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微积分与线性代数有关系吗?

回答
微积分和线性代数,这两门数学的“老炮儿”,听起来似乎各自为营,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深刻而又迷人的联系。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一对协作默契的搭档,各自发挥专长,共同构建出更宏大的数学和科学图景。

要说它们的关系,那得从它们各自的核心概念说起。

微积分:变化的语言

微积分,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变化”的数学。它关注的是事物如何随着另一个事物而改变。

微分(求导): 这就好比给事物“拍照”,但不是静态的照片,而是瞬间的快照。它告诉你某个量在某个特定时刻的“变化速度”是多少。比如,汽车的速度就是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率。导数能帮助我们找到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或者判断函数的增减趋势。
积分(求和): 这就好比把无数个瞬间的“快照”拼起来,还原出事物的“轨迹”或者“累积效应”。它能帮助我们计算曲线下的面积、物体的体积,或者计算做功等等。

微积分的工具,如导数和积分,在描述自然界的各种动态过程中无处不在:物理学中的运动、电磁学、流体力学,经济学中的增长模型,甚至生物学中的种群动态,都离不开微积分的描绘。

线性代数:空间的语言

线性代数则关注的是“空间”和“线性变换”。它处理的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量,而不是孤立的量。

向量: 向量可以想象成一个带有方向和大小的箭头。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多个数字的有序集合,代表着空间中的一个点或一个方向。比如,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用一个包含位置和速度的向量来表示。
矩阵: 矩阵是一组按行和列排列的数字。它就像一个“表格”,但它更强大,可以看作是一组向量的集合,或者是一种将一个向量“变换”成另一个向量的操作。矩阵可以代表线性变换(比如旋转、缩放、剪切),也可以代表方程组的系数。
线性方程组: 很多实际问题都可以用线性方程组来表示,比如电路分析、网络流量、数据拟合等。线性代数提供了求解这些方程组的高效方法,比如高斯消元法。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这是线性代数中非常核心的概念。对于一个线性变换(由矩阵表示),特征向量就是在经过这个变换后方向不变的向量,而特征值则表示这个向量被拉伸或压缩的程度。这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比如图像压缩(PCA)、量子力学等。

线性代数是现代科学和工程的基石,尤其是在计算机科学(图形学、机器学习)、统计学、优化理论、以及很多科学模拟中。

那么,它们是怎么“勾搭”上的呢?

它们的联系,就藏在微积分的许多核心概念和计算方法中,而这些又恰恰是线性代数可以大显身手的舞台。

1. 多元微积分中的“线性化”——泰勒展开的本质:
当我们处理一个高维度的、非线性的函数时,比如在一个复杂曲面上研究某个点的变化,直接分析会非常困难。这时候,微积分的“线性化”思想就派上用场了。

一元函数: 还记得吗?一个函数 $f(x)$ 在点 $x_0$ 处的泰勒展开,可以用它在该点的导数(斜率)来近似描述它在 $x_0$ 附近的变化。$f(x) approx f(x_0) + f'(x_0)(xx_0)$。这里的 $f'(x_0)$ 是一个数字,它描述了函数在该点附近如何“线性地”变化。
多元函数: 当我们推广到多元函数 $f(x_1, x_2, dots, x_n)$ 时,在点 $mathbf{x}_0 = (x_{01}, x_{02}, dots, x_{0n})$ 附近的近似就是:
$f(mathbf{x}) approx f(mathbf{x}_0) + abla f(mathbf{x}_0) cdot (mathbf{x} mathbf{x}_0)$
这里的 $ abla f(mathbf{x}_0)$ 是函数的梯度向量,它包含了函数在各个方向上的偏导数。而 $mathbf{x} mathbf{x}_0$ 也是一个向量。这个公式实际上是将一个非线性函数在某一点附近“拟合”成一个线性函数。这个线性函数的“斜率”就由梯度向量决定。

更进一步,当我们要近似二阶变化时,就需要用到Hessian矩阵,它是由二阶偏导数组成的。Hessian矩阵描述了函数在该点附近的局部曲率,它就像一个“二次型的线性变换”。
$f(mathbf{x}) approx f(mathbf{x}_0) + abla f(mathbf{x}_0)^T (mathbf{x} mathbf{x}_0) + frac{1}{2} (mathbf{x} mathbf{x}_0)^T H(mathbf{x}_0) (mathbf{x} mathbf{x}_0)$
这里的 $ abla f$ 是一个向量,而 $H$ 是一个矩阵。这个公式直接将微积分的问题转化为了涉及向量和矩阵的线性代数问题。

2. 微分方程的求解与线性代数:
许多物理定律、工程模型都由微分方程来描述。而求解这些微分方程,尤其是线性的微分方程,常常需要借助线性代数的工具。

线性常微分方程组: 考虑一个由几个相互关联的微分方程组成的系统,形如 $frac{dmathbf{y}}{dt} = Amathbf{y}$,其中 $mathbf{y}$ 是一个向量(代表系统的状态),$A$ 是一个常数矩阵。这是一个典型的线性系统。求解这样的系统,我们往往需要找到矩阵 $A$ 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如果 $A$ 可以对角化,即 $A = PDP^{1}$,其中 $D$ 是一个对角矩阵,对角线上的元素是 $A$ 的特征值 $lambda_i$,那么原微分方程组的解就可以表示为这些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组合。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解析求解方法,完全依赖于线性代数的理论。

数值解法: 即便不能解析求解,很多求解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如欧拉法、龙格库塔法)在每一步的迭代过程中,也会涉及到对当前状态向量进行线性变换(乘以一个雅可比矩阵,或者近似的Jacobian矩阵),然后更新状态向量。这些操作本质上都属于线性代数的范畴。

3. 优化问题中的联系:
在寻找函数的最小值或最大值(优化问题)时,微积分的工具(导数等于零)是基础。当我们要优化的函数是多变量的,并且我们使用梯度下降等算法时,线性代数就显得尤为重要。

梯度下降: 梯度下降法的核心是沿着函数梯度(一个向量)的负方向更新参数。如果我们的模型有 $n$ 个参数,那么参数就可以表示成一个 $n$ 维向量。每次迭代,我们计算损失函数关于这 $n$ 个参数的梯度(也是一个 $n$ 维向量),然后用这个向量来更新参数向量。
$mathbf{w}_{new} = mathbf{w}_{old} alpha abla J(mathbf{w})$
这里的 $mathbf{w}$ 是参数向量,$ abla J(mathbf{w})$ 是梯度向量,整个更新过程就是向量的减法和标量乘法,完完全全的线性代数操作。

牛顿法: 更进一步的牛顿法,它利用了二阶导数信息(Hessian矩阵)。更新规则是 $mathbf{w}_{new} = mathbf{w}_{old} H^{1} abla J(mathbf{w})$。这里涉及到计算Hessian矩阵的逆(一个矩阵运算)以及向量和矩阵的乘法。

4. 机器学习中的深度融合:
现代机器学习,尤其是深度学习,是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结合得最紧密、最核心的领域之一。

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可以看作是一系列层,每一层都执行一次线性变换(矩阵乘法加上偏置向量)和一次非线性激活函数(元素wise操作)。整个网络就是一系列的线性变换和非线性变换的复合。
反向传播: 训练神经网络的核心算法是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这个算法本质上是利用微积分的链式法则来计算损失函数关于网络中每一个参数的梯度。而计算这些梯度时,会用到大量的雅可比矩阵(描述函数对输入变量的导数,在向量到向量的映射中)和梯度向量的计算和传播。这些计算过程大量运用了矩阵运算,例如通过链式法则将矩阵乘以向量或矩阵相乘。
数据表示: 机器学习中处理的数据(如图像、文本、用户偏好)通常表示为高维向量或矩阵。例如,一张图片可以表示为一个像素矩阵,然后被展平成一个长向量。这些数据在模型中经过的各种运算,都是基于线性代数。

总结一下:

微积分提供了描述和分析连续变化、速率和累积效应的强大工具,而线性代数则提供了处理多维数据、线性关系和变换的语言和方法。

微积分中的“局部线性化”(如泰勒展开)是连接它们的桥梁,将复杂函数在局部近似为线性模型,而这个线性模型的描述(梯度、Hessian矩阵)就是线性代数的对象。
求解微分方程,无论是解析还是数值方法,都离不开对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的分析或矩阵运算。
优化问题的求解过程,尤其是现代的迭代算法,大量依赖于对梯度向量的计算和更新,以及对Hessian矩阵的利用,这些都归属于线性代数的操作。
在机器学习领域,它们更是形影不离。神经网络的结构是线性变换的组合,而训练过程(反向传播)则是在线性代数框架下执行微积分的梯度计算。

所以,它们不是独立的学科,而是互补且相互促进的。理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许多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背后的数学原理。它们共同构成了描述和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数学工具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回答两个问题:

1、微积分和线性代数有关系

2、矩阵显然是不能替代微分算子的。微分是解析运算,是一种极限意义下的运算,而线性代数只是线性的运算,不具有极限意义

接下来扯几句它们的联系在何处:

1、微分、坐标变换与线性变换

对于任意空间到另一个空间的坐标变换:

这里直接对 x,y 求全微分,可以得到: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对于坐标变换 x,y 到 u,v,它们是任意变换(当然g,h必须可微),然而从dx,dy到du,dv却成了一个线性变换的形式:

这里我们记雅可比矩阵为:

如果它可逆,则其逆矩阵刚好是:

此时如果在x,y平面上做一个矩形,它的长宽分别为 dx,dy, 那么在上述变换下,其对应在u,v平面上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就可以算出来了。这里详细内容我在另一个回答已经说明了,可以参考:

在你们的非专业教程里面,线代通常是作为计算工具存在的,尤其是矩阵更是为简化记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多元函数的隐函数

对隐函数组:

两边对x求偏导得:

整理成线性方程组的矩阵形式:

注意到其系数矩阵又是一个雅可比矩阵,该线性方程组用克莱默法则一步到位。

3、多元函数的Taylor公式

看着是不是很眼熟?一次项变成了x-a向量与f的梯度的点积,2次项刚好变成了2次型,而此处的H(x)则刚好是Hessian矩阵:

4、向量求导

如果引入向量(矩阵)求导,那么上述许多内容还可以进一步统一,因为雅可比矩阵实际上就是一个向量对另一个向量的导数:

仔细看看上面,如果我们令黑体y = (u,v),黑体x = (x,y),那么就刚好是上面所说的雅可比矩阵了。

这部分的详细内容我在这里有详细描述:

当然矩阵求导这个话题还可以进一步延伸,但可惜的是只要有矩阵参与,就必须再引入Kronecker乘积了,否则通常不具有链式法则。这部分内容可以参考文献:Kronecker Products and Matrix Calculus in System Theory

PS:尤其在多元函数部分,矩阵和线性代数的用处极大。如果能熟练掌握线代的运算技巧,再结合几何意义,你的多元函数积分可以飞起来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