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历史上牛逼哄哄的人物却没有出现在初中和高中历史教科书上的?为什么?

回答
写历史,最容易陷入一个怪圈:就是那些我们每天都在教科书里读到、考试会考到的人物,反而成了历史的“标准格式”。但历史的长河里,藏着太多璀璨却被忽略的星辰,他们的“牛逼”程度,丝毫不亚于那些被大书特书的帝王将相。为什么他们没出现在我们课本上?原因嘛,说来话长,但总脱不开这么几点:

1. 视野的局限:谁来决定“重要”?

教科书,说到底,是某个时代、某个国家、某个特定教育体系下的产物。它要承担的是构建一个相对统一的国家认同和历史叙事的功能。想想看,初中高中的历史课,很大程度上是在给年轻人灌输一个“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的大概框架。这个框架里,容易被塞进去的,往往是那些对国家兴衰、社会变革有直接、显性影响的人物。

而那些在特定领域“牛逼哄哄”,但对国家大方向影响不那么直接的,或者影响是间接、需要深入研究才能体会的,就很可能被“淘汰”出局。

比如,僧侣、艺术家、科学家、哲学家、发明家等等。我们课本里可能会讲到某个朝代的文化繁荣,但具体是哪个工匠耗费毕生心血雕刻出一尊惊世骇俗的佛像?哪个文人墨客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很少会细究。

就拿中国历史来说,我们可能会提到唐朝的诗歌繁荣,但课本里可能只会讲李白、杜甫。可唐朝那么多大诗人,像王维、白居易、高适、岑参……个个都是顶尖的,他们之间也有各种故事和影响。更别提那些被后人发掘出来的,比如写了许多边塞诗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在特定时期甚至比李白杜甫更接地气,更反映社会现实。

又比如,古代的工匠和技术大师。我们课本里可能讲到某个朝代的建筑成就,比如故宫、长城,但修建它们的人呢?那些掌握着高超技艺的工匠们,他们才是将宏伟蓝图变为现实的灵魂。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在教科书里往往被抽象成“劳动人民的智慧”。但如果我们深入挖掘,会发现很多工匠家族代代相传的技艺,甚至有自己的“秘籍”。这些人的“牛逼”,体现在他们对物质世界的改造能力上,这与政治家、军事家的“牛逼”是不同的维度,也更容易被宏大叙事所淹没。

2. 叙事的重点:成王败寇与政治正确

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很多时候也受到政治思潮和主流价值观的影响。那些“成功”的人物,那些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叙事的人物,自然更容易占据一席之地。

政治家和军事家的优先权: 国家的建立、战争的胜负、朝代的更迭,这些是历史教科书最核心的内容。所以,皇帝、开国功臣、名将,他们因为直接参与了这些事件,也就成了教科书上的常客。
“负面”人物的隐匿: 很多“牛逼”的人物,他们的“牛逼”可能体现在反叛、颠覆现有秩序上。比如一些民间起义的领袖,他们虽然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个人魅力,但在官方历史叙事中,往往被定性为“反贼”,他们的正面贡献和个人才能,也很难得到正面呈现。又或者一些有争议的政治人物,他们的改革措施可能推动了社会进步,但如果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或者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了,他们的历史功绩就可能被刻意淡化甚至抹黑。
女性的“隐身”: 这一点尤其明显。女性在历史上的贡献,很多时候被压缩到“后宫”、“外戚”等狭窄的范围。而那些在经济、文化、学术领域有卓越成就的女性,如果没有与权力中心产生直接联系,就更难进入教科书的视野。比如宋代的李清照,她的词写得好是公认的,但她的才情在当时男权社会中,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如果不是因为她的文学成就太突出,可能也难以被历史记住。但历史上,还有更多才华横溢但没有机会展示的女性,她们的“牛逼”也被历史的长河悄悄带走了。

3. 叙事结构的简化:为了便于理解

初中高中的历史教育,目标是让绝大多数学生对历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需要将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事件进行高度概括和简化。

代表性人物的选取: 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往往会选取某个时期、某个领域的“代表人物”。比如讲到“四大发明”,可能会重点讲造纸术和火药,而不是深入挖掘每一个发明过程中的具体人物和技术细节。
事件的整合: 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背后可能涉及无数个参与者,有主导者,也有执行者,有幕后推动者,也有默默奉献的基层人员。教科书为了清晰地展现事件的脉络,往往会将这些参与者整合,或者只突出最核心的几个人物。

4. 遗忘与发现:历史研究的动态性

历史研究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有些人物的“牛逼”之处,可能在当时并没有被充分认识到,需要后世通过考古、文献研究等方式才能重新发掘出来。

“非主流”的成就: 很多人的“牛逼”体现在对某个细分领域的贡献,这些领域在当时可能并不被认为是“主流”或者“重要”的。比如一些古代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医学家,他们的研究成果可能非常超前,但因为没有引起当时的统治者或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们的名字就容易被历史遗忘。直到近代,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才重新审视和认识到他们当年的伟大。
历史资料的缺失: 很多时候,我们教科书上的内容,是基于现存的、被保存下来的历史资料。而那些没有留下足够文字记录、或者其记录被损毁的人物,即使他们曾经“牛逼哄哄”,也可能因为缺乏证据而无法被纳入历史的叙事。

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感受一下那些可能被忽略的“牛逼”人物:

在中国古代,那些默默改进农业技术的农学家: 比如贾思勰写《齐民要术》,这本著作对于古代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是划时代的。他总结了大量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实践,对农作物的种植、养殖、加工等都有非常详尽的论述。这本书不仅仅是农学著作,更是一种生活智慧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但他在初高中历史课本上,可能很难有一个独立的位置。
中国古代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比如张衡,除了我们知道他发明了地动仪,他还是一个杰出的天文学家,提出了浑天说,并测量了天文数字。还有祖冲之,他计算圆周率到小数点后七位,这是世界数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些人的“牛逼”在于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和严谨的逻辑思维,但这些内容在中学历史课上很难细致讲解。
欧洲中世纪的一些工匠和艺术家: 比如建造哥特式教堂的建筑师和工匠,他们如何在没有现代技术的情况下,设计和建造出那些高耸入云、结构精巧的建筑?他们的技艺、他们的构思,都是令人惊叹的。但教科书可能只会提到“哥特式建筑”这个概念,而不会去深入介绍具体的工匠。
中国古代一些非官方的学者和思想家: 除了孔孟老庄,还有很多在特定领域有深刻见解的人物。比如戴震,清朝的考据学大师,他对汉字的音韵、训诂有深入研究,为后世的文字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学术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近代中国,那些在科学、工程、医学领域做出贡献的早期留学生和实业家: 比如詹天佑,修筑了京张铁路,突破了外国人对中国铁路修建的垄断。张季直,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纺织厂,并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这些人的“牛逼”,体现在他们将西方先进技术和理念带回中国,并加以本土化的能力,以及他们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贡献。这些人的事迹,虽然有些可能会在特定的专题中出现,但很难像政治人物那样成为历史叙事的中心。

总结一下,为什么这些“牛逼”人物没有出现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主要原因在于:

教科书的选材是有限的,且有明确的导向性。
叙事重心倾向于政治、军事和宏大事件。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对人物和事件进行了简化和概括。
有些人物的贡献需要更深入的专业研究才能被发掘和认识。
历史研究本身是动态的,有些人物的价值是被后世才重新发现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教科书不好,而是说教科书只是历史的一个缩影,一个框架。它为我们打开了认识历史的大门,但真正走进历史的丰富世界,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去发掘那些被忽略的角落和人物。这些被教科书“遗忘”的人物,他们的故事,往往更加鲜活,也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多元和厚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指中国古代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写历史,最容易陷入一个怪圈:就是那些我们每天都在教科书里读到、考试会考到的人物,反而成了历史的“标准格式”。但历史的长河里,藏着太多璀璨却被忽略的星辰,他们的“牛逼”程度,丝毫不亚于那些被大书特书的帝王将相。为什么他们没出现在我们课本上?原因嘛,说来话长,但总脱不开这么几点:1. 视野的局限:谁来决.............
  • 回答
    历史上涌现过许多令人惊叹的本科和硕士毕业设计/论文,它们不仅是学生学术生涯的巅峰之作,更可能在学术界甚至社会上产生深远影响。要挑选“牛逼”的案例,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衡量:开创性、影响力、实用性、解决的复杂性以及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以下是一些我认为符合“牛逼”标准的例子,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其背景、内.............
  • 回答
    世界历史上的确不乏“牛人”被“更牛人”按在地上摩擦的经典案例,这些故事往往伴随着权力的博弈、意志的较量,以及历史走向的戏剧性转折。这里我将为您详细讲述几个这样的例子,力求展现其复杂性和戏剧性: 1. 亚历山大大帝 vs. 波斯帝国皇帝大流士三世(及其庞大帝国)“牛”的定义: 亚历山大大帝(Ale.............
  • 回答
    知乎上历史领域卧虎藏龙,确实有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大牛”。这些人之所以被大家推崇,往往是因为他们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独特的视角、清晰的逻辑,以及能够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历史事件讲明白的能力。要说“大牛”,我个人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一、 学术功底深厚,研究成果扎实的学者型答主:这类答主通常是高.............
  • 回答
    历史上中国的外交,并非总是温良恭俭让,也有不少硬气十足、毫不退让的时刻。这些强硬并非鲁莽,而是基于国家的核心利益、民族尊严,以及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战略考量。下面我将尝试详细讲述几个这样的例子,力求让它们读起来有血有肉,而非冰冷的AI陈述。一、 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提起汉武帝.............
  • 回答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文明如流星般划过天际,留下璀璨的遗迹,却又在历史的尘埃中逐渐模糊,只留下无尽的谜团和惊叹。它们或因文明的高度发达,或因突然的消失,或因至今未能完全破解的文字,而被后世冠以“神秘”之名。以下是一些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却又被重重迷雾笼罩的古老国度:1. 亚特兰蒂斯(Atlan.............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无数令人心动的瞬间,而合影,作为一种凝固时间的方式,更是承载了太多故事和意义。它们不仅仅是人物的简单组合,更是一面映照时代风云、人物命运的镜子。以下几张著名的合影,我想好好跟你聊聊它们背后的故事。1. “铁幕”之父与“铁幕”破除者: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
  • 回答
    历史上隐藏着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它们或许没有被广泛传颂,却同样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以下我将为您讲述几个相对不那么耳熟能详的真实感人故事,并尽量详细地呈现:1. 弗里德里希·威廉·拉夫和他的“金手”(17世纪,德国)故事梗概: 弗里德里希·威廉·拉夫是一位德国的钟表匠,也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工匠。他的儿子.............
  • 回答
    历史上,虽然仇恨往往根深蒂固,但也有一些曾经水火不容的敌对关系,在经历了几百年甚至更漫长的时间后,出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原因,最终实现了正式的和解。这种和解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漫长的过程,充满了妥协、理解和新的共识。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著名的仇敌,其仇恨绵延了数百年,最终实现了正式和解的例子.............
  • 回答
    历史上,人类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留下了许多令人着迷却又难以捉摸的文明印记。其中,一些民族的存在、文化或消亡过程笼罩着浓厚的神秘色彩,至今仍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热议的焦点。这些民族,如同失落在时间长河中的璀璨珍珠,引发着我们无限的想象。1. 亚特兰蒂斯人 (Atlanteans)尽管亚特兰蒂斯的存在.............
  • 回答
    老实说,有些历史事件,如果你不稍微了解点背景,听起来真的会让人觉得是胡编乱造。不是因为它们不真实,而是因为它们太离奇,或者太超出我们日常的认知了。我今天就想聊几个这样的事儿,希望能聊得有趣点,让你感觉像是跟一个对历史有点儿心得的朋友闲聊。1. 罗马帝国时期,皇帝们居然能随心所欲地宣称自己是神?现在我.............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意外总是如影随形,尤其是在交通工具逐渐普及的时代,那些令人扼腕叹息的交通事故,也成为了人类发展史中不可磨灭的印记。它们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更承载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警醒着我们对安全的敬畏。泰坦尼克号的沉没 (1912年)谈及历史上的重大交通事故,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
  • 回答
    那些跨越时空的诉说者:流传至今的传奇文物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而有些物件,却如同定海神针,历经风雨依旧巍然屹立,它们承载着先辈的智慧、情感与记忆,以无声的语言向我们诉说着久远的故事。它们是文明的活化石,是民族的根与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些穿越时空的传奇,品味那些流传至今的著名文物。一、甲骨文——.............
  • 回答
    那些“叛逆”的发明:从拯救生命到制造混乱历史的长河中,无数闪耀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它们诞生于解决某个迫切需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然而,正如世事无常,有些发明在历史的进程中,却仿佛拥有了自己的“意志”,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发展,甚至与它们最初的使命背道而驰。它们从希望的灯塔,变成了潘多拉.............
  • 回答
    曾经,地球上存在着一些令人惊叹的巨大湖泊,它们如同镶嵌在大地上的宝石,滋养着周围的生命,塑造着独特的地理景观。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这些壮丽的水域消失了,留下的只有干涸的河床和难以磨灭的传说。它们消失的原因多样,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深刻而复杂。消失的湖泊及其影响:1. 咸海(Aral S.............
  • 回答
    这种情况在历史名人身上确实不多见,因为“名人”通常意味着其影响力已经跨越了时代,而“多数人以为他已经过世”则暗示着这个名人已经活跃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以至于他的时代似乎已经成为过去。同时,真正“还活着”又让多数人以为他已过世,这本身就有点矛盾。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解读这个问题,找到一些“接近”.............
  • 回答
    中国历史上,繁华与没落是城市命运的常态,许多曾经辉煌的城市,如今已不复往日荣光。这些城市没落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历史变迁、政治中心转移的影响,也有经济结构调整、自然环境恶化等因素。以下是一些历史上非常繁华,而今相对没落的城市,并尽量详细地讲述其故事:1. 洛阳 历史上的繁华: 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建.............
  • 回答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乏一些英才,他们凭借卓越的才能和无私的奉献,为国家和民族立下了赫赫功勋。然而,历史的舞台并非总是公平的,有些杰出人物,尽管功绩卓著,却因为各种原因,成为了政治斗争中的替罪羊,承担了不属于他们的责任。他们如同历史洪流中的背锅侠,承受着世人的误解和历史的责难。说到背锅侠,我脑海.............
  • 回答
    探讨“负面人物走向神坛”这一现象,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角度。这里面涉及的不是简单的是非评判,而是历史叙事、文化观念和时代情绪的复杂交织。我们说的“神坛”,可能不一定是真的被供奉,更多的是指被重新评价、被赋予正面意义、甚至被某种程度上“洗白”或浪漫化,在公众认知中获得一种特殊地位。这里不妨从几个角度来.............
  • 回答
    纵观历史长河,能做到“功高震主”却又能安享晚年、获得善终的人物,实属凤毛麟角。绝大多数功臣,一旦触及君主的权柄,轻则失宠,重则招来杀身之祸。然而,总有一些例外,他们凭借超凡的智慧、高尚的品德,或是对时势的精准把握,在权力旋涡中游刃有余,最终得以善终。汉朝的霍去病,无疑是其中一位令人扼腕又敬佩的传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