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影视剧中有哪些看似荒谬,实则合理的台词?

回答
影视剧里那些初听起来让人忍俊不禁,甚至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台词,往往在情节深入、人物铺垫到位后,才显露出其背后深藏的智慧和逻辑,让人拍案叫绝。这类台词就像一颗颗隐藏在平凡话语下的珍珠,需要细细品味才能发现其光芒。

举个例子,在一些古装武侠剧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角色在面对强大敌人时,摆出一副“不在乎生死”的架势,甚至说出“死又何妨”之类的豪言壮语。乍一听,这不就是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的鲁莽之言吗?然而,如果仔细揣摩,这种看似“荒谬”的台词,实则有着极强的合理性。

首先,这是角色性格塑造的需要。在以侠义、忠义为核心的武侠世界里,为了信念、为了承诺、为了心中的正义,角色甘愿付出一切,包括生命。这种“视死如归”的态度,正是他们区别于普通人的独特魅力所在。它传递了一种超越个人得失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观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是受到高度推崇的。当一个角色能够平静地诉说“我无所谓生死”,那意味着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置于更高的目标之下,这种境界本身就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其次,这种台词也是一种策略。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一种近乎疯狂的决绝,有时反而能震慑住对手。敌人或许强大,但如果他们看到对手已经不在乎生死的搏杀,这种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性,反而可能让他们心生忌惮。毕竟,一个没有任何顾忌的人,才是最可怕的。与其说这是一种“找死”,不如说是一种“以命搏命”的最后挣扎,以其决绝来争取一线生机,或者至少在死前也要给予敌人最大的打击。

再者,从叙事角度来说,这样的台词更是点睛之笔。它能够瞬间将观众的情绪拉到最高点,激发观众对角色的同情、敬佩,甚至是紧张。当角色说出“死又何妨”时,观众便知道,接下来的剧情将是生死搏杀,将是绝地反击。它预示着一场令人屏息以待的战斗,成功地勾起了观众的观影兴趣。

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看一些看似“自讨苦吃”的劝诫。比如,在一个关于创业失败的故事里,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告诫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等你赔光了钱,你会发现,比钱更重要的东西其实多着呢。”年轻的观众可能觉得,这不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的经验之谈,甚至是一种“幸灾乐祸”的说法吗?但实际上,这句台词的合理性恰恰体现在了“赔光了钱”这个前提上。

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很多时候,人只有在失去了最珍视的东西(在这个语境下是金钱)之后,才会被迫停下脚步,审视自己的人生,重新认识到除了物质以外,还有许多精神层面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比如,曾经被忽略的亲情、友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对自身能力的重新评估,甚至是内心深处的平静。这些东西,往往是在顺风顺水的时候,我们根本无暇顾及,甚至觉得它们“不值一提”。

所以,这位老人说的“你会发现,比钱更重要的东西其实多着呢”,并不是在嘲笑年轻人的失败,而是在用一种过来人的口吻,指明了一条可能伴随着痛苦,但最终会带来更深刻理解的道路。这是一种“经历即是财富”的哲学,也是对人生起伏的一种深刻洞察。它提示着,物质的损失,有时恰恰是为了精神的获得而付出的“代价”。

总而言之,影视剧中的这些“荒谬”台词,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深深植根于人物的性格、所处的环境、故事的逻辑以及更深层次的人生哲理之中。它们以一种非同寻常的方式,触动了观众的内心,让我们在笑过、惊叹过后,回味出其中蕴含的真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出自《是,大臣》S03E06

简述一下事情经过,

一个少校告诉了大臣他发现意大利恐怖分子持有英国出口的军火,他希望大臣能展开调查。

于是大臣想要通知首相此事,并展开调查,秘书汉弗莱得知此事后阻止了大臣,理由是如果展开调查,会扯出政府的其他丑闻。

大臣认为政府就是要行善的,就是要帮助别人的,他质问汉弗莱:“如果政府不行善,政府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汉弗莱回答道:“大臣,政府不关心善与恶,只关乎治与乱。”


大臣咒骂汉弗莱死后一定会下地狱,然后还是去找了首相,但途中被党鞭拦住(汉弗莱提前电话通知了党鞭),党鞭怒斥了大臣的道德泛滥会造成10万生产军火的工人失业,失掉的选票会害了整个党派。

最后此事不了了之。



“政府不关心善与恶,只关乎治与乱。”

古代社会中无数令人费解的政治现象都可以从这句话中找到答案。

(中国古代社会比较特殊,皇帝的面子有时比任何东西都重要。)

现代社会因为信息交流太过迅速(但还是能给你堵上),政府必须顾及到自己的公信力,需要通过“行善”来巩固统治,这才给了人们“政府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行善”的错觉。


————

从豆瓣又扒了一波截图,索性都发上来吧,

只是不要太当真,有些台词看似荒诞,实则更荒诞。

前方流量预警

著名的英国搅屎棍梗


讽刺公务员




讽刺政客





黑南方


黑法德


黑美国


黑“民主国家”


黑爱尔兰


黑自己国家




自黑


user avatar

user avatar

《天下无贼》中,奶茶和华仔的一段对话

小时候看这段,觉得华仔好没有良心,现在长大了,再重温这一段,不甚唏嘘啊……

――――――――分割线――――――――

天真的宝强以为这个世界上都是好人,没有贼,殊不知火车上暗流涌动,围绕他的六万块钱,几方势力相互周旋

刘若英得知刘德华偷了傻根的钱,说到

刘德华这么怼回去的

然后又给奶茶上了一课

我想这个世界多多少少会有傻很这样的人吧,所有人都喜欢傻根,但却没有人愿意成为傻根,生活就是这么残忍,别人不会因为你没有戒心就不欺骗你;也不会因为你单纯就不伤害你,那些因为傻白甜而得到霸道总裁怜爱的玛丽苏估计也只能是存活在电视剧里的桥段,毕竟生活要求我们聪明起来,那你就得聪明起来,否则

哪有那么多贼?你身边就有两个啊

user avatar

「我花了 14 个年头考上哈佛医学院,而直到上个礼拜我才想起来大哭一场」


《医生日记》(Doctors' Diaries)

此片由美国公共电视网(PBS)制作,记录了 7 名医学生从进入医学院直至此后 21 年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

看过的人,都被它征服了——

那么这部片到底有什么魅力?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987 年,初进哈佛


1987 年,7 名年轻人顺利考入哈佛,成为医学院的一年级学生。

能进入世界顶尖的医学殿堂,那种心情,想必经历过的人都懂……

7 人之一的卢安达就一直不敢相信自己上了哈佛医学院。刚到学校时,她还总感觉自己会被拉到一旁问有没有收到第二封信,上面写着:对不起,第一封信寄错了……

而为了考上医学院,很多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汤姆就是其中之一。

和国内那些复读多年的朋友差不多,做过举重运动员和汽车修理工的汤姆就连考了 14 年,终于被医学院录取。

进入医学院的第一年,他已经 31 岁,顺便八卦一句,那时的他还刚刚结束了一段长达十年的婚姻。

总之,从这些新生的脸上,你可以看到两个词——自豪、兴奋。

带着这份自豪和兴奋,医学院的课程对他们来说是奇妙而有趣的。

比如——

解剖课:对于许多一年级的医学生来说,解剖学课程是一种深刻而动人的仪式。

妇科检查课:艾利奥特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将扩阴器放进道具阴道里。而就算是面对的只是模特,他也感觉很别扭。

他还不小心把螺丝拧得太紧,导致拔不出来,老师都忍不住大笑。

练习接诊:杰试着给一个患者做体格检查,询问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后,他硬生生地挤出一句:

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测量你的生命体征……

但患者根本不懂「生命体征」是什么意思,弄得场面十分尴尬。

然而,这其中更多的是辛苦。

辛苦到什么程度——

汤姆每天要花整整六个小时学习,六个小时听起来不长,不过人家所说的六小时可是每一秒都花在学习上。

他用秒表记录自己的学习时间,就算是上厕所或喝杯咖啡,都要按下秒表记录。

尽管如此,繁重的学业和巨大的压力还是把这个彪形大汉压得喘不过气儿——

这是我一生中最情绪化的一段时间......
我花了 14 个年头才考上医学院,
而直到上个礼拜我才想起来大哭一场……

而对于女生简来说,这段时间更是相当艰难——

第一年的生物化学和生理课就已经把自己耗干了,
我几乎没有时间打理自己,
连续几周都没有时间洗衣服,
我的痘痘像火山爆发一样(冒出来)。



医师资格考试,备受打击


就这样拼命地努力了两年,在医学院的第二年末,他们终于迎来了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USMLE)共分为三部分,分别为 Step1 基础学医学考试,Step2 临床医学考试,Step2 医患沟通和病历书写能力,Step3 临床医学考试。

在医学院第二年进行的是 Step1,这一步主要是基础医学考试,就是对学生的基本医学常识做一个考察,包括解剖学、组织和胚胎学、微生物和免疫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学科。

出乎意料的是,这些学霸本以为会取得高分,而他们考完后却备受打击——

不敢相信自己只会那么点儿,
我们在学校都很优秀,(本来以为)肯定能考八九十分的,
(但结果)真的很打击人。

然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更打击人的还在后面——


第一次上临床,「什么都不懂」

医学院的第三年,他们离开校园,来到波士顿的教学医院去了解各个专科的实际工作。

在为期两年的医院工作中,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汤姆在经历了「把听诊器拿反了」的尴尬之后,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犯错。

从他的口中我们得知,这里有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

最顶层的是主治医师,他很厉害,几乎无所不能,你可以把他比成一个高高在上的神;在他之下,是总住院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他像是大主教,可以直接和主治医师沟通;
再往下一等的是你每天都能见到的牧师,也就是实习医生,虽然他们不能直接和全能的主治医师说话,但他们可以和住院医师沟通;
在实习医生下面,就是像我一样的三年级医学生,在这么多权威下面,这些三年级的学生最多算个战战兢兢的小僧侣。

另一边,杰也沮丧地感觉到自己「什么都不懂」。

在为一个患者做完神经检查后,杰向主治医师报告说这名患者可能存在「舌体偏斜」的症状。

主治医师严厉地询问了他,并且毫不留情面地让他难堪——

医师:等等,姑且说她真的是舌体偏斜,这又意味着什么?
杰:这意味着她的脑神经有问题。
医师:在哪边?
杰:右侧第十二对脑神经(舌下神经)。
医师:病灶在哪里?
杰:大脑的左侧皮质,或者...
医师:你见过皮质病变引起的舌体偏斜吗?
杰:没有
医师:为什么?
杰:因为我到神经科才一周……

而让杰难受的还不止这些,他在一个月甚至不到一个月时就要换家医院。不熟悉新的环境,不熟悉身边人,不知道怎么做哪些操作,好像四处飘荡,无依无靠。

而在忙碌的妇产科,艾利奥特的经历也并不如意。

他每天加班加点,生物钟完全被打乱,但因为能够亲手迎接新生命,他还是非常享受这个过程。

而正当他要把妇产科当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时,却意外地得知科室的人给自己的评分很低。对此他非常失望,这个插曲也间接地导致了他后来没有选择进入妇产科。



梦想闪耀,现实黯淡

度过了艰苦的四年,他们终于迎来了人生的小高潮——毕业。

毕业典礼上,看到学位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医学博士」(M.D.),大家都乐开了花。这也意味着,这 7 位终于可以作为一名医生到医院工作了。

他们被配到不同的医院作为实习生开始工作,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年轻的医生们充满干劲。

然而,刚毕业时的雄心壮志很快就被现实压得粉碎。

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他们实习期,那就是——超负荷。

简被分配在波士顿市立医院的内科实习,高强度的工作几乎让她吃不消——

作为一名实习生,
你不得不拼命工作,牺牲健康。
我现在感觉筋疲力尽,
只要一想到呆在这样一个经营不善的医院常年待下去,
就会觉得很没意思。

在剑桥医院的杰面临同样的问题。

他当时的状态是 ,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关心病人,因为他已经筋疲力尽,甚至在工作中也会精神恍惚,犯下一些常识性的错误。

这种状态对他的家庭也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

杰真的没有时间去做别的事情
(就算回到家里)他非常疲倦,而且牢骚不断

同样,在弗莱明联合医院实习的艾利奥特也越来越疲惫。

他每周工作八九十个小时,一年里根本没有一个周末是休息的,每隔三天就要值一次夜班。

跟杰的情况一样,这些问题也直接地影响到艾利奥特的家庭——

婚后一年就感觉很艰难
(丈夫根本没有时间陪我)我常常感到很寂寞

更糟糕的是,有的实习生很少有时间真正照顾病人,更多的时候,他们充当着免费劳动力,帮高年资的医生处理杂事。

总之,筋疲力尽、缺乏价值感,是这段时间里他们的共同状态,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他们只能默默承受,这也许就是成为一名医生的必经之路。



不同的道路

转眼间又过了十几年。

杰完成了四年住院医师培训后当上了一名精神科医师,还开了一家私人诊所;艾利奥特成了一名麻醉师,同时做一些科学研究工作;戴维成了一名眼科专家……

而与他们几个相比,汤姆的情况就要糟得多。

结束了住院医师培训后,汤姆搬到印第安纳州,在布卢明顿医院的急诊室里做一名急诊医生。他很享受当时的工作状态——

这是我的工作,我爱它。
我喜欢没日没夜没有休假地工作……

但令人意外的是,合同到期后,医院却不再与他续约。

对此,汤姆的说法是——

我的工作理念和急诊室管理者有所出入,我总是因为花时间与患者接触而迟交病历……
同时,我的纹身、发型、讲话的方式,让我怎么看都不像「一个医生应该有的样子」……

第四次结婚后,汤姆成了一名「流动医生」,也就是说他不得不四处奔波,只为找到一份急诊室的工作。更加讽刺的是,作为一名有着 15 年急救经验的医生,他却根本负担不起自己医疗保险。

当摄制组再一次见到汤姆时,他身材肥胖,行动迟缓,看得出,他的健康状况已经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汤姆之外,7 位中的其他 3 名男生也都先后经历了离婚。

而跟相继离婚的男同胞们不同,简则在 40 岁之后终于成立了自己的家庭。

在工作方面,简仍然留在自己做实习生和住院医师的波士顿市立医院,在那里,她从事着内科、基础保健和预防医学。

这家医院的座右铭是「无一例外的照顾」,因为来这里的患者几乎都是这个城市里的贫困、边缘人士。其中百分之八十的患者都经受过严重的暴力创伤,比如被强奸,被绑架,房屋被烧毁,很多患者面临药物滥用,艾滋病,家庭暴力等问题。

在这种环境里待久了,很多医生都因无法忍受而选择了离开,而简则选择直面,她试图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现状,尽力帮助患者。尽管初级保健工作与付出相比,工资少得可怜,她依然兢兢业业地奋斗着。


而另一个女生谢里尔,是 7 人当中唯一没有从事医疗的一个。

结束了 4 年的儿科住院医师培训后,谢里尔创办了自己的移动医疗诊所——「The Family Van 」(家庭旅行车)。

此外,她还成立了「Echoing Green」(绿色回声)(一个致力于社会改革的非盈利组织),作为「Echoing Green」的主席,她主要的工作是四处社交、演讲,为相关企业募资。

对于为什么没有留在医院做一名儿科医生,她解释道——

在儿科最让人沮丧的地方在于:
当你把一个受伤的儿童治好了以后,
他还是会回到原来那个让他受伤的地方继续被伤害,
因此我意识到改变残缺的教育、经济体系比当一名医生更重要。

中年的谢里尔虽然还没有结婚,但生活非常快乐充实。


如果重来,还会选择做医生吗?

当简三岁的女儿告诉她,自己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的时候,简的心里五味杂陈,因为这条道路有多么艰难,要作出多大的牺牲,她自己心里最清楚。

但是另一方面,她想,「这又何尝不是一份生命的馈赠,如果这是女儿选择的路,自己只能支持。」

汤姆反思自己的职业生涯时总结道——

从医多年,我从中感受到了极端悲伤和快乐,活了大半辈子,我想不出其他任何一样东西像从医一样沉重。

然而,当被问到「如果能重来,你还会选择当一名医生吗?」,汤姆还是坚定地回答——会!


user avatar

九品芝麻官。


包龙星在落难之际,找到了尚书大人、

当年,自己的爹对他有救命之恩,他便许下承诺,以后拿着这半边饼来找他,一定竭尽全力帮忙。

谁知...

尚书大人早已被奸官收买。

等到包龙星再提及爹对他的恩情时,尚书大人如此回答:

当时我就觉得,这个桥段太假了吧,

世上有忘恩负义之人不假,但是,怎么可能有这种对救命之恩都随口带过的人?


后来,就有了笑笑和卢本伟的李庄白肉事件...

给不关注电竞主播的人科普一下:

笑笑是一个出名的电竞主播。

几年前,还在打比赛时,他对同为电竞选手的卢本伟很讲义气,真把他当兄弟看。

(左笑笑,右卢本伟)

当年,大家都一穷二白,笑笑和卢本伟几人一起去饭,

笑笑掏出最后一点钱,点了份李庄白肉,并说那是吃过最香的一顿饭。


转型主播后,笑笑先火了,并大力帮卢本伟吸引人气。

谁知道,卢本伟坐上了直播一哥的位置后,逐渐和笑笑反目成仇。


后来,两人在微博上对质,笑笑说,我一直把你当真心兄弟。

卢本伟回答:表面兄弟而已。


笑笑念及旧情,说当年的李庄白肉,是自己这辈子吃过最香的一顿饭。

而卢本伟的回应是:


那时我就明白了,那个电影桥段还真不假。

毕竟,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

user avatar

80年代美国电视剧《哥伦布》中,晚年的哥伦布去见病床上晚年的伊莎贝拉女王,哥伦布对女王道歉说:很对不起,我这些年一事无成,既没有给西班牙带来财富和黄金,也没有转化好异教徒,辜负了陛下当年的厚爱。伊莎贝拉却眼里闪着泪花对他说:”不,你创造了前人从未能及的伟业,你的一生就是一个历史性的胜利“(大意如此)。印象中《大航海时代3》也有类似的台词。

这个台词看似鸡汤,其实比很多所谓“因为哥伦布的航行没有找到金子,发现的地方也被证明不是印度,结果被视为大骗子,遭到西班牙王室冷落,穷困潦倒而死”之类的坊间流行段子要接近史实多了。要是伊莎贝拉和斐迪南就这点水平和眼界,满脑子就想着挖金子,那也不会被视为一代明君了。

当然因为我不懂西班牙文,所以没看过原始史料,不过有本书《图说天下:大航海时代》对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有比较详细的介绍(这本书干货很多,连中葡屯门之战都有,所以对这件事的描述应该大体是可靠的)。

1493年哥伦布载誉而归时,伊莎贝拉确实一度完全履行了她在航行前的承诺,给了哥伦布大笔封赏不说,还立刻任命哥伦布为“印度”总督。因此,哥伦布在之后的航行期间,一度在伊斯帕尼奥拉岛(今海地)设立了总督府,开始统治该岛。然而,哥伦布之后却一度遭到逮捕。因为他在当总督期间胡作非为、草菅人命,对当地人滥杀、酷刑、强奸等无恶不作,被人告发加上证据确凿,因此被伊莎贝拉和斐迪南派人抓了回去,押回西班牙。

这点其实跟有些影视剧的塑造(比如《1492征服天堂》)刚好相反,伊莎贝拉原本要求哥伦布在新殖民地尽量善待当地人。这点很好理解,当时的卡斯蒂利亚刚打完再征服战争不久,实力还很有限,跟查理五世那时候的权倾天下没法比,在新大陆更是立足未稳。万一当地人很能打,岂不节外生枝?所以急需先收买人心,稳固统治。哥伦布在伊斯帕尼奥拉的残暴统治,严重违背了女王的既定方略,被打入大牢实属情理之中,这也只能怪他自己搞砸了。估计就是怕影响了哥伦布高大全的形象,所以很多美国影视剧、文化产品甚至以前的国内书籍都刻意隐去了这一点。

但是,对于哥伦布探索本身的成果本身,伊莎贝拉其实一直是很重视的,甚至有点但喜其胜(发现了土著地盘那也是地盘)、不虞其败(搞错了印度就算了,将错就错,就姑且继续听他忽悠吧)的意思。在第一次航行发现的地方明显不像印度的情况下(没有香料和其它贸易品,只有土人),伊莎贝拉仍然一次又一次的资助他航行。哥伦布最后出航的次数不是1次,而是4次,说西班牙王室不支持(有可能就是伊莎贝拉装聋作哑有意而为),根本不可能。

哥伦布被逮捕入狱之后没多久,就又被斐迪南放了出来,理由正是因为他是有功之臣,如果当作罪犯对待,恐失全欧洲来投者之望,所以又赦免了他。哥伦布原本被剥夺的财产也全部得以恢复,就是还想当总督是没有可能了。此事之后,伊莎贝拉已经任命了Ovando y Caceres为“印度”新总督(后改名新西班牙总督)。

哥伦布虽然没有到达印度,但是确实已经发现了大批未知领土,对于刚刚开始航海探索的西班牙人来说(不像葡萄牙已经搞了近百年)意义也很重大。有新领土在希望就在,就意味着几近无限的发展扩张和转移过剩人口的空间,更何况伊斯帕尼奥拉的第二任总督还在任上发现了不少矿产资源。这点伊莎贝拉和斐迪南自然清楚。

1499年达迦马从印度归来,确实引发了卡斯蒂利亚国内一片失望之声,但是所谓视为骗子和冷落是不存在的,不然根本不能解释1502年伊莎贝拉又派出哥伦布做第四次航行,这次航行依然动用了与第一次航行规模相当的四艘船,要知道这船和经费都是卡斯蒂利亚女王自己出的,要明知道是骗人还接着重用,雷锋啊?除了寻找马六甲海峡的名义上的任务之外,哥伦布也想借此次航行成果讨回自己的权益(总督),当然他也不服输,不想承认自己毕生奋斗的事业是错的,所以打死都不改口说自己发现的地方不是印度。

而1504年这次航行结束时,距离哥伦布去世其实也就2年了。这时候的哥伦布也并没有很多人说得那么苦逼,西班牙人在伊斯帕尼奥拉的收入给他的10%分成(与伊莎贝拉协议中的条款),以及航行中搜刮到的财宝都价值不菲。

当然,也不能因此将伊莎贝拉和斐迪南视为无限宽容的好人,哥伦布确实没能讨回总督职位,虽然这是因为他的暴政罪被剥夺,但毕竟伊莎贝拉确实曾经许诺给他(哥伦布的儿子因此跟斐迪南国王打了很多年官司)。因此,也可以说伊莎贝拉的确一直在利用或榨干哥伦布的航海家能力,为卡斯蒂利亚开疆扩土——这大概就是”郁郁不得志而终“说的来源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影视剧里那些初听起来让人忍俊不禁,甚至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台词,往往在情节深入、人物铺垫到位后,才显露出其背后深藏的智慧和逻辑,让人拍案叫绝。这类台词就像一颗颗隐藏在平凡话语下的珍珠,需要细细品味才能发现其光芒。举个例子,在一些古装武侠剧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角色在面对强大敌人时,摆出一副“不在乎生死.............
  • 回答
    在浩瀚的影视世界里,总有一些情节,即便在我们看来天马行空,离谱得像编剧集体嗑嗨了,事后一查,却发现它们有迹可循,甚至是我们真实世界的某种映射。这些“似真还假”的桥段,往往比纯粹的虚构更能触动人心,因为它们撕开了现实的某个角落,让我们看到了隐藏在平静表面下的波涛暗涌。1. 间谍的“秘密指令”与“死信箱.............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每次看完一部好剧,总有那么一两个情节,能把我看得嘴巴都合不拢,甚至需要暂停缓一缓。要说最让我震惊的,脑子里立刻跳出来的是这两部剧:《权力的游戏》——“血色婚礼” (The Rains of Castamere)天呐,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时那种被晴天霹雳击中的感觉。那是第三季的.............
  • 回答
    30天打卡挑战:那些让我细思极恐,再也不敢直视的电影片段进入“细思极恐”这个主题,我脑子里瞬间闪过好多画面,有些是童年阴影,有些是长大后才领悟到的深刻恐惧。要挑一个“不敢再看第二遍”的片段,真的有点难选,因为一旦被某个镜头“击中”,它就会像一颗钉子一样钉在你脑子里,挥之不去。不过,有一部电影里的一个.............
  • 回答
    说实话,要让我挑出那些看了三遍以上的影视剧,还真得好好回忆一下。很多剧看完就觉得很棒,但要说反复观看,那得多有魔力才能让我一次又一次地沉浸进去。要说让我反复品味的,脑海里第一个浮现出来的,绝对是 《老友记》(Friends)。这已经不是“三遍以上”能形容的了,估计我每次重新捡起来,都能找到新的乐子。.............
  • 回答
    我见过不少这样的剧,看着开头觉得挺有意思,剧情推进也算顺畅,结果越往后越觉得不对劲,细思极恐,简直是智商被按在地上摩擦。比如说,一个常见的套路是“完美犯罪”与“巧合侦破”的结合。主角是个智商超群的犯罪天才,计划周密到令人发指,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滴水不漏,天上飞过一只鸟都会被他纳入计算范围。然后,他真.............
  • 回答
    刚开始写这个的时候,脑子里闪过好多画面,有点儿像是翻老照片,有的是青春的回忆,有的……嗯,就不那么美好了。有一个片段我记得特别清楚,大概是大学时候看的,一部台湾偶像剧,名字嘛,现在想想就脸红,就不提了。剧情大概是男主角为了追求女主角,使出了浑身解数,其中有个桥段是,男主角得知女主角喜欢下雨天,然后,.............
  • 回答
    有些影视剧,简直就是对原著的一次“升华”,它们不仅仅是忠实地还原故事,更在其中注入了新的灵魂,让那些原本就精彩的故事,变得更加触动人心,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纸面的想象。1. 《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这绝对是无数人心中的神作,而它的原著,是史蒂芬·金的短篇.............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那些刚步入社会的小伙伴们,在30天的打卡挑战里,能找点啥来对味儿的影视剧看。说实话,这年头,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就跟掉进了一个没玩过的游戏地图,啥都得从头学,啥都可能踩坑。这时候,看点剧,不光是放松,更是给自己充充电,学点经验,打打鸡血。我给你挑的这几部,不一定都是最新的,但绝对是那.............
  • 回答
    在我观影经历的浩瀚星河中,要说哪个片段最霸气、最有气势,那必须是电影 《角斗士》(Gladiator) 中,马克西姆斯(Maximus)在罗马竞技场上,以一人之力,对抗无数职业角斗士 的那个场景。这个场景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不仅仅在于其动作场面的宏大,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深沉情感、人物的坚韧不拔,以及那.............
  • 回答
    影视剧中那些惊艳时光的“女扮男装”形象,总能轻易勾起我们心中那份对洒脱不羁、帅气逼人的向往。这些角色之所以经典,不仅仅是因为她们扮相的巧妙,更在于演员如何将女性的柔美与男性的英气在一人身上融会贯通,塑造出令人信服的“他”。说到“女扮男装”,脑海中第一个闪过的名字,可能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永远活.............
  • 回答
    影视剧中最震撼我的片段,往往不是因为特效有多么炫酷,也不是因为剧情有多么跌宕起伏,而是因为它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或者让我对某个概念、某种情感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些片段如同电影中的一记重拳,让我久久无法平静。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片段,来自电影《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
  • 回答
    影视剧里那些让人按捺不住口腹之欲的场景,简直是味蕾的盛宴,光是想想就让人垂涎欲滴。我最近又重温了一些经典桥段,越看越觉得饿,恨不得立马钻进屏幕里大快朵颐。说起让我食欲大开的,第一个浮现在脑海的必然是电影《舌尖上的中国》系列里的各种美食呈现。它不只是展示食物,更是将食物背后的故事、地域文化、烹饪的匠心.............
  • 回答
    影视剧里的“跨服聊天”,我脑子里一下子就蹦出好多。这玩意儿吧,看着乐呵,有时候又觉得挺现实的,总有那么几个人,你说东,他跟你扯西,仿佛活在俩世界。要说最经典的,那还得是《武林外传》里的某些桥段。你想啊,老白是个读书人,讲究的是文绉绉,引经据典。但佟湘玉吧,一口陕北话,脑回路也和老白不是一个频道。就记.............
  • 回答
    《甄嬛传》里的甄嬛,绝对是我心中“黑化”的巅峰之作。最初的甄嬛,出身官宦之家,温婉尔雅,聪慧过人,怀揣着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希望能与心爱之人过一生。她就像一株初绽的莲花,纯洁无瑕,不染尘埃。然而,紫禁城的宫墙,是她命运的牢笼,也是她心底最后一点纯真的埋葬之地。从眉庄的失子之痛,到沈贵人被猫抓伤毁容,再.............
  • 回答
    影视剧里,那些帅不过三秒的瞬间,简直就是为观众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心碎”体验。你以为主角要开挂,要拯救世界,结果下一秒……嗯,还是得回到现实。这类片段往往集“装逼”、“反转”、“搞笑”于一体,令人啼笑皆非,印象深刻。我先举几个我印象特别深的例子,大家可以一起回忆回忆。1. 《国产凌凌漆》—— 周星驰的.............
  • 回答
    在影视剧的璀璨世界里,总有一些情节,就像一股狂风,将观众的眼球吹得目瞪口呆,那就是那些淋漓尽致、毫不掩饰的“炫富”场景。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金钱展示,更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一种阶级的刻画,甚至是一种对人性欲望的探讨。还记得《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那场永无止境的派对吗?盖茨比的每一次宴会都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
  • 回答
    影视剧中的经典传奇诀别,往往能触动观众最深处的情感,让人久久难以忘怀。它们不是简单的告别,而是充满着命运的纠缠、情感的极致,以及对生命、爱与责任的深刻诠释。《泰坦尼克号》——杰克与露丝的冰海诀别这是很多人心中最经典的诀别之一,也是爱情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当泰坦尼克号沉没,冰冷的海水吞噬一切,杰克为.............
  • 回答
    影视剧里的医学常识错漏,真不少!有些是真的离谱,有些则是为了戏剧效果可以理解,但仔细琢磨起来,还是挺让人“出戏”的。比如,最常见的,“心跳停止,立马需要按压”。虽然CPR(心肺复苏)很重要,但电视剧里常常把这个过程描绘得过于简单化和戏剧化。现实中,一个人心脏骤停,尤其是像电视剧里那样,可能因为情绪激.............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那些看得人热血沸腾、酣畅淋漓的群殴场景。这种场面,不仅仅是打打杀杀,更是角色情绪的宣泄,是命运的碰撞,是故事高潮的极致展现。我心中的几个代表作,说出来就觉得浑身来劲儿。1. 《角斗士》(Gladiator)—— 罗马竞技场上的绝境反击说起群殴,怎么能绕开罗马竞技场?马西姆斯,这位曾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