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作为一名皮肤科医生,你有哪些「一般人我都告诉他,可人家就是不听啊」的忠告?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简直戳到我心窝子了!做皮肤科医生这么多年,遇到太多次这种情况了,那种恨不得拽着病人的衣领大喊“你听我的,错不了!”的心情,你们是体会不到的。不过,职业操守摆在那儿,我只能尽量详细地解释,然后眼睁睁看着他们继续犯错。

要说最让我无奈但又不得不反复强调的忠告,那得数以下这几件,而且往往是看似最简单、最基础的道理,偏偏就是有人不听:

第一宗罪:防晒,防晒,防晒!

我说这话,可能我自己的粉丝都听腻了,但外面那些不认识我的普通人,更是听不进去。他们总觉得:“哎呀,我又不天天出门,偶尔晒晒没事儿。” 或者 “我皮肤不白,晒黑点没事儿。”

真相是什么?

紫外线是皮肤衰老和损伤的第一杀手。 你们以为只是晒黑那么简单?那是因为你还没看到十年、二十年后的自己。光老化可不是开玩笑的,细纹、皱纹、色斑(晒斑、雀斑加深)、皮肤松弛,这些“岁月痕迹”很大程度上都是紫外线造成的。而你每次无保护的日晒,都是在给这些痕迹埋下伏笔。
防晒不仅仅是为了防晒黑,更是为了防晒伤和防皮肤癌。 即使你觉得自己“晒不黑”,那是因为你皮肤的黑色素生成能力强一些,但这不代表你的皮肤细胞没有受到损伤。长期累积的损伤,会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这个风险可不是一句“我年轻,我身体好”就能抵消的。
一年四季、阴天下雨都要防晒。 UVA(引起老化)的穿透力很强,能穿透玻璃,所以即使你在办公室,或者窗边,甚至在阴天,它都在悄悄伤害你的皮肤。UVB(引起晒伤)虽然减弱了,但依然存在。所以,“我今天没出门”或者“今天阴天,不用擦防晒”这种想法,简直是皮肤的噩梦。
防晒霜不是擦一次就万事大吉了。 你以为你早上擦了,就能管一整天?汗水、出油、摩擦都会让防晒霜失效。需要根据你的活动情况,每隔23小时补涂一次。很多人觉得麻烦,或者觉得“我没流汗啊”,就不补了。唉,那效果大打折扣啊。
物理防晒(遮挡)+化学防晒(防晒霜)才是王道。 我见过太多人了,要么只知道涂防晒霜,要么就戴个墨镜帽子就觉得自己万无一失了。其实,物理防晒是最好的第一道防线,加上合适的防晒霜,效果才能最大化。

最常听到的反驳:“防晒霜太油了,堵毛孔”、“好贵啊”、“太麻烦了”。

我的回答永远是:市面上防晒霜种类繁多,总能找到适合你肤质的。不粘腻的、哑光的、清爽型的,都有。至于价格,跟十年后去做光子嫩肤、激光祛斑、甚至对抗更严重的皮肤问题相比,一年花在防晒上的钱,真的是九牛一毛。至于麻烦……你花在化妆、护肤上的时间那么多,难道就不能挤出那几十秒来涂个防晒吗?

第二宗罪:不要用手去抠、去挤、去撕扯!

这一条,尤其是针对脸上长痘痘、或者有一些小疙瘩的年轻人。我见过太多被自己“蹂躏”过的脸了。

真相是什么?

“手”是细菌的温床。 你的手上沾满了各种细菌、灰尘。当你用手去抠、去挤的时候,这些细菌就被带入了皮肤深层,导致感染加重,炎症更严重。
抠挤会造成二次损伤。 你的指甲可不是手术刀,它们会刺破正常的皮肤组织,导致更深的创伤。即使挤出来一点点,也可能把周围的毛囊挤破,让炎症扩散。
留疤的元凶就是抠挤! 你们最怕的痘印、痘坑、增生性疤痕,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你们手痒去抠挤造成的。一开始可能只是一个小痘痘,抠挤之后,炎症反应加剧,皮肤真皮层受损,修复过程就会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
“挤干净了才舒服”是错觉。 你以为你挤干净了,实际上你可能只是把部分内容物压入更深处,或者把毛囊壁挤破,为下次的炎症埋下种子。

最常听到的反驳:“我忍不住啊,看着就难受”、“挤出来就好了”、“这是青春期正常的”。

我知道那种看着皮肤上的凸起就浑身不舒服的感觉,但你们需要理解,那不仅仅是“不舒服”,而是皮肤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在告诉你“我受伤了”。有时候,你觉得“挤出来就好了”,其实是你在自欺欺人,因为你留下的“烂摊子”比原先更大了。至于“青春期正常”,青春期确实容易长痘,但不是指青春期就应该毁容。

第三宗罪:别迷信偏方、网红产品,尤其是激素类“神药”!

这一点,也是我最心惊胆战的。有些病人,拿着一些来路不明的霜、膏,或者听信网上博主的推荐,就往脸上涂。结果……我只能默默收拾残局。

真相是什么?

皮肤科医生是学习了多年医学知识的专业人士。 我们开出的药物,是根据你的具体病情、皮肤的反应、以及药物的药理作用来选择的。而那些所谓的“偏方”、“秘方”,往往缺乏科学依据,而且很可能含有我们不希望你接触到的成分。
很多网红产品,成分不明,效果夸大。 很多产品打着“美白”、“祛痘”、“抗衰”的旗号,但实际成分和宣传效果却大相径庭。更有甚者,可能添加了违禁成分,比如汞、铅、或者大量的激素。
激素的“威力”你想象不到。 很多人用了含有激素的面霜,发现皮肤变得又白又嫩,而且痘痘也消失了,就觉得找到了“神药”。但长期使用激素,会导致皮肤变薄、毛细血管扩张(脸红)、容易过敏、出现激素依赖性皮炎,一旦停用,皮肤反应会更严重,甚至出现萎缩纹。那种“白嫩”只是激素暂时压制了皮肤炎症和黑色素而已,一旦撤掉,原形毕露,而且变得更糟。
你所谓的“不过敏”不代表“安全”。 有些成分虽然当下不引起明显过敏反应,但长期累积,可能对皮肤造成慢性损伤。

最常听到的反驳:“我朋友用了没事啊”、“这个产品评价很好”、“我就是要效果快”。

“朋友用了没事”不代表你用了也没事,每个人的皮肤情况都不一样。评价好,不代表产品就是真的安全有效,现在的网络水军你又不是不知道。至于“效果快”……亲爱的,皮肤是你的第二层皮肤,是你身体的一部分,它需要的是健康,而不是速效的“化学惊喜”。快,往往意味着风险。

第四宗罪:保湿,保湿,基础护肤是王道!

很多人觉得,我就是长痘了,或者我就是敏感了,要去看医生。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很多皮肤问题的根源,在于皮肤屏障受损,而屏障受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保湿不足或者过度清洁。

真相是什么?

皮肤屏障是保护你的第一道防线。 它就像一道墙,能锁住水分,抵挡外界的刺激物(细菌、过敏原等)。当这道墙塌了,你的皮肤就会干燥、紧绷、泛红、刺痛,甚至长痘。
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屏障。 很多人为了“洗干净脸”,一天洗好几次,用很强的洁面产品,把脸上的天然油脂都洗掉了。这些油脂恰恰是维持皮肤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保湿会让皮肤进入恶性循环。 皮肤缺水,就会分泌更多的油脂来弥补,结果就是油光满面又干燥。同时,皮肤缺水也会导致角质层不稳定,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
“我皮肤油,不用保湿”是误区。 很多油性皮肤的人,其实是外油内干。他们的皮肤只是表面油脂分泌旺盛,但内部水分可能严重不足。这时候,你需要的是清爽型的保湿产品来平衡皮肤的水油状态。

最常听到的反驳:“我皮肤油,怕越保湿越油”、“我怕堵毛孔”。

拜托,选择适合你肤质的保湿产品非常重要!现在的保湿产品,有很多是“无油配方”、“不致痘配方”,质地也非常轻薄。你不能因为担心堵毛孔,就完全放弃保湿,那样只会让情况更糟。就像给干裂的土地浇水,不能因为怕泥巴粘住鞋子就不浇一样。

第五宗罪:坚持和耐心,这是对抗皮肤问题的唯一法宝。

很多疾病,尤其是慢性皮肤病,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治好的。但病人总希望“神药”能让他们一夜之间恢复如初。

真相是什么?

皮肤的生长和代谢需要时间。 细胞的更新周期、药物的作用发挥,都需要时间来体现。你可能今天用了药,明天就觉得没太大变化,然后就放弃了。
治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很多时候,我们会先控制住炎症,再逐步修复损伤,最后达到维持的效果。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
复发是正常的。 很多皮肤病,比如湿疹、痤疮、银屑病等,都容易复发。关键在于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日常的维护,延长复发间隔,减轻复发时的症状。一旦停止治疗或者放松警惕,就很容易旧病重演。

最常听到的反驳:“这个药没用,我换个吧”、“医生,有没有那种马上就好了的药?”

我只想说,皮肤病治疗从来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你需要的是耐心地按照医嘱治疗,并且积极配合,而不是急于求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果你真的想摆脱皮肤困扰,那就请给我一点时间,也给自己一点时间。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知道,很多时候大家还是会凭着自己的感觉来。但作为医生,我还是得把这些“说了你们也不听”的话再说一遍。希望有一天,我的话能被更多的人真正理解和执行。毕竟,我真的希望每一个人的皮肤都能健康又美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的皮肤不是无菌的!”

我们的皮肤上存在着无数的微生物。

当我们用wood灯或者visia皮肤检测仪的紫外灯去照射皮肤时,常常可以看到面中部皮脂分泌旺盛的区域,毛囊里有橙红色或者白里带点黄绿的荧光,这些就是我们皮肤上的痤疮杆菌、马拉色菌,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的荧光。

第一次看到自己脸上“星空”的小伙伴,通常都会感到很吃惊,询问我:“医生,这是因为我没有深度清洁吗?”其实,无论如何认真洗脸,毛囊里的荧光也还是会存在的,这些是皮肤的正常菌群,只要你的皮肤内环境是适合它们生长的,它们就总能长回来。

我们的皮肤上的居民,有好几个属、数十种类的微生物,不仅仅有蠕形螨这种节肢动物,还有病毒、细菌、真菌,有时还有古细菌。乍一听是不是觉得有点可怕,我的皮肤上怎么会有菌,这正常?但正如我在怎么知道自己脸上是否有螨虫里面提到的一样:

「地球又不是你人类包了的,要跟各种生物共享有什么奇怪?微生物也是有尊严的!」


皮肤上的微生物并不都是坏蛋

长回来也不一定是坏事呀!脸上有微生物不仅是常态,而且也是有好处的。

皮肤是我们人体抵御外界伤害的第一道防线,它每天都接触大量的外来微生物,其中不乏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单胞杆菌等致病菌,但是我们不用害怕,因为我们的皮肤屏障会为我们挡住许多攻击。除了表皮细胞和细胞间脂质、皮脂膜一同组成的“砖墙结构”样屏障外,皮肤表面上的微生物也为抵御外敌立下了汗马功劳。

举例而言,我们皮肤表面的乳酸杆菌可以产生大量的有机酸,让皮肤表面维持弱酸性的环境,金葡菌们来了也活不下去。这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微生物都会危害我们的皮肤,也有部分属于益生菌。乳酸杆菌这样的益生菌,就和皮脂膜、表皮细胞一起,共同构成了皮肤屏障。

除了抵御外来侵袭外,一些益生菌的代谢产物,比如甘露糖、α-葡聚糖寡糖等,还会微妙地影响到皮肤自身的免疫应答,降低皮肤过敏的概率,促使皮肤生成多种免疫球蛋白,提升皮肤自身的免疫力。


皮肤微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意识到皮肤微生物也是皮肤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个微生物王国并不总是国泰民安,它们有时候会因为竞争口粮而打起来呢!

比如说住在毛囊、皮脂腺里的痤疮杆菌,它是个见不得氧气,阴嗖嗖的家伙,喜欢窝在皮脂腺里吃油、时不时给你憋个痘。而同样住进皮脂腺里的表皮葡萄球菌呢,则是一个没什么野心的“老实人”。老实人本来不想跟谁勾心斗角,只是想混一份口粮,但是痤疮杆菌这样的嗜油菌,吃得太多了,就没给表皮葡萄球菌剩点啥营养了。再软的性子,生存面前也得为自己争取一席之地吧,表皮葡萄球菌就利用皮脂里的甘油,分解出琥珀酸来,用以抑制痤疮杆菌的繁殖,给自己留一口饭吃。

我们知道,痤疮杆菌其实是一种机会致病菌,长痘痘,跟痤疮杆菌的数量异常、菌群平衡失常,是密切相关的,而表皮葡萄球菌的这种求生竞争,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好事,减少了我们长痘痘的风险。

不同种族的微生物在我们的皮肤上彼此博弈,就像个热热闹闹的小王国。在这个王国中,多样性是极其关键的一点,多种微生物互相制约,形成皮肤动态平衡中的重要一环。


那么这种稳态,会一直存在吗?

令人遗憾的是,皮肤的菌群平衡并不总是坚不可摧的,这种动态平衡受到多种因素的侵扰。譬如说:

  • 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pH会渐渐不能维持弱酸性,益生菌们会渐渐失去适宜生存的环境;
  • 压力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微妙地影响到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又进一步改变皮肤免疫;
  • 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如紫外线、大气污染物、创伤……
  • 甚至一瓶瓶防腐剂超标的劣质护肤品,都可能杀死皮肤上的益生菌。

对于皮肤微生物平衡的研究中,有一份有趣的文献来自于欧莱雅公司的研发团队。这篇文献对比了我国两个纬度相近,但环境完全不同的城市:保定和大连。这两个城市的气候和紫外线强度都是相近的,但空气质量相差悬殊。从这两个城市中抽取年龄段相近的女性,研究她们的皮肤菌群生态,结果发现污染严重的地区,人们的皮肤菌群有更明显的失衡表现,其中,与皮肤炎性反应和油脂平衡失调关系最密切的马拉色菌,失衡最为明显。

除了生活环境,年龄也可能影响皮肤微生态的平衡。在对日本女性的皮肤菌群研究中,科研人员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本来应该占优势的菌群越来越式微,而各种阿猫阿狗式的杂菌也都住到了皮肤上来。

微生物平衡被打破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皮肤问题。这同样有证可循。湿疹/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肤上,金葡菌找到机会定植,就会分泌毒性脂肪酸压制益生菌,而长痘痘的人群中,痤疮杆菌也会分泌特定的代谢产物来保持自身独大。皮肤问题往往与微生物平衡被打破互为因果。

正是基于这些基础研究的发现,欧莱雅旗下高端品牌兰蔻,推出了第二代的小黑瓶肌底精华。在原有的肌底修复基础上,糅合了最新的Bio-7生物专研配方,其中蕴含7大益生元,及酵母精粹成分,帮助皮肤强化自身的微生物屏障,让皮肤的微生态趋于稳定,更强有力地缓冲外界刺激对皮肤带来的伤害。

7种益生元中的酸乳杆菌、α葡聚寡糖、甘露糖,可修护微生态系统,使皮肤内环境更适宜益生菌生长,借力打力,全面稳定肤质,赋予皮肤持续年轻态般的修复力&防御力,重现初生般肤质。


现在你还想着非要把脸上的微生物洗干净才舒服吗?

你或许未曾想到,你的皮肤上自带一个熙熙攘攘的微生物王国,而你就是他们的国王/女王。我们无法,也没有必要除净皮肤上的微生物,而是应该正面面对这个事实。过度清洁就如同暴力镇压起义,并不解决问题,相反还会自损三千,让自己的皮肤越来越敏感、脆弱,接纳自己的子民吧!主动维护其中平衡才是正确的做法。

你将如何管理它们,维系其中平衡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