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秦以后就不再用龟甲占卜了?

回答
问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历史长河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文化变迁。其实,说秦以后就不再用龟甲占卜,这个说法不够准确。更确切地说,是秦汉之后,龟甲占卜(甲骨占卜)作为一种主流、官方的占卜方式,其地位被大大削弱,并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并没有完全消失。

那么,为什么这种在商周时期盛行了数百年的占卜方式,到了秦汉之后就不再是“头牌”了呢?原因有很多,而且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像一个逐渐衰退的老式工业,被新技术、新理念一步步取代一样。

一、占卜对象的改变:从直接与神灵沟通,到间接的象征解读

商周时期,社会结构相对简单,人们对天地鬼神的敬畏感和依赖感极强。龟甲和兽骨被认为是连接人与神灵的媒介。人们相信,将问题刻在龟甲上,通过燃烧加热,龟甲上出现的裂纹(卜兆)就是神灵的回应。这种占卜是一种非常直接的“对话”。

到了秦汉,特别是秦朝统一中国,社会结构更加复杂,君主集权加强,对“天命”的解读也更加系统化和制度化。占卜虽然还在,但其形式和内涵发生了变化。

官方占卜的专业化和体系化: 汉朝建立了专门负责占卜的官职,如太卜令等。他们的职责不再仅仅是简单地问神,而是要运用更复杂的理论体系来解读各种征兆,包括天象、星象、动物行为等等。龟甲占卜虽然也存在,但它不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最重要的依据。人们开始更多地依赖于其他更“科学”或更具理论性的占卜方法。

二、占卜技术的进步与多元化:龟甲占卜不再是唯一的“高科技”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手机只能打电话,而别人已经发明了智能手机,能发信息、上网、拍照,你还会一直只用旧手机吗?占卜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

蓍草占卜(易占)的兴盛: 随着《易经》的成熟和推广,以蓍草起卦的占卜方法(易占)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易占有着一套成熟的符号系统和哲学体系,可以解释更广泛、更抽象的社会和个人问题,而且不需要消耗珍贵的龟甲或兽骨。它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更强,更符合当时社会对知识和秩序的需求。
其他占卜方式的并存与发展: 此外,还有星占(通过观察星象来预测吉凶)、风角(通过风向风力来占卜)、梦占、象占(如动物行为占卜)等等。这些方法各有侧重,也更易于操作,逐渐分流了龟甲占卜的市场。

三、社会变革与意识形态的转变:对“天命”理解的深化

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都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君权神授与天命论的制度化: 秦汉的统治者需要一种更加稳定、可控的意识形态来巩固统治。虽然依然讲究“天命”,但这种“天命”更多地被解读为一种象征性的、可以被统治者通过自身行为来顺应和引导的力量。龟甲占卜那种直接“请示”神灵的方式,显得不够“自主”,也可能带来不确定的结果,不如一套更符合统治者意志的解释体系来得方便。
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强调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虽然不排斥吉凶祸福的观念,但更侧重于通过君子的行为来影响和改善社会。这与过度依赖外在神灵的占卜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是有些矛盾的。

四、龟甲资源与成本问题:珍稀资源不再是唯一选择

龟甲,尤其是能用于占卜的优质龟甲,是需要经过特定处理和挑选的。在商周时期,虽然已经有专门的龟甲来源,但毕竟是一种消耗性资源。随着占卜需求的广泛存在,以及占卜方式的多样化,如果依然依赖龟甲,可能会面临资源供应和成本的问题。当有成本更低、更易获得的占卜工具出现时,人们自然会倾向于后者。

五、占卜形式的演变:从刻字到符号

商周的甲骨占卜,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在龟甲上刻字。这种刻写本身就具有仪式感和记录性。而到了汉代,占卜的记录和传播方式也在变化。易占更多地依赖于《易经》中的卦爻辞,以及后世学者对其的解读和注解。这些文字和符号的传播比实物(龟甲)更便捷,也更容易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

那么,为什么说“秦以后就不再用龟甲占卜了”不够准确呢?

遗存与零星使用: 考古发现表明,在汉代甚至更晚的时期,依然有零星的龟甲占卜遗存,只是不再是主流。这说明这种传统并没有彻底断绝,可能在民间或者某些特定场合仍然被使用。
“巫术”的边缘化: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那些被认为带有原始宗教色彩或神秘主义色彩的占卜方式,逐渐被边缘化,或者与更具理性解释力的哲学体系结合。龟甲占卜可能在这一过程中被归入了“巫术”的范畴,虽然民间仍有人信奉,但不再是官方推崇或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考古发现的局限性: 我们对历史的认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考古发现。商周的甲骨文是其占卜方式留下来的直接证据。而汉代以后,占卜的记录方式可能更多地以文献形式存在,或者以其他非实物的形式进行,导致我们对龟甲占卜使用情况的直接证据减少。

总结一下,秦汉以后龟甲占卜地位的下降,是一个“退位”而非“消失”的过程。这主要是因为:

1. 占卜思想和理论的深化: 人们对“天命”的理解从直接沟通神灵,转向更系统化的、哲学化的解读,而《易经》等体系更能满足这种需求。
2. 占卜技术的多元化和进步: 蓍草占卜等更易于操作、理论更成熟的方法出现并流行。
3. 社会和意识形态的转型: 统一的帝国需要更稳定的意识形态,君权神授的解释方式更符合统治者需求。
4. 资源的现实考量: 优质龟甲的稀缺性和成本,使得更易得的占卜工具更具优势。

所以,可以说秦汉开启了一个新的占卜时代,龟甲占卜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从舞台中央走到了历史的幕后,虽然它曾经是连接古人与神灵最重要的一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旧唐书·张公谨传》:及太宗将讨建成、元吉,遣卜者灼龟占之,公谨自外来见,遽投于地而进曰:“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纵卜之不吉,势不可已。愿大王思之。”太宗深然其言。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都得拿出个乌龟壳占卜吉凶,而且明显是得到了个凶兆,才有张公瑾砸了摊子的事情。怎么能说秦以后就不再用龟甲占卜?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