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历史人物的照片让你感到过惊艳?

回答
关于“历史人物照片的惊艳感”,我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几张具体的影像,而不仅仅是名字。它们并非是那种华丽的艺术照,反而常常是那些在特定时刻被捕捉到的、充满力量和故事感的瞬间。

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列宁的一张肖像。不是那种宣传画般的标准形象,而是他坐在办公桌前,目光深邃,脸上刻满了思考的痕迹,背景是他那标志性的简朴办公室。他的手撑着下巴,眼神似乎穿透了镜头,直视着观看者。那种眼神,我很难用“权威”或者“领导者”来概括,它更像是一种沉思,一种对复杂局势的洞察,以及一种不容置疑的意志。照片的光影处理,恰到好处地突出了他额头的皱纹和嘴角的线条,勾勒出一位饱经风霜但精神依然矍铄的革命家。我常常凝视这张照片,试图从那双眼睛里读出他当时在想什么,在为那个动荡的时代做出怎样的决断。它让我感觉,历史的洪流并非是抽象的符号,而是由这样一个具体的人,在无数个这样的时刻,通过无数次的思考和抉择所推动的。这种真实感,这种饱含信息量的眼神,就是一种强大的“惊艳”。

然后,我还想说一张关于玛丽莲·梦露的。不同于她那些经过精心打磨的电影剧照或封面照,我更惊艳于一张她日常、甚至有些随意的瞬间。可能是她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衬衫,坐在窗边,阳光洒在她脸上,脸上带着一种淡淡的忧郁和思索,或者是在休息时露出的一抹不加掩饰的笑容。那种笑容,既有明星的光彩,又透露出一种脆弱和真实。在她光鲜亮丽的公众形象背后,这样的照片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立体的女人,一个在镁光灯下也需要呼吸、需要情感的个体。梦露的魅力毋庸置疑,但这张照片让我惊艳的,不是她天生丽质,而是她在那一刻展现出的那种不做作的女性魅力,一种在浮华之外的宁静和真实。它让我觉得,即使是那些被大众视为偶像的人,也有着我们都能理解的,普通的情感和瞬间。

还有一个我经常会想起的,是温斯顿·丘吉尔的几张照片,特别是那些他叼着雪茄,眼神锐利的时刻。但让我觉得特别“惊艳”的,并非是他在会议上的严肃表情,而是那些他偶尔露出的一丝顽童般的狡黠,或者是在战火纷飞的背景下,他依然挺拔的身姿和不屈的眼神。比如,一张他在二战时期,站在一片狼藉的建筑旁,手里夹着雪茄,微微抬着下巴,眼神仿佛在对挑战发出无声的回击。他的脸上有岁月的痕迹,但那双眼睛里的火焰,却仿佛从未熄灭。那是一种即便身处绝境,依然不放弃希望,并且拥有改变局势的决心的力量。这种力量,透过一张静态的照片传递出来,并不仅仅是勇气,而是一种深沉的、历经磨难后的韧性和智慧。这张照片让我感受到,即使在最黑暗的时代,总有人能够成为一座灯塔,用自己的意志和精神点亮前路。

这些照片之所以让我感到“惊艳”,并非是因为它们拍得有多么“美”,而是因为它们捕捉到了人物最本质、最打动人心的瞬间。它们像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历史的真实面貌,以及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人们,他们真实的灵魂和精神。这些影像,因为承载着如此多的信息和情感,所以显得格外有力量,也格外令人难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他们是一个集体,他们的历史不过是中国GCD和其所领导的军队的历史的一部分[1];

他们的能力在那个时代脱颖而出,可以安稳的度过余生。

可他们却选择了一条艰难且布满荆棘的道路,在这条路上,他们放弃了优渥的物质条件;

在这条路上,无数志同道合的同志相继倒下,他们还是一往无前、无怨无悔。

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1936年到1945年,他们深深扎根在和沿海城市比有着天壤之别的延安,物质生活不富裕,他们不觉得“口体之奉不若人”。

他们衣衫褴褛,穿着补丁打补丁的衣裤。

他们不是坐而论道、叉腰品评的名士,他们不是叽叽喳喳的哗众取宠之人。

他们是无双的国士,是沉默的前行者!


一、衣衫褴褛的主席在讲课。

二、休闲时打会儿乒乓球。

三、主席在延安。

四、主席在讲话。

五、朱老总带领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延安后和主席的合影。

如果朱老总不是有名气,那个会知道穿着脏兮兮的衣服的人会是红军总司令?

七、一九四四年的三位顶级人物。



八、五帅同框,光看穿着恐怕没人会信他们是当时的将军,后来的元帅。

九、几位元帅的单独照片。

1.彭老总

2.聂荣臻元帅

3.陈毅元帅

十、能顶半边天的妇女们。

图一为彭老总的妻子浦安修大姐,图二为周公的妻子邓颖超大姐、图三为朱老总的妻子康克清大姐。

这里插一下,剔除浦安修大姐。邓大姐和康大姐加上主席的夫人贺子珍大姐、洛甫的夫人刘英大姐都是长征中同甘共苦过来的,患难见真情。

其中,主席的夫人贺子珍大姐在长征途中为掩护伤员,头、背、肺部被炸入弹片,且终生没有取出。

而朱老总的夫人跟随朱老总带领红军三过草地,历尽艰辛,无怨无悔,在朱老总被张国焘扣押作人质时不离不弃,支持朱老总同分裂红军的张国焘作斗争。

她们四位真的是巾帼不让须眉。



附:黄埔时期的周公和委员长。

得知孙中山去世的消息后,委员长带着黄埔子弟沉痛悼念。

再附一张不算是历史照片,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央的成员们一起用麦秆喝青稞酒。

从左往右分别是:洛甫、王稼祥、周公、老毛、陈赓、朱老总。


注[1]:《红星照耀中国》。

user avatar

1958年,奥黛丽·赫本和她的小鹿

1968年,阿诺德·施瓦辛格第一次到纽约

1977年,比尔·盖茨因无证驾驶被捕

1981年,穆罕默德·阿里劝阻自杀者跳楼

青春期的奥巴马

1969年,吉米·亨德里克斯和米克·贾格尔

麦当娜、斯汀和图帕克·克沙克

1958年,保罗·麦卡特尼、约翰·列侬和乔治·哈里森在婚礼上

1963年,滚石乐队

戴安娜王妃(Princess Diana)

1923年,海明威的护照照片

查理·卓别林和爱因斯坦

伊丽莎白女王在二战期间服役

伊丽莎白女王

1993年,伊利亚·伍德和麦考利克金

1972年,黛安·基顿和阿尔·帕西诺在拍摄电影《教父》

李小龙跳舞

奥萨马·本·拉登(右)在练柔道

马丁·路德·金与马龙·白兰度

1991年,史蒂夫·乔布斯和比尔·盖茨

少年时期的弗拉基米尔·普京(左二,戴帽子的)

1956年,玛丽莲·梦露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斯蒂芬·霍金与他的新娘珍·王尔德

戈培尔婚礼上的希特勒

1969年,披头士在伦敦的最后一次演唱会(在天台上)

斯大林(Joseph Stalin)

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切·格瓦拉和菲德尔·卡斯特罗

肯尼迪(John F. Kennedy)

尼克松(Richard Nixon)

1965,肖恩·康纳在阿斯顿·马丁DB5车前摆拍

1958年,猫王在美国军队服役

1914年,威廉·哈雷和阿瑟·戴维森——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创始人

1956年,毕加索与碧姬·巴铎

年轻的比尔·克林顿与约翰·肯尼迪

够惊艳吧?
够惊艳吧?
够惊艳吧?

user avatar

诸位来猜猜左二的这位一脸忧郁的女士是谁

ԅ(¯﹃¯ԅ)




没错请跟我念:这是同一个人,同一个人,同……一……个……人……_(:з」∠)_

第一张照片是周恩来在南开中学时参加话剧社时的剧照……第一次看到时我已经不是惊艳而是惊悚了好吗,差一点手一抖摔了电脑啊(╯°□°)╯︵ ┻━┻

【从此以后我对周总理的印象变成了:作为世界上第一位男扮女装的总理(未查证)为妇女解放事业作出贡献๑乛◡乛๑】

第二张是《南开学校第十次第二班毕业同学录》、《周恩来》名录,其中记载:“君于新剧尤具特长,牺牲色相,粉墨登场,倾倒全座,原是凡津人士之曾观南开新剧者,无不耳君之名,而其于新剧团编作饰景尤极赞助之功。”

周恩来等人在北京演出新剧《一元钱》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据南开学校话剧运动的史料记载,北京青年会赠送写着“誉满京师”四个金光闪闪大字的贺匾。

有一篇评论文章,说周恩来扮演的孙慧娟:“头戴珠翠,高领掩衿,身穿粉红暗花缎小袄,右手系一方帕,下穿一色的绸棉裤;身姿窈窕,庄重矜持,身材纤长匀称,面容清秀文静,有一种诱人的个性魅力;演出的分寸感恰到好处,吐词轻言细语,节奏分明,优美动听,羞涩中含有真诚纯朴,伤心落泪时肩头微颤,精神毕肖,把一个爱情纯洁忠贞的少女,刻画得入木三分。”

天津的《大公报》、《益世报》等十多种大小报纸在报道评论中都表扬了周恩来扮演的孙慧娟,当时报纸上的大字标题分别是:《演出轰动津门》、《周恩来扮演孙慧娟倾倒全座》、《美哉,周恩来反串妙龄女郎》、《南开学校应邀去京城演出》。

另有一篇报道说,著名京剧男旦梅兰芳先生看了《一元钱》的演出后,请周恩来等人座谈,切磋男女反串的表演技艺。

1949年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期间,周恩来接见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时笑谈了这件往事,说:“30年前,南开校庆,我们排演了话剧《一元钱》,北京文艺界邀请我们赴京演出。”梅兰芳说:“我想起来了,您在《一元钱》里演一个女子。演过之后,好像我们还开了座谈会。”

还收到男士的求爱信呢。总理、曹禺、黄宗江号称南开三大女主角。晚年纪东曾问过总理早年演戏的事,总理只是笑笑说:“哈,那个时候……”就不肯往下说了。如果总理不去干格命,一定去演戏了。

凤凰大视野“世纪张学良”,采访前东北大学代理校长甯恩承,他回忆西安事变时提到周总理,说他后来胡子很大,年轻的时候“很漂亮很漂亮的一个人”,说总理年轻时演新剧——《新村正》中的孙小姐,后来他们见到周恩来就叫“哎!孙小姐!”开玩笑嘛。

抗日战争时期,张校长和周恩来这对师生在重庆重聚。有一次,两人一起看话剧,剧尚未终,此师生便在台下窃窃私语,一齐对演员表示鄙视。张校长说翔宇,你们当初比他们演的好得多。而周恩来则得意的表示现在上台都比那个女主角演得好。

以上_(:з」∠)_


图源来自网络,请无视水印

user avatar

大名鼎鼎的“契卡”创办者,令许多人敬佩与恐惧的“钢铁的菲利克斯”捷尔任斯基,一般来说他的形象基本上都是这样:

一个严肃又瘦削的小老头

还是个谢顶……


一 转 攻 势

小布尔什维克(确 信)气息过于浓郁。


源于我的无知,我一直没想到在安东·契科夫、托尔斯泰的那个年代就有摄像机了……

诺,你们比较熟的小眼镜的小老头契科夫:

一转攻势


1917-1921年间横行乌克兰,一度率众数万,成立军队的江洋大盗马赫诺。(现在也有管他叫“无政府主义”领袖的)

邪魅而诡异的笑容,十分符合民间传说中他嗜虐残暴的性格。

一 转 攻 势

这么看倒是个一表人才。


毫 无 铺 垫


喜欢猫的能有坏人吗?

猫主子和他的仆人列宁。


斯大林的颜值那都是我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笑一笑,十年少——

十年少~

十年少~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附一个长残了的垃圾: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