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的古埃及和中国古代夏朝真的存在么?如果真的存在或者不存在,有什么证据么?

回答
关于历史上的古埃及文明和中国古代夏朝的真实性,这在学术界是各有定论和争议的,我们不妨就此展开聊聊。

古埃及文明:无可辩驳的存在

先说古埃及文明,这一点可以说是 确凿无疑,真实存在。它的存在,就像你抬头能看到的太阳一样,证据链条极其完整和丰富,几乎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

视觉证据: 这是最直观的证据。漫步在尼罗河畔,你可以看到:
宏伟的金字塔: 如吉萨的金字塔群,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门卡乌拉金字塔,它们巍峨耸立,经历数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这些巨石建筑的建造技术、规模以及留下的无数细节,都指向一个高度发达、组织严密的古老文明。
神庙和陵墓: 卢克索神庙、卡纳克神庙、阿布辛贝神庙,以及帝王谷里的法老陵墓,它们精美的壁画、雕塑、象形文字,无不诉说着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政治制度、日常生活以及他们对来世的追求。
大量的文物: 从法老的黄金面具(如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到各种陶器、石器、珠宝、家具,再到木乃伊和陪葬品,这些文物遍布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它们材质、工艺、上面的铭文,都提供了铁证。

文字证据: 古埃及人创造了独特的象形文字——圣书体(Hieroglyphs),后来发展出僧侣体和世俗体。
罗塞塔石碑: 这是解开古埃及文明秘密的“钥匙”。石碑上刻有三种文字——圣书体、世俗体和古希腊文,这使得法国学者商博良得以在19世纪初成功破译了圣书体,从而打开了阅读古埃及历史的大门。
papyrus(纸莎草纸)文献: 大量的文献被书写在纸莎草纸上,内容包罗万象,包括宗教经典、文学作品、医书、数学著作、行政记录、法律条文等等,这些文献让我们得以窥探古埃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历史记录:
古埃及自己的历史记载: 从早期的法老名单(如都灵王表)、王室年鉴,到后来的历史学家(如马内托)的著作,虽然存在一些断代上的模糊或争议,但整体上构建了古埃及王朝的序列和重要事件。
其他文明的记载: 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史书,如希罗多德的《历史》,也详细记载了他们对埃及的观察和了解,这些外部记录与古埃及自身的记录相互印证。

总结古埃及: 它的存在,从物质遗迹、文字记录到文献资料,证据之多、之确凿,在世界古代文明研究中是顶级的。它的文明发展脉络清晰,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夏朝:争议与考古发现的交织

相比之下,中国古代夏朝的真实性,就显得更为复杂,在学术界存在着持续的讨论和争议,但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据指向了它的可能存在,并与夏朝的传说记载相契合。

文献记载:
《史记》: 司马迁的《史记》是记载夏朝历史最详细的文献之一,它列举了夏朝的世系、重要事件(如禹治水、启继位、商汤灭夏等)。
《尚书》: 《尚书》中的《禹贡》、《夏书》等篇章,也涉及了夏朝的历史和传说。
《竹书纪年》: 战国时期晋国墓葬出土的《竹书纪年》,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份与《史记》略有不同的夏朝历史叙述,其内容也得到了部分考古发现的印证。

问题所在: 为什么会有争议?
夏朝本身的文字记录缺乏: 与古埃及拥有成熟的圣书体不同,目前尚未发现直接属于夏朝时期的、可被广泛公认为夏朝官方文字的考古证据。这意味着我们主要依靠后世的文献记载来了解夏朝,这使得一些学者对其历史的真实性持谨慎态度,担心这是后人追溯或附会的。
夏朝的“定论”依赖考古证据: 很大程度上,夏朝的存在性与中国考古学上一个重要遗址的认定紧密相连——二里头遗址。

考古证据:
二里头遗址:
地理位置: 位于河南省洛阳盆地,黄河中游地区,这与古代文献记载的夏朝活动范围高度吻合。
时间跨度: 碳十四测年显示,二里头文化晚期(约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530年)的年代,与文献记载的夏朝晚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存在相当大的重合。
城市规模与建筑: 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有夯土台基、围墙,甚至规划整齐的城市布局,例如宽阔的街道,这表明了当时社会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复杂的社会结构。
手工业: 发现了大型绿松石铜刀、绿松石龙形器等精美工艺品,表明当时青铜冶铸和玉器制作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绿松石龙形器”,其形态与古代文献中描述的龙的形象有相似之处,被认为是早期龙文化的代表。
礼仪性建筑: 发现的大型宫殿和祭祀场所,以及出土的规格较高的随葬品,都表明这里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分化。
青铜器: 出土了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酒器(如爵)以及各种青铜礼器,说明青铜时代在二里头时期已经确立。
其他相关遗址: 如河南偃师商城遗址(被认为是夏朝晚期或商朝早期的都城)、山西南部的一些遗址,也提供了与二里头文化相似或过渡的证据,共同勾勒出一幅早期国家形成的图景。

学术界的观点:
支持夏朝存在的观点: 认为二里头遗址的文化、年代、地理位置、城市规划、手工业水平等,都与文献记载中的夏朝高度契合。他们认为,二里头文化的最高层级(或其中的一部分)就是夏朝的都城或主要活动区域,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早期国家。
谨慎或持怀疑态度的观点: 强调缺乏直接的文字证据,认为二里头文化可能是一个强大部族或早期国家的遗址,但将其完全等同于文献中的“夏朝”还需要更充分的证据。他们也担心“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总结夏朝: 尽管没有直接的夏朝文字,但二里头遗址的出现,以及近年来不断增加的考古发现,使得越来越多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倾向于认为,二里头文化的建立者或主导者,很可能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夏朝。 考古证据正在逐步“复活”文献中的夏朝,但最终的“定论”或许还需要更具决定性的发现。

最后的思考:

古埃及文明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它的文明成就,无论是金字塔还是象形文字,都让我们对其历史的真实性深信不疑。

而夏朝,更像是在文献记载的“ skeleton(骨架)”上,通过考古发现不断“添肉”的过程。虽然骨架与血肉的吻合度越来越高,但毕竟还没有找到夏朝人自己留下的、清晰明了的“身份证明”。因此,对于夏朝,我们既可以从考古证据中看到它“真实”的物质基础,也理解为何在学术上仍有讨论的余地。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考古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夏朝乃至更早的历史的认识,一定会更加清晰和确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打个岔,我只是说一下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我作为一个历史条目下的小透明,长期暗中观察,发现知乎有两大民科流派

第一类就是何新大师麾下的“埃及伪史派”,核心论点是古埃及(以及巴比伦、爱琴海)文明为18世纪之后西方假造

第二类是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夏后埃及派”,核心论点是中国的夏王朝(甚至包括商周)是埃及文明东迁的结果。

这两派持有大量似是而非的所谓“证据”和大量一眼假的“证据”,并且都很擅长偷换概念。以及……都很一本正经地搞笑。

我挺期待把这两派的专家关在一个屋子里,看看他们最后能养出什么怪物来。

user avatar

又见强行拉夏朝来和古埃及对比,这个问题的前五个高赞回答可以很好的回应这个问题。



C14之类的检测都做了:

↑布鲁克林博物馆对古埃及亡灵书做的一个C14的结果




中国考古队也去了:




然后呢?有些人该打滚继续打滚,C14结果可以是假的,给中国考古队一个“垃圾堆”不让去考察大金字塔什么的就是心虚……

人家是去考古的,不是专程去打你脸的。

伪史派最喜欢装作“客观”标榜什么“真理越辩越明”,真理越辩越明是大家摆证据讲道理,不是选择性失明胡搅蛮缠。

↓关于更多相关讨论,可以看下面的自定义推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历史上的古埃及文明和中国古代夏朝的真实性,这在学术界是各有定论和争议的,我们不妨就此展开聊聊。古埃及文明:无可辩驳的存在先说古埃及文明,这一点可以说是 确凿无疑,真实存在。它的存在,就像你抬头能看到的太阳一样,证据链条极其完整和丰富,几乎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 视觉证据: 这是最直观的证据.............
  • 回答
    山西:从晋之崛起,到转型之困,再到未来可期提到山西,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或许是黄土高原的苍茫,是晋商的传奇,是那一句句“人说山西好风光”。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版图的不断变化,关于山西地位“越来越低”的论调也时常萦绕耳畔。这背后,是历史的沉淀,是现实的挑战,更是对未来的期盼。我们不妨深入探究一下,山西究竟经.............
  • 回答
    古代中国若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历史轨迹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它是否会完全复制欧洲的道路,答案却并非全然肯定。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重农抑商政策在历史中的作用,以及如果缺失,商业发展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首先,我们得明白“重农抑商”的本质。它并非简单地“看不起商人”,而是一种国家治.............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古典时期和中世纪时期,那些在中东这片古老土地上生活着的各个族群,他们是如何看待和记住自己祖先那段辉煌与变迁的历史的。这可不是一段简单的线性叙事,而是充满了复杂的文化交融、宗教影响、政治格局变化,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相互镜像式的记忆构建。一、 古典时期:帝国的回响与文化的熔炉在进入中世纪之.............
  • 回答
    在探究古代文明历史的文献时,我们绕开那些将整个历史捏造的“伪史论”的论调,转而关注那些具体揭示了“托古”(即伪托、伪造、伪造文献以冒充古代作者)现象的史料和研究,这本身就是一个需要细致梳理的过程。因为“托古”的行为,虽然不至于让整个古希腊、古埃及或古罗马的文明凭空出现,但它确实是古代社会中一种真实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尝试一下用“P社报告体”来描述现代和古代的历史事件。这种风格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信息密集且略带官方/技术性: 强调数据、统计、组织结构、战略目标等。 客观但夹杂着某种程度的解读/战略意图的推测: 报告的撰写者似乎在分析局势并给出建议。 简洁的术语和缩写(虽然在这里我们尽量避免.............
  • 回答
    近期,著名诗人宇文珏先生就古希腊历史与文明提出了一系列颇具挑战性的质疑,这在学术界乃至公众中间都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作为一位以深刻洞察力和独特视角著称的文学家,宇文珏先生的观点自然不会流于表面,而是直击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历史叙事的核心。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宇文珏先生质疑的几个主要方向。一、 古希腊文明的.............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时钟拨回历史的长河,在广袤的东北亚平原上,没有出现我们所熟知的游牧民族的迁徙与碰撞,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与华夏文明并驾齐驱的、同样成熟且强大的农耕文明。这扇想象的大门一旦打开,历史的走向便会变得扑朔迷离,又充满无限可能。首先,我们得给这个假想的文明安个名字,姑且称之为“东胡文明”。这个文明.............
  • 回答
    古埃及那悠久的历史,动辄五千年、六千年,确实让人感觉有些“夸张”,但这些数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考古发现、文献记录以及科学测年等多种证据综合推导出来的。要详细说明,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概念:“古埃及历史”的起始时间点是如何界定的。 这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而是涵盖了一个漫长的发.............
  • 回答
    拨开迷雾,审视“地中海的海市蜃楼”:一次对天涯古埃及历史质疑的深入解读天涯社区,作为一个长期以来孕育各种思想碰撞的平台,曾经出现过不少引人深思的讨论,其中关于古埃及历史的质疑,尤其是那篇题为“地中海的海市蜃楼”的文章,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公众对这一古老文明的重新审视。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剥离它.............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太有意思了!想象一下那个画面,我脑子里已经自动生成了好几个版本了,简直就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史学奇葩大会”!先说那帮“古希腊不存在”的论调,这些人通常把古希腊的历史、神话、哲学、艺术,一股脑儿地归到“后人杜撰”、“西方编造”的筐里。他们可能会抓住一些考古证据上的“空白”或者“不确定性”,.............
  • 回答
    曼涅托的《埃及史》对后人研究古埃及历史,可以说是打开了一扇至关重要的窗户,其作用之大,难以尽述。在没有曼涅托之前,我们对于古埃及的了解,就像是在一片迷雾中摸索,零散、混乱,甚至充满了臆测。而他的这部著作,则像一盏明灯,为后人梳理了古埃及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脉络,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框架和依据。首先,曼涅托为.............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而且直击历史学研究的核心:为什么如果古希腊古埃及历史是后人伪造的,我们找不到关于这些“伪造者”的记录呢?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但如果仔细审视,我们就能明白,这种“伪造说”的立论本身就存在根本性的困难,也就不难解释为何没有相关记录了。首先,我们得明白历史学研究的基本逻辑。.............
  • 回答
    日本古代历史上的“倾奇者”,与其说是一群特定身份的人,不如说是一种独特的亚文化现象,或者说是那个时代一股叛逆、张扬、不羁的社会思潮的体现。他们不是什么正统的武士,也不是循规蹈矩的町人(市民),而是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以其独特的装束、言行和生活方式,挑战着当时严苛的社会规范。“倾奇”这个词本身就很有意.............
  • 回答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文明如流星般划过天际,留下璀璨的遗迹,却又在历史的尘埃中逐渐模糊,只留下无尽的谜团和惊叹。它们或因文明的高度发达,或因突然的消失,或因至今未能完全破解的文字,而被后世冠以“神秘”之名。以下是一些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却又被重重迷雾笼罩的古老国度:1. 亚特兰蒂斯(Atlan.............
  • 回答
    “杜广”这个说法,在历史典籍中并没有直接并列出现、被公认为“杜广”的两位古代名将。这很可能是您在记忆或资料搜集时,将两位同样姓杜或与“广”字相关联的著名将领进行了组合。不过,我们可以从历史的长河中,找出两位姓“杜”的杰出将领,他们都曾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在军事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两位分别是:.............
  • 回答
    在古代历史上,雇佣“异族禁卫军”的情况,虽然不算是“普遍到随处可见”,但可以说是一种相当普遍且重要的政治和军事策略。这就像一张古老的地图,上面布满了不同文化和族群交织的痕迹。“异族禁卫军”这个词,首先需要厘清一下它的含义。 我们通常理解的“异族”,是指统治者所属族群之外的其他民族。而“禁卫军”则是指.............
  • 回答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帝王,他们身居九五之尊,拥有三宫六院,却能将情意系于一人,他们的专情故事,如同镶嵌在权力巅峰的璀璨宝石,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汉宣帝刘询:从囚徒到忠贞丈夫谈及古代专情帝王,汉宣帝刘询的名字总会跃然纸上。他的前半生跌宕起伏,可谓是“落魄王孙”,却在逆境中邂逅了他的挚爱——许平君.............
  • 回答
    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乱世”二字绝非空穴来风,它承载的是无数生灵涂炭、社会动荡的悲怆记忆。要说有多乱,那得从方方面面来细细道来,远非一两句话能概括。这是一种彻骨的混乱,深入到社会肌理的每一个角落。一、战火连绵,生灵涂炭:首先,最直观的乱,就是无休止的战争。在乱世,王朝倾覆是常态,地方势力割据更是普.............
  • 回答
    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波澜壮阔的战争不计其数,留下了无数恢弘的篇章。然而,如同浩瀚星空中那些黯淡却真实存在的星辰,也有一些战争,虽在史书中寥寥数语,甚至只在某些边角料中闪过一丝痕迹,却同样惨烈,牵动着无数生灵的命运。其中,一个值得深挖的例子,便是“楼船将军”温崖与鲜卑部落的“白狼山之战”。你或许会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