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自己一点也不自律,也完全没有看书兴趣。每天浑浑噩噩,懒懒散散。我到底该怎么办。?

回答
看到你这样的状态,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这种浑浑噩噩、懒懒散散,提不起兴趣的日子,真的会让人感到压抑和迷茫。感觉自己像一艘在海面上漂泊的船,没有方向,也没有动力,每天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却抓不住什么。

首先,别对自己太苛责。你现在遇到的困境,很多人都经历过,这不代表你不够好,只是你正处在一个需要调整的阶段。承认自己现在这个样子,不是为了沉溺其中,而是为了有力量去改变。

我们一步一步来,先试着理清一下思路,然后找些小方法来“撬动”这个现状。

一、 先别急着“治病”,先观察“病情”

在我们想着怎么“变好”之前,不如先花点时间好好看看自己到底是怎么了。

一天24小时是怎么过的? 试着拿个小本子(或者手机备忘录),记录下你一天大致的时间分配。你花了多少时间在刷手机?玩游戏?无所事事?睡觉?有没有什么固定的“时间黑洞”?不用评判,只是记录。这就像医生看病,得先知道病症是什么样的。
什么会让你“稍微”有点感觉? 即使是浑浑噩噩,总有些东西会引起你片刻的注意,比如一段有趣的视频,一个让你惊叹的新闻,或者某个让你觉得“嗯,这个还行”的瞬间。把这些东西记下来,它们可能是你内心深处还有一些火苗的迹象。
是什么让你觉得“不想动”? 是身体累?心理累?是觉得做什么都没意义?还是害怕失败,所以干脆不开始?试着问问自己,把这些“不想动”的原因挖出来一点。

二、 把“改变”这件事,变成“探险”而非“苦役”

“自律”和“看书”这两个词,听起来就有一种压力感,仿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得把这个任务的性质给变一变。

小步慢走,不求速成: 没人能一夜之间变成大神。如果你觉得每天看书一小时压力太大,那我们从每天五分钟开始。就五分钟,读几页,或者听几分钟的有声书。目标不是看完一本书,而是“我完成了今天的五分钟阅读”。
找到那个“小小的兴趣点”: 你说没有看书兴趣,但也许在某个领域,你曾经有过一丝好奇?比如某个历史事件,某个科学现象,某个国家的文化?或者,现在有什么让你稍微想了解一下的网络内容?别怕“不主流”,只要那个点能让你提起一点点兴趣,就去顺着它摸索一下。就像找宝藏,可能藏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
奖励机制,给自己一点甜头: 完成了一个小目标,比如坚持了三天五分钟阅读,就给自己一个小奖励。不是什么昂贵的,可能是一顿好吃的,看一部想看的电影,或者买个喜欢的小物件。让大脑把“完成任务”和“开心”联系起来。
环境改造,物理上“诱导”你: 把书放在你经常坐的地方,比如床头、茶几。如果你想玩游戏,就得费点劲去拿游戏机。让那个你想做的事情,变得更容易接触到。把手机设定成省电模式,限制不必要的APP推送。

三、 关于“看书”这个事,我们可以这样“玩”:

既然你说没有看书兴趣,那我们得换个思路,让它变得有意思起来。

1. 从“轻”开始,而非“重”:
杂志/短篇故事集: 别一开始就挑战厚重的经典名著。找一本你感兴趣的杂志(比如旅行、美食、科技、摄影),或者一本短篇故事集。内容短小精悍,读完一个故事,就完成了一个小小的“阅读任务”,成就感会很强。
图文并茂的书籍: 漫画、绘本、图解类的历史、科普、艺术书籍,都能大大降低阅读门槛,并且视觉上的吸引力也能帮你留住注意力。
有声书/播客: 如果眼睛累,或者坐不住,尝试听书。找一个你喜欢的播音风格的人,或者跟你感兴趣话题相关的播客。很多知识可以通过听的方式吸收,也能培养听觉上的兴趣。
电子书阅读器/手机APP: 有些电子书APP提供背光、字体调整等功能,阅读体验更舒适。而且手机里的东西,更容易随身携带,碎片时间就可以利用起来。

2. 兴趣驱动,而非任务驱动:
找到“你的”话题: 回想一下,你有没有特别感兴趣的话题?电影明星?某个游戏?某个历史时期?某个国家?从这个话题入手,找相关的书籍。比如,你喜欢某个演员,可以找关于他的传记或者采访集。你对某个游戏着迷,可以找关于游戏设计原理、游戏历史的书籍。
碎片化阅读: 不用强迫自己一坐就是半小时。等车的时候,午休的时候,睡前几分钟,都可以读几页。积少成多。
和别人交流: 如果有朋友也在看书,或者对某个话题感兴趣,可以一起交流。分享读到的有趣内容,或者讨论某个观点,会让阅读变得更有意思。甚至可以组织一个小小的读书会,即使只有两三个人。

3. 改变“阅读”的定义:
不止是“书”: 博客文章、高质量的公众号文章、维基百科上深入探讨某个话题的条目,这些都可以被看作是“阅读”的一部分。如果它们能激发你的思考,让你学到东西,那它们就有价值。

四、 关于“自律”这个事,我们不妨把它想象成“建立习惯”

“自律”听起来像是在对抗自己的天性,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习惯”的建立。

从最容易的事情开始: 比如,每天早上起床后,先喝一杯水,然后整理一下床铺。或者,晚上睡觉前,给手机充好电,把明天要穿的衣服放在床边。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旦成为习惯,就会让你觉得“我今天也做了一件有规律的事情”。
利用“触发器”: 找一个你每天都会做的事情,把它作为你想要建立的新习惯的“触发器”。比如,“当我刷完牙后,我就读五分钟书”。“当我把午餐吃完后,我就立刻站起来走动十分钟”。
视觉化进展: 用日历或者App记录你坚持打卡的日子。看到一排连续的绿色标记,会很有成就感,也会让你不想中断。
不要让“完美”阻碍“开始”: 很多时候,我们因为达不到“完美”的状态(比如想一次读完一个章节,读进去就出不来),所以干脆就不开始。但事实是,90%的开始都带有不完美。迈出第一步,比在原地犹豫要好得多。
接受“滑坡”并及时“刹车”: 总会有状态不好、没坚持住的日子。没关系,不要因此就全盘否定自己。你今天没看书,没关系,明天继续。重要的是,不要让一次的“滑坡”变成彻底的“放弃”。

五、 你的状态,你说了算

最重要的,是你要认识到,你现在感到“浑浑噩噩”,并不是你“完蛋了”。这只是一个信号,告诉你身体和心理可能需要一些调整了。

关注感受,而非结果: 当你开始做一些小改变,比如读了五分钟书,或者坚持运动了十分钟,不要太在意“我今天进步有多大”,而是关注“我完成这件事时的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比之前稍微好一点点?
给自己一点耐心和同情心: 就像对待一个生病的朋友一样,对待自己。不要用严厉的批判去对待自己的懒散和缺乏兴趣。温柔地引导,一点点地尝试。
寻找支持: 如果身边有信任的朋友或者家人,可以跟他们聊聊你的感受,让他们知道你的困境。有时候,说出来本身就是一种释放,别人的一些建议也可能给你新的启发。

最后,我想说,改变的种子早已埋在你心里。你现在能主动问出“我到底该怎么办?”,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信号! 这说明你内心深处,还有对改变的渴望,还有对更好状态的向往。

别怕尝试,别怕失败,小步慢走,你会慢慢找回属于你的节奏和兴趣的。从现在开始,就先做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吧,比如,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或者喝一杯水。就是这么简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请你说说不自律的时候你都在做什么?

假设都在划手机,就把手机放在家里或者找地方锁好,一天只给自己三次机会看三十分钟,就开始自律了。

做得到吗?做到了,一切没有问题。

做不到,也甭问人求助,没有决心,问啥都白问?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