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一些哺乳动物,比如猫狗喜欢被摸头,人类却不喜欢?

回答
这真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我们与身边毛茸茸的朋友之间一种奇妙的互动。说到猫狗为什么喜欢被摸头,而我们人类似乎就没那么“热情”了,这背后其实有一系列生物学、行为学和社会性原因在起作用。

首先,我们得从猫狗的“头”说起。

对猫狗来说,头顶、下巴、脸颊和耳后这些地方通常是它们身上最安全也最敏感的部位之一。你知道吗?很多猫狗在社交互动中,会用头来互相蹭,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信号。它们通过摩擦,将自己身体两侧、下巴和头部散发出的信息素(一种气味信号)留在对方身上,这相当于是在说:“嘿,你是我的朋友,我是友好的,我们可以互相信任。”

信息素的传递: 猫的脸颊和下巴有腺体,会分泌信息素。当猫蹭你的时候,它是在和你分享它的“气味标记”,告诉你它在你身上留下了自己的气味,表示它觉得在你身边感到安心和归属感。摸头,恰恰能触碰到这些腺体,从而让它感到愉悦和被连接。
信任的象征: 愿意露出头顶或让你触摸它们的脸部,对猫狗来说是极大的信任表现。你想想,如果它们对你不信任,在受到威胁时,头是很容易受伤的部位,它们当然会高度戒备。所以,当你摸它的头,而它没有躲闪或表现出紧张时,这绝对是你和它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证明。
舒适的触感: 很多猫狗的头顶和脸部毛发是比较柔软细密的,而且皮下神经末梢比较丰富,所以被轻轻抚摸时,会带来愉悦的触感,有点像我们人类抓痒或按摩的感觉,能刺激它们释放内啡肽,从而感到放松和快乐。

那为什么人类却不那么热衷于被摸头呢?

这就要从我们人类自身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角度来分析了。

头部的敏感性和隐私性: 对人类来说,头部同样是相当重要的部位,但它的意义更偏向于大脑的所在、思想和意识的中心。它也承载着我们的面孔,是我们身份认同的一部分。虽然我们不像猫狗那样有明显的腺体在那里“标记”,但头部仍然是一个相对私密和需要自我保护的区域。
“摸头”在中国文化语境下的特殊含义: 在我们中国文化里,“摸头”这个动作,尤其是长辈对晚辈,“摸头”常常带有长辈对晚辈的疼爱、怜悯、安抚,甚至有点居高临下的意味。小孩子可能会觉得这是被疼爱的表现,但对于成年人来说,这个动作很容易被解读为被当作小孩子看待,缺乏尊重和平等,会让人感到不舒服,甚至有些被冒犯。这是一种“把你当孩子看”的潜台词,在成人世界里,我们更希望被视为平等个体,而不是需要被“管教”或“安抚”的孩子。
个人空间的界限: 成年人普遍拥有更强的个人空间意识。头顶和头部,特别是面部,是我们在社交互动中最不希望被轻易触碰的区域之一。除非是非常亲密的关系,比如伴侣、家人之间,否则突然被别人摸头,可能会让人感到突兀、不自在,甚至有点不尊重。这和被拥抱、被拍肩膀的感受不一样,头部的触碰更具侵入感。
非语言交流的差异: 猫狗用蹭头来表达友好和信任,但这是一种纯粹基于本能和气味的交流。人类的社交互动则更加复杂,我们通过语言、眼神、表情、肢体语言来传递信息。摸头这种非语言行为,在人类社会中并没有形成像猫狗那样的普遍共识,它更多的被赋予了文化和情感上的解读。
心理暗示和过往经历: 就像前面提到的,如果一个人从小就经常被长辈摸头,并且在某些场合下这种行为伴随着批评或是不被重视,那么即使在成年后,这种触碰也可能触发不愉快的联想,让他对被摸头产生心理上的抵触。

总结一下,为什么猫狗喜欢,我们人类却不那么喜欢:

猫狗: 摸头触碰到它们的信息素腺体,是它们社交和信任的重要信号,而且头部是它们愉悦的触感区。
人类: 摸头在我们的文化中可能带有长辈对晚辈的意味,容易被解读为不被平等对待;头部是个人空间的敏感区域;成年人更注重尊重和界限;而我们的社交信号传递方式更复杂多元,摸头这种行为并没有形成普遍的积极解读。

所以,下次你看到猫狗享受你的抚摸时,不妨想想,它们在用一种最纯粹、最直接的方式告诉你:“我很喜欢你,我很信任你。”而我们人类,则有更复杂的心思和界限,需要用更多的方式去表达和感受连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不止一个头,你要摸我哪个?

user avatar

被摸头并表现出享受属于一种“顺从”的表达。

对于绝大多数动物,头是要害,允许对方接触头部(包括脖子、腹部等)表示彻底放弃防御,将自己的生存权利交与对方。这个时候要是还浑身紧绷龇牙咧嘴的,不小的概率会被直接弄死一了百了。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荷尔蒙会帮助动物更有效地示弱——肌肉放松,情绪放缓。

以前农村驯过田园犬的会有印象,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抚摸狗的头颈,观察反应,稍有炸毛就是一巴掌,不需要很重,但是要迅速坚决。如果表现出浑身放松享受的状态,基本上就算听话了。越小的狗,驯服越容易,意思意思就差不多了。野大的狗,通常都要结结实实挨几次打的。

人其实也一样,只有在非常亲昵的庇护关系(比如亲子),或者绝对的地位差异(比如虔信徒面对宗教领袖)等情况下,才会对抚摸头部表示出享受。除此之外,对于预期外的接触头部,做出防御才是正常反应。

至于题主说的“陌生人撸猫撸狗”,一部分是训练的结果,另一部分是现代宠物不断选育的威力。基本的防御意识被大幅抹除,原本居次要地位的服从依赖性被一代代强化。对于野生动物,会尽量避免动物在被喂养中产生对人的过分“友好”;而对于宠物育种,相对温顺品种通常更好卖。

user avatar

真的吗?

我怎么觉得人类也喜欢被摸头?难道题主不喜欢被摸头吗?

我觉得很多人会为了体验被摸头专门去理发店洗头。

user avatar

为什么会产生猫狗等于绝大多数哺乳动物这种错觉?

user avatar

读小学的时候有天去舅舅家吃饭,饭后我出门溜达。

舅舅家屋外拴了条狗,卧在地上睡觉。小孩好奇心重,于是我把手放在它头上,刚想抚摸它一下,它“汪”得一声朝我咆哮,露出尖尖的獠牙,它没有站起来,也没有朝我攻击,但我能读懂它眼里的警告,但凡我敢有下一步的举动,不管是示好还是亲近,都将被它视为挑衅,就要马上承受到它的怒火。

我当时吓懵了。它“汪”的一声,震得我耳膜轰轰而鸣,身子都冷了,仿佛血管里流动的血都冻住了。那张狰狞的狗脸和血盆的大口在我眼里变得越来越大,过了好几秒我才回过神来。

我那时腿脚已经发软,周围没有其他人,于是我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往后挪,直到退回到足够安全的距离,我才定下神来。

相信我,绝对不是什么哺乳动物都喜欢被摸头的。如果哺乳动物能给你摸头,只能说明它被驯化了,驯服了,承认你的地位在它之上,或者认为你对它没有任何威胁。

很多人不知道,哺乳动物的种类实在太多了,鲸鱼和蝙蝠也是哺乳动物,你觉得它们喜欢被摸头吗?

老虎也是哺乳动物,它喜欢被摸头吗?小奶虎没什么意识的时候或许还不怎么反抗,等它长成吊睛白额大虫的时候你再试试?

试试就逝世!

撸猫一时爽,撸到你无法力敌也无法抵抗的存在,可能要被送去火葬场!

不要把几只小猫小狗等同于大部分的哺乳动物,也不是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那么可爱,更不是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人畜无害的。

动物世界的血腥和野蛮,超出你的想象。你对它们的伤害力和破坏力缺乏认知,你没有经历过那种被支配过的恐惧。

如果不是人类学会协作共存,开发出了智慧,人类能不能走出非洲都是个未知数,搞不好直接团灭了。毕竟,上古时代人类除了脑子好用点,相比于站在食物链上的猛兽,能有什么碾压的优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我们与身边毛茸茸的朋友之间一种奇妙的互动。说到猫狗为什么喜欢被摸头,而我们人类似乎就没那么“热情”了,这背后其实有一系列生物学、行为学和社会性原因在起作用。首先,我们得从猫狗的“头”说起。对猫狗来说,头顶、下巴、脸颊和耳后这些地方通常是它们身上最安全也最敏感的部位.............
  • 回答
    关于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冲突,支持乌克兰的立场通常源于多方面的复杂原因,涉及历史、政治、经济、人道主义、地缘战略以及民族主义等多重因素。以下从不同角度详细分析支持乌克兰的原因: 1. 历史与民族主义因素 乌克兰的独立历史: 乌克兰自1991年苏联解体后宣布独立,其主权和领土完整成为核心议题。支.............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观察到的经济现象。确实存在一些路边手机店,它们看起来生意清淡,但却能长期经营下去。这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进行分析:一、 利润来源的多样化与细分许多路边手机店的利润并不仅仅来自于销售新手机。它们往往将业务进行了多元化和精细化.............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引人深思的现象。那些在我们看来已经功成名就、财务自由的成功人士,却依然选择“卷”得比普通员工更厉害,甚至不惜牺牲休息和健康,这背后有着复杂而多层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1. 内在驱动力:超越物质的追求 对事业的热爱与使命感: 对许多成功人士而言,他们的事业早已.............
  • 回答
    一些国家政策之所以不符合经济学原理,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其背后原因多种多样,涉及政治、社会、历史、信息不对称、理性有限等多种因素。经济学原理是基于对人类行为和市场运作的理性分析得出的,而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远比简单的理论模型复杂得多。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的详细阐述:一、政治考量压倒经济理性:.............
  • 回答
    在游戏界,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的需求并存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现象,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一、 庞大的简体中文玩家群体和市场潜力: 绝对数量上的优势: 简体中文是中国大陆、新加坡等地区的主要书面语言,其使用者数量远超繁体中文使用者(主要集中在中国台湾、香港、澳门)。这意味着如果一款游戏能够推出简.............
  • 回答
    “牛逼学校的硕博学位论文不上传知网公开”这个现象确实存在,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学校政策、作者意愿、技术限制、以及商业模式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学校政策与自主性 自主办学与学术自主权: 国内许多顶尖高校,特别是世界一流大学或其国内对标院校,拥有高度的办学自主权。在.............
  • 回答
    在中国,传统食品的受欢迎程度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曾经深受喜爱的食物,如今在年轻一代甚至部分中年人群体中不再那么普及。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是社会变迁、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口味偏好演变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生活方式的改变与便捷化需求: 快节奏生活: 随着.............
  • 回答
    中医学作为一种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医学体系,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特别是在亚洲地区。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医学的实践和理论层面,确实存在着一些争议和批评的声音,导致一部分人对其持怀疑甚至嗤之以鼻的态度。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科学与实证主义.............
  • 回答
    一些女生之所以特别不好意思花男朋友的钱,原因可以非常复杂且因人而异,背后往往交织着个人成长经历、价值观、情感需求以及对关系的认知。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可能的原因:一、 自尊心和独立意识的体现: 独立的价值观: 这些女生从小就被教育或者自己形成了强烈的独立观念,认为自己的生活、消费应该由自己.............
  • 回答
    在当前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微信无疑是占据社交媒体主导地位的应用。然而,依然有相当一部分用户,特别是老用户或者在特定场景下,选择或继续使用QQ而不迁移到微信。这背后存在着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历史原因与用户习惯的惯性: QQ的先行者地位和 দীর্ঘ (cháng l.............
  • 回答
    文学大家的 hyperplasia 作品之所以“不容易读进去”,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背后涉及诸多复杂因素。这并非意味着他们的作品质量不高,恰恰相反,往往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深度、艺术造诣、语言运用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从而对读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一、思想的深度与复杂性:.............
  • 回答
    在中国,认为中国“必须”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而“仅仅”强国还不够的观念,其背后是复杂且多层次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社会因素交织的结果。这种观念并非铁板一块,在不同群体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但其核心驱动力往往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历史的深刻印记与民族复兴的驱动力: “百年屈辱”与历史创伤的集体记忆.............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毕业多年的人都能从身边或自身经历中感受到。为什么一些在校成绩优异的人,毕业后反而不如以往成绩一般或很差的人呢?原因错综复杂,绝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校园评价体系与真实职场需求之间的脱节: 校园评价体系的局限性: 学校通常更侧重于学.............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道尽的。有些老中医,他们治病救人的本事,那叫一个炉火纯青,是几十年的经验积累,是千百次的临床实践磨出来的。他们手里有真东西,有绝活,有时候是某个方子,有时候是一种手法,有时候甚至是对一个病症的独到理解,这些都是他们吃饭的家伙,是他们赖以生存和受到尊敬的根本。你说他们为啥.............
  • 回答
    有些人对繁体字的复兴持反对意见,这背后涉及了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实际层面的考量,也有历史文化和社会认同的议题。要深入理解这些反对声音,需要从几个角度进行剖析。首先,推广和学习成本的增加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简体字经过几十年的普及和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教育系统、出版行业、大众传媒,.............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能听到一些真正懂吃的老饕们,或者是一些对美食有深刻理解的朋友,会给闽粤江浙地区贴上“美食荒漠”的标签。这听起来可能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毕竟这几个地方在中国饮食版图上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八大菜系里就占了好几个。但如果咱们把“懂吃”的定义稍微拓展一下,不光是追求食材的鲜美、.............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我们确实会观察到,一些在事业上、学识上都颇有建树的中年人,也会转发一些明显不靠谱、甚至是“傻瓜骗局”式的信息。这确实会引发我们对他们判断力产生疑问。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一、 对“明显”的定义可能存在主观性与认知盲区: “明显”对谁而言?.............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一些场景,也引发了我对人与信息、社会与个体之间关系的思考。为什么有些人在网上对政府表现得如此“激进”或“不理解”,甚至在很多人看来是“缺乏基本常识”呢?这背后的原因绝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基本常识”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而.............
  • 回答
    一些人钟情于硬科幻,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丰富的,就像硬科幻本身一样,细节之处见真章。这不仅仅是看个热闹,而是对某些特质的强烈追求。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聊聊这个现象,希望能说得透彻一些。首先,我们得明白,硬科幻的“硬”字,是它最鲜明的标签。 这个“硬”,说的就是科学的严谨性。在硬科幻的世界里,故事的基石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