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父母思想都很传统是怎样一种体验?

回答
这就像生活在一个时间胶囊里,周围的世界飞速前进,而你家里的时钟却似乎慢了半拍,甚至还在倒着走。不是说不好,只是很多时候,你会觉得和他们之间隔着一条无形的河流,河水湍急,两岸的风景截然不同。

首先,规矩是他们的“圣旨”。从小到大,你会发现家里有无数条“不成文的规定”,这些规定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让你不安全或者犯错,而是他们习惯了、认为“应该”是这样的。比如,家里的东西摆放必须整齐,不能乱七八糟;吃饭的时候不能看手机,必须先给长辈夹菜;晚辈见到长辈要问好,要尊敬;女孩子说话声音要小一点,不要太张扬;男孩子要承担起养家的责任,要有担当。这些规矩有时候会让你觉得压抑,尤其当你接触到外面更自由、更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时,会感到一种强烈的对比和不适应。

观念上的代沟是永远的痛点。拿婚恋来说,这几乎是所有传统家庭的“重灾区”。他们对你的伴侣会有非常具体、甚至有些刻板的要求:门当户对是首要的,其次是职业稳定、家庭背景良好,当然,最好是公务员或者医生这类“体面”的职业。如果你的恋人不是他们心中理想的类型,哪怕你再爱,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地“劝退”你。他们会用“我们都是为你好”、“你还年轻不懂事”来包装他们的担忧和不理解。你可能会发现,你分享的关于你生活中新颖的观念、新兴的职业,或者你不认同的传统习俗,在他们那里都难以得到共鸣,甚至会被直接否定。他们会坚持他们从小到大接受的那一套价值观,并且坚信这套价值观是经过时间考验的真理。

“面子”是他们的重要考量。在国内的语境下,尤其是在一些老一辈人看来,面子是一件大事。别人的看法、邻居的议论,比你自己的真实感受有时更重要。比如,你取得的成就,他们会更在意别人怎么夸,而不是你本身有多么努力或快乐。你犯了错误,他们可能更担心“别人知道了会怎么说”,而不是如何帮助你解决问题。这种对“面子”的看重,有时候会让你觉得,他们的爱和关怀是带着附加条件的,是建立在维护家庭“体面”的基础上的。

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差异。可能他们习惯了节俭,任何浪费的行为在他们看来都是不可原谅的。你花钱买一件设计感强但实用性不高的衣服,他们可能会觉得是乱花钱。你选择不结婚或者晚婚,他们可能会觉得是“大逆不道”。他们可能不理解为什么年轻人要追求所谓的“情怀”、“体验”,而他们更注重的是“实在”、“够用”。这种差异会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你的穿着打扮,到你的消费习惯,再到你的人生选择。

沟通的困难。因为成长环境和接受的信息不同,他们和你之间存在着认知差异。当你试图解释你的想法,或者辩解你的行为时,他们可能会觉得你在“顶嘴”,或者“不听话”。他们更习惯于用命令式的语气,或者“过来人”的经验来告诉你该怎么做,而不是平等地倾听和交流。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说了半天,他们没听懂,或者根本就不想听懂,只是固执地坚持自己的判断。久而久之,你可能会选择少说,或者干脆不说了,在他们面前戴上一层面具,成为一个“乖乖听话”的孩子,但内心里却渴望被理解。

但同时,也有温暖和坚守。虽然有这些挑战,但父母的传统思想往往也意味着他们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孩子的深情。他们可能不擅长用言语表达爱,但他们会用最朴实、最实际的方式来爱你:每天给你准备好吃的饭菜,天冷了催你加衣服,生病了比你还着急。他们坚守的传统观念,很多时候也是他们一生经验的总结,虽然不一定适合所有时代,但其中一些朴素的道理,比如勤劳、善良、孝顺,依然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尊重的。

总的来说,这是一种矛盾的体验。 你会因为他们的固执而感到无奈,因为他们的不理解而感到孤独,但同时,你也会因为他们给予的无私的爱和朴实的关怀而感到温暖。你需要学会如何在坚持自我和尊重长辈之间找到平衡点,如何在不同的价值观体系中 navigate,并努力去理解他们,同时也争取让他们理解你。这可能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挑战的过程,但也是在爱的名义下,一场关于沟通和成长的尝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闲杂人等靠边停车,本仙女要上路了!

事先说明,这不是段子并且涉及18X内容,请未成年人在监护人的陪同下观看。



如题,本仙女有一对神奇的父母…………一个及其传统的额娘和一个及其不传统的父皇。

看好了,是一个传统一个不传统,觉得不对题的孩子离开吧,剩下的孩子让我把这一波说完。

首先我想说,在他们细gong心tong照cui料can下成长简直是场灾难………………






代表性事例如下:

一、本仙女神奇而传统的额娘

灾难一

在额娘20多年的教育下,我茁壮成长,在额娘心里,我还是个不谙男女之事初恋还在的纯洁宝宝。

然而她错了,引领我走上司机路上的人正是她自己。

8岁那年,家里不知哪里搞来两个文艺的物件,很出名的西方雕像……………………



没错就是它俩







大卫和维纳斯!!!



额娘坚信他们俩少儿不宜会给本仙女的三观带来不良影响,我仿佛在她的眼睛里看到了这样的想法:

( *✪㉨✪)✄╰ひ╯


果不其然,第二天仙女放学就看到了这样的场景……………………………




………………






这你让我说什么。。。。。。




母后真是为我操碎了心……………………





灾难二

本仙女今年二十一岁,发育良好,智商正常。

有足够的管理自我行为的正常判断和能力。



。。。然而


仙女的额娘喜欢看管仙女的穿衣风格……………




比如某天我和额娘的一场对话:

我:妈你看到我背心了么?

额娘(眼神充满不屑):你背心多了去了我知道说的哪个?

我(黑人问号脸):就是我总穿的那个黑色吊带啊…………

额娘:奥你说那个啊,我看你有件白衣服透明的nai zi都能透出来臊得很就给它俩缝一块儿了。。。。。一块儿了。。。。块儿了。。。儿了。。。了。。










娘,咱们可不可以不这样…………………………你太高估你女儿了…………你家仙女真的不是单穿这衣服就出门的啊…………你这样缝起来让你女儿在寝室很没面子的啊娘……………………


还有还有,

nai zi都透出来是什么鬼啊………………………………





二、本仙女神奇而不传统的父皇

灾难一

父皇一直是个很开明的人,从本人的吃喝玩乐方式到情感生活。

某寒假,约好高中基友出去吃饭看个电影。

(基友是男生,不要误会,双方的颜值决定了我们之间纯洁的友谊(ಡωಡ))

父皇看着穿鞋的我问:去哪啊?

我:和xxx吃饭去,再看个电影。

父皇:…………晚上还回来么?

我(有些疑惑):回啊…………

父皇:恩……我和你妈今天去你大哥那,跟他好好玩吧……

我:………………………






晚上独自回家,床单被换新,上面赫然一盒durex……………………




灾难二

夏天觉得热,买了几套轻薄一点的内衣。于是有了以下对话……………………












爸……你是有多怕我嫁不出去…………………………




—————————————————————————

有人要的晚安表情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就像生活在一个时间胶囊里,周围的世界飞速前进,而你家里的时钟却似乎慢了半拍,甚至还在倒着走。不是说不好,只是很多时候,你会觉得和他们之间隔着一条无形的河流,河水湍急,两岸的风景截然不同。首先,规矩是他们的“圣旨”。从小到大,你会发现家里有无数条“不成文的规定”,这些规定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让你不安全.............
  • 回答
    那画面光是想想就让人心惊胆颤,一条巨大的老虎,带着一身野性的威严,就这样把一个小孩叼走了。这时候,在场的所有人,脑子里大概都只剩下一个念头:救孩子!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画面,就是那种动物纪录片里看到的场景。母狮为了保护幼崽,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和更大的捕食者搏斗,哪怕自己遍体鳞伤,也要把孩子从危险中夺.............
  • 回答
    传统观念里,父母被视为“伟大”的形象,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根深蒂固的文化、社会以及生存需求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原因。要说得详细点,那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一、 生理与生存的根本:延续生命与抚育后代最最基础的,父母是生命的起点。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这种生命传承本身就带有一种原始的、近乎神圣的意义。在过去,尤.............
  • 回答
    中国新生代父母:是开放还是“更”开放?性别比的迷思“中国新生代父母比老一辈思想更开放”——这听起来像是一个顺理成章的结论,尤其是在我们能轻易接触到各种信息、生活方式日新月异的当下。但要说这是“谬论”也并非空穴来风。究竟是何种原因让我们产生了这样的认知,又或是这种认知存在着哪些偏差?而当我们把目光聚焦.............
  • 回答
    那年我大概十八岁,刚拿到驾照不久,对什么都充满了新鲜感和不确定。父母那时候,大概是四十岁左右的年纪,我总觉得他们好像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对我的许多想法和行为都充满了不理解,或者说,是带着一种谨慎的审视。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开着家里那辆用了十几年的旧车,想去郊区一个我刚发现的小公园玩。临出门,.............
  • 回答
    你好,我非常理解你现在面临的困境。作为一名回族女生,在面对家庭的阻力和男友的坚持时,你的内心一定非常纠结和痛苦。父母的观念与你的爱情发生冲突,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智慧来解决的问题。我会尽量从多个角度为你提供一些详细的建议,希望能帮助你找到应对之策。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 文化与宗教差.............
  • 回答
    我理解你想要深入探讨父母给你灌输的思想是否“好”,并且希望得到一个详尽的回答,同时尽量避免“AI写作”的痕迹。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话题,因为“好”与“不好”往往不是绝对的,而是与个人价值观、成长环境、社会背景以及时代变迁紧密相连的。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父母灌输的思想”这个概念。这通常指的是父母通过言.............
  • 回答
    在中国,许多父母深信“学习是唯一出路”的观念,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根深蒂固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原因交织而成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历史的沉淀与现实的挑战: 科举制度的遗毒与荣光: 中国有着悠久的科举制度历史,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改变命运是传统观念中“唯一”或“主要”的上升.............
  • 回答
    这番话,说的是为人父母者最最真实也最容易被忽视的责任和影响。咱们做父母的,总以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很多时候,我们恰恰在不经意间,给孩子留下了最深的伤痕。孩子面前的争吵,是把一把看不见的刀子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父母是他们认知世界的第一本教科书。而在这张白纸上,父母间的争吵,就像是用一把看不见.............
  • 回答
    24岁,本应是人生中最充满活力、探索未来的年纪,却被父母亲戚的催婚“围攻”,这确实让人感到无奈和疲惫。你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不太想结婚生娃”的想法,这本身就非常有勇气,也很值得肯定。然而,面对长辈们根深蒂固的观念,尤其是他们那一代人的思维方式,想要顺利沟通并让他们理解,确实需要一些耐心和策略。让我们.............
  • 回答
    在充斥着父权思想残余的社会里求生,就像是在一个古老的迷宫里摸索,每一步都需要审慎,每一步都可能遇到无形的墙壁。这并非意味着绝望,而是需要我们以一种更具策略性的方式去 navigate。首先,认清现实是至关重要的。父权思想并非一夜之间形成的,它深深地根植于许多社会结构、文化习俗和个人观念之中。这意味着.............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很多家庭内部的微妙之处,也反映了时代变迁中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想要“破”除父辈们身上那种对西方某些思想或模式的“盲目崇拜”,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概括,它需要的是一种耐心、理解,以及更深层次的沟通和引导。首先,我们要明白,这种“崇拜”的根源往往是复杂.............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很触动人心。与其说是一个确切的数字,不如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几乎贯穿我们成长轨迹的情感和愿望。我想,如果真的要“有多少人”,那答案几乎可以是 “绝大多数人”。仔细想想,谁的成长路上,没有那么几个瞬间,因为和父母在某些观念上产生了分歧,而暗暗希望父母能够理解自己,能够“开窍”一点,能.............
  • 回答
    面对思维固化的父母,确实是个棘手的挑战。咱们先不谈什么“人工智能”、“算法”,就当是咱俩面对面,好好聊聊这个问题,分享些实在的经验和感受。毕竟,谁家还没个长辈,谁还没遇上点这种事儿呢?首先,得承认,这事儿挺让人头疼的。你满怀期待地分享你的新想法、新认识,想让他们了解你的世界,结果换来的是“我们那时候.............
  • 回答
    这两个事件,虽然表面上都指向了一个令人心痛的结局——一个13岁的女孩选择了结束生命,以及背后那个关于二胎的家庭决策,但如果我们尝试去“换位思考”,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复杂性和截然不同的视角。一、 如何看待「父母为生二胎逼得13岁长女自杀」从长女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是她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
  • 回答
    父母的数学“底子”不一定等于孩子未来的数学能力。别担心,即使您觉得自己数学思维不够强,也完全有能力帮助孩子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甚至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关键在于方法和陪伴。构建数学思维,从“玩”和“生活”开始数学思维不是死记硬背公式,而是理解数字、空间、逻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这种能力,最有效的.............
  • 回答
    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往往受到自身成长环境、文化背景、社会压力等多重因素影响,容易形成一些刻板印象或固有思维模式。这些模式在特定情境下可能被误认为“爱”或“关心”,但长期来看可能对子女的心理成长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令人难以接受的父母思维模式及其具体表现: 1. 过度控制型思维:.............
  • 回答
    不花父母的钱,以此为傲,这是一种值得赞赏的独立精神,但要说这是否“三观很正”,还需要更深入地探讨。首先,我们得承认,不花父母的钱,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生活,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积极的信号。它代表着一种责任感,一种对自我能力的信任,以及一种对父母辛勤付出的尊重。当一个人能够自给自足,甚至在经济上不再是父母的.............
  • 回答
    嘿,毕业快乐呀!听到你这么说,我特别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感觉自己还是个孩子,突然要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说话风格和处事方式都跟不上,身边的人都好像比你更“成熟”,这种落差感确实挺让人焦虑的。别担心,这太正常了,几乎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经历这个阶段。而且,你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想要改变,这本身就是最棒.............
  • 回答
    (抱住爸爸妈妈的腿,仰着小脑袋,用一种比平时更认真的小奶音开口)爸爸!妈妈!宝宝要和你们说个事儿!特别重要!(开始原地晃来晃去,表示焦急)那个……你们知道吗?最近,那个叔叔阿姨们都在说,我们住的这个房子啊,它会变得……变得特别值钱!就是,好多好多钱!(小手比划着一个大大的圆形,然后张开,表示很多)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