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乌克兰的未来是否会更好?

回答


乌克兰的未来走向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涉及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结构、民族认同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历史背景、当前局势、潜在挑战与机遇、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路径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当前局势
1. 地缘政治核心地位
乌克兰位于欧洲与亚洲的交界处,是连接东欧与西欧、俄罗斯与北约的“十字路口”。自1991年独立以来,乌克兰始终是俄罗斯与西方大国(如美国、欧盟)之间权力博弈的焦点。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和22年俄罗斯全面入侵后,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的中心。

2. 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发动全面入侵,导致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包括顿涅茨克和赫尔松)陷入长期冲突,同时乌克兰首都基辅及中部地区遭受重创。战争导致超过1.5万平民死亡,超过100万人流离失所,经济崩溃,基础设施损毁,国际社会普遍谴责俄罗斯的行为。

3. 国际社会的反应
西方支持:美国、欧盟、北约等通过军事援助(如武器、资金)、经济援助(如粮食援助)和外交压力(如制裁俄罗斯)支持乌克兰。
俄罗斯的反应:俄罗斯试图通过军事行动和经济封锁(如切断乌克兰天然气供应)削弱乌克兰的国际支持,并试图通过“去纳粹化”等政策巩固其在乌克兰的影响力。
中国等国家的立场:中国在战争初期保持中立,但后期通过“金砖国家”等机制呼吁和平解决冲突,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二、乌克兰未来的潜在挑战
1. 军事与安全风险
战争持续的可能性:俄罗斯的军事优势(如陆军、导弹、空中打击能力)与乌克兰的防御能力(如西方援助的防空系统、战术导弹)之间的平衡尚未明朗。若战争长期化,乌克兰可能面临更严重的资源消耗和人口流失。
地缘政治博弈:乌克兰可能成为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战略缓冲区”,导致长期冲突或代理人战争的风险。

2. 经济崩溃与重建压力
经济受损:战争导致乌克兰GDP下降约40%,农业、工业、能源等关键行业受损。2023年乌克兰的通货膨胀率超过30%,货币(格里夫纳)贬值严重。
重建成本:乌克兰需要数十年时间修复基础设施(如能源网络、交通系统),同时面对国际援助资金的不确定性。

3. 社会分裂与民族认同危机
东部地区的分离主义风险:顿巴斯地区居民对俄罗斯的亲近感可能长期存在,导致乌克兰政府面临内部稳定挑战。
民族认同的重塑:战争可能加剧乌克兰民族主义情绪,但也可能引发对俄罗斯文化的认同危机,进一步分裂社会。

4. 国际支持的可持续性
西方援助的瓶颈:乌克兰的军事和经济需求远超西方援助能力,尤其是美国和欧盟的财政支持可能因经济压力(如美国的通胀、欧盟的能源危机)而减少。
俄罗斯的反制:俄罗斯可能通过经济制裁、能源出口(如向中国、印度等国出售天然气)削弱乌克兰的国际支持。



三、乌克兰未来的潜在机遇
1. 国际地位的提升
加入北约与欧盟的可能:乌克兰的“欧洲化”战略可能推动其加入北约(如2023年北约峰会明确表示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但需解决俄欧关系紧张、北约东扩的争议等问题。
国际话语权增强:乌克兰通过战争成为国际政治的焦点,可能获得更多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与合作机会。

2. 经济转型与重建
农业与能源的潜力:乌克兰的农业(占GDP约12%)和能源(天然气出口)可能成为未来经济恢复的关键。
数字化与科技发展:乌克兰的科技产业(如软件开发)可能因战争而加速发展,吸引国际投资。

3. 民族认同的强化
战争作为民族团结的催化剂:乌克兰政府可能利用战争强化国家认同,推动“乌克兰民族”概念的普及,减少对俄罗斯文化的认同。
国际社会的认同:乌克兰的“主权国家”地位被国际社会广泛承认,可能减少外部干涉的可能。

4. 地缘政治的重新平衡
俄罗斯的“去乌克兰化”困境:俄罗斯可能难以长期维持对乌克兰的控制,而乌克兰的国际支持可能迫使俄罗斯调整战略。
中国等国家的介入:中国可能通过经济合作(如能源、贸易)与乌克兰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



四、未来可能的发展路径
1. 战争结束与和平重建
短期(13年):乌克兰可能通过国际援助和西方支持实现军事稳定,但经济和基础设施恢复需要长期努力。
中长期(510年):乌克兰可能在经济和政治上实现重建,但需解决内部社会分裂和外部安全威胁。

2. 战争持续与代理人冲突
若俄罗斯无法在短期内取得军事胜利,乌克兰可能陷入长期战争,导致人口流失、经济崩溃,甚至引发“去乌克兰化”政策(如俄语教育、文化渗透)。

3. 国际调解与和平谈判
如果乌克兰政府与俄罗斯达成某种妥协(如领土部分让步),可能结束战争,但需解决乌克兰主权与领土完整问题。

4. 乌克兰成为新的“欧洲支点”
乌克兰可能通过经济合作(如“一带一路”倡议)和地缘政治平衡(如与俄罗斯、中国、欧盟的互动)成为新的战略支点。



五、结论:乌克兰的未来是否“更好”?
从国际视角看:乌克兰的未来可能比现在“更好”,但需要时间。战争的结束、经济重建、国际支持的持续是关键。
从乌克兰内部视角看:战争可能加剧社会分裂,但长期来看,乌克兰的民族认同和国际地位可能得到巩固。
风险与机遇并存:乌克兰的未来取决于国际社会的持续支持、战争的结束速度、以及乌克兰政府的治理能力。如果乌克兰能够有效整合资源、推动改革,未来可能比现在更繁荣;但如果战争长期化,可能陷入更深的危机。



关键问题待解
1. 战争能否在20242025年结束?
乌克兰的军事能力与西方援助是否足以击退俄罗斯?
俄罗斯是否可能因经济压力或国际孤立而退出战争?

2. 乌克兰的经济能否在战争后恢复?
是否能获得足够的国际援助?
乌克兰的农业和能源是否能成为经济复苏的引擎?

3. 乌克兰的民族认同能否长期稳定?
乌克兰政府是否能有效应对东部地区的分离主义?
国际社会是否能支持乌克兰的主权主张?



总之,乌克兰的未来是“更好”还是“更糟”,取决于战争的走向、国际社会的支持力度以及乌克兰自身的治理能力。当前的局势充满不确定性,但乌克兰的“欧洲化”和“去俄罗斯化”战略可能为其未来带来长期的积极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人对乌克兰的自然禀赋没有认识。

在苏联解体初期,乌克兰是一个经济体量上与俄罗斯处于相同量级的国家,跟什么白俄罗斯、阿塞拜疆根本不是一码事,更别提什么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之流,甚至比哈萨克斯坦强的也不是一星半点儿。拥有核武器不说了,还拥有相当一部分的苏联遗留工业,以及非常强大的基础设施和基础教育。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虽然看着没有俄罗斯那1700多万大,但几乎每一寸都是膏腴之地,跟西伯利亚的烂地不是一个概念。乌克兰的黑土地不仅面积比中国东北的大,而且质量和雨热条件也比中国东北好得多。

苏联时期,赫鲁晓夫是乌克兰人,勃列日涅夫是“乌克兰帮”成员,这两个领导人在苏联框架下对乌克兰进行了堪称离谱的政策倾斜,赫鲁晓夫更是在20世纪50年代把克里米亚从俄罗斯划给了乌克兰。可以说,苏联中后期的乌克兰是苏联最亲的亲儿子,吃尽喝尽拿尽占尽。

苏联解体后,按理说乌克兰只需要在总统府栓条狗,然后不需要进行任何有意识的发展,只靠吃苏联的老本,人均GDP想跌到10000美元以下是不容易的。就算苏联解体后会有一些经济上的两极分化,考虑到寡头当政,各级贪官污吏中饱私囊的因素,乌克兰普通人的生活也绝对不会很低,至少能够达到南美水平,而且只高不低,因为乌克兰的整体受教育水平不低,工业底子实在雄厚,尤其是农田太给力,随便搞搞,大家就吃饱喝足了。

乌克兰只要不折腾,不要在国内搞一些莫名其妙的种族仇杀,不要加入北约,当官的哪怕腐败,只要别往西方转移(别转移太多),全国人吃饱喝足是根本不成问题的,他们是能躺着赚钱的。偏心眼苏联给它的遗产实在太丰厚了。

user avatar

苏联、以及他控制下的整个苏东集团,在20世纪的整个发展阶段中,做了一件很合乎经济规律的事情。

那就是生产上的专业化,为了在苏东集团内部整体性的提升生产效率,经互会对集团内部经济的指导思想是在统筹整个集团内部资源的情况下,推进地区生产专业化。这意味经互会将把分散在地区内部的专业化生产部门集中到一个地区内部,通过发挥地区内全产业链协作的优越性,节约社会劳动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经互会也会将该地区内部效率低下的工业部门剥离出来,将之原有的生产转移到其他专业化区域。通过这种方式,将一个地区内部的低效率经济部门吸纳劳动力释放出来,集中到该地区的领先(高效率)经济部门,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地区的经济效率,通过调整全地区内部的产业协同格局,提升产出函数中的技术水平要素,最终提升了社会总产出。

这个指导思想起先在苏联全境推行,随后进一步扩大到整个经互会的范围内。比如古巴成为了专职的蔗糖生产国;而后赫鲁晓夫要求阿尔巴尼亚成为苏联的果园,还因此酿成了两国之间的外交争端。

乌克兰,作为从苏联刚建国开始就备受关注的腹心地区,必然经历了彻底的专业化进程,达到了相对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这是大多数中国人对乌克兰传统印象的来源。

这种高水平的专业化分工在一个国家内是高经济水平的体现,但是这同时意味着乌克兰与整个苏东地区内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而且依赖这个地区为她提供配套的人力、原燃料和零配件。这就是时至今日,尽管双方关系降至冰点,但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仍然维持着较高的贸易额的原因,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产业内贸易。

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的混乱的自由化改革进程、亲欧洲的政治和经济关系以及无所作为的政府,极大的打击了乌克兰与原苏东地区内部的经济联系,乌克兰的高经济发展水平随着与这些地区经济联系的逐渐消失而坍塌。

只剩下了两种尚能维持的产业:1、能在本土完成产业自循环——找到原料、人力、零配件和技术支持的产业,2、原燃料、大宗商品和农业企业——初级产品生产者。这就是当前乌克兰经济的基本面貌——一个依赖出口原燃料,大宗商品和初级工业品的衰退中的已开发国家。

因此,乌克兰的状态是与人均GDP水平相当的越南大不相同的,对于乌克兰来说不存在一条将整个国家纳入现代经济体系的这样一条在白纸上作画的道路,不存在一条从发展中国家走向已开发国家的这样一条成熟的发展模式,这样一个历程乌克兰在苏联早期已经经历过了——红利只能释放一次。

其面临的问题是原苏联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转向市场经济和欧盟的转型期国家的问题,在前苏联的范围内只有三个波罗的海国家完成了这种现代化转型,但是这三个规模极小的国家无疑对乌克兰的参照是有限的。或许波兰、捷克和匈牙利也有参考作用,但是这三个经济体的位置不是乌克兰能够比拟的,一方面对西欧的经济收敛传导到乌克兰也需要至少几十年。

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乌克兰的经济不存在发展的可能性,只存在由国际原燃料市场的上涨赚取短期红利的可能。

所以,乌克兰的未来可能会更好吗?我觉得是有可能的,当十几年后乌克兰的常住人口在欧盟-乌克兰经贸协定(当然包括劳动力自由流动)的作用下降到1000-1500w的时候,乌克兰如果仍旧能够当前在原燃料和大宗商品方面的产出水平(个人认为产出肯定是会提高的——即使人口继续下降),那么其人均将达到1.2-1.3w美元,汇率条件更加有利,再加上旅居欧盟的乌克兰侨民的侨汇,日子显然比现在好得多。

当然了,如果乌克兰共和国还存在的话。


2022年补充:我TM怎么会知道会打仗?

user avatar

就乌克兰这四分之一左右的国土被炸的稀巴烂,尤其是东部的工业区。重建至少是几千亿美元级。

谁出钱?

乌克兰一年财政收入就3-400亿吧。没谁会出这个钱,还不起不说,还毫无价值。因为乌克兰本质上是个农业国。

现在乌克兰好像都欠着上千亿的外债,今年到期外债都有几百亿,超过了其外汇储备。不打这仗,经济都要崩。

除非泽宗说在基辅总统府下面找到了个大天然气田,够欧洲用50年。

否则就算战争结束了,也不会变好。

user avatar

乌克兰不可能更好。

因为大毛铁了心要把北约的裤衩给扒了,铁了心要看看北约会不会入场,如果入场是不是能打。

大毛是奔着和北约热战一次去的。要么打烂,要么你们认怂。

乌克兰以为自己很正义,其实只是大战的场地提供者。

欧洲也是如此。

user avatar

乌克兰其实有着一个发达国家的底子,苏联留给他最大的遗产不是核武器,也不是工业和基础设施,而是丰厚的教育资源,直到现在乌克兰依然能维持80%以上的高等教育普及率。

为什么乌克兰发展不起来呢?

俄国与欧洲反复拉扯,造成政治上的动荡和撕裂,领导人不是欧美买办就是莫斯科的走狗;

寡头垄断经济命脉,靠着腐败的政府掌控资源和金融行业,打压民营资本;

而现在呢?

拜普京先生所赐,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了;

政治上亲俄派被彻底清洗了,乌克兰民族空前团结;寡头们都跑到国外了,看乌克兰这个氛围,这些寡头就算敢回国,也不可能兴风作浪了。再加上泽连斯基在这场战争中树立了欧洲卫士的形象,战后大概率会获得大笔的援助和投资,乌克兰的前途是可期的。

甚至乌克兰自己不发展经济,就靠着去欧洲打工赚取侨汇,过得也会比现在更好。

user avatar

1949年的中国比1900年的中国究竟好在哪?

工业、资本、国际环境?


孔飞力在《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将中国近代的根本问题,阐述为政治现代化的问题,分开说是政治参与、政治竞争和政治控制。

1900年的晚清,几千人的官僚机器统治几亿人的国家,自己培养的几百万社会精英阶层,举人秀才与新学学生并未参与政府管理,反而充满怨恨,老百姓压根不知国民为何物。1900年,皇权不下乡,各省代理人向早期军阀过渡,乡绅代理人团练自保。1900年,国家税收沦入地方军绅把持。

1949年的中国人民具有民族自觉性,意识到自己参与国家建设,政府具有建立新中国的强大合法性。1949年的党政组织能够深入基层社会,了解私人与公共利益,保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1949年的政府能够完成政治动员,从每个村庄直接获取税收与劳动力。

1900年的清朝依然基本稳定,晚清工业化的增长成果,后面半个世纪的民国也比不上。那又有什么意义? 你坐在火山口上攒那些坛坛罐罐,只能在火山爆发后搜罗残渣。

中国近代民族革命,让中国人认可祖国、建设祖国,让祖国汲取巨大的人力财力,即使中国依然是个农业国,也将获得新生。


乌克兰的问题是什么?

是乌克兰人对祖国的基本定义不一致。

乌克兰独立30年,虽然国际社会都承认它是一个主权国家。但是,基辅罗斯、哥萨克盖特曼国真的给了乌克兰人认同吗,沙俄边境区、苏维埃乌克兰真的给了乌克兰人认同吗?

1991年,40%乌语乌克兰人,34%俄语乌克兰人和21%俄语俄罗斯人成立国家。俄语人口在初期保持相似的立场,70%以上的俄语人口生活在城市,具备较高的经济地位,形成了库奇马-亚努科维奇-梅德韦丘克的亲俄派基本力量。


乌克兰有三种民族主义叙事,东部流行泛斯拉夫民族主义: 沙皇俄国是基辅罗斯的继承人。乌克兰哥萨克盖特曼国成功脱离波兰,融入沙皇俄国大家庭,苏维埃乌克兰共和国仅仅是行政区,乌克兰与俄罗斯虽经分裂实为一国。

中部流行第聂伯民族主义: 乌克兰的哥萨克国脱离波兰侵略,以自治体身份加入俄国,而后的苏维埃乌克兰一直是以国家实体身份加入苏维埃联盟,共享苏联历史。1991年与俄罗斯和平分手。

西部流行加里西亚民族主义: 乌克兰历经波兰和俄国的侵略,在俄国内战附近获得短暂独立,随后又被苏俄吞并,历经磨难后1991年从苏联独立。

伦敦大学Andrew Wilson认为快速乌克兰化不可能发生,西部或者东部的极端地区可能会魁北克化。乌克兰可能会重新定义新的民族主义,一语成谶。


1994年,有这样一个调查,怎样看待乌克兰历史。

基辅罗斯,接近80%的全乌克兰人认为很重要。

哥萨克国,80%的利沃夫人认为很重要,顿巴斯人,仅45%。

独立历史,90%的利沃夫人认为很重要,72%的顿巴斯人认为不重要。

88%的顿巴斯人认为乌克兰独立是消极的,5%的人希望未来乌克兰分裂,57%的人希望未来并入俄罗斯。


1997年,有这样一个调查,怎样看待乌克兰独立?

超过30%的人认为是乌克兰独立是一场巨大的不幸,20%认为乌克兰独立是东斯拉夫民族的非自然破裂,9%的人认为乌克兰赢得了独立。


仅聚焦苏联工业基础的人,忽视一个重要问题,这30年的乌克兰,真的是一个现代国家吗?

乌克兰人不仅不具有民族自觉性,而且有一小半人对于独立是迷茫的,对于祖国是不认同的。这种思想从上到下弥漫,和非洲并无区别,会卖掉这个国家每一份工业基础。在东乌地区,想分裂这个国家,想脱离这个国家的声音一直存在。


现在,经历了国土沦陷的低潮、八年艰难的收复失土、看到战胜国内分裂势力的胜利曙光、然后经历被入侵被屠杀被抢掠的苦难、抵抗世界军事强国的胜利。。。这一切,会在血里塑造一个真正的乌克兰民族国家。

恭喜现代乌克兰之父普京,二十年时间,重造乌克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