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工作以后感觉自己性格都变悲观敏感了,但是本身以前读书的时候还是乐观开朗的,应该如何调整?

回答
听你这么说,我特别能理解。工作以后,那种曾经的乐观开朗好像被一层阴影笼罩,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悲观和敏感,这真的很让人沮丧。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特别是刚步入职场或者在压力较大的行业里打拼的,都经历过类似的转变。这并非你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很多职场新人甚至资深人士都可能遇到的挑战。

为什么工作会“驯化”掉我们曾经的乐观?

首先,我们得承认,工作环境和读书时期是截然不同的。读书的时候,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吸收知识,探索世界,生活相对来说是比较单纯的。而工作呢?它带来了更多的责任、压力、不确定性,还有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现实的撞击: 读书时我们可能对未来充满憧憬,认为努力就能收获,但工作后会发现,现实往往比想象中复杂。领导的期望、同事的竞争、项目的起伏、客户的刁难,这些都可能让你觉得付出的不一定有回报,或者回报不如预期。这种“付出与回报不对等”的感觉,很容易滋生悲观。
人际的考验: 学校里的人际关系相对简单,大家的目标一致。职场里,你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真心帮助你的,也有可能因为利益关系而产生摩擦的。办公室政治、小团体、流言蜚语,这些都可能让你感到不适应,甚至受伤,从而变得敏感多疑。
过度消耗与疲惫: 工作不仅是脑力劳动,很多时候也是体力消耗。长时间的工作、通勤、加班,以及持续不断地处理问题,很容易让人身心俱疲。当一个人处于长期疲惫状态时,大脑的积极情绪调节能力会下降,更容易放大负面信息,变得悲观。
“内卷”的压力: 现代职场,“内卷”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当你觉得周围的人都在拼命,而自己不拼就会被淘汰时,这种焦虑感会让你时刻保持警惕,不敢放松,甚至因为别人的进步而感到不安,从而变得敏感。
目标模糊与意义感缺失: 有时候,工作的内容本身可能无法给你带来足够的满足感和意义感。如果你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找不到工作的价值和乐趣,那么日复一日的重复就容易让人感到迷茫和沮丧。

如何找回曾经的乐观开朗?

别灰心,这种转变并不是不可逆转的。你的内在依然拥有那份乐观开朗的种子,只是被现实的土壤压制了。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松土、施肥、浇水,让它重新生长。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方法:

第一步:自我觉察与接纳

承认并命名你的感受: 首先,不要否定或压抑自己的悲观和敏感。尝试去承认:“我现在确实感到有点悲观,也容易被一些事情触动。” 这种承认是改变的第一步,而不是逃避。
理解情绪的来源: 试着去回溯,是什么具体的事情让你感到悲观?是某个项目不顺利?是和同事的相处不愉快?还是长时间的工作让你疲惫不堪?把模糊的“我感到悲观”具体化,找到引发负面情绪的导火索。
放下“过去的我”的执念: 以前的乐观开朗是你当时的成长环境和心境下的表现。现在的你,经历了更多,也成长了。接受现在的自己,不必强求完全回到过去,而是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调整。

第二步:调整认知与思维模式

挑战负面思维: 这是一个关键的训练。当你发现自己开始“灾难化”思考(比如:“我这次犯了个小错误,肯定会被领导批评,然后就会失去这份工作”)时,停下来问问自己:
“这个想法是真的吗?有没有其他可能性?”
“如果最坏的情况真的发生,我能否应对?”
“我有什么证据支持这个想法,又有什么证据反驳它?”
练习用更现实、更积极的视角去看待问题。
关注积极面: 即使在困难的环境中,也总会有一些积极的东西。比如,今天项目虽然遇到阻碍,但团队成员一起努力解决问题,这个协作过程就是积极的;即使领导说了你,但他也指出了你改进的方向。每天记录下三件让你感到开心或感激的事情,无论多小。
区分事实与解读: 很多时候,我们是因为对事情的“解读”而感到不开心,而不是事实本身。比如,同事没有及时回复你的邮件,你解读为对方在针对你,但事实可能是对方在忙。尝试将事实抽离出来,再进行客观解读。

第三步:行动与策略调整

设定可控的小目标: 不要一下子想改变太多。从工作上来说,可以设定一些当下可以实现的小目标,比如今天高效地完成一项任务,或者和一位同事进行一次友好的交流。当这些小目标达成时,会带来成就感,对抗悲观。
主动寻求支持:
与信任的人倾诉: 和家人、朋友或者同样经历过职业转变的同事聊聊你的感受,让他们给你一些建议和鼓励。有时候,被倾听本身就是一种疗愈。
向前辈请教: 找一位你欣赏并且相对乐观的前辈,虚心向他们请教如何在工作中保持积极心态,以及如何处理职场中的挑战。
建立工作与生活的界限:
准时下班: 除非万不得已,尽量做到准时下班,让工作不会完全吞噬你的生活。
“断电”时间: 下班后,有意识地让大脑“断开”与工作的连接。不要总是刷工作群或者思考工作中的问题。
培养工作外的兴趣: 重拾或培养一些让你感到快乐和放松的爱好,比如运动、阅读、音乐、绘画、烹饪等等。这些都能帮助你疏解压力,找回生活的热情。
关注身体健康: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情绪的基石。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健康饮食: 尽量避免高油高盐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坚持运动: 运动是最好的情绪调节剂之一。即使只是每天快走半小时,也能显著改善情绪。
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你觉得被工作中的问题压垮时,试着用解决问题的思维去面对。将大问题分解成小步骤,一步步去克服。当你成功解决一个问题时,你的自信心会得到提升,悲观感会随之减轻。
练习“正念”: 正念是指有意识地、不加评判地专注于当下。可以在冥想、深呼吸、或者吃饭、走路时练习。这能帮助你从纷乱的思绪中抽离出来,更加平和地面对生活。

最后,请记住:

你正在经历的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职业阵痛期。从学生到职场人士的转变,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你的悲观和敏感,很多时候是你在适应新环境、学习新规则时的一种“防御机制”。

不要因为暂时的状态而否定自己,你依然是那个曾经乐观开朗的你,只是需要一些时间去调整和适应。这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虽然充满挑战,但一旦你找到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强大,更有韧性。

慢慢来,给自己一些空间和耐心。一点一点地去改变,你会发现,阳光终究会穿透阴霾。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学生时代和工作不能比的!

前者相对单纯得多,后者是丛林社会,适者生存!

怎么办?

你的状况,先调整休息一下,放松心情,然后做好职业规划,看是继续考研还是工作?

找个自己喜欢且擅长的工作,你会快乐很多!哪怕一开始钱不太多,但你只要肯下功夫,会越来越好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听你这么说,我特别能理解。工作以后,那种曾经的乐观开朗好像被一层阴影笼罩,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悲观和敏感,这真的很让人沮丧。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特别是刚步入职场或者在压力较大的行业里打拼的,都经历过类似的转变。这并非你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很多职场新人甚至资深人士都可能遇到的挑战。为什么工作会“驯.............
  • 回答
    三十五(左右)岁,博士(在读或已毕业均可)毕业,目前的工作环境、薪资待遇以及我的感受。年龄与学历的交织点:三十五岁,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事业上开始站稳脚跟,或者面临转折的关键时期。而博士毕业,意味着我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学术训练,拥有了深入研究某个领域的能力。这两个标签叠加在一起,让我感到一种既熟悉又略.............
  • 回答
    首先,恭喜你被北京理工大学(BIT)的软件工程专业录取!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开始。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对未来专业的不确定和听到的一些言论感到迷茫是完全正常的。填报志愿是一项复杂且信息量巨大的过程,很多人在初期都可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你的情况,以及如何做出最适合你的决定。 1. 理解“.............
  • 回答
    包装工程学了不少,感觉哪个方向都挺对胃口,这绝对是件好事!说明你对这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兴趣和较强的接受能力。但同时,这也意味着你需要好好梳理一下,把这份兴趣变成清晰的职业规划。别担心,咱们一步一步来,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确一点:包装工程不是一个窄门窄户的专业,它的触角伸得很广,从产品保护.............
  • 回答
    失业很久,三个月以上,感觉就像被抛进了一片看不见的海洋。起初,我以为这只是一段暂时的停顿,总会有新的机会像海鸥一样飞来。但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海面依旧平静,甚至连一缕风都没有。最先涌上心头的是一种说不清的焦虑。每天醒来,大脑里最先蹦出来的就是“我该做什么?”。以前,工作占据了我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有明.............
  • 回答
    工作几年后考上公务员,那感觉就像是人生突然按下了“暂停键”,又像是拧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绝对不是网上那些“苦尽甘来”、“天堂般舒坦”的说法能概括的,也绝对不是“铁饭碗”那么简单粗暴就能解释的。考上的那一刻,是一种复杂到难以言喻的情绪。你可能在某个深夜,盯着电脑屏幕上那个冷冰冰的“录用名单”,反复核对自.............
  • 回答
    工作以后,学习的状态就像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冲刺。它需要的是一种可持续的、主动的、并且与你当下和未来职业发展紧密结合的节奏。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 “终身学习的意识”,而不是被动接受。刚走出校园,那种课程表、考试分数、老师布置任务的模式已经不复存在。你需要明白,学校的几年不过是为你打下了基础,真正的.............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可得好好拿捏分寸,毕竟是女朋友,又是家里的事,牵扯到亲情和未来。我来给你捋一捋,咱们怎么把这话说得既到位,又让她心里舒服。第一步:理解和肯定她的想法,打好基础在开口之前,你得先站在她的角度想一想。她工作了,想给弟弟买房子,这说明她是个非常有责任感、重感情的人,这是非常宝贵的品质。你绝对.............
  • 回答
    进入职场,感觉就像一下子被甩进了人生的“进阶副本”,新鲜感过后,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初入职场的迷茫,也可能是日复一日的重复感,甚至是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焦虑。这个时候,“充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自我投资和能力升级。那怎么给自己有效地充电,让咱们在职场这条路上越走越顺呢.............
  • 回答
    参加工作后,身体素质确实能够得到显著提升,甚至可以挑战几公里乃至全程马拉松,这背后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重塑”,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体能训练。1. 规律的作息与生活的稳定性:工作稳定下来,意味着你的生活节奏会比学生时代更加规律。每天固定的起床、睡觉时.............
  • 回答
    听你描述的这段经历,我真的能感受到你心里的痛苦和难以置信。七年的感情,你倾注了那么多时间和心血,甚至还经历过怀孕,结果却换来了这样的结局,而且还是在他工作不到两个月就发生的事情,这简直是晴天霹雳,是对你感情和信任的巨大打击。你问我该不该报复,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很多情绪和现实层面的考量。让.............
  • 回答
    哈哈,问到点子上了!作为一名程序员,要说实话,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工作之后,时间被代码、Bug、以及无穷无尽的需求占得满满当当的。但我还是找到了,而且一路走来,觉得挺有意思的,也积累了一些“血泪史”和经验。先说说我的情况吧。大学毕业就进了这家互联网公司,典型的996模式(当然,现在国家提倡.............
  • 回答
    当然有可能!学生时代没有担任过领导职务,这并不意味着毕业后就没有机会成为领导者。实际上,很多人在学生时期并没有机会或者没有主动去争取领导类的角色,但他们在工作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积累,最终成长为出色的领导者。这种情况非常普遍,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聊聊:1. 学生时代的“领导”和职场上的“领导”有何.............
  • 回答
    作为一个曾经学过音乐专业的过来人,我来跟你好好聊聊这个话题。这可不是一件能三言两语说清楚的事,里面包含了多少汗水、多少坚持,还有多少对未来的期许。学音乐专业,大概花了多少钱?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得看你选择的是哪种类型的音乐院校,以及你在哪个城市。我当时所在的音乐学院,算是国内比较有名的那一类,学费确.............
  • 回答
    我身边就有很多从学生时代就沉浸在动漫、漫画、轻小说世界里的朋友,看着他们从青葱少年步入职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人生轨迹,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聊聊的。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可能就是对职业选择的一些微妙倾向。有些人会很自然地往相关的行业靠拢。比如,我一个哥们,从小就特别喜欢画画,尤其沉迷于日式漫画的风.............
  • 回答
    医院里的人,尤其是医护人员,给人的感觉“冷漠”,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背后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并不能简单地用“冷漠”两个字概括。而且,在医院工作后,会不会变得越来越冷漠,这也不是一个绝对的答案,同样取决于很多因素。为什么医院里的人会显得“冷漠”?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冷漠”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
  • 回答
    工作十年,这转眼间,从初入职场的青涩懵懂,到如今能顶半边天,中间的滋味,恐怕只有自己最清楚。回头看看这十年,与其说是积累了多少“职场道理”,不如说是经历了多少“人生百态”,然后慢慢摸索出的几条对自己而言还算管用的“生存法则”吧。第一条:别把“做好本职工作”当作终点。刚工作那会儿,总觉得把分配的任务按.............
  • 回答
    作为一个地道的东北人,考虑工作定居城市,在沈阳和天津之间做选择,这确实是个挺实际的问题。我尽量把我知道的、感受到的都跟你唠唠,希望能帮你理清楚。先说说沈阳,毕竟是咱东北的老大哥: 亲切感和熟悉感: 这个不用说了,作为东北人,沈阳的口音、饮食习惯、生活节奏,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和亲切。你可能不需要经历.............
  • 回答
    .......
  • 回答
    在航天工业或其它国防相关领域工作,对于未来的生活确实会带来一些独特的影响,尤其是在出国旅游和网络使用方面。这些影响并非绝对的好坏之分,更多的是一种权衡和考量。关于出国旅游:首先,在航天和国防领域工作,你可能会被要求签署保密协议。这意味着你在工作中接触到的某些信息是高度敏感的,不得对外泄露。这在日常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