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能啊,你这是不把省队在编运动员当干粮啊。
运动员依然是条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职业道路,但全红婵这种不用担心,哪怕是拿奥运会金牌前。
人家14年7月开始训练,同年9月进湛江体校。
18年进入广东省跳水队,同年拿下省青少年锦标赛3项冠军;19年拿下5项冠军;20年在全国跳水拿下十米台冠军。
一般来说,进省队后,就算你什么名次都没有,已经等于体院本科,想读一定能安排上。
每个月四五千的工资和补贴,三四年拿不到名次可以退役,退役费应该是10到20w?
这样就算摸鱼训练两三年,出来做个体育老师,按广东这边的行情,差不多年薪15到20w左右。
闲着做点私活那另算。
以全红婵进省队后的成绩,一则大概率可以到达年龄后转入编制,即“事业单位中的专门技术人员”,成功上岸(广东省体育局:要了);
二则名次突出,月薪跟着加,估计现在在1.5w到2w之间(我不知道跳水是不是这个行情,欢迎评论区补充);
三则参赛夺冠有奖金。虽然应该没有大球类动辄几十几百万那么爽,但我觉得10到30w的水平是有的。
我估算全红婵在奥运会夺金前,三年收入应该在25w至50w这个区间。如果把编制和未来出路(奥运会夺冠前)算在内,则远远不止。
她如果去就业,单凭全国冠军的身份,广东院校随便挑,标准中上中产的生活。
湛江的经济水平和珠三角差距较大。广东省去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1w,深圳是6.4w,湛江是2.4w。全红婵夺冠前的收益,足够改变家庭生活。
但这是个极其依赖天赋和努力的买卖。报道里平平无奇的省队,基本上已经是千里挑一。
而且待遇也是这几年好起来的。我记得十年前省队的工资也就两三千,退役费也不是这个水平。如果没有名次没有奖金,那真是一身伤病孤独说再见。
就算拿下金牌,如果没有品牌价值又不认可体制安排,往往是一脸懵懂地自力更生。很多“奥运会金牌得主卖艺为生”的故事,其实都是这种类型。
运动员和普通人的体能指标差距感觉像是两个物种,普通人就不要纠结这条道路了。
郭晶晶30岁退役,吴敏霞31岁退役。
全红婵今年14岁。
就算她没拿下奥运会金牌,本来已经铁定是国内外跳水赛事的常客;如今一战夺魁,说不定能称霸领奖台十几年。
问这个问题的建议去高校问问他们的体育老师都咋来的。大部分都是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全运会拿到一定名次就可以,具体看高校要求)来的,入职即落编,根本不担心飞升疾走。
全红婵才十来岁,已经进了省队。全运会能拿到好名次是个极大概率事件,不说省属重点高校吧,城市学院当个体育老师一点问题都没有,业余当个教练,收入不会低。要是拿到金牌或者银牌,省属重点师范类高校应该问题也不大。各省属师大的体育学院、音乐学院和美术学院不一定全是婆罗门但也是刹帝利兜底,外加编制(体育老师编制是铁打的)+私活,阶级跃升妥妥的。
进中学待遇也不会差,上升空间也不一定狭窄。我初中的一个篮球老师王泽波,原来河北省女篮的,03年退役。退役后在SFLS当篮球老师,14年去世锦赛当裁判去了。
这个世界运行的底层逻辑,依然是交换价值。
商品交换,礼物交换,利益交换。
你得拿得出来可以交换的东西,天赋、能力、勤奋、家世、名望、财权,总得有一个,啥都没有,即使自己和家人再惨,在好的国家和好的时代,就是被养起来,靠点福利为生,说白了,是基于别人的善意,从这个社会的财富总量来说,是消耗型,这样的人要是太多,干活的人、有能力的人就会不乐意,要么撂挑子,要么跑路。要是全无保障也不行,那就是各顾各,有点机会就想着脱离泥坑。
激励机制和公平形式,是一个稳定秩序的两维,缺一不可。体育领域,公平意味着竞赛环境(做不到完全),成绩意味着激励机制,成绩和待遇绑在一块,虽然让人觉得有点硬邦邦,但这也是多少年运行下来的现实,无论哪里,都是如此。
奥运金牌是激励机制中的顶点,大众、媒体、体制内都认可,以此为起点,就有了更大范围内的交换价值(社会声望、未来预期),肯定比没得冠军要强得多。这是这种游戏的规则。
能。
你肯定没看后续报道。
全红婵父亲已经说了:全红婵入选奥运会代表团的时候,村里已经奖励了10万!
10万!
一个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村给一个奥运选手的奖励就是10万!
这笔钱可不少的。她入选国家代表团也快一年了吧,这笔钱够他们一家花销了。
而且这小姑娘这次的任务原本应该是保铜冲银的。因为她一点国际大赛经验都没有,非常容易紧张导致失误。
周继红领队也说了全红婵除了207c这个动作外,其他动作没有任何问题。也就是网友看到的她最后一跳哪怕零分,也是铜牌。
何况她不可能零分,预赛砸水里都是40多,已经能碾压了外国一众对手。
中国跳水队就是那么稳。
何况全红婵她们这种奥运选手参加完比赛回来是重重奖励:国家、省、市、县、镇、村。
钱多钱少,这么一重重奖励下来,累计下来,也是一笔很可观的钱。
说白了,现在国家有钱了。以前那种国家冠军沦落卖艺是不可能再发生了。
只要进了国家队,这姑娘就是端了铁饭碗。
她自己不砸,家里以后都妥妥的。
全红婵进入国家队就立刻有津贴,而且还不少,能够给妹妹发红包了。
全红婵进入省队就不用哥哥打工支援了。
省级比赛前四,二级运动员到手。
国家比赛前四,一级运动员到手。
也就是全红婵加入国家队时已经是这个国家的一级运动员了。
这都不算改变命运,我真不知道还要怎么改,写生死簿吗?
全红婵这次拿了奥运冠军,回来就是国家运动员顶级——运动健将。
剩下的路是她挑战自己。
世间俗物对她来说,已经不是困扰了。
只要这个国家继续和平和强盛下去,全红婵这些为国争光的运动员只会越来越好。
——更——
多说一点。
那些担心全红婵会变大衣哥的,把我气笑了。在你们眼里,国家一级运动员,甚至运动健将和网红是一样的,你让我说什么?
是是是,火箭可不得多带两斤煤,要不然中途歇火掉下来咋整?
不是一回事的事,也拿来比较,真的服了你们了。
一个运动员的成功又不是只有她一个人。
真要是大力出奇迹,俄罗斯跳水队为何会如此让人唏嘘?
我小时候,俄罗斯跳水队可是中国的劲敌。
你去看看俄罗斯跳水运动员(尤其是男的),体力、弹跳力和柔韧性,他们运动员身体素质不比咱们差的。
差的是什么?
是系统化的培训,是科学的规划,是团队的照顾。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运动比赛也是如此。
运动员还未上场,团队已经决定了部分的输赢。
一个国家弱,体育肯定也弱,体育弱,运动员也难出成绩。
想想俄罗斯艺术体操运动员,我真的是唏嘘啊!完美,还是银牌。
这次体操比赛,我们只看到我们被压分,但俄罗斯也被压分,老将新人一起上,真的就是硬拼,拼下了金牌。
欧美那些玩意真的太不是东西了,太欺负人了。
当年他们敢这么欺负苏联运动员吗?
如果俄罗斯还是当年的苏联,他的运动员会受如此委屈吗?
所以,运动员的存在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一个运动员的成功,背后是团队,体育局和国家发展的共同努力。
拿他们和那种博眼球的网红比,你是大冬天从10米台摔下来,脑袋砸冰上了吧。
——无语——
那些一口一个给全红婵建立以后要为母挣钱的旧社会童工形象的人。
你们要搞这种言论,能不能了解一下人家母亲得的是什么病,搞得人家好像得了绝症一样。全红婵14岁,小孩子不懂。你们一群大人,啥都不搞清楚,张嘴巴就胡说八道。
全红婵母亲得的病是癫痫。
癫痫(epilepsy)即俗称的“羊角风”或“羊癫风”,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
癫痫患者经过正规的抗癫痫药物治疗,约70%的患者其发作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其中50%~60%的患者经2~5年的治疗可以痊愈,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地工作和生活。
而且这种病的病人很多是不需要长期服药,也可以控制病情。只是需要休养,不能太劳累,而且需要身边有人,因为急性发作时,很可能会伤到自己。
这种病治疗起来需要时间长,但不是什么疑难杂症。在中国癫痫已经成为神经科仅次于头痛的第二大常见病。在这方面,我国医疗条件是绝对没问题,而且医疗费用也没你们想象那么高昂。
全红婵会那么说,第一,那笔钱对当时他们家庭条件来说是很大的,第二,她是小孩子啊,她想的很多很多和大众以为的很多很多,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她现在挣的钱绝对是够的。
能啊,还记得杨倩没拿奥运冠军就进清华了吗?
全红婵这届没拿冠军,但是一级运动员有了,清华妥妥进了,这和我等做题家比如何?算改变命运吗?
花了20秒时间搜了搜广东体育局的网站。
这是5月14日的新闻,来源是广州日报。
把全红婵相关部分圈出来:
13日下午的女子10米台决赛,在预赛、半决赛中均名列第一的全红婵继续着良好的竞技状态,第二轮结束后就抢占了头名,并一路领先以440.85分夺冠,再次战胜了世界冠军张家齐和陈芋汐。当天,全红婵不仅空中动作漂亮,重要的是入水压水花效果好,堪称干净果断。如果说去年首站选拔赛她是一鸣惊人的黑马,而今年1月的选拔赛又大起大落的话,全红婵本次比赛的动作稳定性提升很多,看来经过半年多的实战比赛,小朋友成长很快。
今年14岁的全红婵来自湛江,2018年广东省运会时崭露头角,去年10月才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到此刻,她却已经连夺两站奥运选拔赛的女子10米台金牌。全红婵的条件可以说出类拔萃:身材好、能力强、协调性好,平时训练很刻苦,比赛能很好地按照教练的要求去做,还很淡定,所以比赛能发挥出自己平时的训练水平。
可以说,东京奥运会的延期给了年轻选手冲击国手的机会,特别是在女子跳台这个最容易爆冷的项目,而全红婵也是人小志气高,她坦言自己的目标就是奥运夺金。不过,全红婵现在最大的劣势是缺乏大赛经验,从未参加国际比赛,尽管夺得两站选拔赛的冠军,能否闯进“梦之队”的奥运阵容还很难说,而且中国跳水队虽然重新设定了3站选拔赛,但也会综合考虑此前因奥运延期推翻的选拔赛以及在国家队训练的表现。
现在,全红婵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继续提升比赛能力,因为她主要是广东跳水队今年全运会冲金的苗子,对于东京奥运会,她能作为黑马突围当然令人惊喜,但能通过竞争促进国手进步同样对中国跳水有贡献。
三点:
1、18年省运会就已经崭露头角,她当时11岁,已经算是“改变命运”了,犯不上我们为她担心。
2、在5月的时间点上,广东体育局仍然认为她去不了东京是大概率事件,因为她完全没有大赛经验,而跳水“梦之队”就是奔着金牌去的,没位置给心态不稳定的年轻人去奥运会历练。
3、关于她的前提,她是广东全运会冲金点,这句话基本就够了。顺便说一下全运会跳水是9月6日到14日,奥运选手不知道能否赶得上。
我说,你们这些关心人家命运的,是不是略显无知了一点?还十年寒窗无人问呢,明明白白的“18年省运会崭露头角”你们就是看不到咩?
===========================
中小城市平民子弟不仅对农村生活一无所知,也对体制的力量没有概念。
哪怕她根本没去东京,只是进了国家队集训,不出什么意外的话,二十来岁基本也能弄个211的文凭,然后进大城市做个健身教练,或者进县体育局从组织中学生篮球赛做起。不管是保送进大学拿学位,还是有稳定工作进大城市,或者体制内坐办公室,对于一个农村家庭不太爱读书的小姑娘而言,命运已经是天翻地覆的改变了吧。
哦对了这还没算上她参加其他国际国内比赛的奖励,全运会金牌好像就是几十万,而且不拖不欠直接敲锣打鼓送到家里。
除此之外,曝光度,代言费之类的“快钱”,那就要看她愿不愿意弯腰去捡了。
如果她的命运改变了,为什么母亲看病的钱还不够?
如果她的命运改变了,为什么要轮得到当地政府发现她家杂草丛生?
如果她的命运改变了,为什么她母亲是在她夺冠后知道家里有这么多亲戚的?
如果她的命运改变了,她为什么直到参加奥运会结束的今天,可能还没有机会去一次公园?
全红婵小学三年级进体校开始训练。
2018年,2019年全红婵分别获得广东省跳水锦标赛3项冠军和5项冠军。
2021年3月14日,全红婵以424.55分荣获2021年中国跳水明星赛女子十米跳台亚军。
2021年5月13日,她在全国跳水冠军赛中蝉联女子十米跳台冠军。
仅过往成绩看,全红婵已经是国内跳水项目首屈一指的选手,一路从体校杀进省队、国家队,不世天才,不外如是。
可没有奥运冠军的加冕时,上述的问题,依然存在。
没有成绩的天才,不够。
东京奥运会期间,你会看到,在某房企的带头示范下,不少房企开始热衷于给项目冠军送房子。
有的冠军甚至收到不止一套房子。
可你却大概率忽略了那些没能拿到名次的选手,我也忽略了,项目太多,关注不过来。
哎,财大气粗的房企们,也都基本同时忽略了,你说巧不巧?
他们也是为国征战,他们也付出了同样多的汗水。
我不是道德绑架这些房企,财大气粗是人家的支配自由,给冠军送房子也是商人逐利的本能。
试想下,楼盘还有1k套房子没卖出去,只要打个广告牌:“奥运冠军xxx都在住的房子。”
第二天销量就能翻个螺旋翻。
商家愿意给奥运冠军发奖励,就已经很不错了,起码是个正能量的宣传。
我只是想强调,在竞技体育里,你不站在最高的位置上,就是很难被看到。
我们强调不能“唯金牌论”,不意味着冠军的意义被弱化。
只是我们意识到,不能拿金牌,选手本人只会比我们观众更难受,所以要对他们多一些宽容。
可宽容和喜欢,从来都是两码事。
宽容只是能保证一个人不被骂,喜欢才能带来价值和财富。
昨天有人问,体育是贫困孩子们的一条好出路吗?
我想了想,在回答里依然郑重地表达了否定的观点。
因为我知道,搞体育的穷人家的孩子,数目很多,有些体校每年都是去农村招人,这样来的苗子更肯吃苦。
肯吃苦和有天赋,是成为一名运动员的必备条件。
可那些人的事迹,至今鲜为人知,甚至于他们的命运有没有被改变,都没有人关注。
差的不就是一次奥运冠军的加冕吗?
没得奥运金牌的无数个全红婵,他们和今日的全红婵,是两个概念上的运动员。
但他们的名字,还是要用“没拿金牌的全红婵”,来代称。
这就是现实。
作为体育人来回答一波
首先,没有金牌关注的肯定没有现在那么高。其次,没有金牌也分三种情况,一是有银铜牌二是前八名,三是其他名次。首先第一点银铜牌,拿到这个她在老家代言个几十万的小企业是绰绰有余的(现在她的关注度,五百万代言费都是少的),还有各级政府的奖励,没金牌多,但也不少,这是直接影响她现在家庭情况的。前八,就代表着她可以申请国际级运动健将,这是运动员的最高等级。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特招考试,二级运动员需参加学校的特招考试和高考,且达到本科线的百分之六十五(各省体育文化课线,各不相同大都是百分之六十五)。一级及以上不需要参加高考,只需要通过学校的自主命题考试。而她无论是否拿到金牌,拿到名次,她最低都是健将运动员,仅次于国际健将,在国内最起码能挑个985上,因为五月份她就拿到了全国冠军。如果拿到前八,那清北就随她选(清华大学体育学全国前几,所以选清华的概率更大),研究生也是,只要过了线(如果考本校,只要肯背,英语政治过线了也就过线了),学校随她挑。所以她最低也是清华大学的本硕,再加上她参加过的赛事,去一个公办大学当老师是完全没有一点点问题的,这基本上就实现了她们家庭的阶级的跨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