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念杉。
这是我经办的一个客户的名字。
我是一个刚毕业的银行小柜员,年关将至,银行里人满为患,而且慢慢变成以老年客户群为主。
他们大多是来取些数额并不大的钱,退休工资,养老金,尊老金,有的还有抚恤金。
在他们眼里,银行,甚至为他们经办的工作人员便能够决定着他们一整年到头能拿多少钱,银行能清晰地记得他们去年的明细,能清楚地看见他们忘记的密码……
几天,几千笔业务下来,不耐烦的情绪是会有的。
前天下午两点多,营业间里的空调吹的我有点窒息,手上全是钱的味道与细菌让我没空喝水而且不敢揉鼻子。
我在不停地,机械地迎来送往,那个时候在我的意识里,客户已经慢慢地变成了一个同一化的群体,没有任何细分差别。
厅堂里有小孩的哭声,有VIP的吵闹声,有外地务工人员的叹息困惑声。
我下一个号又叫来了一个老年客户,
我开始机械地微笑,举手,你好,请坐,请问要办什么业务。
老太太给我塞了张纸,抬头是XX街道办事处便签纸,上面写了一个卡号。
“您是取钱吗?还是存钱?”
老太太很努力地摇头说,她要拿我手里的这张卡。
我循着她的话跟她慢慢沟通才大概了解,这是街道写给她的一个卡号,里面放着国家发给她的一些补贴金。可是老太太说这张卡并不在她手里,她没见过这张卡,更别提记不记得密码。
我说那您要挂失,要身份证。
老太太点头说好。
然后她从手里的蓝布包里掏出来两张身份证,一张是她本人的,姓顾,一张是另一个中年女子,可身份证照片目光呆滞,表情怪异,很不正常,名字就是我开头提到的名字,顾念杉。
我查了下卡号,果然那个卡号是顾念杉的。
我开始皱眉,我说奶奶,挂失要本人过来。
老太太说她本人来不了。
我说但这个业务必须本人才能办。
以上的对话可以说是柜员的日常。
然后老太太又从蓝布包里掏出来一本残疾人证,给我,说,顾念杉是她女儿,39了,从小就是残疾人,监护人是她。
我翻开残疾人证,里面有另一张顾念杉的照片,厚重微张的嘴唇,凌乱的头发与呆滞的眼神,一个笨重的眼镜带着。监护人的确是老年人的名字。
这种特殊情况的确是可以代办挂失的,我叫主管来帮我看一看。
主管说这种情况还是不可以,因为这本虽然是残疾人证,可只是写着视力残疾,视力残疾还是有行为能力的。
老太太赶忙说道,这是她女儿的第二本残疾人证了,之前还有一本,是智力残疾,在家里,没带过来,因为那本子上的监护人是她先生,先生在她女儿出生没几个月就死了,开了第二张残疾证之后,第一张也就一直没有进行过监护人变更。
业务进行到这里,耗时已经十几分钟了,后面早就有些客户在叽叽喳喳大呼小叫,有的催我办快一点,有的催那位老奶奶,说不办就赶紧回家。有的客户举着金卡白金卡说耽误了他的理财赎回能承担的起吗?
老太太就一边指着残疾证跟我们交流,
一边每隔几分钟就转头对大厅里大呼小叫的客户说抱歉,说对不起,说谢谢你们了。
主管打了电话之后说还是有些为难,说最好还是提供一下智力残疾的证明。
老太太说回去拿第一本残疾证和住院通知。
我说可以让大堂经理帮您拿一个预约号,老太太说不用了,家离得还挺远。
等到下午接近四点的时候,老太太又出现在了银行大厅。
我一边办业务,一边留神着她。
大厅经理姐姐给她取号,她在摆手,没把号码纸接过去。
然后她就抱着怀里的布包,坐在大厅最边角的一个凳子上,也不言语,也不取号等。
最让人在意的是她的眼神,
根本没有丝毫的恐惧、可怜、幽怨、疲倦、愤怒……等等这些我们所能想到的,一生惨遭厄运且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所可能会有的眼神,
老太太都没有。
丝毫没有。
她眼里只有一种很执拗的坚毅。
那种一定要办成某种事情的坚毅。
材料不够,再回去拿,
这里办不成,再去那里,
人太多,那就耐心地等。
我不知道老太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带着这种坚毅的眼神为了自己智力残障的女儿为了她们两个人的家开始奔波于各种事情,
带女儿去医院,
带女儿办残疾证开各种证明,
换身份证,
领补贴,
去社区翻文件,等等等等。
下午五点银行大厅关门,五点半我们前台办完了最后一个客户的业务,
老太太终于起身,又走到了我的柜台,
问我还可以给她办个挂失吗?
我说可以可以您请坐吧。
然后她把女儿之前因为精神问题住院,出院,大大小小的医院单据都拿给我看了。
每一张纸都代表着老太太的一次奔波,
我不知道她女儿成长的39年来,她有过多少次执拗的坚毅的经历,
在我一个完全不了解其中内情的外人看来,每一次住院和奔波都是一次心力憔悴。
老太太说着又掏出来另一本残疾证,更旧更破。
说你们要是觉得有用也拿去复印一下吧。
我翻开之后,看到监护人的名字叫,莫杉,而顾念杉却叫,莫念杉。不过身份证号码是一样的,证明是同一个人。
我想我大概明白“顾念杉”这个名字的含义了。
我一边办业务一边问老太太,“您女儿以前姓莫吧?跟着莫先生姓?”
老太太眼神里有些温情了,说这名字是他先生取得。
女儿出生没几天,先生就被查出了绝症,
于是先生给女儿取名叫,莫念杉。意思应该是,莫要再想念我。
可是老太太又把名字改成了顾念杉。
老太太是1934年生的,我用计算器减了一下,已经82岁了。
我们主管问老太太,她女儿现在是不是还有行为能力之类的。
老太太说,有的时候有,老太太还会带她出门散步聊天,
但有的时候会犯精神病会发狂,最近几年眼睛也不好了。
我不知道每一次在女儿精神病发作,老太太一边安慰着女儿,一边嘴里一句一句,念杉,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
我说您年纪这么大了在外面跑了一天肯定特别累吧?
老太太说没觉得累,已经习惯了。说趁现在还能跑个几年,帮女儿把这些事情都跑跑弄弄,以后她走了就真的不知道谁会来照顾女儿了。
我们有同事安慰她说,现在都有护工,也很认真负责,让她不要这么辛苦。
老太太说不行,她说这些护工,根本连她女儿的名字都不会记住不会记得。
“一个智力障碍的精神病人,谁还会管她的名字呢?”
这是老太太的原话,有自嘲也有讥讽。
那天把老太太的业务办完送走之后,
我们整个营业间里的同事情绪都是有些郁郁的,
晚了一会儿我问一个刚生了孩子没一年的同事,
问她说,当一个女人怀孕然后生下来这个孩子的时候,
究竟是为了自己,为了孩子,还是为了一个男人?
同事摇摇头说她不知道。
她说她当孕妇的时候都不敢多想,
有些事情只管硬着头皮往下做,
让时间也闷不吭声地往下走,
也就这么过来了。
所以,顾念杉,这个名字,大概是让我最惊艳,并且最深有感触的名字了。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顾念杉念故人。
历史上惊艳的名字着实不少,汉族的尤甚。
可少数民族的也不含糊。
完颜宗翰。
简直是教科书般的好名字啊有木有!复姓显得霸气,宗字显得沉稳有内涵,翰字显得活跃又时尚。。。
当然,有正规的就有不正规的:
买驴、丑驴、黑驴、上都驴。
老章——元朝平章。
蛮子(也就是元末国王囊加歹,太师国王木华黎的直系后人)——元朝国王,北元太尉。
沙不丁朵耳只八剌——北元平章。
公哥列思八冲纳思监藏般藏卜——元朝帝师。
若是说我最喜欢的,那还得说一个温文尔雅的名字:
左良玉。
某日,聚餐。邻座男生,早有耳闻,计算机系草。
简单寒暄几句后,他自我介绍:顾情长,爱情的“情”,长短的“长”。名字很奇怪吧?不要问我为啥,我回答过太多次了,我真不知道,我爸取的,他就说随便找了俩字凑合。
我想了想,问:你是独生子女吗?
“不,我还有个双胞胎妹妹。”
“是不是叫江水?”
“诶?你怎么知道的?”
“情长”这俩字太熟悉了,失恋后的我,前不久还在朋友圈发了这一句诗: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我拿出手机,找到那条朋友圈,给他看,告诉他,这是李商隐的一首诗‘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因为你名字是情长,所以我就猜你妹妹的名字会不会是下句对应的“江水”。
不知是巧合,还是这确实是他兄妹俩名字的出处,他皱着眉头很认真的看了又看,问我这诗什么意思?
相传李商隐曾有一个恋人,小名叫“荷花”。两人情投意合,相爱相惜,遗憾的是“荷花”在李商隐进京赶考之际,病逝了。所以李商隐写下这首诗,意思是说荷叶初生时相遇爱人,不久却得分离,春恨由此而生。荷叶枯时深爱之人辞世,秋恨又由此而成。我知道,只要我依旧在这无尽头的人世间,对伊的思念与深情,万古如斯,永久而存。太多的惆怅,就像那流不尽的江水声。
听完我解释后,他神色没有什么变化起伏。只是问了我的微信号,便没有提这个事了。
晚上,快十二点了。他给我发来微信:"问我爸了,我俩名字确实是根据这首诗起的。”
我一怔,突然不知道回什么好。有一种特殊的预感。
他继续说:“我妈生我俩时,难产。没抢救过来。我爸应该是特想我妈吧,所以后来就给我俩取了这名。”
那一晚,我想了很多。想起忘不了前任的我在草稿纸上一遍又一遍写下这首诗,强忍不住的泪水,趴在桌面上哽咽的抽泣,狼狈不堪。又想着,顾情长的父亲,在失去爱人的那一刻,该是怎样刺骨锥心?而将无尽的思念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寄予在孩子身上,成为他们的名字。在每一次轻唤“情长”、“江水”,是不是都会想起他们母亲舒展的笑颜,深情的眼眸,会不会在梦里曾有过像唐玄宗对杨贵妃的迫切“上穷碧落下黄泉”,却还是“两处茫茫皆不见”。
相比之下,我倍显得稚嫩了。虽然此生不会与他相见,但也还至少,他依然在这人世间。就当他为一个过客吧,总有一些人的出现只是为了教会你一些道理,便匆匆散场,不应有恨,也不要在留恋停滞不前了。
------------------1.19分割线---------------------------------------------------------------------------------------------
小女甚恐,一夜达两千赞,躲在小黑屋。。。针对评论,作出以下答复
1.有人质疑“顾情长”这个人的真实性,据我所知,他确实是一个大活人。更具体的信息不方便再透露。
2.有人质疑取名的真实性。这其中的细节他不说,我当然也不会再问。毕竟这是他人的家事,而且这确实是一段难于启齿的过去,不管是对于他兄妹俩,还是他爸。不过他确实提过,他爸是中文系的教授。
3.“有没有在一起?”
将近百分之90的评论都在问有没有在一起,或者都以为我会在故事的结尾撒一把狗粮。
可能要让你们失望了,并没有。
北上求学四年,我注定是只南归雁,而他也是留守故土的鹰。我俩有过短暂的交集后,依旧是两条平行线且彼此都没有掀起内心的波澜。唯一留下的,也可能只是一小段特殊的回忆。就像我会想起我曾认识的一个北方男生,他名字出自一首很美是诗,里面藏着一个让人动容的故事。或许他也会在很多年后不经意想起,从前有一个南方的女生猜到了我名字里的故事。
仅此而已,因为这不是小说,也不是缘分的开始。看到评论很多都说“在一起”“期待后面的狗粮”,昨晚我也在想,是不是该给大家一个圆满的故事结局?但是我还是决定还原,这才是现实的生活。也不像评论里猜测的这是不是只是个言情小说类型的段子,要真是这样,按照套路,我就会在开头大肆渲染这位系草的高大帅气(不过这也是事实)。
4.最后对所有给予我鼓励、希望早日我走出失恋阴影的亲们,表示:“谢谢你们,比心”
也有人私信问我有没有走出来。事已至此,已没有是否走出来的说法了。和所有失恋的女生一样呀,看到一些事物还是会想起他。知乎上是众多程序猿聚集地,看到这样“程序猿”这样的字眼更免不了会想起他的。然后叨叨一句“你看你这个人,嘴上说着喜欢我,却又让我这么难过。”
不过都是过去式了,我已知晓。所以啊,我也得好好经营我的小日子了。
——————————————1.25 分割线·三更————————————————————
谢谢大家对我文笔的赞美与喜爱,还有一些知友在催文。以下近日一些知友的评论而发出的小感想。
——————2.16——更—————————————
终于开通公众号啦~喜欢我文笔的,可以关注
公众号:木棉朵朵
随笔,故事,不定期更新。
Angelababy。本来我觉得这个名字好俗,好难听呀。后来,一位朋友把它翻成汉语,叫“菩小蛮”或者“菩萨蛮”。顿时觉得惊艳了。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我爸姓祝。
感觉是个很好听的姓呢,应该随便取个名字都不会太难听吧。
比如我们专业有个女生叫祝清,一看就觉得很舒服啊,莫名觉得清新又文艺。
但是,我要说的不是她的名字。
是我的。
我是女生,出生的那天是国庆节。
于是我爸妈开心的决定,不如生下来的孩子就叫“祝国庆”吧……
呃……
…………
………………
……………………
…………………………
………………………………
多么喜庆又富含深意的名字啊……
但是还好最后我奶奶去上户口的时候,给我写了“祝琴”。
不惊艳吗?不惊艳吗?
一个女孩子,差点就叫“国庆”了,居然被救回来了!不惊艳吗!
好歹“琴”字再怎么俗套,也是个女性化的名字啊……
我老老老家(我只听说过没回去过的老家,有那么老)叫“祝山”。
可怕,就连一座山的名字都比我好听得多……
有人说我答非所问什么的,那是因为你们没有经历过差点叫“国庆”这种事,
看其他评论,经历过都懂的啦。
第一次知道我差点叫国庆这件事的时候,我真的被祝琴惊艳到了,嗯。
————————————————————
emmm……点赞难道是因为我匿名又实名很搞笑?
我觉得不匿名的前提得是“有内容”,所以这种搏一笑的经历,匿名写就好了。
嗯。
谢谢赞。
提前祝国庆快乐呀,哈哈。
万古蟾(1900年1月18日-1995年11月19日),江苏南京人,中国动画片的创始人之一,著名的万氏兄弟之一。万古蟾于1920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门学校,1925年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1926年进入长城画片公司任美工。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与创作了《抗战歌》《抗战标语》等动画。1940年在上海新华联合影业公司卡通部创作了中国首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1956年万古蟾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任剪纸导演,并于1958年创作了剪纸片《猪八戒吃瓜》。此后他又先后导演了《渔童》《济公斗蟋蟀》《猴龟分树》《人参娃娃》等众多动画片。他还曾担任过中国动画学会顾问,第五、七届上海市人大代表等职。1995年逝世,享年95岁。
http:// wapbaike.baidu.com/item /%e4%b8%87%e5%8f%a4%e8%9f%be/3604463?adapt=1&fr=aladdin谢谢评论的提醒,万家四兄弟:万古蟾,万籁鸣,万超尘,万涤寰的名字都很惊艳
我家中药世家,祖上三代都是学医,然后、、、名字这种东西,都是用中药取的。。。我们家姓是“叶”。。。然后就莫名地搭中药。。。于是“叶白芷””叶紫苑“”“叶当归”“叶悉茗”“叶空青”“叶连召”(说实话我觉得我这个堂哥名字最好听嘿嘿嘿,家里“连召”“连召”的叫特别美,然而在外面,他变成了“连招”= =)
然而中药世家的习惯真是太可怕了,他们打趣我的时候都是“那个清肝明目的,过来一下!“
不为什么,因为我叫叶青葙
————————————————————————
知乎真是太可怕了,我第一次玩,一个一个一个认真回复,最后系统说我 什么什么作弊行为,把我回复全删了,宝宝心里苦
————————————————————————
好了我现在连回复都回复不了了。。。心痛到无法呼吸。。。
————————————————————————
至于为什么匿名,只是为了避免以后行走知乎被人认出来的尴尬境遇
————————————————————————
等等,,,我又回了一次,又删了干净
不!!!!!!!!!!!!!!!!!!!!!!!!!!!!!!!!!!!!!!!
我放弃了,,,我想说的话都在心里,答主已死,有钱烧纸。。
过千了。。。惶恐。。。
——————————————————————————
好像回复恢复了
————————————————————————
1.25.2017更新分割线
————————————————————————
大家好久不见~这个回答的赞同数和评论数都吓到我了。。。。我平常生活也比较忙,回答完那几个问题就把知乎给忘了(拍额),其实说要玩知乎根本就没有玩起来哈哈(・ꈊ・า˒˒)
今天突然就记起来我还有个知乎账号,从知乎助手的爪爪下把我这个已经“异常”的账号又扒了回来,在这里感谢antispam@zhihu.com里的帮我解除异常状态的大佬们~
首先感谢大家的赞和支持(´ ˘ `)其实就是几个普通人的名字,没想到大家这么喜欢~大家开心就好啦~
讲真。。生在中医世家确实世间挺神奇的事,闻着中药味煲着中药锅吃着中药膳喝着苦药汁长大的我。。。并没有什么卵用。。还是和普通人一样。。不过就是有了一种对中药本能性避让orz。。。小时候生病日常就是:
“我不舒服。。”
“哪儿不舒服啊。。”
“balabalabala”
“坐下我看看”(拿出小垫枕)
把脉ing~(期间包括看舌苔看眼睛等一系列)
然后去胡同口的自家药铺抓两把药回来就炖着让我吃。。。
真-苦到爆炸Σ(っ °Д °;)っ(小时候被虐待到觉得藿香正气水特别好喝)
我那时最大的救星就是柜子最上层玻璃大罐装着的一大块一大块不规则的冰糖〒▽〒,日常喝完药就爆发出无限的能量,丧尸一般爬上柜子,抓向玻璃罐然后徒手碎冰糖233
在这里我必须要说的事,虽然我家族是搞中医的,但是我并没有加入这一行列(๑′ᴗ‵๑)所以对中医这一方面也不是很在行,大家有什么身体不适还是找正规医生咨询哦~
评论的话我就不会再具体回复了哦,毕竟还是害怕上次的悲剧重演233,要是说挑着回复我又过意不去。。。那就只能这样啦(摊手)不好意思哦( ´•̥̥̥ω•̥̥̥` )
(PS:我跟我几个哥哥说了他们被人说做名字像女主角hiahiahia,但是他们表示已经习惯了orz,入学校第一件事就是表明“我,叶xx,是个男孩子(-ι_- )...”经常会有隔壁班的过来围观“女主角”长什么样,但是看到我哥哥们的样子就作鸟兽散了´_>`,毕竟名字也不是叶漂亮什么的,颜值对不起大家也不能说我们欺诈是吧ヾ(。 ̄□ ̄)ツ)
(PPS:我把上面的稍微整理的一下,内容没有变动,方便大家阅读)
过好几千。。。特别惶恐。。。
————————————完————————————
心有花
琥珀歌
其实,好的名字,一是要以小见大,二是要寄托对孩子的期望,三是简繁适中,不与他人重名。
最会起名字的人,莫过于苏洵了,他的两个儿子分别叫苏轼和苏辙。
轼,是车厢前用做扶手的横木的意思;辙,是车轮碾过的痕迹。
苏洵特意写了一篇《名二子说》:“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翻成白话就是:“轮辐盖轸,对车而言都有具体的用途,而车轼看起来好像用处不大,但若缺少车轼,也就不算一辆完整的车了。天下的车,都按照车辙轨迹来行驶,但车辙又并非车的一部分,所以当车翻覆时,不会累及车辙。车辙啊,介于祸福之间,祥瑞御免。”
同时,苏洵考虑到车轼凸显在前,过于张扬,容易遭致谗言蜚语,因此给苏轼取字“子瞻”,取遇事小心谨慎,瞻前顾后之意。而车辆行进最怕“出轨”,所以给苏辙取字“子由”,又有因循前事,不至倾覆的意思。
最后,我自己揣摩,苏老泉心中的“车”,恐怕不是今天烂大街的自行车、电瓶车,应该是“天子之车”吧。
另一个姓名的故事:
有哪些出自《诗经》且有寓意的名字? - 竹下直人的回答另一个苏轼的小故事:
http://www. zhihu.com/question/3597 1808/answer/118519973吴姓人家,妈妈在生下一对双胞胎后离世。
爸爸为了纪念妈妈,就给两个孩子起名“吴一弦”和“吴一柱”。
因为妈妈叫张华年。唐代玉溪生有诗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好美的名字,好美的思切。
——————————————————————————
好美的分割线
评论区的各位够了,只有一位说的好:
一柱,喻能担当重任,独力支撑局面的人。
唐张祜有诗云:“五丁扶造化,一柱正乾坤。”
宋代王谠《唐语林·豪爽》也称:“阁下为南溟之鹏,作中天之一柱。”
明末清初著名的洪荒之力钱谦益在《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八中也写道:“代许孤忠留一柱,帝思耆德抚三辰。”
而且柱谐音驻,华年已逝,年华永驻。
在古代,“柱”是一个很气派的字眼,因为只有非富即贵的大户人家才住得起有承重柱结构的房子。现代柱结构建筑更容易构筑,很多现代建筑为了实现更大的空间感和科技感将承重柱隐藏,或是利用其他结构承重,用柱的房子反而显得落后,因而“柱”字开始变得充满乡土气息,网络上又赋予了这个字更多灰头土脸的意义。但我们不应该忘掉传统文化所赋予我们的最初本意,恶趣味终究是恶趣味,上不了大雅之堂。
央视主持人王小丫小时候质问父亲为何给她起这样一个名字,王父说“大俗即大雅”,决定人一生的从来不是名字的含义,而是要看这个人所做的事迹赋予这个名字怎样的意义。
因此无论这个故事有着怎样不同的版本和更为妙曼的辞藻堆砌,我还是最喜欢“一弦”和“一柱”两个名字。越是简单的话语,越有能够提振人心的情感和力量,这一点,无论是唐朝还是今日都从未改变。
——————————————————————————
另一点的分割线
玉溪生就是李商隐的号啊。原来不想提的,寻思着钓两条鱼上来,现在看看这哪里是钓鱼,简直就是炸鱼啊ԅ(¯﹃¯ԅ)
2016年的回答,时至今日还在炸鱼。
耶律楚材。
这个名字很绝妙。因为它既描述了名字主人的出身,也概况了他的一生为人和政治生涯。
楚材这个词,出自左传里的一个故事,故事是说,楚国令尹子木问刚刚出使过晋国的楚国使臣声子,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谁更贤明,声子回答说:晋国人才不如楚国,然而虽楚有才,晋实用之。
子木又问,这些楚人舍得抛家弃族吗?声子绕着弯子说:楚国的制度赏僭刑滥,所以人才全跑到晋国去。
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就叫楚才晋用。形容人才流失,国家药丸。
耶律楚材的一生便是这个故事的复刻。
-------------------------------------------------------------------------------------------------------------------------------
耶律楚材是契丹人,耶律阿保机的嫡系后裔,父亲是金国尚书右丞耶律履。楚材出生之时,耶律履对旁人说,“吾年六十而得此子,吾家千里驹也。他日必成伟器,且当为异国用。”因而取左传楚才晋用的典故,为孩子取名楚材。
楚材少时“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曾于中都报恩寺向当时曹洞宗的宗师行秀学佛,身通儒释道,可谓汉学全才。
楚材的成长阶段历经章宗,卫绍王,宣宗三帝。其时已是金朝末期,大厦将倾,国家腐朽不堪,政治局势动荡。在中国大地的北方,蒙古已然崛起,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屡屡侵金。金朝入主中原百年,早已不复当年的野蛮和强悍,面对初生的蒙古屡战屡败。
卫绍王时期,金朝遭遇野狐岭惨败,近五十万大军被蒙古全歼。旋尔金朝内部政变,宣宗继位,然而继位的金宣宗更加昏庸无能。外交上与唇寒齿亡的西夏断交,屡次侵宋和侵夏,却向最大的敌人蒙古求和,内政更是醉生梦死装鸵鸟,腐败横行,军务废弛,金朝终于自己作到覆灭边缘。
公元1214年,蒙古大军扫清北方障碍,围攻金朝首都中都,金宣宗无力抵抗,屈辱求和。吓破了胆的宣宗不顾大臣反对,将都城南迁至汴梁。耶律楚材跟随丞相完颜承晖奉命留守中都,被任命为左右司员外郎。
次年中都陷落,耶律楚材沦为“楚囚”。
攻陷中都后,成吉思汗在这座中原大都当中寻觅人才,听闻耶律楚材贤名,便邀请他来问计。
见到耶律楚材之后,成吉思汗说,“辽金世仇,朕为汝雪之。”
楚材却对曰:“臣父祖尝委质事之,既为之臣,敢仇君耶!”
成吉思汗大为赞赏,留为左右近臣。
这个南人,终于像其父所预言的一般,出仕北朝,成为了楚才晋用的故事的注脚。 而他的名字,正叫楚材。
成吉思汗对待耶律楚材,最初不过将其视为职掌文献史料、天文历法工作的官员,近乎卜祝之间,类似倡优之蓄。每次太祖出征,一定会先让楚材占卜,成吉思汗亲自为他烧烤占卜用的羊胛骨。
耶律楚材却展现出极其高超的水平,在随后的征金,征夏和西征的战争中都有重大贡献——楚材成功地预言了花剌子模国主阿拉乌丁·摩诃末的死亡,金宣宗的驾崩,使成吉思汗大军屡次把握住了战争局势,让成吉思汗刮目相看。
耶律楚材并不是故弄玄虚的方士骗子,他名为占卜,实际上是以高超的政治眼光对局势进行了预判,然后以一种成吉思汗能听懂和能接受的方式说出来。
征花剌子模之前,成吉思汗有所犹豫,楚材说,“玄冥之气见于盛夏,这次是克敌之征,放心吧。”
于是成吉思汗出兵灭回,果不其然,这是一场摧枯拉朽的战争。
在帮助成吉思汗东征西讨的同时,他以苍生为念,屡屡阻止成吉思汗肆意杀戮,特别是在西征过程中,蒙古军南下印度受阻,军队内疫病丛生,病死者甚众,楚材编了个玄幻故事说军队行进过程中有异兽甪端(lu duan)出世,不停地叫唤“汝主早还”。迷信的成吉思汗听从劝谏,回军蒙古。
当中插一句,楚材西征后发现中亚地区的天象与中原不同,于是他意识到有经度的存在。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发现这个的人。楚材回来之后编纂的《西征庚午元历》,成为中国天文历法史上的重要一笔。楚材在西征过程中写的《西游录》,详细描写了当时当地的政治、军事,人情、地理、风俗、宗教等,是研究中亚历史变迁的重要史料。
好吧,我再说回名字。
楚材这个名字我刚才说过出自左传,左传里那个说出楚才晋用的楚国使臣声子还有一段话,说,“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赏僭,则惧及淫人;刑滥,则惧及善人。若不幸而过,宁僭无滥。……古之治民者,劝赏而畏刑,恤民不倦。赏以春夏,刑以秋冬。……有礼无败。”
总的意思是说,善于治国的统治者应该赏赐不过分,刑罚不滥用。赏赐过分,怕及于坏人;刑罚滥用,怕冤枉好人。如果确实失之过分了的话,那宁可(赏赐)过分,也不要滥用(刑罚)。……古代治理百姓的人,乐于赏赐而怕用刑罚,为百姓担扰而不知疲倦。在春天、夏天行赏,在秋季、冬季行刑。……以法度礼仪治国,国家就不会衰败。
楚材对于蒙元帝国的最大贡献,正是实践了这段话——建立了一套以宽仁为本的治理体系。所谓“以儒治国,以佛治心”。
当时蒙古人刚刚崛起,极其野蛮,在征服的土地上为所欲为,掳人妻女,抢劫货财,肆意兼并土田,杀人无算。楚材因此涕泪上表,要求禁止州郡官吏的违法行为。如无皇帝诏书,不能随便向老百姓征税调役;准备执行死刑的囚犯必须报请朝廷核准;违犯者判处死罪。
鉴于金朝滥发纸币引发经济危机最后崩溃的教训,要求抑制滥发纸币。
成吉思汗想要分封土地给诸王功臣,楚材说,不如赐他们金帛财宝;在楚材的建议下,蒙古定下常税为“每二户出丝一斤,以给国用;五户出丝一斤,以给诸王功臣汤沐之资。地税,中田每亩二升又半,上田三升,下田二升,水田每亩五升;商税,三十分而一;盐价,银一两四十斤。”
这个赋税是很轻的,朝廷对此颇有非议,楚材引用《左传》的一句“作法於凉,其弊犹贪。”来说服群臣。
在左传里,这句话后面还跟着一句,“作法于贪,弊将若之何?”
这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兢兢业业地制订法律,弊害仍然很多;要是贪图小便宜式的制定法律,弊害又该有多少呢?
于是这样的税制被颁行下去。
(我再插一句无关的话:我当时读到左传这句话,真是吓了一跳。这完全是英美法系的奥义啊。)
成吉思汗于1227年驾崩,指定三子窝阔台继位,然而按照传统,大汗继位应该召集所有宗王召开库里台大会,获得大家认同之后方可正式成为新一代的大汗。
而在库里台召开之前,按照蒙古人“幼子守灶”的传统,拖雷出任监国,因此,汗位悬空了两年,1229年,终于召开了库里台大会,但是本应顺理成章的会议久议而未决,居然开了四十多天。两年多的监国执政,让拖雷的势力极度膨胀。此刻窝阔台已落入下风。
窝阔台在关键时刻,决定置诸死地而后生,宣布愿奉拖雷为汗。
此计乃上屋抽梯之计:把皮球提给拖雷——拖雷接位,则违背父命,这在成吉思汗威望无以复加的情况下,必然成为众矢之的;
不接位,那就最好了,你自己不愿接,那我窝阔台顺理成章接下了。
拖雷被窝阔台打了个措手不及,表示不敢不敢。
蒙古人淳朴,没有汉人皇帝接受禅位的时候必须要三让这种潜规则,以他们直来直去的性格,你让就代表你真的不愿做。
楚材马上拿出早已制定号的礼制,要求群臣朝拜窝阔台。他对窝阔台的哥哥察合台说:“王虽皇兄,位则为臣,按礼当拜。王拜,其他人莫敢不拜。”
此又围魏救赵之计,欲降拖雷,先降察合台。
察合台自然不敢忤逆,于是率皇族及臣僚拜于帐下。最终拖雷无奈,牵过窝阔台的左手,将其扶上大汗宝座。
在这场汗位争夺战中,用上屋抽梯、围魏救赵两计,深谙汉人计谋,又洞悉蒙古人心理,何其老辣缜密。
窝阔台继位后,楚材又建议大赦天下(笼络人心)。窝阔台采纳了他的意见。
因为拥立之功,元太宗窝阔台朝,楚材深受重用,而楚材也不负众望,任用汉法,开科取士,为蒙古赢得人心和重建秩序做了重大贡献。
可以说,耶律楚材的一生,正是实践了左传楚才晋用故事里那句“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的一生。
我想,如果一个名字,就能概括这个人一生的所作所为,应该没有比这更妙了。
-------------------------------------------------------------------------------------------------------------------------------------
另外,耶律楚材的兄长叫耶律辨才和耶律善才。
单从名字来说就可以看出,两位兄长相对楚材而言,实在上不了台面,而实际上,他们的人生也确实如此。
耶律楚材的父亲耶律履,号忘言居士,这个号也是极好的,一副“欲辨已忘言”,对几个儿子的未来了然于胸,却“吾不言,吾不言”的大隐形象,也是妙极。
看他的这个号,我想他能取出耶律楚材这样的名字,大概不会是巧合。
耶律履官虽高,却对金朝腐败无能、赏罚不均的现状不满又无奈。
他在写下楚材这两个字的时候,心里一定默念着“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而兀自摇头吧。楚材这个名字也是对他自己人生际遇的无奈抗议。
小时候,每学期发语文课本时,都是我开心的时候。
那一篇篇优美的课文、那一幅幅精美的插图,都让我印象深刻。
长大后,发现有些课文不怎么样,但是,却依然怀念那些插图。
虽然简单、虽然模糊、虽然稚嫩,却让人浮想联翩、记忆犹新。
我不禁想知道,这些课文和插图,究竟是出自谁手。
于是,我在简介里发现了这样一个名字。
美术编辑——陈出新
真是个好名字啊。
陈,是旧的意思。
但是,配上“出新”这个名字,
就有了“推陈出新”的美好含义。
正好她的职业,是编教材的编辑。
一版又一版的教材,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不正是“推陈出新”吗?
而且,“出新”和“初心”同音,还有不忘初心的含义。
这个名字,太适合编辑教材的教育工作者了。
刚刚去百度了一下,居然还真有这么个阿姨。
陈出新 女 曾用名:陈湘香、 楠竹山人。
1954年出生于湖南湘潭。
198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同年分配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任美术编辑,现已退休。
谢谢您,陈出新阿姨,
感谢你为广大70后、80后、90后的童年,
增加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真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人和我一样,怀念小学语文课本和其中的插图。
那我就和大家一起,再温习一遍小学语文课本,重温一下美好的童年吧。
图片很多很多,比较耗费流量,请在有WIFI的地方打开哦。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开始回忆之旅吧!
唔,我有一次闲得慌在想给我未来的孩子取啥名,然后突然之间福至心灵:
我要叫他/她——张曲酩/茗。
是的就是张取名的意思。
然后等他/她大了让他/她自己给自己取个名字。
尤瑞敏。
就最近的事,前几天和一个国内公司联系,来来回回邮件都是英文。今天打电话,一个声音甜甜的小姑娘说“Hi I am Reiming You. We`ve been exchanging emails....”
真 · 惊艳。
PS:请百度Rimming的俚语意思。✧(≖ ◡ ≖✿
PPS:感谢评论区小伙伴科普:
Will Love
学校一个同学叫will,姓love.
他爸爸妈妈岁数都挺大,爸爸好像六十岁多。
I will love you till the end of my life.
okfine 既然你们都不信 我也没有办法
贴图你们自己看。
这么多共同关注者,是因为他就是我们学校的啊。
科科。
可真是啪啪啪打某些评论区酸来酸去的人的脸呢。
别问我为什么他叫这个
我只是单纯的觉得好听好玩而已
我是他爸给他取名字的吗???
祖太爷叫顾延卿。名锡爵。
我一直觉得这是我听到过最好听的名字。
祖太爷是张謇的好朋友。
并称江南五大才子之一。
张謇临终卧床之时,把他叫过去。
写了副对联,上半联不记得了,下半联是
一生知己顾延卿。
奶奶告诉我的。
一个同学叫沈芷夏。
一直觉得这个名字特别好听
初中的时候是班长,每次整理花名册就和团支书同桌暗搓搓的看每个人名字
看有多少名字里面包含爸爸妈妈的姓
有一个男孩子是蒙古族的,姓达,叫达邵伟。
大概是爸爸妈妈希望他能磊落伟岸
还有一个女孩子就比较直白了。
蒋念徐。
平时叫着也特别顺口,就没有思考为什么叫这个。
后来翻花名册翻多了有一天突然反应过来。
被塞了一口狗粮。
还有一个助教,act课上的
平时戴着眼镜 长得挺好看的 是那种结实的好看 说话带点黄段子 默写的时候晃来晃去的,跟你说话从来不啰嗦。
我一直觉得他是那种出入健身房的大直男 名字也类似王伟啊李力啊这种
直到有次另外一个助教叫他:顾知!你过来一下。
我正在默写 听到的时候愣了一下。
说一个。民国才子、著名民主人士、能和毛主席诗词唱和的柳亚子先生。
按说柳亚子这个名字已经很有意境了,但真正让我惊艳的,是他给子女起的名字:
儿子:柳无忌
女儿:柳无非,柳无垢
超凡脱俗,尤其无非无垢,带一种古意诗意,还有一种江湖气。
美得不行!
要说柳真是个好姓,再平庸的名碰上这个姓也能加成三分。更别说历来那么多脱俗的名字了:柳公权,柳宗元,柳敬亭,柳如是……
(有朋友说了,我也见过姓柳的人名字很俗啊,注意,我说的是柳可以给俗名加成三分,不是说可以点铁成金。同样叫大壮,姓啥都low,但,柳大壮还是比王大壮好很多吧?换个比方,同样一个名字,加个张王李赵刘等普通姓只能得三十分,姓柳,起码给你涨到六十分吧,及格了)
以及,还健在的,我最敬重的翻译大家,法语文学泰斗,柳鸣九先生,取意《诗经》“鹤鸣九皋”……叫柳鹤皋就完啦,鸣九么,奇怪的搭配,但加个柳字,脱胎换骨,直上云霄。
类似自动加分的好姓,还有花、舒、云、蒙……
跑个题,说到柳鸣九先生,忽然想到,翻译界一堆美名字啊:德语翻译大家叶廷芳,俄语泰斗臧仲伦,法语许渊冲,英语董秋斯,印语倪陪耕,意语萧天佑(没错,跟杨家将打了一辈子的辽国左右护法之一)……刚才说到的柳亚子两位女公子,也都是翻译家……
说到柳亚子,民国也是一票好名字啊:陈独秀,瞿秋白,徐悲鸿,李苦禅,张大千,傅抱石,程千帆,萧耀南,林风眠(这个最帅,江湖气扑面而来,一下子想到《射雕》里未出场的武眠风,再联想玄风超风灵风乘风默风,不由慨个大叹,黄老邪,或者金庸,真会起名字啊)……
看看这些名字,不由得慨叹:有文化太牛逼了!
这不是PS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