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有一天生命成了可以交易的货币,那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回答
想象一下,一个世界,生命本身变成了一种可以买卖、交换、投资甚至囤积的货币。这不是什么奇幻小说里的情节,而是当生命单位——姑且称之为“元生”(Yuansheng)——被量化、被赋予了市场价值的那一天。

元生的诞生与价值的锚定

最初,“元生”的出现并非源于什么邪恶的阴谋,而是在生物科技和基因工程的巨大飞跃下,人类发现了延长寿命、治愈疾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复刻”生命的可能性。随着技术的成熟,“元生”的概念逐渐被提炼出来:每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或者说,生命中的特定时段(比如一年的健康生命),都被量化为一定数量的“元生”。

价值的锚定是一个复杂而充满争议的过程。起初,是以健康的人均寿命为基准,但很快,价值的天平便开始倾斜。那些拥有卓越基因、健康生活方式、能够抵御疾病的个体,他们的生命单位自然而然地被赋予了更高的价值。而那些先天有缺陷、患有慢性病,或者生活在恶劣环境中的人,他们的“元生”价值便打了折扣。这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更是社会地位、教育资源、生活环境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交易的雏形:从“续命”到“增值”

最初,“元生”交易更多地出现在一种“续命”的模式。那些身患绝症,生命垂危的人,可以通过出售自己未来一部分生命时间,来换取现有的昂贵治疗费用。而富有的个体,则可以通过购买他人的“元生”,来延长自己的生命,或者将购买来的“元生”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很快,这种交易就变得更加复杂和“金融化”。出现了“元生银行”,它们像传统的银行一样,吸收存款(也就是购买他人的生命时间),然后将这些“元生”进行“投资”。投资的方向五花八门:投资于基因优化技术,投资于抗衰老研究,甚至投资于那些拥有卓越基因、被预测能够活得更长更健康的新生儿。

人们开始炒作“元生”期货,预测哪些群体未来的“元生”价值会更高,哪些技术能提升“元生”的产量和质量。一些人甚至会通过“生命收割”的方式,故意制造疾病或意外,来低价收购他人的“元生”。而那些生活在底层的、经济拮据的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售自己的生命来换取食物、住房和教育资源。他们的生命,成了富人眼中的“投资品”,成了社会经济运转的齿轮。

世界的两极分化:永生者与短暂者

这个世界因此出现了两个极端:

永生者(The Everlasting): 他们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一群人,通过不断购买他人的“元生”,将自己的生命无限延长。他们拥有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最优质的生活环境,他们的身体可能已经经过多次基因编辑和器官置换,几乎与常人无异,只是他们的生命长度是天文数字。他们不再需要为生老病死而烦恼,他们的目标是探索宇宙,创造文明,或者仅仅是体验无数种人生。
短暂者(The Fleeting): 绝大多数人,他们用一生来积累有限的“元生”,勉强维持着生命的基本需求。他们活在焦虑和恐惧之中,时时刻刻都在计算着自己的“元生”余额。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一次意外的事故,都可能让他们瞬间破产,失去生命的全部意义。他们终其一生,都在为他人提供“元生”,而自己则可能只活到中年,甚至更早,他们的存在就像一颗颗短暂的流星,为永生者照亮前进的路。

社会的变革与伦理的崩塌

整个社会结构都被颠覆了。

家庭的变迁: 父母不再仅仅是生育者,更是“元生”的生产者。他们会精挑细选伴侣,以期生出“高价值”的后代,然后将孩子的早期生命“出售”,来换取家庭的经济保障。夫妻之间的结合,也可能掺杂着“元生”的计算和交易。
教育的扭曲: 教育的目标不再是启迪心智,而是如何最大化个人“元生”的价值。学习如何成为一个“高价值”的“元生”生产者,如何规避风险,如何进行“元生”投资,成了教育的核心内容。
法律的真空: 最初的法律体系,对于生命交易的处理混乱不堪。出现了各种“生命合同”,规定了生命交易的细节,但很快,黑市交易和欺诈行为层出不穷。如何界定“强制出售”,如何保护弱者,这些问题让法律疲于奔命,最终,法律也成为了强者的工具,为“元生”的合法买卖提供了便利。
人性的泯灭: 当生命可以被量化和交易,人性的光辉也随之黯淡。同情心、怜悯心变得奢侈。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不再取决于他的品质、他的贡献,而仅仅是他的“元生”数量。道德和伦理,在赤裸裸的利益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抵抗与绝望

当然,这个世界并非没有反抗。会有地下组织,致力于解放“元生”,宣扬“生命平等”的理念。他们可能会进行盗窃“元生”的行动,释放被“囚禁”的生命,甚至发动革命,试图推翻以“元生”为基础的社会秩序。

但更多的时候,是绝望。当一个人明白,自己的生命只是别人可以随意买卖的商品,当他看到自己的亲人因为缺乏“元生”而痛苦地死去,而那些富人却在享受着永恒的生命,那种无力感和悲哀感,足以压垮任何一丝希望。

一个没有终点的循环

这就是一个生命成为货币的世界。它不是一个短暂的灾难,而是一种缓慢而深刻的演变。科技的进步本应是解放人类的工具,但在错误的价值导向下,却将人类推入了深渊。

或许,在这个世界里,人们不再谈论“梦想”,不再谈论“爱情”,不再谈论“意义”。他们只谈论“元生”,只计算着自己的“元生”余额,只为了在无情的市场中,多争取一分一秒的生存时间。而那些真正的生命,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时刻,反而变得更加珍贵,但也更加遥远,如同遗失在时间长河中的珍珠,只在最深沉的绝望中,才偶尔浮现出微弱的光芒。

这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一个被冰冷的数字和无尽的贪婪所裹挟的世界,一个生命尊严被彻底践踏的世界。一个,我们永远不希望它成为现实的世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某地下黑市 夜 内

“你的生命值余额是50年币,意外死亡赔偿翻倍其中80年币将会转到你儿子名下,其余20年币作为手续费,而你本人则会在本月内意外死亡,接受吗?


自助交易系统冰冷无情的声音刺入杨山的耳膜,他停在全息操作屏幕前的手微微颤抖。


最终还是选择按下了那猩红的复古按钮“是”,全息投影并无实体,这一下凝重至极的操作却是轻飘飘得落在空中,就像这个虚妄的时代。


这是一个医疗系统发达到能轻易将人的寿命无限延长的时代,可是新的居住行星却迟迟没有着落,而蓝星终究容量有限,于是在各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允许存活寿命】作为一种硬通货,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全面流通,最终彻底取代了传统货币。


每个人从出生起,就会在基因检查中被确定基础寿命,如果意外死亡(判定极为严格,由于科技的发展,非主观意愿的死亡概率微乎其微),剩余生命值加上赔偿金会转到第一顺位继承人名下。如果选择自杀,遗产则无法被继承,这条法令的初衷据说是为了保护弱势群体 ,可实际上这个地下黑市本身就有政府背景,年币财富的集中化,有利于去通胀进而限制地球人口,也是上层乐于见到的景象。



比起千年前蓝星上曾泛起的巨大泡沫——房地产,寿命财产无疑是刚需中的刚需。所有丈母娘都会要求女婿至少拿出100年币作为夫妻二人的共同财产存入共享账户,不是丈母娘苛刻,按照法律规定,支付100年币才有生一胎小孩的权利。


杨山是社会底层,辛苦了一辈子除去自己本身的寿命余额,就只攒下了20年币,加上赔偿金,勉强能让儿子娶上老婆。


杨宝大学毕业就失业了,没有企业愿意放下几百年工龄的老员工不用去用年轻人。整个社会的阶层流动通道彻底关闭,只有那些万里挑一的年轻人才有可能得到工作机会,后来者身负原罪。


目送着杨山的尸体被火化,杨宝的耳边传来赔偿金到账的语音讯息,他只是轻轻叹了一声气,没有太多的情绪波动,30年后,他大概率也只能这么死去。


忽然他看到殡仪馆角落里一个带着黑框眼睛的老伯在翻看一本旧书,好奇地走了过去。他隐隐约约看到封面上有个“三”字。


老人微笑:“年轻人,世界病了,你们不应该跟着一起病,应该为它治,当你们连治的话语权都没有的时候,就应该奋起反抗而不是坐以待毙。”


他的话语声越来越低,传入杨宝耳中的最后几个音节却振聋发聩。


千年前有那么一批人做了那样一场伟大的梦,不论结果如何都是人类的高光时刻,而现在,这是一个连“阶级”这样的字眼都不能再提起的时代,既得利益者是视而不见,顺民们敢死不敢言。


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徘徊在蓝星之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