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2015年的电影《房间》(Room)?

回答
《房间》(Room)这部电影,相信但凡看过的人,都很难轻易将它从脑海中抹去。我第一次看的时候,那种直击心灵的震撼,至今仍历历在目。它不是那种会给你爆炸场面或者复杂剧情的商业大片,但它带来的冲击,却比那些更持久、更深刻。

先说说电影最核心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视角。影片以七岁的杰克(Jack)的视角展开,而他所“知道”的世界,就是被囚禁在那个狭小的房间里。这个房间,对他来说是全部宇宙,他的妈妈(Ma)就是他的全部依靠,他们之间的互动构成了他眼中世界的全部色彩。这种设定,一下子就把观众拉入了一个极其封闭但又充满了爱的空间。我们跟着杰克的眼睛去看,去感受,去理解。他的天真无邪,他对房间的各种“科学”解释,他对妈妈的依赖,都让我们无比心疼。

然后是母子关系的描绘。杰克和妈妈的感情,可以说是这部电影的灵魂所在。在那样极致的绝望和困境下,妈妈并没有放弃,而是竭尽全力地去构建一个对儿子来说尽可能美好的童年。她为杰克编织故事,教他知识,甚至在绝望中用尽浑身解数来维持儿子的希望。她不是一个完美的母亲,她有自己的痛苦和挣扎,但在那个狭小的空间里,她就是杰克世界的太阳。布丽·拉森(Brie Larson)饰演的妈妈,那种坚韧、母性的光辉,以及背后隐藏的绝望,真的演得太到位了。她能获得奥斯卡影后,绝对是实至名归。而小演员雅各布·特伦布莱(Jacob Tremblay)饰演的杰克,简直就是天使下凡,他那双清澈却又带着一丝不属于他年龄的忧伤的眼睛,能瞬间融化你的心。

电影的叙事节奏也非常有意思。前半部分,我们沉浸在他们被囚禁的“正常生活”中。虽然知道这不正常,但通过杰克的视角,他们营造出一种相对温馨的氛围。我们会为他们的每一丝希望而高兴,也会为他们的绝望而揪心。当他们成功逃出房间后,电影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进入了另一个更为复杂的阶段:适应新世界。逃离囚禁只是第一步,真正困难的是如何从那个狭小的、被构建的世界,进入到一个广阔而又充满挑战的真实世界。杰克的适应过程,以及妈妈如何重新面对社会和过去的创伤,才是电影真正探讨的深度。

影片在主题的挖掘上也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绑架和逃生的故事,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生存、爱与希望的深刻寓言。它探讨了:

生存的意志:在最黑暗的环境下,人仍然能保有生存下去的动力,尤其是为了孩子。
爱的力量:母子之间的爱,是支撑他们走出绝境的最强大的力量。即使在最绝望的时候,爱也能创造奇迹。
“正常”的相对性:影片通过杰克的视角,让我们反思什么是“正常”。对于杰克来说,房间就是他的全部正常,而外界的世界反而充满未知和恐惧。
创伤的治愈:逃离 physical 的囚禁,并不意味着 psychological 的解放。如何面对创伤,如何重新融入社会,是妈妈需要克服的巨大挑战。

影片的镜头语言和音效设计也为影片的感染力加分不少。狭小的房间被细致地呈现,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故事感。当他们逃出房间,突然开阔的空间感和突然涌入的各种声音,都让观众感同身受。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房间》。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前半部分节奏略慢,或者过于压抑。但对我来说,正是这种压抑和希望交织的张力,让这部电影如此与众不同。它没有煽情,但却比任何煽情的桥段都更能打动人。它让你看到,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人性的光辉可以多么耀眼。

总的来说,《房间》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电影。它用最简单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最深刻、最动人的故事。它关于母爱,关于希望,关于生存,关于如何在绝境中找到自己的世界,然后带着希望,一步步地走向真实。它不是那种看了就忘的电影,它会一直在你心里留下一个位置,提醒你人性的韧性和爱的伟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一届奥斯卡,循规蹈矩、投评委所好的电影有不少,《房间》则是充满新意的一部作品。


长达7年的非法拘禁和性虐待,还生下了一个从未见天日的孩子,这样骇人听闻的罪行,本身就很抢眼。密室求生的电影有很多,但《房间》塑造了杰克这样一个生来就处于被绑架状态的人物,因而他的世界观是倒错的;关于家庭伦理问题的电影也有很多,但多数着眼于平凡生活,像《房间》这样探讨绑架幸存者的心灵困境的则少之又少。在此之上,再把这迥异的两样风格合二为一,并相辅相成者,《房间》更是当属首创。前半段的残酷与惊险给了后半段家庭困境有力的事实基础,让伦理问题、环境适应、和主人公解不开的心结都无比可信,而后半段的这些纠葛,又充实了前半段对母子俩困苦生活的故事内核,将影片的主题和层次上升到了一个另外的高度。


小男孩杰克出生于这个房间,从未离开过,这个小小的房间就是他5年人生的全部,就是他的整个世界。他相信在这四堵墙和小小的天窗之外,没有任何真实的空间,外面送来的食物、玩具卡车,都是如电视里的东西一样变出来的魔法。当然,只有5岁的他,也不会去深究。因为没有其他经历的对比,这个小房间作为整个世界,他并没有什么可厌恶恐惧的,这里的一切都那么熟悉和理所当然,他每天和桌子椅子电视衣柜道早安,这里更有永远不会离开他的妈妈。因此,他装病装死的逃脱之举,完全是基于对妈妈的爱,而对她的无条件顺从。




可想而知,当他终于见到外面的世界那一刻,该是全片焦点最集中的高潮。这是逃脱计划最抓人的关键时刻,影片在这一段也精彩纷呈,牢牢揪住了观众的心,毕竟这个逃跑计划太简陋太冒险了。我们都担心小男孩装死被发现,也担心他跳下车后找不到路人。更何况,他在此之前并不相信妈妈之外的任何人是真实存在的。


回想这部电影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幕,大多数观众眼前一定会浮现小杰克第一次见到天空的那双眼睛。并没有夸张的表情,但我们都看到了他心中的震惊与错愕,而几乎忘记了逃跑。那时,我们都感同身受,只为杰克高兴鼓掌,全然忘记了这是一个正常成长起来的孩子演出来的。



至此,电影前半段都在讲述如何逃出肉体的囚禁,主要是妈妈的自由渴望,儿子则只是听从妈妈的指令。然而逃出生天并不意味着理所当然的幸福团圆,毕竟被囚七年,母子二人都面对着如何逃出心灵的囚禁的问题,这也许更加艰难。这也是影片后半段的主题所在。人们对于暴力受害者心理创伤的关注,远不如对他们身体自由的关注。绑架案受害者获救后,我们总是想当然的认为一切问题就此得到了解决,幸存者应该更加积极地珍惜生活。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少数离开北朝鲜进入韩国生活的人,应当无比幸福才是,然而他们的自杀率竟然居高不下,这是不是和杰克有些异曲同工?《房间》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在现实的刻板印象中细腻地发掘并抓住这些心灵层面的矛盾,并不温不火地探讨下去。

影片借此探讨了人在内心中对自由和禁锢的定义。对于妈妈,7年前她还是个17岁走在上学路上的少女,在禁锢中她无时不刻渴望着回到甜蜜的家。当她终于如愿回家后,却已为人母,而孩子的父亲则是深仇大恨的绑架犯。更糟糕的是,她记忆中的家已不复存在,父母已经离婚,而当年的密友也早已杳无音讯。总之所有人都过着各自的生活,没有了自己的存在似乎也好好的。这一点虽怪不得人,但令她十分恼怒。在禁闭中,她心里只有保护儿子和争取自由两件事,而出来之后,她面对的事情多得多了,竟无法适应,甚至再难容忍与儿子共处一室。7年的禁闭让她的心灵也关上了大门,深陷自我中心的泥沼。

对于孩子,面对外面的世界,他震撼而恐惧。他不敢和妈妈之外的人说话,因为在之前的人生里他都不相信他们是真的。他对那个一切都熟悉,永远都有妈妈在的“走不到边”的房间更有感情。那个房间对他而言并不象征着罪恶,而是温暖的家,他并不认为外面的世界更好。对他来说,回到那个房间才是自由,外界才是禁锢。

在两个人的并肩战斗中,妈妈一度败下阵来,甚至与孩子也冲突不断,直至打算自杀投降。相比之下,孩子更加无畏,更早地突破了自我。毕竟还在可塑期,他适应得很快,剪掉长发便是他成功的象征。母亲的牙齿和儿子的头发,这些出自彼此身体的象征符号,形成了母子二人之间独特的情感纽带,也是一种精神能量的互换。乔伊对儿子说:“你又救了我一次”。第一次,杰克将乔伊救出于强暴者的房间,第二次,则是将她拯救于内心的囚笼。而这也是影片的主题:被偷走的岁月,被禁锢的灵魂,终将被善意温暖,被爱救赎。




从片头与房间里的桌椅橱柜问早安,到片尾与它们一一道别,这才是母子二人逃脱禁锢,重返自由的完整过程。视角独特,细节得当,是这部电影比普通犯罪悬疑片高杆的地方。

而心灵层面的故事,十分仰赖演员的表现。《房间》的戏剧张力和内心戏的焦点,都落在了母子俩身上。两人都不负众望,饰演乔伊的布丽•拉尔森在电影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表演十分到位,以27岁的年纪,拿下了奥斯卡影后,当之无愧。如果说布丽•拉尔森撑起了整部电影,符合学院影后的全部标准,饰演杰克的小朋友雅各布•特伦布莱则更加充满惊喜,像璀璨的星光一样,让整部电影绽放出闪亮的光彩。在这个层面上甚至比布丽更胜一筹。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




肥嘟嘟看电影 - 知乎专栏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