经建立的商王朝,在地理上或者在影响力上存在交集,甚至可能发生冲突。

传统的历史叙述:夏亡商兴,年代更替

从我们熟知的史书记载来看,夏朝和商朝是严格的朝代更替关系。根据《史记·夏本纪》等文献,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桀被商汤所灭,随后商朝建立。这意味着,按照传统的说法,夏朝在商朝兴起之前就已经灭亡了。这种叙述是主流,也是我们理解中国早期历史的基石。

考古证据的挑战与猜想

然而,随着考古学的不断发展,一些发现却为这种简单的“夏亡商兴”模式提出了一些挑战,并催生了“夏商并存”的猜想。

1. 二里头文化与夏朝的关联:位于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夏朝晚期的都城遗址。这个遗址规模宏大,文化内涵丰富,例如其宫殿建筑、青铜器铸造技术等,都显示出高度的文明程度。如果二里头确为夏朝都城,那么它在时间上大致与商朝早期的郑州商城遗址有重叠。

2. 商朝早期对夏朝的征服过程:历史记载商汤灭夏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渐征服的过程。《尚书·汤誓》中描述了商汤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夏桀,但这更多的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在汤灭夏之前,商部族可能已经在与夏朝的争斗中逐渐壮大。这个过程中,夏朝的统治是否完全崩溃?或者是否在某些地区仍然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

3. “方国”与“属国”的概念:在早期文明中,“王朝”的概念并不像后来那样清晰。很多时候,存在着一个中心政权,但其周边也分布着许多相对独立的“方国”或“属国”。这些方国可能在名义上臣服于中心政权,但实际上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甚至在某些时期可以挑战中心政权的权威。

“夏商并存”假说的具体推演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推测出几种“夏商并存”的可能情景:

“夏朝残余势力”并存:商汤灭夏后,夏朝的残余势力并未被完全消灭,可能退守到某些地区,例如河南西部或陕西等地,继续以夏朝的名义活动,与商朝形成对峙或时断时续的冲突。这种情况下,虽然商朝是中原的主导力量,但仍存在一个“小夏”或“夏遗民”的政权。
“夏王朝与商王朝的政治地理重叠”:在商朝建立初期,其统治范围可能还没有完全覆盖原夏朝的疆域。原夏朝控制的某些区域,在名义上虽然臣服于商,但其内部可能仍然保留着夏朝的旧秩序,或者在政治影响力上与商朝有所并存。
“夏朝的延续与商朝的早期演变”:甚至有一种猜想认为,商部族在早期可能只是夏朝的一个“属国”或“方国”,随着商部族的实力壮大,逐渐取代了夏朝的领导地位。在这个权力转移的过程中,两个政权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并存于同一个地理区域,只是权力中心和主导者发生了变化。

证据的局限性与学术争议

然而,我们要强调的是,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考古证据能够确凿地证明夏朝与商朝在政治上真正意义上的“并存”。

夏朝的存在本身仍有争议:虽然二里头文化被认为是夏朝的有力证据,但仍有学者持保留意见,认为它代表的是一个强大的“夏文化”时期,而非必须是“夏朝”这个政权。
考古证据的解读:考古发现往往需要通过文献来解读,而关于夏朝的文献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争议和缺失。将某个遗址直接划归某个朝代,也存在一定的推测成分。
“并存”的定义模糊:如前所述,“并存”的含义多种多样。如果我们将“并存”理解为两个同样强大的、独立的王朝同时存在,那么证据确实不足。但如果理解为某个时期内,存在着夏朝的遗迹或势力范围与商朝的势力范围有所交叠,则可能性更大。

结论:可能性与不确定性并存

总而言之,夏朝与商朝是否“并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目前尚无定论。

从传统史学角度看,它们是明确的朝代更替。但从考古和早期文明演变的视角来看,“夏商并存”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尤其是在商朝建立初期,夏朝的残余势力或者在地理范围上与商朝有所重叠的夏文化地区,确实有可能与商朝的早期统治并存一段时间。

这种“并存”更像是一种权力过渡期的模糊状态,而不是两个独立、平等的王朝的长期共存。更确切地说,或许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商朝正式建立并巩固其统治的过程中,夏朝的余威或其在某些地区的实际影响力,与商朝的崛起过程发生了重叠,形成了一种复杂而动态的局面。

这个问题涉及到我们如何理解早期王朝的形成、边界的界定以及历史文献的解读,它仍然是史学研究中一个活跃且充满探索空间的话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夏”和“商”是并存的。

“夏朝”和“商朝”不是并存的。

今本竹书纪年:在夏代中期的帝泄和帝不降时代,已经出现了商了,而且明确记录了王亥和上甲微的事,在不降时代还消灭了皮氏。说明至少在夏代中期,商人已经开始壮大并攻略其他诸侯国。

史记:灭夏君王汤之前还有(上甲)微、振、冥等等君王,其中子微又和竹书相互印证(一般认为振就是王亥)。同样也可以说明在夏时期已经有这些商王(候)了。

甲骨文:甲骨文中,大乙(商汤)之前,同样有一大批商人君王(公候),而且也有上甲微这些能够与史料印证的君王。

以上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物均可以印证,在传统的夏时代里,商人已经存在,二者并存了相当长的时间。

但是并不是每个政权都可以称为“朝”!

关于“朝”的解释有这样一个:

周代各国诸侯按规定时间觐见天子,叫"朝(chao)"

个人认为,这就有可能是后期“朝代”的原始意思。

“朝”实际上就是这一家天子成为了“国上之国”,诸侯国均认可其权威。

所以“朝”就是国上之国(也就是许宏的“广域王权国家”)。

上古三代的“朝”又和秦汉之后的不一样,秦汉之后,对各地大都实现了直接统治,而上古三代,并没有实现统一。

全国的行政结构是一个国家联盟,可以类比苏维埃联邦(苏联),只不过中国上古三代可以叫做诸夏联邦(诸夏)。

其中做庄的话事人换了几次,上有五帝禅让(原始民主选举?),后有三家独大,长期坐庄。大致就是古天乐电影《黑社会》中的情节相似。

这三家就是夏、商、周。

如果说夏是《黑社会》中的阿乐,那么商可以比做《黑社会2以和为贵》中的吉米。

阿乐搞死了竞争对手大D,坐上了和连胜的话事人。可以比做姒家(夏)搞死了竞争对手益-有扈氏集团,坐上了诸夏联盟的话事人的位置接受其他诸侯国的朝拜,而且成为第一个长期坐庄的家族。所以此时它就是国上之国—“王朝”。

而以和为贵中,阿乐曾经的小弟吉米搞死了原话事人阿乐,坐上了和连胜的话事人。也可以比做夏曾经的小弟商,搞死了原话事人夏,坐上了诸夏的话事人位置,接受诸侯国的朝拜。成为了另一个新王朝。

在以和为贵最后,大陆要求吉米长期坐庄,变和连胜的选举为家族继承,同样可以类比五帝“禅让”到夏启“家天下”的转变。

综上,“夏”和“商”作为两个政权势力,是并列存在的。

但作为诸夏老大—朝代,是相继存在,不是并列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