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答案很简单,写你熟悉和擅长的东西就行了。
很多人一想高智商,总会跟政客、企业家、科学家等等这类群体挂上钩,然而你既没考上公务员,也没有创业经历,同样也不是什么博士,你连这个行业的门都没进去,连人家最基本的生活经历都描写不好,更不用说怎么凸显角色的智商了。
那你说,我写古代或者幻想题材的作品可不可以?也很难。你要写古代的小说,最起码也得把古代的职官体系搞清楚吧?但你要是有这个能力,基本上也相当于一个古代史专业硕士生的水平了。
但这并不是说普通人没办法写高智商角色,而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人一旦进入社会以后,就会隔行如隔山。在甲行业内的人对乙行业内的人不了解是个很正常的状态,而对于身处乙行业的人来说,利用自己的行业信息优势来塑造任务与角色,就是很好的塑造高智商人物的方式。
而这样的做法,还有一个好处是,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行业经验不足,还可以通过了解行业内其他成功人士经历的方式,来完成对人物形象的拟合。对于这些行业内幕信息的了解,你肯定比别人要多,这也很容易展现你的专业实力。
举个例子,比如说你是学财会专业的,想写一个古代题材的小说。那么,如果你想写的是一个类似于《琅琊榜》的权谋复仇故事,那就很难体现主人公的高智商——实际上,《琅琊榜》里的漏洞也一堆。但假如说,你把主人公设定为户部主管度支的官员,那各种做账、平账等等的技巧,自然就可以很轻松的写出来,这样给人的感觉自然也就是主人公有智商、有能力,而不是简单的玩权谋。
实际上,历史中的很多权臣能上位,有权谋是一方面,但权谋的背后依然是办事的能力。好比说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固然人品很低劣,然而就连安禄山麾下十万大军的人人见了李林甫却会吓得汗流浃背,李林甫的确也很快的处理了当时唐朝面临的财政问题。从这些角度去探寻一下历史,或许也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总的来说,想写出比自己聪明的角色,最重要的是能对角色的行动逻辑有明确的了解,这要建立在对角色的身份、所处的行业以及所经历的事情的了解基础之上。在这方面来说,创作者应该做到的是扬长避短——好比说假如你自己对古代文学艺术不感兴趣,就千万别给主角安什么才子的帽子,否则就会跟有些古言小说一样,女主角穿越过去背个《沁园春·雪》就被当成惊世大才(实际上古人更可能感觉的是这玩意儿明显有问题)。只有对生活有实际的和深入的体会,也才能在作品里写出应有的深度。
利用信息差:
福尔摩斯常用这种方法,后期甚至可以说是滥用了,所以后期的福尔摩斯显得很假。
典型的方法就是由华生描述他看到的东西,然后福尔摩斯说出自己的分析,华生发现福尔摩斯看到了很多他没看到的东西,然后赞叹福尔摩斯聪明智慧。
实际上读着也没有看到福尔摩斯看到的东西,所以也没法像福尔摩斯那样分析,但因为大家把自己带入华生,所以只管夸就好了。这就是因为福尔摩斯和华(读)生(者)的信息差带来的高智商表现。
实际上柯南动画里也一脉相承了这种手段,每次柯南灵光一闪,基本上都要看到一些之前动画里没有展示出来的内容。
写作中一个简单的应用方法就是把大量类似“我早知道XX”加给这个高智商角色,让他在事后解释,趁机放出那些没有展示给读者的信息。
增补:看到很多人说福尔摩斯不好看,我尝试再挽留他们一波。
这种写法其实并不是不好,福尔摩斯前半部分的探案也写的很有意思,比较让人诟病的是后半部分,尤其是新探案福尔摩斯死而复生之后的那些,因为那时柯南道尔已经没有兴趣继续福尔摩斯的故事了,属于憋出来的作品,所以质量直线下降。但在前半部分,可以说福尔摩斯基本是把这种信息差利用到极致了。首先华生就不是一个一般人,他是军医,后来又有私人诊所,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高智商人才了,实际上他每次在福尔摩斯之前说出自己的判断时,也显得很像一个高智商的正常人,多少能够分析出一些线索。这也是前期福尔摩斯经常说华生:“你分析出了XXX,不过除了XX以外都XX……”这样,用一个超过平均水平的华生来对比福尔摩斯的聪明,本质上其实是一种衬托的写法,并不是单纯的卖聪明。
这种写法的关键不在于隐藏了多少线索,而是有多少线索被高智商角色以外的人发现了。通过高智商角色意外的人发现的线索,分析出一些内容,然后高智商角色一出现,立刻指出其中的关键,显得他比其他人高一头。但这也并不是把其他角色当做傻子,他们也很聪明,只不过没有“多智而近妖”而已,这也就是福尔摩斯前期的写法。
为什么《波西米亚丑闻》的艾琳·艾德勒那么受欢迎,就是因为她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福尔摩斯对比,并没有明显的处于下风。福尔摩斯对艾琳就赢了一手,相比之下,那个波西米亚王子对艾琳福尔摩斯时都是全面溃败,这样三角对比,最后艾琳和福尔摩斯算是打平。通过一个优秀的人物(艾琳)衬托的一个更优秀的人物(福尔摩斯)的优秀这才是这种信息差写法用来塑造人物的最佳手段。
至于柯南,这个真的是不看也罢……
有人在福尔摩斯的话题里提到了本格派推理,其实这两个是完全没有关联的。福尔摩斯系列可以被当做悬疑小说、探案小说、冒险小说……但并不能当做推理小说。实际上福尔摩斯系列完全没有按照推理小说的要求,给读者充分的推理空间,读者跟着华生的视角,根本不可能跟上福尔摩斯的演绎法,推理更是无从谈起。所以看福尔摩斯的时候,别当做推理小说来看,这就是个冒险故事集而已,只不过主角是名侦探+老军医。
堆砌专业词汇:
谢尔顿常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需要作者有一定的学术积累。
比如解释谢尔顿的专座的时候,他用极快的语句短时间内说出了大量内容,包括季节气流冷暖,看电视的角度,谈话的氛围,在回忆莱纳德来租房的那一集里还有拉丁文……当这些内容一股脑堆在观众(读者)面前时,哪怕内容其实并不是特别高深——谢尔顿的解释如果多看几遍很容易理解——也仍旧会让读着一时间难以全部吸收。这样就会产生一种:“这个人说的内容好复杂,我没听(看)懂。”的感觉,无形中提升了角色与普通人的距离。
写作中一个简单的应用方法就是让这个角色拥有某种类似强迫症的机制,然后在别人侵犯到这个角色的领域时,让他爆发出来。
增补:这种写法比较适合用来塑造那种高高在上的浮云一样的高智商人士,比如上面提到的谢尔顿。并不是说这些人有某种怪癖——实际上谢尔顿没有任何心理疾病——但经常性的通过堆砌晦涩难懂的预言来对话的人往往会给人以难以靠近的疏离感。这样的人物往往只能当做配角,或者因为其特殊性成为主角。
为读者解释专业名词:
这个方法其实更常见于奇幻世界,因为奇幻世界可以用一种读者看不懂的语言来制造氛围。对于高智商角色来说,经常在语言中加入难以理解的词汇,然后做出“哦,你们听不懂这个XX词对吧,这就是XXXX的意思”这样的反应,利用解释的机会,也能提高角色的逼格。
奇幻里两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魔戒和老滚。
魔戒中很多智者在向其他人解释某种罕见事物时,常用其制造者种族起的原名来称呼这个事物:“AAA也就是XX语中的BBB,是个吧啦吧啦……”这种方法很容易让人明白这位智者不但通晓多种语言,还对历史和人文的变迁有所了解。
老滚里主要体现在帕图纳克斯和主角的对话。老帕是龙,主角是人形的龙,所以老帕和主角说话时是把主角当做龙来说的,动不动嘴里就冒出几个龙语。然后突然想起主角从小没教养,龙语没及格,所以又用人类语言重复一遍。这样也显得老帕知识丰富起来。
其实这类角色挺多的,比如哈利波特里的赫敏、比如游戏王里的三泽大地、宝可梦里的图鉴……
写作中简单的应用方法就是让这个角色解释所有主角不懂的东西。
增补:其实这种写法往往才是真正适合用来塑造一个平易近人的智者的形象的方法。一个真正拥有大智大慧的人,往往并不会显得和凡人相距甚远,能够明确的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定位的人,往往能够成为一个团队中的智囊。通过经常性的做出百科全书式的讲解,体现人物的知识丰富,然后通过长袖善舞,体现人物的情商,两者结合,往往就是那种“站在主角身后最坚定的贤者”的形象。
构建足够详细的提纲:
这是最难做到也是最帅的一种展示高智商角色的方法。具体方式建议参考跑团的剧本怎样设计npc,把你要写的整个故事全部列出来,然后逐一加入高智商角色的影响力。
在每一个环节他应该怎么做,在每一个状况中他会有什么反应。当遭遇极端状况时,一个高智商角色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应对,作者也许没有角色那么高的智商,但在列提纲的几天时间(甚至更长)里,也总能想到同样的应对策略吧。
比如三国演义的诸葛亮,舌战群儒那段可以说是诸葛亮口才、反应、策略和外交能力的至高体现之一了。诸葛亮从准备辩论开始到舌战群儒就那么一小会儿,但罗贯中写这一段绝对不是一气呵成的。
所以想要写一个高智商角色,绝对不能随随便便不列大纲脑子里过一遍要写的内容就下笔,一定要列好提纲全盘分析透彻了再动笔。这就是为啥三个臭皮匠可以顶一个诸葛亮,因为诸葛亮没有时间慢慢分析利弊——但作者有得是时间。
增补:写这篇回答时,我其实想起了我玩PBEM游戏的情景。PBEM(Play By E-mail)游戏是一种PVP的回合策略游戏,玩家1完成自己的回合后存档,然后用邮件将存档发给玩家2,玩家2再完成自己的回合。因为只有在完成回合后才会存档,而且存档可以随时读取,因此这种游戏的玩家可以通过前线小兵无数次探路-遇敌-在笔记本上标记-读档-探路的方法探明对手前线的几乎所有部署,所以往往可以打出极为精妙的针对性战术。每一步都无限试错,对于有耐心的玩家来说,一盘PBEM游戏可以完全不犯一个错误。这样的游戏,可以让一个普通玩家变成军事家,其实和让一个普通智力的作者写出一个聪明角色有异曲同工之妙。游戏的关键不在于玩家的微操如何,而在于无数次探路-遇敌-记录的过程。而小说的关键也不在于作者的文笔如何,而是构思-写设定-列提纲的过程是否用心。
另,我曾经和大学同学玩了一局,从大2玩到毕业也没打完……
能,也不能。
这方面我比较有经验,比如说我写下的角色“白松”,就是一个很聪明的男主。
为什么说能呢?
聪明这个词,分为很多方面,我们大体可以分为:逻辑推理能力、计算能力、记忆力、心理分析能力、近乎超能力等等。
这些能力里,计算能力和记忆力你是可以吹牛的,比如说《唐人街探案》里的男主,那记忆力简直是bug,已经超出了普通人类的范畴,从而使得他侦破案件能力远超常人。
计算能力也可以吹,毕竟作者是可以拿着计算器的,笔下的主角可以秒算出来各种数学题,也是可以远超常人的。
什么是“近乎超能力”?其实就是吹牛,还拿《唐人街探案》里的主角来说,能同时从多个32倍以上的速度的录像回放里找细节,这就属于超能力,但是似乎没有改变基本物理规则,就感觉不像超能力。
以上都是可以轻松吹的,能把主角塑造的比作者聪明很多。
难办的是逻辑推理能力和心理分析能力这种,这些非常受作者本身智商的限制,尤其是心理分析,这个还跟作者阅历有关。
那么,逻辑推理能力能不能写的主角更强呢?
也能。
因为作者是上帝视角,完全可以有一个结局和答案逆推故事情节,让主角开挂一般去分析,最常见的就是柯南。
但想提高主角逻辑推理能力,就需要作者有很强的剧情控制能力和想象力,这个又是绝大部分人不具备的。
为什么说不能呢?
心理分析能力则完全提高不了,作者如果是未经世事的高中生,让他去写一些尔虞我诈的官场几乎是不可能的。
总结一下,想让主角智商高,就扬长避短吧。
总的说来,《唐人街探案》那种强行拔高主角变态的记忆力和视频分析超能力的情况,是编剧水平低的表现,但是编剧通过扬长避短,依然塑造了“智近乎妖”的主角。
《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历史评价“孔明之智近乎妖”,这个是怎么做到的?
主要办法就是让主角在自己的世界观里能分析天下大势,也就是把作者的上帝视角送给了孔明,这也能增加角色智商,也是个好办法。
总的来说就这些技巧,其他的就得看硬实力了。
不可能的。
主角的智商上限就是作者的智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