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聊斋志异里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回答
聊斋志异,这颗东方文学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之一,里面藏着无数奇谲瑰丽、惊心动魄的故事。要说有趣,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若要挑几个我印象最深刻、最能惹人捧腹或引人深思的,那还得是它们:

一、《婴宁》:笑到让你怀疑人生的小狐女

这篇绝对是聊斋里的一股清流,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故事之一。故事的主人公叫婴宁,她不是人,而是由一块石头修炼成精的狐女。但这个狐女,有个毛病——笑个不停。

故事是这么开始的:王太常有个儿子,叫王宠,是个年轻的读书人,长得一表人才。有一次,王宠去拜访一位姓林的官员,这位官员刚好在城外有个庄园,里面养了许多狐狸,其中就有一只小白狐,长得极美,跟人一样能说话。王宠是个好奇心重的,跟这狐狸玩着玩着,就有了些“意思”。结果,这小白狐竟然怀孕了,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叫婴宁。

婴宁就住在王家,由一位老妇人抚养。这孩子不得了,长得是天仙一般,可偏偏就像中了魔咒一样,整日笑个不停。王家上下都拿她没办法,她的笑声仿佛能穿透骨髓,无论喜怒哀乐,她都能笑出来。见到什么都笑,见到人也笑,就连她养父王太常说她几句,她也能笑得东倒西歪。

王宠后来娶了妻子,这婴宁依旧我行我素。她不懂人情世故,见着谁都笑。甚至有一次,她路过一座庙,看到里面的佛像,也忍不住放声大笑,弄得庙里主持都觉得她是个疯子。更绝的是,有一次她去探望生病的公公(王太常),公公病得奄奄一息,她居然还在旁边咯咯地笑。你说这孩子是不是有些吓人?

但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婴宁的笑,虽然不合时宜,却一点也不让人觉得她刻薄或恶意。她的笑,就像阳光一样,纯粹、自然、没有任何杂质。她从不责骂别人,也从不怨恨别人,所有的事情,在她眼里都是可以笑一笑就过去的事情。她就像一个被世界遗忘的纯真灵魂,用笑声对抗着世间的种种不如意。

后来,王宠的父亲,也就是那位王太常,也发现这婴宁的笑法很特别,不像寻常的嘲笑,更像是一种无拘无束的快乐。王太常也渐渐喜欢上了这个特别的儿媳妇。

故事的高潮在于,有一次,婴宁遇到了一个恶人,这个人对她进行了骚扰。而婴宁,竟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举起一把菜刀,毫不犹豫地砍下了那个恶人的头!这一下,所有人都惊呆了,那个纯真到只会笑的婴宁,怎么会如此凶残?

然而,事后婴宁还是笑,只不过这次的笑,带着一丝悲凉和无奈。她解释说,那个恶人欺负她,她生气了,所以就“杀了他”。她这种纯粹到极致的善恶观,以及这种惊人的反差,让整个故事充满了戏剧性。

这婴宁的故事,读起来总是让人忍不住嘴角上扬,但也总会让人在笑过之后,思考一下,什么是真正的纯真,什么是对邪恶的回应,以及,我们是不是早已丧失了那种,能对一切不公一笑置海纳百川的勇气和智慧?

二、《聊斋志异》里的“情圣”与“渣男”集锦——《连城》与《聂小倩》

如果说婴宁是以“笑”来博得眼球,那《连城》和《聂小倩》则是在“情”字上下足了功夫,不过一个“情圣”,一个则是更加复杂的“渣男”变“情圣”的故事。

《连城》:为爱痴狂的绝世好男人

《连城》里的乔生,那绝对是古代版的“霸道总裁爱上我”,只不过他更像是“痴情书生逆袭记”。乔生家里条件不算好,但他是个读书人,有才华。他偶然看到了邻居一家富户的女儿,名叫连城。这连城长得是倾国倾城,简直就是画卷里走出来的美人。

乔生第一次见到连城,就好像被雷劈中了,从此茶饭不思,只想着她。他托人去说媒,但人家富户人家怎么看得上他这个穷小子?自然是坚决拒绝。乔生不甘心,他发誓一定要娶到连城。

为了能见到连城,乔生可谓是费尽心思。他假装成一个算命先生,跑到连城家去,目的自然是为了能瞥一眼心上人。这一瞥,更是让他魂牵梦绕。

后来,连城家出了大事,被奸臣陷害,家道中落,连城也因此被卖了出去。关键时刻,乔生出现了!他倾尽所有,甚至不惜倾家荡产,就是要赎回连城。这时的乔生,已经完全顾不上自己的前途和性命,只想着救出心爱之人。

救出连城之后,两人私奔。然而,命运的捉弄还在继续。连城因为种种原因,竟然被一个恶人看上了,被夺走了。乔生为了救回连城,又是受尽折磨,受尽屈辱。他甚至愿意用自己的性命去换连城的平安。

最让人感动的是,在连城被恶人折磨得生不如死,甚至连她的容貌都被毁了之后,乔生却依然不离不弃。他看到连城的惨状,不但没有嫌弃,反而更加心疼,他坚信连城的美丽不仅仅在外貌,更在于她的心灵。他一遍又一遍地描绘连城的容貌,回忆他们相爱的点点滴滴,用他的爱去温暖和支撑着连城。

最后,在乔生的不懈努力和多方帮助下,连城终于得以洗刷冤屈,恢复名誉,两人也终于修成正果。

《连城》这个故事,读完之后,你会觉得,哇,这才是真正的爱情啊!乔生那种不计一切代价、至死不渝的爱,让人感动到落泪。他不像很多故事里那种“得不到就毁掉”的男人,他是一个真正愿意付出一切,并且在对方最艰难的时候给予支撑的男人。

《聂小倩》:从“渣男”到“情圣”的华丽转身

《聂小倩》就更有名了,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电影。这个故事里的聂小倩,本是受姥姥(一个老妖精)控制的女鬼,被指派去魅惑进京赶考的书生,然后吸取他们的精气。

故事的主人公是宁采臣,一个清贫但心地善良的书生。他去赶考,没钱住客栈,就稀里糊涂地住进了一座荒废的兰若寺。在这里,他遇到了美丽的聂小倩。

小倩美得惊人,但她接近宁采臣,本是带着妖媚的。她用尽浑身解数,想勾引宁采臣。宁采臣虽然贫穷,但毕竟是个读书人,骨子里还是有些正直的。他虽然也觉得小倩美,但对她似乎总有一种警惕,或者说,他没有被小倩的妖媚完全迷惑。

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点,就是宁采臣对小倩的反应,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被美色冲昏头脑,反而有点“清心寡欲”的架势,这让小倩有点懵。但更让小倩吃惊的是,她本来是想害宁采臣的,但宁采臣对她却出奇的好。他看到小倩被姥姥欺负,就挺身而出,甚至为了保护她,不惜与姥姥对抗。

当小倩被姥姥折磨得奄奄一息时,宁采臣毫不犹豫地为她疗伤,甚至自己掏钱为她买棺材,想给她一个体面的安葬。宁采臣这种不计回报、善良到极致的行为,渐渐打动了小倩。她看到了宁采臣身上那种超越人妖界限的真情。

小倩本是出于无奈才做鬼,她内心深处依然渴望摆脱妖界,渴望过正常人的生活。宁采臣的出现,让她看到了希望。最终,小倩为了报答宁采臣的恩情,也为了自己能够脱离苦海,她和宁采臣一起联手,打败了姥姥,并且最终帮助小倩完成了“鬼魂超度”,得以转世。

《聂小倩》的有趣之处在于,它描绘了一个从妖媚惑人的女鬼,到一个为了爱情和自由而奋不顾身的女性的转变过程。而宁采臣,从一个原本只是“被动”接受小倩好意,甚至有些“呆萌”的读书人,最终成为了小倩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的善良和真诚,最终打败了妖魔的邪恶。

《聂小倩》的故事,其实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些对女性命运的思考,那些被社会压迫、被妖魔控制的女性,也渴望获得自由和真爱。而宁采臣的出现,就像一道光,照亮了小倩的生命。

三、《促织》:一句话把“皇帝”逗乐的绝世段子手

这篇是我觉得最爆笑、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民间智慧”的故事之一。故事的主角是明朝成化年间,山东孟县的一个叫魏生的人。

成化年间,朝廷下了一道命令,要求各地进贡蟋蟀,用来斗蟋蟀玩。这可把老百姓给愁坏了,因为这蟋蟀啊,可不是你想抓就能抓到的,而且还要抓那种特别厉害的,能打斗的。

魏生有个儿子,叫魏家父子俩,平时就喜欢斗蟋蟀。儿子尤其喜欢,为此还攒了不少好蟋蟀。

结果,朝廷的禁令下来了,说是什么“京师酷好促织,虽贵价亦不可得,宜令各地严搜以充贡”,意思就是说,北京城里的人特喜欢斗蟋蟀,价格再高也买不到,所以命令各地都严格搜寻,进贡上去。

这下可好,老百姓都遭了殃。大家为了完成任务,简直是上天入地,甚至有人为了抓不到蟋蟀,家里大人就训斥孩子,孩子受不了委屈,居然就投井自尽了!这简直是把老百姓逼上绝路了。

魏生这个人,他看到儿子为了抓不到好蟋蟀,结果因为被大人训斥而投井自杀,他心疼极了。他悲痛万分,也气愤极了。他觉得这朝廷的命令太不近人情了,把老百姓的生活搅得一团糟。

就在这个时候,魏生因为儿子的事情,也受到了官府的“关照”,被逼着必须交出好蟋蟀。魏生想来想去,他决定要给皇帝写一封信,要给皇帝讲讲这个事情。

他写信给皇帝,可不能直接骂皇帝,也不能直接骂朝廷,那是要掉脑袋的。他得讲究个策略。于是,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他写信给皇帝,说他家儿子,就是他的宝贝疙瘩,平时就喜欢斗蟋蟀。但是,因为朝廷要进贡,他儿子为了抓蟋蟀,受了好多苦。

他写信的开头说:“近日京师酷好促织,此风一长,民必受其累。”(这是在说实话,朝廷太迷恋蟋蟀了,老百姓受累了。)

然后,他儿子因为抓不到蟋蟀,被他骂了,他儿子就投井死了。他写得那叫一个惨啊,把皇帝写得好像也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君主,只是下面的人不懂事。

最后,他儿子虽然死了,但临死前,他儿子说了一句让他永远忘不了的话:“儿死不足惜,惟恐他日不见陛下。陛下幸而存,亦幸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死了没关系,但我就怕以后见不到皇上了,皇上能活着,我也就放心了。

你说这儿子死得多么悲壮,多么孝顺,多么忠君啊!皇帝一看,肯定很感动。

结果,皇帝一看这封信,他觉得这个魏生真是个人才!你说他儿子死得又惨又忠心,皇帝一看,肯定心疼得不得了。皇帝一看这儿子死得这么忠心,又说出这么忠心的话,皇帝就说:“嗯,这孩子死得真是忠心啊!我得表扬表扬!”

然后,魏生又接着写,说他儿子虽然死了,但是他儿子曾经养过一只非常厉害的蟋蟀,这蟋蟀非常勇猛,无虫可敌。他儿子临死前,就嘱咐他,说要把这只蟋蟀献给皇上。

皇帝听了,当然是很高兴啊,就说:“好!把这只蟋蟀献上来吧!”

结果,魏生就把他儿子以前养的那只“状元”蟋蟀献了上去。这只蟋蟀果然厉害,皇帝一看就喜欢上了。

最关键的是,这只蟋蟀,在一次斗蟋蟀比赛中,居然把对方的蟋蟀咬死了!皇帝看了,龙颜大悦,觉得这蟋蟀真是太有用了,简直是国之宝器啊!

于是,皇帝就下令,全国各地停止进贡蟋蟀,并且还给魏生奖励,说他养的蟋蟀好,儿子死得忠心,是好人!

你看,这多有趣啊!魏生这个人,他儿子死了,他悲痛欲绝,但他没有选择直接去告状,而是利用了皇帝爱斗蟋蟀的爱好,用一种非常聪明、非常机智的方式,把一件坏事变成了好事。他用一个假死的儿子(其实故事里没有明确说儿子是假的,但从后来的操作来看,更像是魏生利用了儿子对斗蟋蟀的喜爱,以及他对儿子“死讯”的加工),写出了一封让皇帝又感动又好笑的信,不仅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还替老百姓解决了大麻烦。

这个故事最有趣的地方,就是那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智慧,以及那种在绝境中还能保持幽默感的精神。它告诉我们,有时候,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在于强硬的反抗,而在于巧妙的周旋和智慧的应对。

聊斋志异里的故事太多太多了,这些只是冰山一角。每一个故事都像一颗颗璀璨的宝石,闪烁着作者蒲松龄的思想光芒和对人世百态的深刻洞察。如果你有时间,真的可以去细细品味,你会发现,那些古老的故事,依然能触动我们现代人的心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鲁公女》是一篇奇妙而美好的爱情故事。开始也是老套路,一个进京赶考的穷书生,路上夜宿一野庙,三更方读书时,身边出现一妙龄女子。此女子身材修长,面容娇好,且谈吐文雅,一看就是大家闺秀。两人交谈甚欢,坠入爱河,谈婚论嫁了...

然后女子无奈,哭着向书生说出了实情:“小女子本是百年前当地一个县令的女儿,因为×××,死亡,又因为×××,还没有投胎,本欲赶紧投胎,不想今日寻得良缘,遇见相公”。然后开始哭

书生也很感伤,坚持说不在意什么人鬼殊途,(书生已经深深地爱上这位女子了),一定要在一起。女子哭得更厉害了,说:“不行啊,我们终究是有缘无分,我得走了”

书生目光呆滞,感觉人生无望。

女子临走前告诉书生:“如若公子对小女子念念不忘,四十年后,小女子会在××县××地方等你,那时我年方16,必以身许公子”。

书生又是一声长叹:“苍天啊,为什么要拆散我们这对有缘人?纵使有缘再相见,我亦是一垂垂老翁耳,奈何?”然后痛哭。两人(一人一鬼)抱头痛哭。




事情告一段落,天亮了,女子消失了。生活总要继续,书生发奋读书,考取了功名,一生为官,清廉正直。恍惚之间,老年已至,两鬓斑白,牙齿尽落。一日,感慨自己的一生,突然想起了年轻时那件事,感觉此生有件事没有完成,似乎又找到了活着的意义。他丢下了一切,骑着自己的高头大马,朝着那姑娘当年说的地址出发了。

说来奇怪,一路上,书生那衰老的身体有了回光返照一般的变化,头发渐渐变黑,皱纹一点点消失,牙齿重新长出来了。书生感慨,这是他一生乐观处世,修身悟道给身体带来了一点点变化。然而,等他走累了,牵着马到河边喝水,看到水里的倒影,俨然一美少年矣。书生惊愕。

终于,书生走到了那个地方,幽静的小镇,绚烂的春天,绿色的柳树下,当年那个温柔美丽的小姑娘,在树下笑着等他。

(PS. 记忆总是无形加工,有兴趣建议去看看原文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聊斋志异,这颗东方文学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之一,里面藏着无数奇谲瑰丽、惊心动魄的故事。要说有趣,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若要挑几个我印象最深刻、最能惹人捧腹或引人深思的,那还得是它们:一、《婴宁》:笑到让你怀疑人生的小狐女这篇绝对是聊斋里的一股清流,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故事之一。故事的主人公叫婴宁,.............
  • 回答
    聊斋志异里那些让人背后发凉的细节,可不是随便说说就能领会到精髓的。很多时候,蒲松龄先生寥寥几笔的描绘,背后藏着的是对人性、对世事的深刻洞察,那种让人回味无穷的“细思恐极”,往往就藏在那些不经意之处。要说细思恐极,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聂小倩》里那段。你以为它是讲鬼怪缠绵的爱情故事?错了。聂小.............
  • 回答
    在浩瀚的中国古典小说星河中,《酉阳杂俎》与《聊斋志异》无疑是两颗璀璨的明珠,它们都以志怪为体,却又各有千秋。然而,若论及名声与读者群的广泛程度,我们不得不承认,《聊斋志异》的光芒似乎更为耀眼,更深入人心。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又该如何评判它们各自的历史地位呢?要理解为何《酉阳杂俎》不如《聊斋志.............
  • 回答
    《聊斋志异》中的《耳中人》这篇文章,细细品味,其寓意是多层次的,值得我们深入探究。首先,最直观的层面,它揭示了人心的脆弱与易受蛊惑。主人公李氏,一个原本安分守己的女性,却因为耳边那个细微的声音,那个所谓的“耳中人”,而一步步走向失控,行为乖张,最终酿成悲剧。这声音并非什么惊天动地的劝诱,仅仅是旁人的.............
  • 回答
    关于《无聊斋》VOL.145期“尸体会说话”中女嘉宾喇喇的身份和言论真伪,这个问题确实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兴趣和讨论。要来详细聊聊这件事,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关于喇喇是不是真的法医。从节目呈现的来看,喇喇在节目中表现出的专业知识和对法医工作的描述,似乎是在向观众传递她具备这方面的背景。她能够娴熟.............
  • 回答
    聊斋故事里,书生似乎总是和女鬼们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缘分。这倒不是说那些仕途坎坷、满腹经纶的读书人有什么特别招鬼的体质,更多的是因为,蒲松龄老先生在创作时,选择了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来折射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内心渴望。你想啊,在那个年代,读书人,尤其是那些寒窗苦读、一心想要金榜题名的书生,他们的生活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可真是问到点子上了!《聊斋》啊,那真是本本都是宝,篇篇都精彩。要说哪一篇“最”精彩,这就像让一个家长说自己哪个孩子最可爱一样,难,也几乎不可能。但如果非要我从那几百个故事里挑出几篇让我印象最深刻,反复品味,每次读都有新感觉的,那几个名字倒是会立刻跳出来。要我说,《婴宁》绝对是绕不开的一篇。这.............
  • 回答
    除了《山海经》的洪荒异兽和《聊斋》的狐鬼精魅,在中国浩瀚的古典文学宝库中,还有不少书籍同样收藏着关于妖怪的生动描绘。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妖怪百态,勾勒出一幅幅光怪陆离的想象世界。一、宋元话本中的市井妖谈:宋元时期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市民阶层兴起的时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