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猫为什么喜欢把东西推下去?

回答
猫咪之所以喜欢把东西推下去,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它们深厚的狩猎本能和独特的行为模式。这件事并非猫咪故意捣乱,而是它们天性使然的一种探索和玩耍方式。让我们来仔细剖析一下这个行为背后的原因,尽量用一种更贴近我们日常生活观察的角度来解读。

1. 天生的猎手:狩猎的本能复现

猫咪从骨子里就是捕猎者,它们的祖先在野外生存,必须依靠敏锐的观察力和精准的动作来捕捉猎物。即使是家养的猫咪,体内依然流淌着这份原始的基因。

试探猎物的反应: 当猫咪看到一个物体,尤其是那些会滚动、会晃动的、轻巧的物品时,它们会本能地想去“试探”一下这个“猎物”的反应。用爪子轻轻一拨,看看它会不会动,动得有多快,听听它落地时的声音。这个过程非常像它们在捕捉到一只小虫子或老鼠时,会先轻轻地用爪子拨弄一下,观察它的挣扎和逃跑方式。
模拟捕猎过程: 将物品推下去,然后看着它跌落,有时还会发出声响,这个过程在猫咪看来,就像是成功追逐并扑倒猎物后的“终结”动作。它们通过这个行为,满足了自己捕猎的冲动和兴奋感。
学习和控制力: 通过反复推东西,猫咪也在学习物体的物理特性,比如重量、体积以及它们对推力有多大的反应。它们在练习如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力量和肢体动作,以达到想要的效果。

2. 好奇心和探索欲:认识世界的方式

猫咪的世界充满了未知,它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很多时候,将物品推下去是一种探索和学习的方式。

“它会怎样?” 当猫咪看到一个摆放在高处的物体,它们会想:“它在那里,那如果我把它推下去会发生什么?”这种好奇心驱使它们去尝试。它们可能想知道物体落地时会发出什么声音,会不会滚动,会不会滚得很远,或者仅仅是想看看它“消失”在视野里的过程。
感官刺激: 猫咪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来感知世界。推动物体能同时满足这几种感官需求。它们看着物体移动,听着落地时的声音,感受到爪子接触物体时的触感,这些都能给它们带来新奇的体验。

3. 无聊时的“自娱自乐”:排遣寂寞和精力

家养的猫咪虽然不用为了生存而捕猎,但它们充沛的精力需要有地方释放。如果它们感到无聊或者精力无处发泄,就会自己找乐子,推东西就是一项不错的“室内运动”。

自制玩具: 对于它们来说,桌子上的任何小物件,比如笔、瓶盖、遥控器,甚至是你的手机,都可以成为它们的游戏道具。它们没有意识去区分“我的”和“你的”,而是将一切视为可以互动的对象。
吸引注意力: 有时候,猫咪这样做也是为了吸引主人的注意。它们发现,一旦把东西推下去,主人往往会很快地做出反应,无论是呵斥还是捡拾。这对猫咪来说,是一种与主人互动的有效方式,尽管不是我们期望的那种。

4. 空间和“地盘”的感知

虽然不如狩猎本能那么直接,但猫咪也对自己的活动空间有一定的感知。

清理“障碍物”? 有些观点认为,猫咪可能会把那些阻碍它们在某个区域自由移动或者让它们感到不舒服的物品推开。当然,这通常是在它们感到压力或者对某个区域有强烈占有欲时才会表现得比较明显。
制造“安全距离”: 有时候,它们也可能想把一些令它们感到陌生或不安的物品推离自己正在休息的地方。

总结一下,猫咪之所以喜欢推东西,本质上是为了满足它们深藏的狩猎本能,这是它们探索世界、排遣无聊和与环境互动的一种自然行为。 从猫咪的角度来看,它们可能觉得这是很有趣的游戏,是它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认识和掌控周围的环境。

下次你看到自家猫咪又一次将什么东西推下桌子时,不妨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责备。当然,为了保护易碎物品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可以为它们提供更多安全且有趣的玩具,并确保它们的日常活动量和精神刺激是充足的,这样它们可能就会把更多精力放在那些“合法”的游戏上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麋鹿先生

推弄物品,是猫的一种

探究行为」(exploratory behavior)

(或称探索行为[1][2]);

这种探究又可能进一步演变成「游戏行为」。

「探究」的目标,是了解新奇事物[3]

能表现出这样的探究行为,说明你家的小猫咪非常幸福~(探究行为可用于评估动物的焦虑水平[4][5][6]

那么,东西又为什么会被「推下去」呢?

(一)变一次弄一次,动一次打一次

——变化多端的桌子与猫的探究行为

首先,这是因为人类通常会把重要的小物件放在「桌面上」,而不是扔在「地下」,如果猫是在地板上推弄自己的布老鼠,你就会觉得这很正常,也就不以为然了。

除了睡觉,野外的猫会花大量的时间去搜寻食物和捕猎,而对家养的猫咪来说,就只能够将这种「行为冲动」,转移到家中的物品上了,尤其是与猫咪的猎物大小相近(例如老鼠、田鼠、兔子、鸟类、蜥蜴和昆虫等[7][8][9][10][11])的物体[12][13],比如口红啦、水性笔啦、手机啦,这类小物件。

并且,人类放在桌面上的小物件,往往还会经常移动,一般会多次离开桌面,然后又返回桌面,口红、手机不断消失又出现的同时,其在桌面上的位置,往往也随之变化;

消失又出现」以及「位置的不断变化」,这些现象都令猫咪感到新奇,必须要好好探究一番[12][14]

与大多数猫科动物一样,猫咪会对环境中的新鲜物体充满兴趣,保持着「好奇心」与「探究欲」,进而展现出探究行为;反之如果猫咪对新鲜刺激显得「麻木」,则很可能是精神状态不佳的体现[15]

因此,如果你家猫咪总是对家中的小物件表现出探究行为,那很可能说明它生活得非常「幸福」~(但有时探究行为也与恐惧相关联[1][16],例如对陌生人或陌生猫的探究)

在猫咪推弄东西并探究时,如果口红或水性笔滚了起来,从静止变成了运动,那么猫咪追逐移动小东西的天性,便会立刻被充分激发(就像大多数捕猎水平高超的动物那样[15]),这时「探究行为」就演变成了「游戏行为」[17]其实二者也并非泾渭分明[18],我们也可以将动物摆弄新奇物体的行为,称作「探究游戏」(exploration play)[19][20]

同时,「探究行为」与「游戏行为」的作用也有相似之处,这两种行为,都是在帮助动物「认知并适应」这个世界[5]

「探究行为」可以帮助动物找到食物、确定水源的位置、以及发现适宜的藏身处等等[1][16][21][22][23];当动物满足了基本需求时,探究、积极地调查环境,便成了一种优先需要[12][5]

几乎所有哺乳动物的年轻个体都会有「游戏行为」[24],通常成年动物的「游戏行为」会更少见,但猫和狗例外,成年后的猫和狗依然会进行高水平的游戏活动,这通常也是猫或狗的饲主所乐于见到的[25][21]

综上所述,只要桌面上的东西每变一次,猫咪就很可能会摆弄一次;要是东西再一动弹,猫咪就很可能会拍打一次。

变一次弄一次,动一次打一次,变次弄次、动次打次、变次弄次、动次打次……麻烦伴奏老师,给点音乐好吗~

(二)感官与探究

——闭上眼睛,伸出双手,静享触觉

由于我们人类高度依赖视觉,就很容易忽视其他感官对于动物的重要性[26];比如对猫咪来说,触觉就非常重要,这包括猫咪的爪感、触须感觉等。

小猫咪刚出生时,眼睛是闭着的,在出生后的第14天左右,才会完全睁开[10];这时的嗅觉和触觉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猫咪需要依靠嗅觉来找到奶吃,依靠触觉和对温度的敏感性,来与兄弟姐妹们挤作一团取暖;其中触觉更是在猫咪的各项感觉中,最先发展出来的,当小猫咪还在猫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能感受到触觉了[27][28]

猫咪的脚不仅仅是脚,几乎可以看作是「以触觉为基础的一种感觉器官」,不仅脚和脚上的肉垫部满了感受器、非常敏感,就连爪子(claws)上都有专门的感觉细胞,这些特征可能有助于猫咪更好地控制猎物,同时,这也是为什么猫咪往往不喜欢被摸猫爪的原因[28][17][29]

除此之外,在猫咪腿部的深层皮肤中,还存在着一种叫做「帕奇尼小体」的神经受体,它能感受到从猫咪脚掌处传来的振动[30][17][29]

「帕奇尼小体」(Pacinian corpuscle,或称环层小体[31][32]),在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身上都发现了它[33],它有着类似洋葱一样的结构[34][35],在皮下组织中分布广泛[36],能够探测机械刺激,对振动尤其敏感[37]

(三)如何预防猫咪乱推东西?

——「洁、划、发」三字诀

」字诀:首先,尽可能让桌面保持整洁,把不希望猫咪接触的物品,收进猫咪无法打开的抽屉、柜子或箱子中,如果实在做不到,那么请看「划」字诀。

」字诀:在家中划分出不让猫咪进入的区域,保持房间门或猫栅栏门常闭,虽然这可能会更加激起猫咪的「探究欲」,但总比贵重物品损坏要好吧~

」字诀:发发发!给猫咪多发玩具,将猫咪探究和游戏的对象,转移到玩具上去,并不时更换玩具的款式和位置,保持新奇感,以充分吸引猫咪;玩具不一定要很贵很花哨的,一个能钻来钻去、爬进爬出的纸箱,一个也许塞了猫薄荷的小布老鼠,就能成为很好的自助式玩具。

以小布老鼠为例,你可以先引导猫咪抓玩布老鼠,或者配合零食奖励训练,或者直接选择内含猫薄荷的布老鼠。

当猫咪学会自己主动抓咬、追逐玩具,就可以适当将布老鼠给藏起来,让猫咪搜寻,这可以释放猫的捕猎天性,能有效减少猫对其他目标的兴趣。

如果你也被猫咪「难以理解」的行为困扰着,希望这篇回答可以帮到你~

参考

  1. ^ a b c 比较心理学辞典/任仁眉 主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3
  2. ^ 心理学辞典/杨治良,郝兴昌 主编.—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10
  3. ^ 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美]爱德华·O. 威尔逊(Edward O. Wilson)著;毛盛贤,孙港波,刘晓君,刘耳 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5〔Sociobiology:The New Synthesis(Twenty-fifth Anniversary Edition)〕
  4. ^ Christina de Rivera, Jacqui Ley, Bill Milgram, Gary Landsberg. Development of a laboratory model to assess fear and anxiety in cats[J]. Journal of Feline Medicine and Surgery, 2017, 19(6): 586-593.
  5. ^ a b c Alejandra Rossi, Francisco J. Parada, Rosemary Stewart, Casey Barwell, Gregory Demas, Colin Allen. Hormonal Correlates of Exploratory and Play-Soliciting Behavior in Domestic Dogs[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18(9): 1559.
  6. ^ Katja Becker, Andreas Abraham, Jennifer Kindler, Carina Helmeke, Katharina Braun. Exposure to Neonatal Separation Stress Alters Exploratory Behavior and Corticotropin Releasing Factor Expression in Neurons in the Amygdala and Hippocampus[J]. Developmental Neurobiology, 2007, 67(5): 617-629.
  7. ^ 犬猫营养需要/[美]国家学术委员会下属的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the National Academies)主编;丁丽敏,夏兆飞 主译.—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8(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Dogs and Cats)
  8. ^ 犬猫营养学(第3版)/[美]Linda P. Case,Leighann Daristotle,Michael G. Hayek,Melody Foess Raasch 主编;陈江楠,许佳,夏兆飞 主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6〔Canine and Feline Nutrition(Third Edition)〕
  9. ^ Debra L. Zoran. The carnivore connection to nutrition in cat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 2002, 221(11): 1559-1567.
  10. ^ a b 猫病学(第5版)/[美]格雷·D. 诺斯乌斯(Gary D. Norsworthy)主编;[美]丽萨·M. 雷斯汀(Lisa M. Restine)副主编;赵兴绪 主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8〔The Feline Patient(Fifth Edition)〕
  11. ^ 猫内科学(第7版)/[加]苏珊·E. 利特尔(Susan E. Little)著;张海霞,夏兆飞 主译.—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6〔August's Consultations in Feline Internal Medicine(Volume7)〕
  12. ^ a b c IIona Rodan, Sarah Heath. Feline Behavioral Health and Welfare[M].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2015.
  13. ^ Sarah L. Hall, John W.S. Bradshaw, Ian H. Robinson. Object play in adult domestic cats: the roles of habituation and disinhibition[J]. 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 2002, 79(3): 263-271.
  14. ^ Elizabeth M. Hodgkins. Your Cat: Simple New Secrets to A Longer, Stronger Life[M]. Macmillan, 2007.
  15. ^ a b 动物园野生动物行为管理/张恩权,李晓阳,古远 编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7
  16. ^ a b 家畜行为与福利(第4版)/[英]布鲁姆(D. M. Broom),[加]弗雷泽(A. F. Fraser)编著;魏荣,葛林,李卫华,顾宪红 主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11〔Domestic Animal Behaviour and Welfare(4th ed)〕
  17. ^ a b c John W.S. Bradshaw, Rachel A. Casey, Sarah L. Brown. The Behaviour of the Domestic Cat(2nd Edition)[M]. CABI, 2012.
  18. ^ SIDNEY W. BIJOU. EXPLORATORY BEHAVIOR IN INFANTS AND ANIMALS: A BEHAVIOR ANALYSIS[J]. The Psychological Record, 1980(30): 483-495.
  19. ^ 尚玉昌. 动物的模仿和玩耍学习行为[J]. 生物学通报, 2005, 40(11):14-15.
  20. ^ 动物行为学(第二版)/尚玉昌 编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9
  21. ^ a b 应用动物行为学/李世安 著.—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4
  22. ^ Thomas Quirke, Ruth O'Riordan.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Prevalence of Exploratory Behavior in Captive Cheetahs (Acinonyx jubatus)[J]. Zoo Biology, 2015, 34(2): 130-138.
  23. ^ 全圖解貓咪行為學/單熙汝 著.—臺北市:商周,城邦文化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2018.05
  24. ^ 动物行为原理与物种保护方法/蒋志刚 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8
  25. ^ Robert J. Young.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for Captive Animals[M]. John Wiley & Sons, 2013.
  26. ^ 动物园动物:行为、管理及福利(原书第二版)/[英]G. 霍西(Geoff Hosey),[澳]V. 梅尔菲(Vicky Melfi),[英]S. 潘克赫斯特(Sheila Pankhurst)编著;田秀华,刘群秀,马雪峰 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11〔Zoo Animals:Behaviour,Management and Welfare(Second Edition)〕
  27. ^ Bonnie V. Beaver. Feline Behavior: A Guide for Veterinarians(Second Edition)[M].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2003.
  28. ^ a b Julie K. Shaw, Debbie Martin. Canine and Feline Behavior for Veterinary Technicians and Nurses[M]. John Wiley & Sons, 2014.
  29. ^ a b Trudi Atkinson. Practical Feline Behaviour: understanding cat behaviour and improving welfare[M]. CABI, 2018.
  30. ^ RONALD T. VERRILLO. Vibrotactile sensitivity and the frequency response of the Pacinian corpuscle[J]. Psychonomic Science, 1966, 4(1): 135-136.
  31. ^ 王鲁建, 刘冰阳, 柏树令. 人手皮肤环层小体分布的形态学研究[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1, 40(5):385-386+393
  32. ^ 陈家磊, 黄富国, 项舟, 钟刚, 岑石强. 环层小体在掌腱膜挛缩症发病机制中的病理基础研究[J].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0, 26(4):243-245.
  33. ^ Julia C. Quindlen-Hotek, Ellen T. Bloom, Olivia K. Johnston, Victor H. Barocas. An inter-species computational analysis of vibrotactile sensitivity in Pacinian and Herbst corpuscles[J].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2020, 7(4): 191439.
  34. ^ 生物心理学(第10版)/[美]卡拉特(James W. Kalat)著;苏彦捷 等 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7〔Biological Psychology(10th Edition)〕
  35. ^ 认知神经科学:关于心智的生物学/[美]Michael S. Gazzaniga,Richard B. Ivry,George R. Mangun 著;周晓林,高定国 等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2〔Cognitive Neuroscience:The Biology of the Mind(3rd Edition)〕
  36. ^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4版)/左明雪 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8
  37. ^ 生理心理学:走进行为神经科学的世界(第九版)/[美]卡尔森(Neil R. Carlson)著;苏彦捷 等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4〔Foundations of Behavioral Neuroscience(9th Edition)〕
user avatar

这也许是猫科动物基于生理基础「识别」「探索」

浣熊洗衣、猫推东西,动物们通过触觉认知世界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一个视频——一只小浣熊被投喂棉花糖后,习惯性地丢进水里“洗一洗”,易溶于水的棉花糖“啪”一下就消失了,小浣熊没能捏住简单的快乐。

事实上,无论到手什么东西,浣熊都会放进水里“洗一洗”,也因此得名“浣(洗的意思)熊”。起初学者们认为这是一种清洁食物&增加食物水份助消化保持健康进而增长寿命的生存策略,后来之于浣熊的进一步研究则推翻了这种假设。

即使是在远离水源的地方,浣熊也会揉搓到手的物体,认真地“干洗”。在经过一系列实结论指向在皮肤湿润的情况下,浣熊掌部的触觉神经敏感度会显著上升[1][2]

很多动物会通过无毛皮肤上丰富的低阈值机械感受器(low-threshold mechanoreceptors)来用触觉进一步感受物体[3]识别与探索潜在的食物,猫猫也不例外[4][5]

这玩意儿好像能吃我先摸摸看

我们不难发现,猫猫对于尺寸相对较小、发光/易反光、呈条线状的物体更有“推”动欲,这或许与其天然食性有关。

野外生活的家猫的食谱相对宽广,除去人们熟知的禽鸟鼠兔这些脊索动物外常见的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也是他们的食物[6][7]

Blingbling的玻璃、金属甚至水盆水面的反光会让猫咪觉得这是某些昆虫背部的光泽,催生它们去试探一下;条线状的物体则会被他们粗略地估计成类似蚯蚓等环节动物。

很多时候,猫猫打碎你心爱的玻璃杯、推掉你刚买的口红然后把毛线弄得一团糟,只是出于“这玩意儿好像能吃我先摸摸看”→“欸它会动我再试一下”这样的心态。

小结

我一向认为铲屎官们要多去了解现象之后的本质,这样才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猫关系。

忽视因果性地把一种动物普遍的一类行为一味地把爱推东西归咎于“贱”,在猫咪“惹祸”之后打骂责备并不能让只是遵从天性的小动物察觉错误。

既然是写在基因里的一探究竟,那咱就老老实实把细碎物件拾掇好啦~

参考

  1. ^ Pubols L M , Pubols B H , Munger B L .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mechanoreceptors in glabrous skin of the raccoon's forepaw[J]. Experimental Neurology, 1971, 31(2):165-182.
  2. ^ Iwaniuk A N , Whishaw I Q . How skilled are the skilled limb movements of the raccoon (Procyon lotor)?[J]. 1999, 99(1):0-44.
  3. ^ Mcglone, F, J. Wessberg, and H. Olausson. "Discriminative and affective touch: sensing and feeling." Neuron 82.4(2014):737-755.
  4. ^ Bradshaw J , Casey R A , Brown S L , et al. The behaviour of the domestic cat[J]. Behaviour of the Domestic Cat, 1992, 1(4):91-112.
  5. ^ Passanisi W , Group U . An Ethogram for Behavioural Studies of the Domestic Cat (Felis silvestris catus L.)[M]. CZ. 1995.
  6. ^ Fennell C . Som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mestic cat population in Great Britain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feeding habits and the incidence of the Feline Urological Syndrome[J]. Journal of Small Animal Practice, 1975, 16(1‐12).
  7. ^ Z Biró, Lanszki J , Szemethy L , et al. Feeding habits of feral domestic cats (Felis catus), wild cats (Felis silvestris) and their hybrids: trophic niche overlap among cat groups in Hungary[J]. Proceedings of the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2010, 266(02):187-196.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猫咪之所以喜欢把东西推下去,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它们深厚的狩猎本能和独特的行为模式。这件事并非猫咪故意捣乱,而是它们天性使然的一种探索和玩耍方式。让我们来仔细剖析一下这个行为背后的原因,尽量用一种更贴近我们日常生活观察的角度来解读。1. 天生的猎手:狩猎的本能复现猫咪从骨子里就是捕猎者,它们的祖先在野外.............
  • 回答
    猫咪把东西从桌子上推下去,这行为在铲屎官圈子里简直是“传家宝”级别的梗了,几乎每个养猫的人都经历过,也免不了疑惑:我家猫咪到底在想什么?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猫咪的“小秘密”和与生俱来的本能。首先,我们得从猫咪的 捕猎天性 说起。猫咪是天生的猎手,即使是被我们宠在手心里的“小公主”、“小王子”,骨子里依.............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我身边养猫的朋友们也常常聊起这个话题!其实,“猫喜欢被拍屁股”这个说法,并不完全准确,得看具体情况,也得看你指的是哪种“拍”。先来说说,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觉得猫似乎喜欢被拍屁股,或者说,为什么有些猫对这种行为会产生积极的反应。这背后其实牵涉到猫咪的本能行为、沟通方式以及个体差.............
  • 回答
    猫咪为什么对下巴的抚摸如此情有独钟,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有趣的猫咪心理和生理学奥秘。这可不是随便胡噜几下就能打发的事儿,里头门道可深着呢!首先,咱们得说说猫咪的“信息素”。猫咪的脸颊、下巴、嘴巴周围以及尾巴根部,都分布着一些特殊的腺体,这些腺体能够分泌一种带有它们独特气味的物质,也就是信息素。猫咪用这.............
  • 回答
    .......
  • 回答
    猫咪呀,简直是箱子狂热者。你家里但凡有个稍微大点的纸箱,没过多久,你就能看到一个毛茸茸的身影,舒舒服服地蜷在里面,仿佛那就是它专属的宝座。这背后可不只是单纯的“喜欢”,而是一系列猫咪与生俱来的本能和需求在作祟。安全感,那是必须的!首先得说,猫咪骨子里是个既好奇又谨慎的捕食者,同时也是被捕食的猎物。在.............
  • 回答
    猫咪的吸引力,说来也简单,但细品之下,却又万般滋味涌上心头。我喜欢猫,不是因为它们有多么“有用”,也不是因为它们能带来多少“实际”的欢乐,而是它们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混合着独立与粘人,慵懒与灵动,神秘与亲切的矛盾气质,就像一首永远读不透却又忍不住反复品味的诗。首先,让我着迷的,是猫咪那份不动声色的优.............
  • 回答
    猫咪对我们上厕所这件事表现出的好奇心,确实是个让不少铲屎官感到“难以启齿”的有趣现象。这背后可不是因为它们对我们的“排泄物”有什么特别的癖好,更多的是源于它们天性中的一些习惯和对周围环境的敏锐洞察。1. 它们是“监护者”,也是“领地巡视员”首先,我们要明白,猫咪在野外是独来独往的猎手,但它们同时也是.............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真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我们与身边毛茸茸的朋友之间一种奇妙的互动。说到猫狗为什么喜欢被摸头,而我们人类似乎就没那么“热情”了,这背后其实有一系列生物学、行为学和社会性原因在起作用。首先,我们得从猫狗的“头”说起。对猫狗来说,头顶、下巴、脸颊和耳后这些地方通常是它们身上最安全也最敏感的部位.............
  • 回答
    猫,这种独立又神秘的生物,为什么能牢牢抓住这么多人的心?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可爱”就能概括的。在我看来,猫咪之所以能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原因复杂而又迷人,就像它们本身一样,充满了层次感。首先,我们得聊聊猫咪的“社交游戏”。猫不像狗那样,会热情洋溢地扑上来,恨不得立刻把你当成它们的全世界。.............
  • 回答
    很多人喜欢猫,这绝非偶然,也不是简单的情感驱动。猫身上有着太多难以抗拒的特质,它们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非要细究个中原因,那真是一笔糊涂账,但我们可以一点一点地捋顺开来。首先,得说猫的独立性。这一点非常关键。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里,很多人都渴望一份不需时.............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可太有意思了,还真是我身边也偶尔能观察到的现象。你说那些男生,突然就变成“猫咪男孩”了,每天“喵喵”个不停,还挺自豪地这么称呼自己。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是简单一句“他们怪怪的”就能概括的。首先,咱们得从 “猫”这种动物本身 说起。猫咪在很多人眼里,尤其是在现代社会,被赋予了很多讨喜的特.............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