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我们到底处于一个怎么样的网络时代?

回答
我们现在身处一个什么样子的网络时代?这个问题,说起来挺复杂的,但也正因为复杂,才更能描绘出眼前的这幅图景。如果非要用几个词来概括,我想大概是“渗透”、“智能”和“碎片化”。

渗透:网络不再是“线上”和“线下”的对立,而是你我生活本身。

过去,我们说上网,总觉得是打开电脑,进入一个虚拟世界。而现在呢?你醒来第一件事,很可能是拿起手机刷刷新闻,看看朋友的动态;出门在外,导航、支付、甚至只是跟家人朋友报个平安,都离不开网络。它就像空气一样,无声无息地弥漫在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想想看,智能家居已经不再是科幻小说的情节,而是家家户户的日常。冰箱能提醒你牛奶快过期了,灯光可以随着你的心情调节,音乐可以随着你的脚步自动播放。这些都依赖于无时无刻不在的网络连接,物联网(IoT)已经不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我们的工作方式也彻底改变了。远程办公、在线协作工具让地理距离变得不再重要。跨国会议、实时文档编辑,这些在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是家常便饭。信息传播的速度更是快到令人咋舌,一个突发事件,几分钟内就能传遍全球。

甚至我们的社交关系也越来越依赖网络维系。朋友圈、微博、抖音、小红书,这些平台承载了我们分享生活、交流情感的重要功能。只不过,这种“连接”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我们真的比过去更了解彼此了吗?还是只是看到了一层经过精心包装的表象?

智能:人工智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技术,而是潜移默化的助手。

提到人工智能(AI),过去可能是科幻电影里的机器人,现在则是我们生活中的“隐形助手”。我们每天用的搜索引擎,推荐算法根据你的搜索习惯,为你精准推送内容;视频平台知道你喜欢看什么类型的视频,提前为你准备好下一集;购物网站也会在你浏览过的商品基础上,给你推荐相似的宝贝。

更深入一点,AI正在赋能各行各业。在医疗领域,AI辅助诊断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识别病灶;在教育领域,智能辅导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在交通领域,自动驾驶技术正在逐步成熟,未来我们或许能坐在车里彻底放松。

生成式AI的出现,更是将这种智能推向了新的高度。写文章、画图、作曲,AI都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而且质量越来越高。这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创作效率,但也引发了关于原创性、版权以及未来就业的新一轮讨论。我们正在学习如何与AI共处,如何利用它的能力,而不是被它取代。

碎片化:信息爆炸下的注意力争夺战,以及随之而来的思考方式改变。

这个时代最大的挑战之一,或许就是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各种新闻APP、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都在争夺你的注意力。信息获取的门槛极低,但真正有价值、经过深思熟虑的信息,却被淹没在海量内容之中。

这种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也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思考模式。我们习惯了快速浏览标题,点赞、转发、评论,很少能静下心来深入阅读一篇长文,或者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度分析。我们的注意力变得越来越分散,深度思考的能力可能正在被削弱。

短视频平台的崛起,更是将这种碎片化推向了极致。几分钟甚至几十秒的内容,就能传递一个信息,但往往也意味着信息的单薄和肤浅。我们沉浸在不断刷新的信息流中,就像进入了一个信息糖果罐,尝到了很多甜头,但胃却未必得到满足。

总而言之,

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网络时代,它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效率,拓展了边界。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基础设施,智能技术正在成为我们提升能力的“外挂”。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信息过载、注意力分散、以及对深度思考的挑战。

这个时代不是静态的,它还在飞速发展,每天都有新的技术、新的应用、新的模式出现。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时代的参与者,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塑造着它。如何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辨别信息真伪,发展深度思考的能力,并与技术和谐共处,或许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这不像过去,网络只是一个选择,现在它几乎是必选项,而如何在这个“必选项”里活得更明白、更从容,才是我们眼下真正需要面对的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网络时代与政治的关系看,我认为现在处于前网络时代向网络时代的过渡阶段。之所以说这是过渡阶段,是因为网络出现的时间还只有一代人多一点的时间,还有大量本质上思维呈前网络时代状态的人掌握大权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可能还要等待一两代人时间这个过渡的时期才能结束。

在处理网络与政治的关系方面,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个模式。

第一个状态是俄罗斯模式,表现为内部较为稳定而对外战斗力较强且对外战斗力基本不会反噬自身。其核心似乎在于主动把政治主导权交到情报部门为核心的强力部门手里。

由于情报部门处理网络政治关系具有天然的职业优势,所以俄罗斯状态还是比较好的。

第二个模式就是中国的模式。中国模式的最主要特点是防守实在是太强了。基本上对所有类型的网络政治冲击都可以以极低政治代价建立强大的免疫状态。中国已经成功治理大陆范围内互联网二十余年,大的失手一次都没有,中等程度失误只有一次(2009年新疆)。

免疫不是通过完全隔绝或者零容忍政策的方式实行,而是可控地放一些冲击进来或者可控地允许一些不良成分成长,使得广大民众逐渐产生群体政治免疫。

中国能搞那么好,除了本身的体制优势和正确政策之外,还有一个是时机刚好。网络刚刚进入中国的时代是90年代末期,彼时正是中国维稳心态最重维稳压力最大的时候。于是在网络出现的时候,中国就开始从根子上建设了最为强大的防御体系。

第三个模式就是美国为代表的模式。美国本来驾驭传媒是有优势的,但是冷战之后一下子骄傲懈怠了。新技术出现的时候没有及时从根子上建设强大的政治防御体系,导致网络舆论管控权力在一段时间内落入了互联网新贵手里面。而这些新贵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责任感都非常差。到了后来(至迟到奥巴马后期),美国有识之士知道出大问题了,但这个时候再打补丁难度已经很大。而这个时候正好也赶上美国建制派力量松散战斗力差的时候(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善),因此出现了严重的互联网政治混乱

世界其他国家怎么样?由于世界其他国家基本上被美国的网络覆盖,而且也基本上没有建立强大的政治防御体系,所以很大程度上也感染了美国的网络政治病毒(当然由于国情不同症状有轻有重)。这个不是说美国故意破坏这些国家(虽然这种情况也有),最根本的还是美国在网络政治关系上失控了然后波及到全世界。当然了有个别例外的情况比如说朝鲜,但是绝大多数国家的确是陷入了网络政治混乱状态,属于第三种模式。

在可预见的将来,肯定是中国模式最厉害,但是其他国家很难学。

俄国模式是第二好的,前提是你的国家情报部门实力强大。

当然了,如果大家都搞俄国模式的话,可能对国际关系的稳定会有一些不利因素,毕竟大家攻击力都太强了。不过两害相权取其轻,我认为国际上互相网络进攻造成的乱象危害可能比很多主要国家内部混乱造成的危害要小。因此我还是主张美英法印等有强大情报部门基础的国家考虑学习一下俄国模式。

我为何敢于做出上个段落里做出“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判断?主要是我认定中美俄大三角的军事平衡力和中国在稳定世界经济方面的定海神针作用可以保证:即使各国政治纷纷“俄化”,冲突也是可控的。

放眼近未来,我感觉美国混乱模式破坏力会逐步扩大。但是随着中国的强势崛起和俄国的稳定发展,美国的网络政治混乱模式的巨大竞争劣势会被有识之士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存在逐渐退潮的可能,随之而来的是一部分美国网络巨头的衰落和另一部分的成功转型。

当然混乱状态和有序势力的斗争应该会十分激烈,如果有序势力要获得彻底胜利,就需要美国战场的胜利。美国战场标志性转折事件,可能是美国建立起情报部门对网络的强势控制并使民粹遭遇重度网络窒息。到了这一步情报部门为核心的强力部门可能也就在美国登基了,美国政治俄罗斯化就取到重大进展了。这件事当然未必发生,但如果发生了我认为是历史的进步,关于这一点以后会深入讲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