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希腊古埃及历史如果是后人伪造,那为什么没有任何关于伪造者的记录?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而且直击历史学研究的核心:为什么如果古希腊古埃及历史是后人伪造的,我们找不到关于这些“伪造者”的记录呢?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但如果仔细审视,我们就能明白,这种“伪造说”的立论本身就存在根本性的困难,也就不难解释为何没有相关记录了。

首先,我们得明白历史学研究的基本逻辑。历史学家是通过分析现存的史料(文献、考古发现、铭文、艺术品等等)来重建过去。而“伪造说”恰恰是在质疑这些史料的真实性,认为它们是后人为了某种目的而制造出来的。但请您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东西是伪造的,那么它的“伪造过程”本身,尤其是大规模、系统性的伪造,几乎是不可能完全不留下任何痕迹的。

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问题,从几个层面深入探讨:

第一,大规模、系统性伪造的难度:

想象一下,要“伪造”出一个辉煌的古希腊文明,从神话传说、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史诗、戏剧、雕塑、建筑)、政治制度(城邦、民主)、科学技术(数学、天文学)等等,都需要极高的知识储备、艺术造诣和技术水平。同样,要“伪造”出古埃及那样悠久、复杂的文明,从宗教信仰、金字塔与神庙的建造、象形文字的记录、法老的统治、复杂的社会结构,同样需要难以想象的投入。

更重要的是,这些“伪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由许多人参与,才能形成一个看起来真实可信的体系。例如,我们今天看到的古希腊哲学著作,它们之间存在着思想的传承和演变,比如苏格拉底的思想如何影响柏拉图,柏拉图的思想又如何影响亚里士多德。如果这一切都是伪造的,那么这个伪造的链条需要有多么庞大和精密?需要有多少人、在多长的时间里,并且如此默契地、不留痕迹地进行配合?

知识与技术的高度统一: 伪造者需要拥有当时(或者说他们想要模仿的那个时代)的语言、文字、艺术风格、政治体制、宗教观念、甚至天文学、数学等知识的深刻理解。他们需要能够用当时人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创作”。
规模的庞大: 古希腊和古埃及文明留下的史料是海量的。仅仅是文学作品,就有无数的诗歌、戏剧、历史著作。考古学上,我们有遍布各地的遗址、雕塑、陶器、壁画、铭文。要“伪造”这么多内容,需要的“人力”和“物力”是惊人的。
跨越时代的连贯性: 历史上的任何文明都不是停滞不前的,它们会有发展、会有变化、会有内部的矛盾和演变。伪造者需要能够模拟这种“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让“伪造”出来的历史看起来有 continuity(连续性)。例如,古希腊的城邦政治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态,古埃及的宗教信仰也在漫长的历史中有所演变。

第二,没有“伪造者”记录的原因:

既然大规模伪造如此困难且几乎不可能不留下痕迹,那么我们为什么看不到“伪造者”的记录呢?原因其实很简单,正是因为“伪造说”的前提——即这些历史是后人伪造的——本身站不住脚。

缺乏动机的解释: 提出“伪造说”的人,往往会推测一些“动机”。比如是为了神化某些民族,或者是为了巩固某种政治合法性,或者是为了某个宗教的传播。但这些推测往往是模糊的、无法证实的。而且,如果一个目的如此“重大”,那么参与伪造的人是否会留下一些日记、信件、或者秘密的合作记录来纪念他们的“壮举”?尤其是在那些声称被“伪造”的时代,往往是社会相对开放,思想比较活跃的时期(比如古希腊的知识分子群体),更不容易出现那种绝对的、长期的秘密控制。
“伪造”本身就是一种史料的“制造”: 如果我们假设存在伪造者,那么他们伪造的“成果”——那些我们今天所研究的古希腊古埃及的史料——就是他们的“作品”。任何“作品”在其创作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留下一些痕迹,比如作者的手稿、涂改的草稿、甚至是他们的思想笔记。但我们今天看到的史料,例如柏拉图的《理想国》,我们拥有的是经过数百年甚至千年传承下来的文本,这些文本本身就是经过了抄写、校对、传播的过程。这些过程,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而不是“伪造者”藏匿起来的秘密。

第三,历史学的“证据链”与“不可证伪性”的悖论:

在历史学研究中,我们依靠的是“证据链”。比如,我们之所以相信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是因为我们有柏拉图的著作提到了他,有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也提到了他,还有一些同时代的作家也零星提到他。考古学上也能找到一些与那个时代相关的物证。这些证据相互印证,形成一个强大的证据链。

“伪造说”的本质是“过度怀疑”: 当有人提出“伪造说”时,实际上是在试图打破这个证据链,并声称证据链中的所有环节都是“伪造”的。但这种观点往往陷入一个“过度怀疑”的泥潭。任何证据都可以被怀疑是伪造的,但如果没有任何具体的证据来支持这种怀疑,那么它就只是一个空泛的论调。
“可证伪性”原则的运用: 科学哲学中的“可证伪性”原则指出,一个理论要想是科学的,必须是可以被证伪的。换句话说,我们必须能够设想出某种观察或实验,如果结果与理论不符,那么理论就被证伪了。反之,如果一个理论说什么都可以解释,无论出现什么现象都能被它“圆”过去,那么它就不是一个有用的理论。

“伪造说”正是因为其“不可证伪性”而显得站不住脚。如果有人说“古希腊历史是伪造的”,那么我们问他:“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是伪造的?” 如果他无法提供任何具体的证据,并且即使我们发现新的证据,他都能解释为“新的伪造”,那么这个说法就永远无法被证伪,也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

第四,历史的“厚度”与“多源性”: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古希腊和古埃及历史,是经过了漫长的时间积累、多方考证、不同文化(如希腊化时期、罗马时期、阿拉伯时期、近现代欧洲学者)的诠释和研究的成果。

不同角度的相互验证: 例如,关于古埃及的很多信息,我们既有埃及本土的象形文字铭文,也有希腊历史学家(如希罗多德)的记载,还有罗马时期的描述,以及近现代考古学和语言学的解读。这些不同来源的材料,虽然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和矛盾,但总体上能够相互印证和补充,共同勾勒出古埃及的大致轮廓。
历史学研究的严谨性: 现代历史学研究非常强调交叉验证和批判性思维。历史学家在引用某个文献时,会考虑作者的背景、写作目的、以及它与其他文献的关系。在考古发掘中,会精确记录文物的出土位置、层位等信息。这些严谨的研究过程,使得大规模、系统性的“伪造”更加困难,因为伪造者需要同时控制如此多的信息源和研究领域,并且能够在所有这些领域都做到天衣无缝,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总结一下:

之所以找不到关于“伪造者”的记录,根本原因在于“古希腊古埃及历史是后人伪造的”这个前提本身就不成立。

伪造的难度和成本高到无法想象: 要伪造如此庞大、复杂、且相互关联的文明体系,需要的资源、人力、技术和时间是天文数字,而且几乎不可能做到完全不留痕迹。
缺乏实质性的证据支持“伪造说”: 任何一个“伪造说”都需要具体的、可验证的证据来支撑,而目前为止,关于古希腊古埃及历史的“伪造说”,都缺乏这样的证据,更多的是基于一种怀疑或者阴谋论式的猜想。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本身就是对证据的严谨考察: 历史学家依靠的是多方位的史料互证、逻辑推理和批判性分析来重建历史。如果一切都是“伪造”的,那么历史学研究本身也就不成立了。

我们今天所能了解到的古希腊和古埃及,是通过无数代学者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不懈努力,通过对大量古老文献的解读、对无数考古遗迹的挖掘和分析,以及对不同文化、不同时期记录的梳理和比对才建立起来的。这个过程,虽然充满了挑战和争议,但其核心是建立在对现存证据的审慎评估和科学分析之上的,而不是凭空捏造。

因此,不存在“伪造者”的记录,恰恰是因为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伪造者”,也没有这样一个大规模、有组织的伪造活动。我们所见的,是真实的、虽然 fragmented(零碎的)、有时也模糊不清的过去,是通过我们今天所拥有的有限线索,一点一滴地拼凑起来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这么想一下哈,现代的韩国要伪造一个整个东亚都是古代韩国的工作,他们有没有一丝丝可能做到,甚至说有没一丝丝开始这个工作的机会。这说的不是网上的口嗨,是全世界都承认的。

如果你觉得韩国体量太小那就换个比方。这都不是伪造,而是一个事实,古代中华文明的辐射圈对韩国和越南都有很大的影响。都不说全世界,你就看看韩国越南极力去中国化的样子,你觉得他们承认吗?这些国家有多少中华文明的遗迹?如果没有允许我们去建造吗?

咱们再换个更大的体量,中国,印度日本联合起来要伪造一个伟大的古代文明。。。。你会不会已经感觉离谱的不像话了。这还是开放的现代国家,一个古代国家要是有其他国家要在这个国家建造古代异教崇拜的遗址,恐怕早都跟你玩命了。

user avatar

小孩子,你以后搞清楚状况再说,斗兽场是古罗马的。

至于说狮身人面像,是20世纪三十年代萨利姆·哈桑发掘的出来的。到底是发掘还是雕刻出来,你可以去翻译当时历史资料

《几何原本》最早版本是阿拉伯语的,有人非说这是古希腊的。为什么我也不知道。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