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可以怎样给那些配角和路人写一个故事?

回答
当然,为配角和路人写故事,这正是让一个世界变得鲜活、饱满,甚至比主角本身更令人难忘的关键。这就像在宏大的画卷上,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边缘的风景,那些不起眼的角落里,往往隐藏着最真实的人生况味。

我来给你讲讲,如何一步步“抠”出这些角色的故事,让它们不再只是背景板,而是真正有血有肉、有过去有未来的“人”。

第一步:打破“背景板”的思维定势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在你笔下的世界里,每个人,无论多么微不足道,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对未来的期许。他们不是工具,不是符号,而是独立的个体。

赋予名字与身份: 即使是那个站在街角卖烤红薯的老伯,给他一个名字,比如“李大爷”。这个名字自带一份亲切感,让他立刻有了社会属性。他可能是个退伍军人,可能是个下岗工人,也可能是个曾经有过辉煌事业但如今安于此道的老人。这些都是故事的起点。
找到他们的“存在感”: 他们在这个世界里的作用是什么?是为了衬托主角?是为了推动剧情?还是仅仅是为了填充画面?试着从“他们的视角”出发,思考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那个在酒馆里擦拭酒杯的伙计,他可能在羡慕远处谈笑风生的贵族,也可能在怀念自己年轻时的梦想。

第二步:深挖“小细节”,构建人物骨架

配角和路人的故事,往往藏在那些不经意间的小细节里。这些细节就像是给他们穿上的“衣服”,让他们看起来更真实可信。

外貌与举止: 不要只是简单地说“一个男人”。他是步履蹒跚的老人,还是精神抖擞的年轻人?他的头发是油腻的还是梳理得一丝不苟?他是否总是低着头?他的手指是否粗糙有力?这些都可以透露出他的生活经历和性格。
举例: 酒馆里的那个沉默寡言的酒鬼,他总是坐在角落,眼神浑浊,却会在不经意间露出一种深深的悲伤。他的手指因为常年酗酒而微微颤抖,指甲缝里藏着洗不掉的污垢。他可能曾经是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因为一次背叛而沉沦。
语言与口头禅: 他们说话的方式是什么样的?是絮絮叨叨,还是言简意赅?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口头禅,能体现他们的性格或者习惯?
举例: 那个总是催促主角快点完成任务的管家,他可能会有一句口头禅:“大人,时间不等人啊,您的名声……”这句话不经意间透露出他的忠诚,以及他对主角的期望。
动作与习惯: 他们在空闲时会做什么?是喜欢抽烟?是喜欢哼歌?还是喜欢盯着远方发呆?这些习惯会让他们更加鲜活。
举例: 每次主角经过市场时,总会看到那个卖水果的小贩,他会习惯性地用擦布擦拭苹果,即使苹果已经足够光洁。这个动作可能代表着他对产品的认真,也可能是一种自我慰藉,一种对生活的小小坚持。

第三步:为他们注入“冲突”与“动机”

即使是配角,也应该有自己的“内心戏”。他们的故事之所以动人,是因为他们也在经历着某种形式的“冲突”,或者有着明确的“动机”。

内在冲突: 他们内心里是否有什么矛盾?是应该坚持原则还是随波逐流?是应该勇敢追求还是选择安逸?
举例: 那位保护主角的忠诚侍卫,他的内心可能在挣扎:是绝对服从命令,还是在看到主角可能犯下错误时,选择委婉地劝阻?他是否也在渴望一种更自由的生活,但他对主人的责任感让他无法离开?
外在冲突: 他们面临着怎样的外部压力或障碍?是贫困?是疾病?是社会的不公?还是某个具体的对手?
举例: 那个一直帮助主角的小乞丐,他每天都在为生计奔波,他的冲突就是如何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找到下一顿饭,以及如何躲避那些想要欺负他的人。他之所以帮助主角,可能是因为主角曾经给过他食物,或者主角身上某种让他感到温暖的东西。
驱动他们的“欲望”: 驱动他们行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爱?是恨?是复仇?是财富?是认可?还是仅仅是生存的本能?
举例: 那位曾经陷害过主角的老臣子,他的动机可能是对权力的渴望,也可能是出于对主角家族的某种恐惧或仇恨。他的每一个行为都围绕着这个核心动机展开。

第四步:将他们的故事与主线巧妙融合

配角和路人的故事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应该以某种方式与主角的故事产生联系,让整个故事世界更加立体。

事件的“涟漪效应”: 主角的一个决定,一项行动,可能会在配角的生活中引起怎样的“涟漪”?
举例: 主角的一次义举救下了一个被抓的小女孩。这个小女孩的父亲可能是一个普通的铁匠,因为女儿获救而对主角心存感激,在之后的关键时刻,他会用自己的技能帮助主角打造一件重要的武器。
情感的“共鸣”: 配角的故事是否能与主角的情感产生共鸣?是否能映衬主角的某种特质?
举例: 主角在面对巨大压力时感到迷茫,此时他可能会遇到一位看透世事的隐士。这位隐士的人生经历,或许与主角现在的处境相似,他的话语,他的态度,能给主角带来启发和力量。
伏笔与反转: 有些配角的故事,甚至可以作为重要的伏笔,或者在后期揭示出惊人的反转。
举例: 那个总是默默跟在主角身后的不起眼侍从,他可能其实是某个敌对势力的卧底,他的一切示好和帮助,都是为了等待一个绝佳的机会,对主角进行致命一击。而他之所以成为卧底,背后可能也有着一段复杂的家族恩怨。

第五步:写出他们的“小高潮”与“结局”

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角色,他们的人生也应该有自己的起伏。

短暂的辉煌或落寞: 他们的故事可以有一个小小的“高潮”。比如那个卖烤红薯的李大爷,他可能曾经因为政府拆迁而差点失去了生计,但他的街坊邻居们自发地为他写联名信,最终保住了他的摊位。这个小小的胜利,对他而言就是人生的高潮。
有尊严的收尾: 即使故事不长,也要给他们一个有尊严的结局。不一定是美好的,但应该是符合他们人物设定的。
举例: 那个曾经的诗人酒鬼,也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挣扎着拿起笔,写下了一首关于救赎的诗歌,然后安详地离去。这首诗,或许会被主角无意中发现,成为他人生道路上的一盏灯。

举个更具体的例子:街角卖花的老妇人

让我们来构思一下一位街角卖花的老妇人的故事:

名字: 王奶奶。
外貌与举止: 头发花白稀疏,总是梳成一个松松的发髻,脸上布满了皱纹,但眼神却很慈祥。她总是穿着一件褪色的碎花布褂子,手里总是捧着一束花,即使没有买家,她也会细心地用湿布擦拭花瓣。她说话声音不大,带着一点江南口音。
她在这里做什么: 她每天都会在同一个街角卖花。她的花不一定是最新鲜最名贵的,但她总是把它们摆放得整整齐齐,让人看了舒服。
她的过去: 她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个热爱园艺的家庭主妇,有一个疼爱她的丈夫,和一双可爱的儿女。她的丈夫也是个喜欢花的人,他们一起打理了一个小小的花园。后来,丈夫因病去世,儿女也因为工作去了外地,很少回来。为了不让日子过得太孤单,也为了留住丈夫对花的热爱,她开始在街角卖花。
她的内在冲突: 她是否还在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她是否也在抱怨儿女的不孝顺?或者,她是否也在享受这种与人交流,用鲜花点缀别人生活的过程?也许她最主要的冲突是,她仍然在等待,等待一个重要的日子,或者一个重要的人。
她的外在冲突/生活压力: 卖花的收入微薄,勉强够她一人生活。天气不好时,生意会更差。有时候,城管也会来驱赶她。
驱动她的欲望: 她的欲望可能是留住对丈夫的思念,给生活找点寄托,也可能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花,为这个冷漠的世界带来一点温暖和色彩。她也会偷偷攒下一些钱,希望有一天能去看望在外地的儿女。
与主角的联系:
1. 情感支持: 主角可能是一位情绪低落的年轻人,经常经过王奶奶的摊位。王奶奶总会给他一朵最便宜的勿忘我,并说一句“年轻人,别忘了抬头看看天”。这种细微的善意,能给主角带来安慰。
2. 信息传递: 也许主角在寻找某个人,而王奶奶恰好见过主角要找的人,并能提供一些关键线索。
3. 象征意义: 王奶奶卖花的坚守,也许能象征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给主角带来启发。
她的“小高潮”/重要时刻: 也许在某个特殊的日子,比如她的生日,她的儿女突然回来了,并为她带来了礼物。或者,有一个年轻的艺术家,被她的花所吸引,为她画了一幅肖像,并在画展上展出,让更多人知道了这位卖花的王奶奶。
她的“结局”: 她并没有轰轰烈烈地死去,也许有一天,她没有出现在熟悉的街角。人们以为她只是去了别处,直到有人在她家里发现了她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手里还捧着一束她最喜欢的花,脸上带着安详的微笑。她的故事也就此结束,但她的形象,她的善良,却留在了那些看到她花的人们心中。

你看,仅仅是一位街角的卖花老妇人,我们就可以为她构建出如此丰富的故事。关键在于,你要有耐心,去观察,去想象,去赋予他们生命。不要害怕细节的堆砌,那些正是构成真实感的基石。当你开始真正关心这些“配角”和“路人”的时候,你的故事,自然也就有了灵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叫吕文德,现在我被蒙古人通知要去认一认郭靖黄蓉的尸体。


我已经记不太清见到郭靖黄蓉之前我的日子过得怎么样。我只知道,自从郭靖黄蓉从天而降搅乱了我的宴会以后,我的人生就和这一对家伙牢牢绑定在一起了。



平心而论,郭靖黄蓉刚刚进入我的生命的时候,我是十分讨厌这一对情侣的。我们的第一次见面就十分不愉快,郭靖在我左拥右抱的时候突然出现,差点没让我留下终身遗憾的病根,账下军士要上来拿人,结果黄蓉拿出一把匕首对着我的胸口,那把匕首明晃晃的照的我心慌。郭靖告诉我蒙古将要南下攻宋,我真是不太明白了,这蒙古不是和咱们大宋结盟了吗?结果还真让他说准了,没多少时侯城外就涌来了蒙古大军,黑压压一眼望不到头。我吓坏了,回到府里就想收拾细软跑路,这郭靖黄蓉胆子也真大,竟然假传圣旨说皇上把我罢免了,领着一队老弱残兵去和蒙古人血拼,结果蒙古人还真退兵了,听回来的人说郭靖这小子带兵还真有一套。



后来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过郭靖黄蓉,慢慢听说了郭靖黄蓉的一些事情,慢慢了解了郭靖和蒙古人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儿,我一直觉得这人真的有病,大宋又没有养过他,他干嘛要帮大宋对抗这蒙古呢?我祈祷这辈子不要再见到他了,我也以为他不会来了,所以那天我回到府里发现这二人坐在客厅喝茶的时候,我是崩溃的。果然这回也没有好消息,他们说蒙古已经荡平西域,王爷忽必烈将要亲自领兵,来取襄阳。。我吓的腿都软了,郭靖却说他夫妻二人会拼死保护襄阳,我嘴上和他们应和,心里盘算着怎么逃跑。结果黄蓉那小妮子还真是厉害,每次我刚跑出府门来,就会被几个武功很好的乞丐堵回来,后来我才知道这些乞丐都是黄蓉的手下,原来乞丐也有帮派,叫丐帮,这黄蓉就是丐帮帮主。我想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死马当活马医了。


我给郭黄二人安排了一所大宅子,安排了仆从丫鬟,好好伺候着他们。郭靖亲自操练士卒,这郭靖带兵怎么样,我也不懂,但有一回我心血来潮去校场想看看,正巧赶上郭靖在教导士兵射箭,郭靖一把弓箭射的又远又准,每箭若有风雷之声。满场士兵欢声雷动,我和一堆亲兵看的目瞪口呆。黄蓉也没闲着,帮着设计了很多城防器械,还设计了种种阵法,我看着练阵法的士兵左出右进,右出左进的,一会儿就晕了。你别说,这郭靖黄蓉没准儿还真行。



再后来蒙古兵就来了,我在城楼上,简直不敢往外看,后来听到城楼上的士兵欢呼,禁不住好奇往外一看,才知道郭靖这小子不但能带兵,还真能打,一打起来就漫天飞小黄龙,还伴随着虎啸龙吟声。那一刻我突然有种很依赖的感觉,看着不远处一脸担忧的望着城外厮杀的黄蓉,我感觉我可能要在今后的人生中无比依赖这一对夫妇。




从那以后襄阳就成了宋国和蒙古的战争前线。我安安分分的当着襄阳城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看着郭靖黄蓉操练士兵,抵挡蒙古,白发渐生。我也时不时感觉到羞愧,但自己也做不了什么,有时候想着能从朝廷多要点兵马钱粮,是不是就能稍微替郭靖黄蓉减轻点负担?然而每次的文书总是石沉大海,得不到想要的回应。有次战事不紧,我设宴请郭靖饮酒,酒酣耳热之际我就问他,郭大侠,蒙古兵精,朝廷又不爱管咱们,你觉得咱们守襄阳到底守不守得住?郭靖沉默了很久,只说了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明白,有些事,总还是要有人做的,郭靖这种人,生下来就是英雄,我是懦夫,我也成不了他这种人,有他在我的日子会过得比较舒服,我就安心的当个不拖英雄后腿的懦夫好啦。从那时候开始,我也慢慢翻阅从郭靖那里抄录的一本很厉害的兵书,然而也只是打发时间纸上谈兵罢了,打仗是绝对不敢的。



这些年郭靖黄蓉的家庭也在繁衍壮大,第二次见他们的时候,他们带着他家的姑娘,郭芙,后来他们有了二女儿,小儿子。黄蓉要生二女儿和小儿子的时候,襄阳一度告急,我当时以为这回要完蛋了,结果后来还是转危为安了。那时候郭靖还有个不知从哪里跑来的侄子,好像叫杨过的。这小伙子也是个很忠义的人,硬是从蒙古大营里把受伤的郭靖背回来的,听说后来又把郭家的二女儿救了,还给黄蓉,我看着郭家的小女儿小儿子长大,心里非常开心,在这些郭黄相处的年月里,我对他们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我依赖着他们,但是我又觉得他们像是我的子侄,我希望他们能做英雄,我也希望他们能像普通人一样养儿育女。所以有的时候黄蓉对我不太尊敬,动不动拔刀吓我一下,我也不放在心上。我有时候会把郭襄和破虏带到府里,陪他们玩耍,让他们坐在我的腿上看着太阳从襄阳城头慢慢滑落,现在回想起来,我希望时间能停在那一刻。


慢慢的郭襄和破虏都长大了,郭芙也找了个叫耶律齐的夫婿。这些年年年都在打仗,郭靖黄蓉的江湖朋友来帮忙的越来越多,可是情况还是越来越坏,我看着郭靖的白发越来越多,黄蓉眼边也起了很多皱纹。我又开始恐惧,我感觉郭靖这回也没办法力挽狂澜了。果然,坏消息一个又一个,小郭襄被蒙古人抓住了,绑在外面,威逼郭靖投降。郭靖的岳父,搞了个28大阵,几个老头老太太说是什么武林高手的,加上郭靖一家,还有他的很多朋友,杀将出去要救郭襄。唉,我就是个懦夫,这事情到了危急时刻,我也顾不上那么多了,我又想逃跑,结果一着急黄蓉又对我亮了刀子。我就又在城楼上看着这群人领着士兵冲进蒙古军的汪洋大海。眼看着宋兵被分割开来,眼看着要被分散聚歼。眼看着绑郭襄的高台点上了大火,我本来以为这回真的完了,结果断了一只手的杨过回来拯救了大家,还打死了蒙古大汗,吓破胆了我的赶快鸣金收兵。



那场战争之后,襄阳享受了十三年的平安,这十三年是我过的很安逸的十三年,但是这十三年间,对郭靖黄蓉来说绝对不轻松。因为他们的那些亲朋好友慢慢的都离去了。先是黄药师,又是周伯通夫妇,后来一灯老和尚也圆寂了。郭靖慢慢只剩下了黄蓉,和他的襄阳,对,是他的襄阳。大约一年前,蒙古兵卷土重来,郭靖苦苦支撑,城还是破了。我实在不敢抵抗,就投降了。来到蒙古军中,忽必烈斥责了我一顿,还是赏了我一个官做,我鼓起勇气打听郭靖黄蓉的下落,忽必烈笑了笑说,你这么想见他们?正好领你去认认。


我才知道郭靖黄蓉已经死了。尸体被忽必烈用棺木盛了起来,我感觉到恍惚起来,陪伴了我数十年的一对璧人,就这样死了。我脚步虚浮的来到郭黄的棺木前,我看到那棺木,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眼前浮现出多年前第一次见到他们的样子,继而浮现出这么多年来的风风雨雨。满脑子都是郭靖那天告诉我的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不敢看棺木里面躺着的人,我感觉自己的喉咙像被掐住了,说不出话来,眼泪大滴大滴的流下来。现在我不想再做一个不拖后腿的懦夫了,我想当一个能帮助英雄的懦夫,哪怕是做一点事。我痛苦极了,眼睛渐渐看不清楚东西,周围的蒙古人发出鄙视的声音,我好憎恨这群蒙古人,我好憎恨朝廷,我更憎恨我自己,憎恨我是个懦夫。我发现我身边的东西越来越看不清,听到的声音也开始混乱,也许我会哭死在郭黄的棺木前?那就哭死吧。。


“吕大人,吕大人,醒醒。” 是谁在叫我?眼睛还是看不清,但是慢慢的清晰了。我不是在郭黄的棺木前吗?怎么,又躺在床上,这是,这是我的府里?我看到我身边的仆从似乎要远行。


“这是哪里?”我问

“大人您怎么了?这里是池州啊。我们得赶快走了,蒙古人要打来了。”


我疑惑的看着身边的仆从,脑子一片混乱,我不顾仆从的催促,缕了很久,混沌的脑子似乎慢慢透进一束光线。我慢慢的想起,我是吕文德,我是池州统制。我似乎做了很长的一个梦,姑且叫做梦吧。梦里边有一座和现实不一样的孤城襄阳,有一堆奇人异士,能隔空取物,伤人于无形。更重要的是,梦里有一对,陪伴了我数十年的朋友,最终他们为国捐躯。

我起身推开窗,一束阳光射进来,我看到街上一片混乱,百姓在呼儿唤女的逃难。这和我梦里的襄阳别无二致。我呼了一口气,在现实世界,在我的世界,没有郭靖黄蓉,没有英雄能保护一个不拖后腿的懦夫,那么,就让我来做这个保护懦夫的英雄吧,让我吕文德,来做这个世界的郭靖。郭靖,我尽力去践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准则,如果能看到,请你看看,我对蒙古人的抗击吧!


第一次写东西。。就是个脑洞,文笔还有历史细节都不太行,如果可以的话大家多指正。


修改:谢谢大家对我的鼓励和支持,第一次在知乎写这种长文能得到这么多点赞真的非常开心。总而言之十分感谢,今后继续努力!

再次修改:再次感谢大家对我的鼓励和支持,甚至得到了我很崇拜的亲王的点赞,还上了日报。真是受宠若惊,诚惶诚恐。评论区有很多朋友给我提出了很多建议,尤其是关于吕文德与吕文焕的问题。三联版当中的射雕和神雕中出现的是吕文德,连载版和新修版都是吕文焕,吕文焕应该是更符合史实的。而吕文德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具体表现我了解的很不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人吧,我个人觉得在抗击外虏上,他是非常值得我们尊敬的。最后,再次感谢各位朋友,大家对这篇拙作的看好让我在搬砖的时候得到了很多鼓舞,仿佛搬砖也更有力量了。感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