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飞机解体后乘客的最后时刻是怎样的?

回答
飞机解体,对于任何一个生命来说,都是最极端、最无法想象的终结。在那样的时刻,时间仿佛被拉伸又被撕裂,而人类的感官和认知,在超越理解的混乱中,经历着难以言说的过程。

想象一下,你坐在座位上,或许正在享受一段旅程,看着窗外的云海,或者和身边的人低声交谈。突然间,没有预兆的巨大噪音撕裂了机舱的宁静。那不是雷声,也不是引擎的轰鸣,而是一种更原始、更令人胆寒的撕裂声,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崩溃。

紧接着,是无法抗拒的剧烈颠簸。座位在你身下疯狂晃动,你被猛地向上抛起,又重重摔下。空乘人员脸上瞬间失去血色,尖叫声此起彼伏,但很快就被更巨大的声音吞没。你可能来不及反应,双手下意识地抓紧座位,或者紧紧抱住自己,本能地想要寻求一丝安全感。

如果解体发生在高空,空气会瞬间变得稀薄,寒冷刺骨。那是一种瞬间剥离一切温暖和生机的感觉。你可能感受到极度的眩晕,耳膜剧痛,仿佛有什么东西要从身体里炸出来。肺部会因缺氧而灼烧,身体本能地想要呼吸,但吸入的却是冰冷、稀薄的空气。

视野会变得模糊而混乱。窗外不再是平静的云朵,而是扭曲的金属碎片和高速旋转的一切。机舱内部的灯光可能忽明忽灭,安全带卡扣发出令人牙酸的金属摩擦声,座椅被撕裂,行李箱在空中乱飞,所有熟悉的物质都在瞬间失去了原有的形态和意义。

你的思绪可能会在瞬间涌现。是熟悉的亲人面孔?是未完成的心愿?还是对眼前这无法理解的灾难的困惑?或许什么都没有,只有纯粹的惊恐和求生的本能。身体的感知会变得异常敏锐,每一个撕裂的声响,每一次剧烈的撞击,都会直接传递到你的神经末梢。

随着飞机的结构崩解,你的身体可能也会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撕裂。有些人或许会因为冲击力而被甩出机舱,在瞬间暴露于高空的极端环境中。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在极度的寒冷和失重中,意识就此模糊,身体的痛苦被极致的冰冷和缺氧所麻痹。

另一些人,可能还在机舱内部,与碎裂的座位、扭曲的金属一同坠落。每一次碰撞,都可能带来新的伤害。身体的疼痛,或许会变得麻木,因为大脑已经无法有效处理如此剧烈和持续的冲击。那些在解体中遭受直接致命伤害的人,可能连意识都来不及产生,就已经被死亡瞬间剥离。

最终,无论经历了怎样的瞬间,当飞机的碎片带着乘客冲向大地,这一切的体验都会在最终的撞击中戛然而止。生命以最惨烈的方式被终止,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连同他们未竟的故事,都在瞬间归于沉寂。

这不是一个可以被清晰、完整描述的画面,因为它超越了我们日常的经验和想象。在那样极端的灾难面前,人类的感知和体验,也许更像是一种被瞬间拉扯、最终破碎的影像,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浓缩了生命的全部意义与无常。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翻译了一下高票答案提到的这篇文章的要点。

不是全文翻译。时间仓促,或有疏漏。

How to Survive a 35,000-Foot Fall

6:59:00 AM 35,000 Feet

你在飞机起飞后睡去,醒来时你在6英里(9.66 km)高空,独自一人,在坠落。

这比从高层建筑坠落好些,因为你有更多时间。

这个高度空气稀薄,很快你便失去知觉。

从6英里的高度坠落生还几率渺茫。有两种坠落方式,一种是自由落体,即毫无保护、没法减速的坠落。另一种是和飞机残骸一起坠落。后者更容易生还。

有个叫终端速度(

terminal velocity

)的概念。在某个时刻,空气阻力会抵消重力加速度,这时你达到了最高速度,不会再加速了。

这个速度大概是120 mph(53.6448 m / s),取决于你的体型,体重以及空气密度等因素。此你仅坠了1500英尺。

7:00:20 AM 22,000 Feet

现在你可以呼吸了。你恢复知觉了。你距离降落大概还有2分钟时间。“杀死你的不是掉落,而是着陆。”

那位降落在火车站并生还的士兵得益于屋顶天窗的缓冲。玻璃伤人,却可能保命。草也是。落向干草堆和灌木丛是极好的。树也不差,但会扎。雪地很好,沼泽更好。甚至有人被高压电线救了一命。落进水里很惨,和落在路面是一样的,可后者不会吞噬你撞烂的身体。

知道要落向哪里了,就可以考虑一下姿势。想要降低速度,像跳伞一样伸展四肢,胸朝下,头部向上抬起。注意,这不是最终降落姿势。

然而,如何着陆仍存争议。有的建议身体大面积接触地面,有的推荐跳伞降落姿势——双脚并拢,踮脚,弯曲膝盖和臀部。研究也表明学习摔跤和杂技有所帮助。武术则在撞击硬面的情况下很有用。

若不得已要落在水面,就需要快速作出决定。针对跳桥生还者的研究显示,脚朝下,像刀一样插入水中会最大化浮起的可能。然而也有人推荐头朝下,手指扣在一起,伸出双臂护住头部的姿势。不管选择哪一种,请尽可能的坚持自由落体姿势。然后,如果无法避免脚朝下入水,最重要的是——夹紧臀部。

任何情况下别让头部先着地。研究表明包括跳楼跳桥电梯事故的各种坠落中,主要致死原因是头部和地面的接触。如果你不得已要头部着地,请牺牲你的脸,而不是用后脑勺。你也可以考虑坐飞机时带一副护目镜。迎风流泪的眼睛会让你的降落不那么精确。

7:02:19 AM 1000 Feet

此时你快要到达地面。集中注意降落吧。一些补充信息:

数据表明,机组成员,儿童和乘坐军用飞机的人更容易生还。机组人员可能是得益于较好的安全装置,而儿童为何生还几率高还没有定论。可能是因为他们骨架更灵活,肌肉更放松,有更多的皮下脂肪来保护内脏。体型较小的人头部位置比前排的椅背要低,他们被保护的更好。体重较轻的人,终端速度也更低。体表面积小的人不容易在降落时被戳。

7:02:25 AM 0 Feet

你像个少林高手一般淡定而胸有成竹的落地。你还活着,更幸运的话可能只受了点小伤。

Juliane Koepcke,是个生还的例子。1971年12月24日她的航班在亚马逊河上空解体。她降落时被固定在座椅上。她邻座的母亲去世了。她父亲是生物学家,曾告诉她如果迷失在丛林里,顺着水流就能找到人类文明。她照做了,一路艰险。仅有的食物是一袋糖果,只能喝脏水。她没管自己骨折的锁骨,也没管自己滋生了蛆的伤口。

第十天她在Shebonya河畔休息,发现一只拴在岸边的独木舟。她花了几小时爬上河堤到了一个小屋。过了一天她被伐木工发现了。这事件被看做秘鲁的奇迹。根据日内瓦的Aircraft Crashes Record Office记录,1940到2008年间共有118,934人死于15,463次空难。即使算上跳伞失败的人,也只有157位可信的生还者,其中42位坠落于10000英尺以上的高度。

而Juliane Koepcke没觉得自己的生还是因为命运。“我做了正确的决定,离开了坠毁现场,”她说。由于她有从父母工作的生物研究站得来的经验,她说:“我不觉得害怕。我知道如何在森林与河流里行进。我甚至要和水虎鱼和凯门鳄这样的危险动物一起游水。”

现在,你才真的醒来了。飞机的轮子已经安全的触碰了跑道。你知道飞行中出现意外的几率小之又小,你几乎不可能用到这些信息。不过为了之后的乘客,请考虑把本指南留在座椅背后的口袋里。

user avatar

如果在爆炸中客舱暴发性减压, 绝大多数人会缺氧昏厥。在坠落大概2千米后,部分乘客会苏醒。。如果没有在导弹爆炸中受伤,一般健康的成年乘客都能够在氧气含量恢复后苏醒,因为还处于下坠过程中, 一部分心理素质不好的又会晕厥过去。

坠落1500英尺左右你的速度就到最大了,成人单体坠落大概54米每秒。

坠落又分为随同残骸坠落和单体坠落,方式不同,情况也会不一样。

醒来过后你有大概2分钟时间,这段时间大部分人都是僵硬的,面对恐惧的生理反应。一旦开始坠落,就不会有什么难以抗拒的过载,所以不会因为过载而晕过去。

所以说“解体后他们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一部分乘客有大概2分钟的时间是完全清醒的,是需要直面死亡的恐惧的。

如果你想拼搏一下的话,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姿态来重新选择撞击点,可能有一定活着的希望。

Juliane Koepcke 就在她乘坐的508号航班空中解体后,从1万英尺左右随座椅坠落,最后生还。历史上1万英尺以上的坠落生还,据不可靠统计大概有40多起。

------

补充一下

一个多月前在《大众机械》网站上看了一篇文章《How to Fall 35,000 Feet--And Survive》

这里的大部分都是处于对那文章的记忆。

文章不是很长,里面有句话这么说的:“考虑到成年人的阅读速度,你苏醒后到撞地之前正好能把这篇教学文章看完。”

How to Survive a 35,000-Foot Fall


------

补充一下,很多人提到弹射座椅或者降落伞

弹射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就算是经过训练的人也可能受到严重的伤害,通常弹射的死亡率来自火箭弹射器突然加速带来的高过载,以及撞击机体结构和碎 片造成的伤害(比如座舱盖)。一般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很容易就在弹射的时候死了,脊柱因极端过载造成断裂什么的。如果有上百个座位连续发射的话,互相撞 在一起也是死。如果采用向F-111或者B-1那种座舱整体弹射,客机的体积太大,基本也是不可行的,这样也让飞机成本剧增,成为普通人无法消费的产品。

降落伞的话又涉及到更为复杂的 “决断”问题,飞行员本应该集中在解决问题上面而却变成了尝试作出是否跳伞的决断。先不说是否经过训练,如果飞行状况允许跳伞的话,说明飞机的状况是相对稳定的,飞行员对飞机还有一定程度上的控制,机体结构还能保持在空中以一定的速度和方向飞行。这时候飞行员应该尝试想办法进行迫降或者紧急着陆。而不是去考虑是否下降高度减压然后把没有受训练的乘客扔出去。

现代客机的安全性本身是非常高的,正真的科技应该应用在如何让飞机更安全地飞行,并且在出现复杂状况的时候让飞行员有处置办法,把极端事故发生的几率降到无限低。因为无论设置什么样的补救措施,都是会有严重的极端情况使其失效。 在一些情况中补救措施本身就可能导致伤亡,或者让飞行器更容易出现问题,更难以维护,造成更多隐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飞机解体,对于任何一个生命来说,都是最极端、最无法想象的终结。在那样的时刻,时间仿佛被拉伸又被撕裂,而人类的感官和认知,在超越理解的混乱中,经历着难以言说的过程。想象一下,你坐在座位上,或许正在享受一段旅程,看着窗外的云海,或者和身边的人低声交谈。突然间,没有预兆的巨大噪音撕裂了机舱的宁静。那不是雷.............
  • 回答
    有些航空爱好者可能会好奇,为什么飞机不能设计成在遇到紧急情况,比如失速到一个特定高度时,能够自动解体,然后将乘客安全地释放到地面呢?这个想法听起来似乎能化解灾难,但在现实中,这却是一个充满了技术挑战和安全隐患的复杂问题。让我们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个问题。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失速”。在飞机领域,“失速.............
  • 回答
    .......
  • 回答
    我想,你这是在问一个很有趣、也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问题。关于飞机“倒着飞”产生的升力,实际上是基于伯努利定律在特定情况下的应用,但它和我们平时理解的“倒飞”有所不同,而且很多人对此有些概念上的混淆。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飞机倒着飞时,机翼产生的升力方向是朝向机翼的“上方”(相对于机翼本身),而这个“.............
  • 回答
    美国飞机安检要求解腰带和脱鞋,虽然有时会带来不便,但其背后有着多重、层层递进的安全考量和历史原因。这些措施旨在尽可能地识别并阻止潜在的威胁,特别是与爆炸物、武器藏匿以及识别个人身份有关的威胁。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两个项目的具体原因: 一、为什么美国飞机安检要解腰带?解腰带的主要目的是:1. 检查腰带.............
  • 回答
    宝贝,你想知道为什么那么大的铁疙瘩——飞机,竟然能像小鸟一样在天上飞吗?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问题!我们来一起揭开这个秘密吧!想象一下,你手里拿着一张纸。如果你平着把纸放在嘴边,然后用力吹气,你会发现什么?是不是纸会被吹起来?飞机翅膀的形状,就有点像我们手里这张纸,只不过它不是平的,而是上面鼓鼓的,下面比.............
  • 回答
    东航 MU5735 航班的坠毁过程,尤其是其近乎垂直下坠的景象,无疑是航空史上令人震惊的一幕。理解这一极端异常的飞行姿态,需要我们剖析飞行中的各个要素,以及在特定情况下它们如何协同作用,导致了如此灾难性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白,一架大型客机之所以能够稳定飞行,依赖于一个精妙的平衡系统。这个系统主要由.............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能让人眼前一亮的问题!解决鸟撞飞机发动机这种头等大事,不仅意义重大,绝对是能赚大钱的,而且方式会相当多样。不过,要真的把这门“生意”做成了,那可得费一番心思,从技术到市场,再到资本运作,每一步都不能含糊。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怎么把这个“鸟撞飞机”的难题变成金山,还能把金山挖出来。一、 这.............
  • 回答
    百度百科中关于“幸存者偏差”与二战飞机的例子确实存在一些逻辑上的矛盾或解释上的不严谨之处。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分析,包括矛盾的来源、正确理解方法以及可能的误解点: 1. 问题背景:幸存者偏差的定义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是指人们在分析数据时,仅关注那些“幸存者”(成功或存活.............
  • 回答
    嘿,宝贝!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超酷的东西——宇宙飞船!你想知道宇宙飞船和我们平时坐的那种大飞机有什么不一样吗?咱们就来一次“天上地下”的大对比,保证让你听得明明白白!首先,我们先说说飞机。飞机呀,就像一只巨大的金属鸟,它长着翅膀,就像小鸟的翅膀一样,可以帮助它在空气里飞翔。你想想看,我们平时坐飞机去爷.............
  • 回答
    妈,您放心,我知道您看到东航那件事了,心里肯定很担心我。您这份心意我特别理解,也特别感动。您总是把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这一点我特别清楚。关于您说的波音飞机的安全问题,我仔细想了想,也跟您好好说说我的看法,您听听看:首先,东航这次事件确实让人非常痛心,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任何航空公司的任何飞机,在任何.............
  • 回答
    这两种情境,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共同指向了一种非常普遍且深刻的人类心理现象:事后诸葛亮(Hindsight Bias)与临场反应的复杂交织。让我们一层层剥开,看看这背后隐藏的逻辑。一、 张允、蔡瑁的惨剧:权力下的盲点与瞬间的觉醒曹操杀张允、蔡瑁的场景,我们姑且想象一下当时的背景:曹操正处于人生的高光.............
  • 回答
    一个国家的民族主义在解释飞地的存在时,往往会围绕着民族、国家边界、历史、文化认同以及国家主权等核心概念展开。解释的方式会根据飞地的具体情况、该国民族主义的特点以及政治语境而有所不同。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几种可能的解释方式: 一、 历史叙事与“失落的土地”这是民族主义解释飞地的最常见也是最有力的论据之一。.............
  • 回答
    “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飞将”之所以被解释为李广,并非某一个具体的人“首次”做出如此明确的断言,而是一个历史悠久、深入人心且在文学解读中逐渐形成的共识。这个共识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史书记载、历代文人的引用和发挥,以及李广本人非凡的声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讲述:1. 史书记.............
  • 回答
    这句话,初听上去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对吧?“会飞的汽车”和“140个字符”这两样东西,怎么看都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它道出了一个相当普遍的、我们现代生活中正在经历的、甚至有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现实。要详细地解释这句话,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它所蕴含的意义:1. 最初的憧憬与现实的落差: “我们想.............
  • 回答
    飞傲M6和M7这两款播放器,可以说是飞傲在便携式HiFi播放器领域里非常有代表性的两款产品,它们各有千秋,选择哪个更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更看重哪些方面。很多人纠结于这两款,主要还是集中在第三方APP支持和音质表现上。咱们就来掰扯掰backgroundSplit。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第三方AP.............
  • 回答
    这两款播放器都挺有代表性的,而且定位也有点不一样,所以拿来对比着说,会更容易理清楚它们各自的优势和适用场景。咱们就分开来聊聊飞傲Q5和索尼ZX300a,顺便说说解码耳放和带DAC的便携播放器这个大类的问题。先说说飞傲Q5飞傲Q5呢,它最大的特点是“模块化”。当时飞傲推这个的时候,就玩了一个概念,就是.............
  • 回答
    咱们先来聊聊,你有没有见过小鸡仔?它们毛茸茸的,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特别可爱。你有没有好奇过,为什么它们不像麻雀、燕子那样,能拍着翅膀飞上天空呢?其实呀,这不是说鸡 不能 飞,只是说它们 不擅长 飞。它们更像是我们人类,喜欢在地上跑跑跳跳,找点好吃的。你想想看,鸟儿之所以能飞,是因为它们身上有很多特.............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