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比较好的政治、官场的小说、电影、电视剧?

回答
我理解你想找些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关系复杂,能让你对政治和官场运作有更深层次理解的作品。这些故事往往不仅仅是权力斗争,更触及人性的善恶、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以下是我为你精选的一些优秀作品,我会尽量详细地介绍它们,并附上一些观看或阅读时的侧重点,希望能帮助你找到感兴趣的那一部:

电视剧类

《人民的名义》 (中国大陆)

看点: 这部剧可以说是中国反腐题材的巅峰之作,它的成功在于它真正触及了观众最关心的痛点——腐败。故事围绕着一位正直的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李润杰,在侦破一起涉及多名厅局级官员的腐败大案中,层层剥茧,最终揭露出一个庞大的利益链条和深藏不久的“老虎”。
详细解读:
人物塑造: 剧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饱满,有正义凛然、坚韧不拔的李润杰,也有玩世不恭但内心有良知的侯亮平(季检)。反派方面,祁同伟从一个贫穷但有理想的农村青年,一步步走向堕落,其心路历程让人既痛恨又唏嘘。高育良书记则代表了那种“学而不术”的官员,看似温文尔雅,实则被权力腐蚀。沙瑞金作为新任省委书记,代表了改革和希望,他上任后的种种举措,也展现了新时代反腐的决心。
情节设计: 剧情环环相扣,悬念设置得非常巧妙。从一起小小的“丁义珍”出逃案,到牵扯出“山水集团”,再到背后更深的“政治团伙”,每一条线索都紧密相连。剧中的一些官场潜规则,比如“一问三不知”、“官官相护”等,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对现实的官场运作有了直观的了解。
思想深度: 它不仅是一部反腐剧,更是一部关于权力、人性、理想与现实的探讨。剧中的很多台词都很有哲理,例如“很多事情,你以为自己是救世主,结果却是帮凶”、“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造福人民,用坏了就是人民的罪人”。
观看提示: 刚开始看可能会觉得人物众多,线索繁杂,但坚持下去,你会发现它是一部值得细品的佳作。可以关注一下剧中对于不同级别官员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的刻画。

《纸牌屋》(House of Cards) (美国)

看点: 这部剧被誉为“美国官场教科书”,它赤裸裸地展现了美国政坛权力斗争的黑暗面。故事围绕着弗兰克·安德伍德,一位为了权力和地位不择手段的国会议员(后来成为总统),讲述了他如何通过各种阴谋、操纵和背叛,一步步登上权力顶峰。
详细解读:
人物塑造: 弗兰克·安德伍德绝对是政治角色的经典代表。他打破“第四堵墙”,直接与观众对话,坦白自己的阴暗心思,这种叙事手法非常独特,让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他的冷酷和野心。他的妻子克莱尔·安德伍德同样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她冷静、精明,是弗兰克最得力的“战友”,也是他最强劲的对手。
情节设计: 剧情节奏非常快,每一集都充满了算计和反转。从利用媒体、收买人心,到制造丑闻、清除异己,弗兰克无所不用其极。剧中的政治博弈非常复杂,涉及总统、参议员、媒体、利益集团等多个层面,展现了权力运作的精妙和残酷。
思想深度: 《纸牌屋》探讨了权力的腐蚀性,以及在政治舞台上,道德往往是需要被牺牲的。它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了达到所谓的“更大的利益”,可以牺牲多少原则?这部剧的台词也非常有力量,充满了政治智慧和对人性的洞察。
观看提示: 这部剧的英文台词可能需要一些耐心,但理解剧情后,你会发现它所展现的策略和心理博弈非常精彩。可以注意观察弗兰克如何利用各种机会,以及他与克莱尔之间复杂而又互利的联盟。

《是,大臣》(Yes Minister) / 《是,首相》(Yes Prime Minister) (英国)

看点: 这是一部经典的英国讽刺喜剧,它以幽默的方式揭示了政府部门和公务员体系的运作方式,以及政治家和官僚之间的博弈。剧中的核心冲突在于,试图推行改革的部长(后来是首相)总是要面对“大臣”汉弗莱·巴普尔爵士这位心思深沉、极力维护官僚体制的常任秘书。
详细解读:
人物塑造: 汉弗莱爵士是这部剧的灵魂人物。他说话滴水不漏,善于运用各种晦涩的词汇和逻辑来“绕晕”部长,从而阻止任何可能威胁到官僚体制的改革。他的精明和油滑,让观众忍俊不禁。吉姆·哈克(后来的哈克首相)则代表了一个有心做事的政治家,但他总是被汉弗莱“摆布”。
情节设计: 每一集都是围绕着一个具体的政策或议题展开,部长想要推动,汉弗莱则想方设法阻止或将其“稀释”。但这种阻止并非通过直接对抗,而是通过巧妙的语言、繁复的程序、模棱两可的解释。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斗争,充满了智慧的碰撞。
思想深度: 这部剧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官僚主义”的本质。它告诉我们,在任何体制下,维护既得利益和维持现有秩序的力量往往比改革的力量更强大。它也讽刺了政治家和公务员之间的权力不对等,以及信息不对称是如何被利用的。
观看提示: 观看这部剧需要一些对英式幽默和政治体制的基本了解。你可以关注汉弗莱如何用精妙的语言艺术来化解危机,以及吉姆·哈克是如何在重重阻碍下勉强前行的。

电影类

《聚焦》(Spotlight) (美国)

看点: 这部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讲述了《波士顿环球报》“聚焦”报道小组揭露天主教会在波士顿地区长期存在的性侵儿童丑闻的过程。虽然不是直接的政治权力斗争,但它展现了媒体监督、真相揭露以及强大机构内部的腐败与掩盖,具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和官场警示作用。
详细解读:
人物塑造: 影片中的记者们并不是孤胆英雄,他们是一个团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职业素养。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包括来自教会的阻力,来自社会的质疑,甚至来自内部的怀疑。但他们坚持不懈,展现了记者职业的使命感。
情节设计: 影片的叙事非常扎实,一步步地展现了记者们如何搜集证据、采访受害者、与律师合作、最终将真相公之于众。整个过程充满了挑战和危险,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冷静和专业。
思想深度: 《聚焦》是对媒体力量的赞颂,它告诉我们,媒体的独立性和勇气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同时,它也揭示了任何强大的机构,如果缺乏监督,都可能滋生黑暗。影片对教会内部的掩盖和腐败的描写,引人深思。
观看提示: 这是一部节奏相对平缓但极其震撼的电影,重点在于理解记者们如何一步步推进报道,以及背后所蕴含的勇气和责任。

《十二怒汉》(12 Angry Men) (美国)

看点: 虽然不是直接描写官场,但这部电影极好地展现了“公义”和“程序正义”在关键时刻的重要性。故事发生在一个陪审团室,十二位陪审员需要对一名年轻人的生死做出判决。在最初的11人认为他有罪的情况下,一位陪审员(亨利·方达饰)坚持认为应该仔细审视证据,因为“一人有罪,他就会死”。
详细解读:
人物塑造: 影片的精妙之处在于对这十二个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陪审员的刻画。从最初的冷漠、偏见,到中间的愤怒、固执,再到最后的理性、反思,每个人的转变都非常细腻。尤其是亨利·方达饰演的8号陪审员,他代表着理性和对真相的执着。
情节设计: 整个电影几乎完全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内进行,依靠对话和推理来推动剧情。每一次对证据的重新审视,每一次对不同证词的辩驳,都充满了张力。影片展现了在一个压力很大的环境中,如何通过理性讨论和逻辑分析,最终达成共识。
思想深度: 这部电影是对“程序正义”的最好诠释。它告诉我们,在任何裁决中,都不能因为“多数人的意见”就忽略少数的声音,也不能因为“大家都这么认为”就停止思考。它也探讨了偏见、恐惧以及群体压力对判断的影响。
观看提示: 这是一部非常考验观众耐心和思考的电影。你可以重点关注8号陪审员是如何通过一步步的质疑,瓦解其他陪审员的偏见,并引导他们重新审视证据的。

一些额外的思考方向:

权力结构: 观察不同作品中权力是如何分配、流动和被滥用的。
人性的复杂: 政治和官场是人性的放大镜,观察人物在权力面前的真实面貌。
理想与现实: 多少人怀揣着改变世界的理想进入政坛,又有多少人在现实的泥沼中迷失。
信息不对称: 权力往往伴随着信息的控制,了解信息是如何被操纵和使用的。

希望这些详细的介绍能帮助你找到令你满意的好作品。这些故事都能让你在娱乐的同时,对政治、官场以及人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Enjoy!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推荐以下6部:


英剧:纸牌屋

House of Cards

图:BBC

是的,英剧。很多人看过美版的《纸牌屋》,美版虽好,但也只是小学生,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英国就上映了一版正宗的《纸牌屋》,剧集非常浓缩,一共三季,每季四集,逻辑紧密环环相扣,剧集虽短但信息量一点也不小

截图自英版《纸牌屋》

说英版正宗,是因为本剧是改编自迈克尔•道布斯(Michael Dobbs)写的同名小说,剧情很大程度上忠于原著,而这本书的作者也正是当年撒切尔内阁的幕僚长

小说《纸牌屋》。图:Q

英版的三季,每一季对应小说中的一个主题(House of Cards, To Play the King, The Final Cut),在这三季中,主人公Francis Urquhart分别要斗领导、斗国王(一度我真的差点儿以为他想废了君主立宪制)、斗同僚,完成从被放鸽子的党鞭,到手握重权的首相,再到被自己人坑死的过程。

截图自英版《纸牌屋》

奇怪的是,我们明知FU冷酷狡诈、手握数条人命,却又总是不希望他出什么太大的事儿,这种主人公的代入感之强,让人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诡谲的风云之中,想要亲自陪着他把这出政治大戏玩儿下去。

截图自英版《纸牌屋》

PS. 剧中英音真的好好听……

截图自英版《纸牌屋》

推荐等级:


美剧:纸牌屋

House of Cards

图:Netflix

像上文所说,美版《纸牌屋》已经有很多人看过了(甚至连王岐山都有推荐),可以说它的流传度要远大于其英版“祖宗”。

" 如果你不喜欢这桌子的摆法,掀了就是。" 图:Netflix

美版沿用了原小说的大体架构,主人公Francis Underwood也是从被领导放鸽子到黑了领导再到自己上台稳固江山,不同在于剧情设定在了美国的政治体系内,用白宫里的一套取代了唐宁街和白金汉宫的玩法,自然也就没有了斗国王的桥段——但是后院起火还是很爽的呀。不过虽然政体不同,但斗争的手段大同小异。


截图自美版《纸牌屋》

相比英版,美版的剧集更长,情节更丰富,不仅在人物关系上增加了一些变量,使得大大小小的利益网被拉扯得形状更不规则,更是在外交梗上做了文章。英版中的外交牌不太多,而美版里的外交则是大张旗鼓的美俄博弈。这种博弈不同于我们在新闻里看到的握手碰杯,而是实打实赤裸裸、当面锣对面鼓的威逼利诱和让步妥协。剧中俄罗斯总统的原型呼之欲出——强硬,直接,高傲,还离过婚……

图:Netflix

最耐人寻味的是这位总统在剧中还一再“调戏”FU的妻子,让人在现实中也增加了一点点联想……

图:Netflix

当然,其中也少不了给中国加一笔,唔,剧情需要不要多想。

美版目前已经出到第四季,第五季预期在今年5月30日回归。值得一提的是,英版中FU的妻子已经是个狠角色,而美版中的妻子似乎比英版中更加野心勃勃,一边看一边就会联想到现实中某位前总统的妻子,而随着这位女士在去年的竞选中落败,我们对于第五季的走向更加期待了。

截图自美版《纸牌屋》

PS. 第五季宣布回归之日“恰好”就是特朗普就职典礼之时呦~

推荐等级:


英剧:是,大臣 /是,首相

Yes, Minister/ Yes, Prime Minister

图:BBC

《是,大臣》和《是,首相》在中国原本算是小众英剧,喜欢它的大多是英剧迷。其实说来也未必小众,只是这部戏上映之时我们大多还没出生,等我们看剧的时候,unfortunately,三个主演已经有俩去世了。所以如此“大龄”的戏,看的时候建议不要太苛求画质~

去年英国脱欧让这个上世纪80年代初的政治讽刺喜剧重回观众视野。剧中Humphrey Appleby精辟地解释了为什么英国曾经明明膈应欧洲还要跟他们打成一片,这段话在脱欧的背景下不但不过时,反而让吃瓜群众豁然开朗,瞬间圈粉——

截图自《是,大臣》

在看过的所有英美剧中,这两部可说是心头大爱。虽然也是政坛的博弈,但主要集中在大臣/首相和公务员之间的相爱相杀,没有那么阴暗和血腥,只是小小的伎俩就互相耍得团团转,包袱一个接一个,优劣地位的转换全在一根小辫子,字里行间透着幽默,说着说着就把你绕进去了,绕进去了还带着你出来,在暗爽和欢乐中就学到了英国政体的各种小知识——以及官僚们的常见套路。

截图自《是,大臣》

截图自《是,大臣》

截图自《是,首相》

虽然在中国没有其他剧那么火,但这两部在英国可是颇有名声。到什么程度呢?就连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也忍不住客串一段来过瘾,而且在其中大大地自黑了一把,场面甚是欢乐。

图:澎湃新闻

好玩的是,他们也会互相看不上对方的学校,剑桥怼牛津,牛津怼剑桥,牛津剑桥一起各种怼“别的学校”。于是LSE毕业的部长就这样被秘书们鄙视了~

截图自《是,大臣》

对于大英帝国的一切也是蜜汁优越,包括语言。

截图自《是,首相》

PS. 剧中屡有高能对话,就算看着中文字幕也有可能一脸懵逼,值得N次回刷哦。

推荐等级:


(更多内容,欢迎移步公众号 “青崖白鹿”)

(微信号 : qingya-bailu)


法剧:马赛

Marseille

图:Netflix

《马赛》讲的是法国城市马赛的市长之争,虽没到国家一把手的层面,但套路手腕一点不含糊,甚至因为要贴近最基层的民众,还会动用一些小混混助阵,可以算是纸牌屋的低配版吧。

截图自《马赛》

看惯了英剧的紧绷绷和美剧的快节奏,慢下来看看法国style的政治风云也别有味道。剧情处处流露出不费力的法式浪漫。玫瑰,红酒,摩天轮,甜言蜜语应有尽有,搭配着港口的景致,一股海风拂面的清新扑面而来。

图:Netflix

但其实更多的不是浪漫,是浪……比如市长候选人卢卡似乎跟所有女士都能随时随地打一炮(自然也是能想到,打完炮就互相变炮灰了),临到电视辩论前还不忘对化妆师来一句“我不为辩论而紧张,但一想到您也会看着我辩论,我就会紧张”,就更不用提对市长的后院儿浇水施肥了。

(下图未成年勿入)

截图自《马赛》


截图自《马赛》

但这些不是重点。在第一季,各方人马已经开始为赢得市长之位无所不用其极:报复,毒品,同性恋,黑账,凶杀,小混混拉票,足球俱乐部,一夜情,挖墙脚……这些街头市井想到想不到的招数悉数登场,竞争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变幻莫测,这一秒还是对手,下一秒就成了伙伴,今天还是金主爸爸,明天说杀就杀了。

截图自《马赛》

截图自《马赛》

比起总统或首相之位,马赛市长的争斗多少有点儿显得小打小闹。级别不够,情节来凑,于是到第一季后半段时突然就起了点儿琼瑶加韩剧范儿,恨不得就想说一句欧巴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看得人险些一口老血喷出来,但也更加有趣。为了不剧透,就不说到底是什么梗了。一看便知。

截图自《马赛》

难得的是,剧中两位市长竞争者都对马赛这座城市抱有感情,倒是比一些只求前途不问百姓的官员们有了点人情味,也稍微温润了一些。


截图自《马赛》


《马赛》到目前只演了一季,但Netflix已经在去年宣布会续订第二季,回归时间未定,可以期待一番。

推荐等级:



美剧:暴君

Tyrant

图:FX

《暴君》在我看来是一部大胆和有野心的作品。整部剧集建立在一个叫Abbudin的中东国家,这次倒不需要斗领导斗同事,但更可怕的是手足相争和阿拉伯文化之下独裁与民主思想的撞击。

一个是暴力专横的Al Fayeed家族长子Jamal,一个是在西方国家多年归来的医生Bassam,弟弟当医生当得好好的忽然搅进了家族政治的浑水,要撤不撤越陷越深,民主思维和独断专行的对撞越演愈烈,终于在第一季的结尾差点儿干出了李世民当年干的事儿。

值得玩味的是,专横狂躁的哥哥对这个弟弟却几乎是百依百顺,言听计从,而一向反对暴力流血的弟弟却在默默策划推翻哥哥。

究竟谁才是暴君?不一定。

图:FX

《暴君》虽然号称是在演一个虚拟的政权,但剧中人物却和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巴沙尔也是次子,原本是想当医生的,在哥哥死后被召回国,父亲去世后接任了叙利亚总统职位,上台后对反叛者的态度越发强硬……

这部剧到目前为止拍了三季,因为中东问题过于敏感,FX不再续订了。如果没有下家接手,也许第三季就成了大结局。

鉴于我只看完了第一季,后面还没开始追,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所以这部剧就不推荐等级了。


日剧:变革

Change

图:日本富士电视台

相比其他几部政治剧, 这部2008年上映的日剧可谓一股清流。一个酷爱天文学、完全不懂政治、呆头呆脑的小学老师朝仓启太,只因为是议员的儿子,被生拉硬拽继承了父亲的衣钵,踏入陌生的领域,一路跌跌撞撞从议员做到了首相(内阁总理大臣)。

纯良的朝仓启太疏于政治,毫无心机,当选议员可能性不大,只能在没有其他人选时死马当活马医。但除了一些传统的政治考量,显然颜值也是踏入政坛的一张好牌。

截图自《变革》

还记得当年的木村拓哉吗? 截图自《变革》

截图自《变革》

日本政坛与欧美并没什么太大不同。一样的居心叵测,暗度陈仓,自然不会因为朝仓是新人而特殊照顾。该挖坑也要挖坑,该结盟也要结盟,甚至该当炮灰也要当炮灰——党总裁/首相选举在即,几位大佬深知目前的支持率不足以稳固江山,于是想到拉一个“无能”的人先上来当替罪羊。就这样,朝仓议员被当做“无能的人”捡了个漏儿。

截图自《变革》

截图自《变革》

截图自《变革》

而此时的朝仓议员在解决什么问题呢?

截图自《变革》

不懂政治的人搞政治,总归比懂政治的人能让老百姓喜欢一些——看厌了老式政客的人们急切希望能出现一个有良心、说人话的首脑(也许,现实中某个国家的状况也正是如此)。政治门外汉的背景反而让朝仓启太遵从初衷,用真诚和情怀打动了民众,“误打误撞”当上了首相——现实中完全没有黑幕、全部出于情怀的胜选几乎是不可能,这也是《变革》吸引人的地方,它打造了一个人们希望的“幻境”。

截图自《变革》

自己都不相信能当选……

注:“总理”即内阁总理大臣,也就是日本首相。截图自《变革》

这只是第一步。更诡谲的考验还在后面。至此就不再剧透了。喜欢政治剧、又偏爱温暖清新感的同学不妨继续看下去。

截图自《变革》

PS. 剧中对日本人的英语也顺便自黑了一番

截图自《变革》

推荐等级:


几部剧各有千秋,有屌丝逆袭也有含着金钥匙的,有一本正经也有欢乐讽刺的,有暗黑的有温情的,甚至连英式美式阿拉伯式英语都集齐了,总有一款能让你喜欢。


更多内容,欢迎移步公众号 “青崖白鹿”

微信号 : qingya-bailu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