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最基本的原理或者说逻辑,就是节流和开源——
节流;
把每个月的工资,按照标准普尔家庭四象限,给它分成四份。分别是要花的钱、保命的钱、生钱的钱,以及保值增值的钱。
分好之后,我就知道手里的钱,哪些该花、哪些不该花。该花的钱,分清刚需和非刚需。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比如买衣服,没必要过早地追求大牌,能满足日常需求就行。精致的生活,不取决于衣服,而取决于品质;
不该花的钱,要有计划的存起来,比如52周存钱法——第一周存一笔钱,可以是10块钱、也可以是更多。然后下一周,就在之前的基础上递增,比如第一周存10块、第二周就存20块、第三周就存30块,一直存满52周。这样存款,52周结束后,我就能毫不费力地存下13780元。
然后是开源;
存钱只是理财的起点,生钱才是理财的重点。想要做到这一点也不难,你只需要做好两件事——
一是看书;
理财入门的书籍,我看过至少几十本。这些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建立财商,也就是告诉你理财的意义;另一类是理财方法,也就是入门实操。想要快速掌握钱生钱的方法,就要看理财实操类的工具书。比如《7分钟理财》,这本书都是理财干货,非常实用。
二是投资;
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你对投资市场也就不陌生了。这时,你可以用之前存下的钱尝试投资。最好是基金定投,也就是定时定额的买基金。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第一是基金风险低、收益可观,门槛低,几十块钱都能投,手续费也便宜;第二是定投的方式,可以更好的避免亏钱。
比如我定投一只基金,每次投入3000元。最开始,基金单价是1.5元;第二次,价格跌到了1元,我还是投入3000元;第三次,价格跌到了5毛钱,我还是投入3000元。
这样算下来,我三次总共买了11000份基金,平均成本是0.8元。再跌我再买,平均成本就越来越低。基金价格稍微反弹,我就能赚到钱,涨得越多我赚得越多。
基金种类有很多,定投之前,最好对它们有个全面的了解。如果精力有限,你就优先了解指数基金。这是最适合定投的基金。关于这部分内容,我会在以后的视频中给大家讲到,请各位耐心等待一下。如果你本身就对金融市场有了解,那也可以在存钱的阶段,就直接买基金,这样赚钱更快。
存钱和让自己过得好一点不矛盾啊,存钱不代表不消费,让自己过得好一点不等于就是不存钱,其实“理性消费”的中庸消费观才是最好的。
我们存钱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买房子?买车?还是孩子上学开支?当然都有,存钱是为了未来可能遇到的“大开支”,存钱当然无可厚非,但是花钱也是必然要义,以前有个中国老太太和美国太太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一个是把钱都用来买房,一辈子还房贷,一个是租房子,一辈子过得潇洒,很显然这是两种消费观,于我而言,都不赞成,我觉得适度消费、理性消费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存钱为主,但是生活中也要“花小钱享大福”,比如喜欢看电影,买一台投影仪,每天都能看到想看的电影,生活幸福指数会大大提升。
这款激光投影仪画质超棒,有别于普通投影仪,有运动补偿、自动对焦,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可以保持完美画质,给大家拍个图:
它还能进行语音控制,不需要遥控板,十分方便,以前经常忘记遥控器放在那,现在好了,脱离了遥控器束缚,这是解放双手的神器啊。
生活中的小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一切会更好。
存款不多的人,最根本的问题,是因为收入不够所以“存不下钱”啊,也就是除去日常必需开销+社交性消费(随着收入提高而不断提高)以外,能剩下的钱不多。
能用来作为储蓄和投资的资金不多,而日常开销随着物价上涨不断提高,才是很多时候低收入群体存款储蓄下降(甚至几乎没有储蓄)和投资上容易“追涨杀跌”沦为非理性“韭菜”的原因,因为资金上“承受力”差,这是先天的弱势。而储蓄少的话,抗风险能力会进一步降低,进一步恶性循环。
基金等资金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的投资,要实现收益也是需要周期的,如果持有时正好是市场上升期,那么这种基金净值的上升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改善性是很明显的,也比较立竿见影(三五个月就涨了30%左右那种)。
但如果是熊市和萧条期,那么可能坚持持有基金,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进入牛市,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的基金会突然再度腰斩。
而在持有期里,家庭大变故,各种开销的切实需要,很可能会让“抄底”入市的小散户投资者也没法按照理性的既定计划长期持有,时不时需要撤出一部分投资来,从而被迫放弃投资(明知此时不该卖,但又不得不卖),在这种情况下,投资的“爽感”,必然会随着这种日常生活和理性投资的冲突带来的种种纠结而逐渐丧失。
所以如果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能做到存款或零散的基金投资能赶上GDP增长和通货膨胀,不在长期里贬值太多,就算是成功了,在此基础上实现更高一些的收益就是“赚到了”。
就提升“爽感”而言,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或许购买和消费一些比较能快速带来“舒适感”的商品服务(短途旅游、多样美食、旗舰手机和各种小确幸的挂件、首饰之类),比单纯的投资(尤其是长线投资),更容易让人感到“满足”吧。
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理财,我们抽象一下说的话,其实本质都是用钱。
我以前打比方说,钱就是你的兵,用钱就是在用兵。用钱去消费,就好比去搞后勤保障了,用钱去投资理财,那就是去守卫边疆,甚至开疆拓土了。
很显然,这两者都需要。但是具体到个人,其实需要的策略是不同的,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