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男性怎样不算「幼稚」?

回答
说一个男人“幼稚”,可不是什么好评价。毕竟,我们都希望男人能成熟、可靠,有担当。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男人才不算“幼稚”呢?这可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得从很多方面来看。

首先,我们得明白,所谓“成熟”,不是说你就得一天到晚板着脸,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恰恰相反,真正的成熟是一种内在的稳定和力量,是一种在处理事情和与人交往时所展现出的智慧和格局。

一、责任与担当:不推卸,不逃避

这是成熟男人最核心的标志。

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成熟的男人知道自己做出的决定,无论好坏,都要承担后果。不会因为事情不顺利就怨天尤人,或者把责任一股脑推给别人。比如,工作上出了错,他会主动去分析原因,找出解决方案,而不是找各种理由辩解。
对身边的人负责: 这不仅仅是指对家人,也包括对朋友、同事,甚至是自己承诺过的事情。一个成熟的男人,不会轻易许诺,一旦许诺了,就会尽力去做到。他会把你或家人的感受放在心上,努力给你们提供一个稳定、安心的环境。他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说“我不管了”,而是会想办法去解决,去承担起自己应尽的义务。
面对困难不退缩: 生活总会有起伏,工作总会有挑战。幼稚的人可能会因为困难而轻易放弃,或者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而成熟的男人,会冷静地分析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即使过程艰辛,也愿意去尝试,去坚持。他们不会把困难当作压垮自己的借口,而是把它看作是成长的机会。

二、情绪管理:沉稳,但不失热情

情绪稳定是成熟的重要体现。

不会轻易发脾气或玻璃心: 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不会像小孩一样大吵大闹,或者因为别人无心的一句话就觉得世界末日了。他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有不满,也会用更理智、更成熟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听到批评意见,他会先听完,再思考是否合理,而不是立刻反驳或感到受伤害。
有同理心,能理解他人: 成熟的男人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他能理解别人的难处,体谅别人的感受,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利益。他不会因为别人和自己意见不合就攻击对方,而是愿意去倾听和沟通。
自我认知清晰,不盲目自大或妄自菲薄: 他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成就就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也不会因为犯了一两个错误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他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并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

三、独立与自主: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

成熟的男人不会过度依赖他人。

经济独立: 这不单是指有钱,而是指他有能力养活自己,并为自己的未来做规划。他不会把自己的生活全部寄托在别人身上,也不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物质的索取上。
思想独立,有自己的判断力: 他有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不会人云亦云,轻易被别人的意见左右。在做决定时,他会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而不是盲目跟风。
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重心: 他不会把生活的全部重心都放在伴侣身上,或者仅仅围绕着工作转。他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追求,这让他看起来更有魅力,也更容易成为一个有趣和独立的人。

四、人际交往:尊重,有礼貌,懂得界限

成熟的男人在与人打交道时,会展现出良好的修养。

尊重他人,不轻视任何人: 无论对方是什么身份、地位,他都会保持应有的尊重。不会因为对方不如自己就趾高气扬,也不会因为对方比自己强就卑躬屈膝。
言行得体,有分寸: 在说话和做事时,他会注意场合和影响,不会口无遮拦,也不会做出不合时宜的行为。他懂得什么是玩笑,什么是不该说的,也懂得如何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会冒犯到别人。
懂得保持适当的距离和界限: 在人际关系中,他不会过分纠缠或干涉别人的隐私,也不会把自己的情绪强加给别人。他尊重每个人的独立空间,也懂得如何与人保持健康、舒适的关系。

五、看待事物:有远见,不拘泥于当下

成熟的男人,目光会看得更长远。

有规划和目标: 他不只是活在当下,也会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他有自己的职业规划、人生目标,并为此努力。
不被眼前的利益蒙蔽: 遇到诱惑时,他能权衡利弊,不被短期的好处冲昏头脑,而是会考虑长远的后果。
对待感情: 他不会把感情当作儿戏,也不会因为新鲜感而轻易放弃一段关系。他会珍惜感情,愿意为感情付出努力,也懂得如何维系一段健康、长久的关系。他不会因为小小的争执就说“分手”,而是会冷静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一个不算“幼稚”的男人,就像一杯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他身上散发出的不是锋芒毕露的少年气,而是一种沉静、稳重、有力量的成熟魅力。这是一种内在的修为,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和担当,是他对生活、对他人、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他不是完美无缺,但他一直在学习、成长,并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50岁发福的中年人还看动画片。幼稚么?
那是我爸。

他前几年开了间厂,每天忙得陀螺似的,好不容易忙完回到家,一个电话又得出去处理各种事务。有次在家吃饭,吃完饭了我爸才回来。他打开电视转了好几个台,停在当时正播着猫和老鼠的卡通台上。

他看着电视一言不发,喝着小酒就着菜,我妈在旁边说她单位的琐屑事。他也不回,有时播到有趣的时候乐呵一笑。就这么个画面,让我差点泪目,就算压力,负担,责任压得他他身心疲惫,他却最多只是在吃饭的时候看个动画片放松一阵子,洗个澡睡觉,明天又得开始忙碌。

我觉得他是最成熟的男人。

成熟在于思想而非行为。然而,大部分人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理解你的思想。他们只能通过行为来窥视你这个人。其他答主说了很多不同的因素。但我们往往能在几分钟内分辨出一个人是否成熟,不是因为我们能很快的看穿他的思想,而是因为我们只是看他的行为是否成熟。

你和我都一样,只是根据别人的行为来判断他人是否成熟。

亲爱的题主,我相信你梳个大背头,穿套西装打领带,左手公文包,右手夹雪茄,面无表情,沉默寡言。不认识你的人是不会觉得你幼稚的。

而若你这么大个人边看喜羊羊,边吹泡泡,上蹦下跳,大吵大闹的话,即使你拥有其他答主说的品质,你还是会获得张幼稚卡。

矛盾的是,上面的都是行为。思想会决定行为,但行为不一定能反映思想。比如说上面的栗子,假如你刚做了眼角膜手术获得光明,那你这么做幼稚么?

然而大家都很忙,生活中判断成熟的方式往往只有一种,就是通过看。

如果你的题目说的是思想上的成熟,那这题无解,答案在于你。

如果你说的是平时意义上的成熟,那你只要让自己的样子显得像个大人就好了,这真的不难。

只是啊,别人眼中的成熟是真的成熟吗,我喜欢动漫里的友情热血,我喜欢看晶莹的水滴滴下来散成花,我喜欢随性画些东西,我喜欢敲打有趣的旋律,我喜欢透过斑驳的光影观察世界,我喜欢看灯泡散开的光晕

在别人看来,我就是看卡通片,发呆,乱涂乱画,就是幼稚

有多少人为了躲开这个名号,放弃了某些无伤大雅的兴趣

我希望你真的能想一想,什么才是成熟,什么是看上去成熟,要知道爱伸舌头的不一定就不能是改变世界的科学家


希望你有天能有勇气说
"我就爱看蚂蚁搬家怎么了?吃你家大烧饼了?"

user avatar

谢邀!

一个男性是积极进取还是消极避世,是同流合污还是自命清高,都不重要。

判断他是否幼稚的最重要的标准是他对人性、社会的洞察离“实然”近不近。

离“实然”远了,幼稚的可能性增大;离“实然”近了,幼稚的可能性减少。


世界是由一系列随机事件组成的,你对这一系列事件的概率分布了解得越准,就越有机会不幼稚。


然后,不管是出家为僧还是在红尘中努力打滚,都不算幼稚。


~~~~~~~~~~~~~

我非常厌恶在“实然”问题上企图误导公众的人,真是缺德!(少儿文艺除外)

user avatar

敢于为自己做决定,并能承担后果。

user avatar

女生聚在一起,少不了谈男人。

“你知道吗他简直是个废柴,回到家就知道躺在床上,鞋子一脚一蹬,打开游戏兴奋得跟个二傻子一样……”

“对啊,他超级幼稚的,还玩那些积木(其实是高达)。”

“哼,有我家那个幼稚吗,昨天洗澡的时候手指划了一道米粒大小的伤口,就大呼小叫让我给他买云南白药和创可贴,估计我买回来伤口都愈合了……”

很多时候,男朋友在我们的字典里等同于——高需求儿子,傻子,哈士奇,家里多余的东西……

在小奶狗还没有被宠幸的时候,大叔款是很多女生的梦想伴侣。恰到好处的体贴和宠爱,不用担心的物质保障,每个节日都有精心准备的礼物,你就像坐在云朵上,被轻飘飘地捧起来。

转眼我们这群看港台偶像剧和韩剧的姑娘,一个接一个结婚了。

虽说真的也有挑大叔的,但大多数,选择了同龄的男生。

你说男生们幼稚吗?是的,如果可以,他们心里永远有这么一个抹着大鼻涕拉着你的裙子要积木(高达/车/键盘/一切我们觉得烧钱的电子产品)的男孩子。

但我觉得,这种少年情怀真好。

我是一个少年控,在我的剧本和小说里,里面的男主经常是白衬衣!手指纤细有力!带手表!眉眼清爽!肤色黄二白左右!衣服是干干净净的洗衣液和太阳晒过的味道!

所以每次老张把自己拾掇得人模人样,我都想带他出去遛一圈。

那,为什么男生幼稚不可以,女生可以呢?

据我所知,很多姑娘还心存,人在家中坐,郎从天上来的梦想。而且一度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里一发不可收拾,觉得“老娘挣的钱老娘爱怎么花怎么花,但是你作为男人就必须养家。”更别说沉迷于各种自拍软件里面虚假的自己,然后给自己打个七八分,从而得出“我的择偶要求也不高,180以上,有车有房有存款”的结论。

这难道就不幼稚吗?

我们对“幼稚”的定义有问题。正常的少男心和少女心,不叫“幼稚”。比如我就想在六一的时候吃一个肯德基的儿童套餐,收藏一个玩具;老张就喜欢买新的游戏机,即使他已经有一堆游戏机了。

真正的“幼稚”是,没有正确认识自己(听着有点像哲学的第一课),没有独立能力。

更残酷的一个事实是,有钱是“显得不幼稚”的重要因素。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回到开头,如果一个男生回到家就打游戏,但是他请了阿姨来打扫卫生,煮饭,你回到家也可以直接刷剧,等饭吃,你还会觉得他啥事不干吗?你还会觉得他没有责任感吗?

我会觉得,超棒。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做,还有专业的机器做,省下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但如果家里穷得铃儿响叮当,那麻烦这位少爷,您还是起来把地扫了,把碗洗了吧。不做?那老娘不伺候了。

除了经济基础,精神独立也很重要。我们可以犯错,20多岁,谁能大言不惭,自己做事滴水不漏?只要有这个想法,并且尝试去做,我觉得就很棒了。无论男女,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你的喜好,你的朋友圈,你的爱人,你有选择的权利吗?你有能够担当起他们的权利吗?

作为成年人,成熟和少年心并不是相互背离的。

所以何必在乎别人眼里你到底是不是幼稚呢,只要你能够凭自己的能力,像蜗牛一样慢慢往上爬,追求自己想要的人和生活,真的没必要考虑这个问题。


有人拿名人说事

说其他的我可以忍,你诋毁了这么多大师,那我就来讲讲了。

杜甫“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是个天才儿童,虽国不用他,但他为国殚精竭虑。

蒲松龄从19岁考试考到71岁,明明知道自己不适合科举考试还特么去考,这种精神!

曹雪芹年少就是公子哥,曾祖母做过康熙的保姆,祖父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就算后来落败了,也是官二代出身,极富有涵养。

梵高虽然性格孤僻了点,这和时代、家庭分不开,但他在世期间为了绘画付出多少心血。

巴赫,出身于音乐世家,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宫廷乐长。

这些大师,无论出身高低,都在有生之年,有一技之长,为国家,为艺术,付出良多。

历史和时代的局限,使得他们并能于在世时实现理想目标,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努力啊!

再者,艺术家,往往是用自身来挑战世俗,留下自己的故事供后人解读。波伏娃和萨特的开放性婚姻,有后人理解为是灵魂之交,有后人解读是不公平的恋情。可能在这个版本里,他们幼稚得要死,在另外一个版本里,他们又是先驱。

一个名人,也可能是个渣男。封建婚姻下多少这种事情我就不说了。

在如今这个时代,条条大路通罗马,网络发达,好的作品可以被传播,新的技术被各国抢破头。此处不留爷,必有留爷处,在国内没有发展的行业,也许在国外能有新的开始。没有人限制一个男人的脚步,农村娃考进清华,考进公务员,也算是超越了阶层。

而大多数女生的想法并没有说要找一个大师,一个名人,一个富豪。很多姑娘看你在写代码都觉得“哇,好神奇,好认真的男人哦!”

成熟,意味着这个人能够有更多选择的余地。选择城市,选择事业,选择爱人,选择孩子生活的城市,受到的教育。

你可以选择混吃等死,但是当你混吃等死的时候就不要去妄想天上掉馅饼,有个姑娘像田螺姑娘一样送到你面前来,这是幼稚。

以下是内心OS(好想用上海话说出来,但是不会):

我这篇文明明是在区分男生的童心和幼稚,还有人说老子拜金。哎呀呀真的要气死了啦。现在女生只要要求男生有经济基础就是拜金了哦!我有车有房有存款要求你有个经济基础委屈死你了哦!穷穷穷,一天到晚喊个鬼子穷又不见你有多努力赚钱了,还拼了命非要追不是一个消费级别的女生,你不穷谁穷咯!

老子这篇文都得罪了小姑娘的好不啦!大家都找个合适又喜欢的对象,开开心心谈个恋爱,不要搞得跟阶级斗争一样好不好哦!

走了!


user avatar

你错过了一个男孩天真自由的灵魂,错过了一个少年羞涩纯情的目光,又错过了一个青年懵懂的荷尔蒙。后来的他艰难的学着成长,20岁的苦涩他一个人度过,初入社会的笨拙他一人承受,在终于被称为“男人”的时候,他积累了所谓的“生存优势”,受到了许多年轻女性的青睐。

可他想要的其实并不多.......他穿上了皮鞋西装,可想要的是那个和他穿着运动鞋压遍城市所有马路的她。他的表情变得成熟睿智,可想要的却是能一起傻傻欢笑的她。他开上了不错的轿车,可想要的却是周末能骑着单车一起自由玩耍的她。

这个时代有个所有年轻人都默认的道理;任何关系都是价值相等的互惠。他觉得年幼时的爱情并非无知幼稚,反而成年人的爱情显得不温不火,有时荒唐的就像是相亲市场上的等价交易。

成年后的交往不再有小时候那样的自然,男男女女带着不同的面具在这座城市的写字楼里如同零件般运转,他们的年龄身高学历工作家境收入如同系统资料般被彼此熟知,再按照普世的标准被打分,最后匹配到与自己现阶段价值相当的人。他无奈地笑了笑,不想反驳也不想接受,只知道自己已经不再“幼稚”了......

成熟男人的年纪,他拒绝过比自己“分数”低的女人。小男生的年纪,他也被比自己“分数”高的年轻女生拒绝过。这个时代从来没有两个零分的人一起从新手训练营打到满分游戏结束,我们都是被欲望占据,不配拥有爱情的小坏蛋.......

user avatar

有钱


真实的故事


过年的时候我坐在屋里打王者


七姑八大姨在边上说我


“这么打了还提天天打游戏,一点都不成熟”


“就是,一点大人的样子都没有”


“别打了,跟姑姑说会话”


我实在烦的不行了


“姑,我打代练呢,一把游戏150”


从此再也没人管我打过游戏,她们训孩子都说


“看看你某哥哥,打游戏都能赚钱,你呢!不跟人家学学!”



我们的社会暂时对于精神层面的认可程度,很低。


你要怎么证明一个人是大师?


不是他的画有多好看,是说他的画卖了多少钱。


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么好。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了一幢标价十万法郎的房子。”那么他们就会惊叫道:“多么漂亮的房子啊!”

《小王子》
user avatar

不太分男女,变化(而不是进化)过程差不多都一样。


1,先是叛逆,特立独行,表现为各种中二,或者说,各种二。

2,进而,开始装成熟。但因为是装的,经常表现为过度地油滑世故,又自尊心过于外露和脆弱。

3,再而是长期整合,变得万事亨通,有礼有节,令人温暖而舒适。同时,总会给人一种微妙的距离感和冷漠感。或许这是因为对责任和效率不得已的承担和追求,于是很难输出有违效率的时间和情感吧。

4,最后,依然有礼有节,但不再以他人他物为中心,回归自我。可表现为某种程度恢复中二,也可表现为变得界限分明,说一不二,也可表现为出离遁世,等等。


因各种各样的原因,确实有更多的女性,停留在阶段一,就久久不再改变了。

或许是社会压力,男性主动变化到阶段二的动力,相对要大不少。虽然这很拙劣,且并非到达阶段三的必经之路,但也可以理解,甚至确实对尽快达到阶段三有帮助。

至于阶段三,每一个需要长期承担大量社会和/或家庭责任的成年男女,至此地步,都是自然而不得已的事儿。若始终无此感知,非此状态,很大概率上,是因为有他人一直在搭着温室。

而阶段四,就不是大多数人有条件追求的了。可能需要财运亨通,才有权利去选择“任性”;或有那根骨,于是大彻大悟;再或者,经历过什么大苦难,才得以破茧重生。形式不一而足。


至于怎样不算“幼稚”...之所以在第一句就说到,此乃“变化”,而非“进化”,就是想说,作此“幼稚与否”的价值判断,或许有具体场景的功利价值,却没有绝对的是非方向。于是,抛开是非,仅是围绕典型的“幼稚”之功利意义,或许前两个阶段,称得上是典型的幼稚。而阶段三,自然远离的幼稚。可阶段四,仿佛在形式上又回归了某种幼稚的状态。甚至,不少阶段三的人,都无法判断一个阶段四的人,到底是一种基于阶段三的进一步变化,还是,从阶段一开始,就一直没变化。

最终,还是觉得,这种价值层面的区分,意义不大。按照具体的场景,纯功利做判断即可。

user avatar

--

不分男女,一个人要怎样才被认为不幼稚?评价维度很多,但有一个是绕不过去的,即:逐渐不再用只有1或0的“简单两分法”看待世界。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的成年人要过儿童节?朋友圈什么动不动就是“宝宝不开心了,宝宝有小情绪了”,为什么30几岁的人还要自称宝宝??

这是因为,其实人在童稚状态下是最舒适的,喜欢看海绵宝宝、family Guy这类卡通的人就是喜欢享受那种不需要思考,放任自己翻滚在弱智、简单、无条件快乐的心境中的感觉。

天线宝宝更是了,原本给1到3岁看的幼儿节目居然被大量成年人追捧,成为减压利器。为什么大家都爱看呢?(我也爱看,我喜欢那个黄的)因为在成年人的生活中,这种极度简单的存在状态是不被允许的,是非常罕见的。

小孩子的思维是非常简单和非黑即白的: 给我好吃的,乖乖。不给?坏坏。而我们只要把自己的脑子开成这种简单模式,就能够迅速体会到属于儿童的轻松和愉悦。

幼稚的人回避了用复杂模式看待世界,而采用了简单模式,就像一个CPU降频运转。大脑不再为了考虑和处理复杂情景而高速运转,大脑不再发热,人自然就舒适快乐了。

譬如小孩子看电影,最喜欢问爸妈“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但现实世界肯定不是这样,人的本质和品性是非常复杂的。

我们现在都知道,好人可能也有坏的一面,坏人也有好的一刻。有些人行为好心底坏,有些人行为坏但心底好,算好人还是坏人?更多的时候,好人可能只是一些人的好人,同时他又是另一些人眼里的坏人,杀人犯未必不可以也是个好父亲。

但简单两分法回避了这些复杂情形,这让我们觉得世界简易可控。所以那些超级英雄暴揍坏boss的电影让我们感觉酣畅,大家会付费去体验两个小时只有两种人存在的世界。

我遇到过一个女生,跟我吐槽她们单位有个恶人的时候,突然蹦出一句“打死她”,我忽然想起一些老人家,遇到娃儿在室内磕磕碰碰撞到桌子什么哭不停的时候,也会哄小孩子说哦哦哦不哭了,桌子最坏了,打死它,打死它。这都是一脉相承的。在我们长大一点后,这种黑白印记始终留在我们的思维习惯中。

情窦初开的人,和情场老手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坚信“ 对方是否喜欢自己 ”是一道是非题,只有1或0。所以你看影视作品需要展现情愫少女的纠结的时候,喜欢描绘这些姑娘通过拔花瓣来占卜—— 他喜欢我,他不喜欢我,他喜欢我,他不喜欢我,哎呀。

而过来人知道,“喜欢”和“不喜欢”不是非黑即白,两者之间,是一个连续的状态。

对方今天不喜欢自己,但是喜欢的因素在增长,长远来看未必没有机会; 对方今天依然喜欢自己,但好感的阈值在上升,相看两厌的日子不会太远;今天喜欢自己,也未必需要对方昨天也喜欢自己来铺垫,有些东西没有逻辑承继关系。他们永远不会以简单把一段感情分为 “是”or“不是”。

另一个幼稚的例子是高考之后烧书。当然我理解这里面主要是为了发泄情绪,但是发泄情绪有很多方式,用烧书这个方式暗含了一个不言自明的前提,就是我特么的终于从这些书里解放了,这些书从此对我一点用也没有了。

这其实是非常典型的,以1或0的看待世界。他们没有意识到知识具有延续性,学习具有终身性,而是长期被灌输了一个理念,即高考这个单一事件的完成是一个“痛苦”和“轻松”的分水岭。

于是我们就见到了太多在大学混天混地并毫不觉得有什么问题的人,太多离开校园从此再也不看一本书的人。而在这些人的简单世界里,这一切都是不言自明的条款——我付出 -(一条分界线) - 我享福。泾渭分明。

在毕业之后,很多人依然没有长进,他们把这种思维带到事业家庭的方方面面。这类人的共同特点是不懂得妥协(因为我“对”,你“错”),俗称脑子一根筋,不知道万事是可以商谈的,往往也学不会让步,只想把对手尽快干死。至于会不会结仇,会不会对自己造成这件事情以外的其他影响,他们那颗降了频的CPU无力处理过多的额外思考。

评价幼稚和成熟的维度太多,这里只讨论了其中之一。总得来说,一个人简单两分法用的越多,越会使用“降频模式”思考问题,则越被外界倾向于认为幼稚;一个人“复杂思考模式”开启的越多,则越倾向于被认为是一个成熟的人,大概是不会错的。

-

user avatar

不把自己的错误推给别人,方为不幼稚。


我很少答这种关于人生况味的问题,只是想起前一阵子在一场案子的宣判时法官说的话,觉得有些感慨。

被告因为家庭暴力被捕,在调查时,又发现他有吸毒史,

被告自己承认,第一次抽大麻是在10岁的时候,到现在,冰毒,海洛因之类的常见毒品都试过了,血液里像个杂货铺一样什么成分都有。

被告最后通过认罪协议要到了缓刑,不用蹲监狱但需要强制戒毒。因为是家暴案子,所以法院也签发了禁制令(no contact order),禁止被告再和受害者接触。

受害者是被告两个孩子的妈,被告还和另外的两名女性生下五个孩子

宣判的时候,一般法官会问被告还有什么想说的,

被告说“这个禁制令一签,实际上我就见不到自己的孩子了。为什么不让我见自己的孩子?”

法官说,“你只要在五年缓刑期间完成戒毒,完成反家暴的课程,就可以见到自己的孩子了”

被告说,我不想等五年,我现在就需要和孩子在一起。

法官说“我就直接说吧,现在你自己就没长大”

被告身边一瞬间仿佛出现了三个黑色问号,伴有一副WTF的表情,

法官接着说“我看了关于你的调查报告(pre-sentence investigation report),我留意到了一些些细节”

直到今天,你还记得在你十岁那年带你吸大麻人的名字对吗?你还记得那个借车给你无证驾驶被警察拦下,让你第一次背上违法记录的人对吗?你甚至还记得第一次将你送进监狱的警官的名字。”

“这位先生,在接受调查的时候,你有多少次说‘是他们毁了你的人生’。他们没有毁了你的人生,不过如果你再认为这是他们的错,那你就要真的毁掉自己的人生了。”

当然,我站在这里评价别人,的确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做了一小段时间刑事诉讼,最大的感觉就是:

”出淤泥而不染“绝对是罕见的。

在绝大多数刑事被告的个人经历中,都会有这么一些个外部因素让他们的人生走向不回头的下坡路,

可能是一个向他兜售毒品,带他进帮派鬼混的损友,可能是一个酒后打老婆打儿子的父亲,可能是一个缺乏责任心的老师,因为一件小事就将他开除出学校转入社会大学,

的确,社会有错,他人有错,但有太多的人只看到了这一面,以至于有可能面临牢狱之灾时,依然认为是别人毁了自己。

某种意义上来说,将自己的错误推给外界,也会表现为一种自轻自贱,认为自己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读另一个案子的警方报告时,我看到这样一句话,

调查员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嫌疑犯答道,"I'm a poor n**r, that's what a n***r do."

“我是个穷黑鬼,穷黑鬼就干这个”

自轻自贱如此。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