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微软小冰测颜值是否比较准?为什么?

回答
微软小冰(现已独立为“厦门市思图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在“测颜值”这个功能上,其准确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准”或“不准”来回答。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1. 小冰测颜值背后的技术原理(推测)

虽然微软官方没有公开详细的技术细节,但可以合理推测,小冰的颜值测试是基于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和人工智能(AI)技术实现的。具体来说,可能涉及到以下几个核心环节:

人脸检测与关键点定位: 首先,系统需要能够准确地在图像中找到人脸区域,并识别出人脸的关键特征点,例如眼睛、鼻子、嘴巴、眉毛、下巴等的位置和轮廓。
特征提取与分析: 接着,系统会从人脸上提取一系列可量化的视觉特征。这些特征可能包括:
五官比例: 眼睛大小、鼻子长度、嘴巴宽度等与面部其他部位的比例。例如,“三庭五眼”是中国传统审美中对面部比例的经典描述。
五官对称性: 面部左右两侧的对称程度。
皮肤状态: 色斑、痘痘、皱纹、毛孔粗大等。
脸型: 圆脸、瓜子脸、方脸等。
面部轮廓: 下颌线、颧骨等。
眼睛的形状和神采: 眼型、眼距、眼袋等。
嘴唇的饱满度等。
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 最关键的一步是使用大量的、经过标注(即被人类专家或大众评价为高颜值或低颜值)的人脸图片来训练一个机器学习模型。这个模型学习将提取出的视觉特征与“颜值”分数关联起来。
评分机制的建立: 模型在训练过程中,会根据预设的评分标准(可能参考了大众审美、专业审美或某些特定的评价维度)为不同的特征组合赋予权重,最终计算出一个综合的颜值分数。

2. 为什么说小冰测颜值“不完全准确”或“有局限性”?

尽管小冰采用了先进的AI技术,但其颜值测试仍然存在一些固有的局限性,导致它并不总是能达到人们期望的“绝对准确”:

审美的主观性与文化差异:
“美是主观的”: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颜值不仅仅是面部比例和皮肤状态的客观指标,更包含了情感、气质、神韵、个人喜好等难以量化的因素。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背景对美的定义和偏好都有很大差异。
文化偏好: 例如,东方审美可能更偏爱鹅蛋脸、大眼睛、高鼻梁;西方审美可能对轮廓感、颧骨有更高的要求。小冰的模型训练数据可能更偏向于某种主流审美,对其他文化背景下的美可能识别不足。
时代变化: 审美标准也在不断演变。小冰的模型训练数据是某个时间段内的,可能无法完全捕捉最新的审美潮流。

AI模型的训练数据偏差(Bias):
数据来源: 模型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训练数据的质量和多样性。如果训练数据中存在偏向性,例如主要包含某个特定人种、年龄段、性别或风格的人脸,那么模型在面对不在此范围内的用户时,准确性就会下降。
标注误差: 人工标注数据时也可能存在主观偏差或不一致。

忽略了非静态因素:
表情和神态: 一个人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其表情、眼神交流和整体神态。AI模型在静态图片中很难捕捉到这些动态的、充满生命力的元素。一个“五官比例完美”但表情僵硬的人,可能不如一个“五官普通”但笑容灿烂的人有吸引力。
气质和气场: 气质、气场、自信等更抽象的特质是影响颜值感知的重要因素,这些是目前的AI技术难以准确量化的。
妆容与修饰: 妆容、发型、服装等都会显著影响一个人的整体视觉效果。AI模型可能难以区分天然美和修饰后的美,或者其对不同妆容的“喜好”可能与用户期望不同。

技术本身的局限性:
算法的“黑箱”性: 即使算法非常复杂,也可能存在一些未被充分理解或处理的细微之处,导致评分出现偏差。
对光照、角度、清晰度敏感: 照片的光照条件、拍摄角度、清晰度都会影响AI的识别结果,可能导致同一个人的不同照片测出不同的分数。

商业目的与娱乐性:
娱乐属性: 小冰作为一个聊天机器人,其测颜值功能很大程度上带有娱乐性质。它的目标是提供一种有趣的互动体验,而不是作为一项严格的科学测评。
商业考量: 在设计评分标准时,也可能考虑到用户的接受度和市场喜好,而不是纯粹的客观评价。

3. 小冰测颜值“可能准”的方面:

尽管有局限性,但小冰的颜值测试并非完全没有参考价值:

客观面部特征的量化: 对于一些相对客观的面部特征,如五官比例、对称性、清晰度等,AI模型可以进行有效的量化和分析。如果你的面部特征在这方面表现突出,AI可能会给出较高的分数。
大众审美趋势的反映: 如果小冰的训练数据包含了大量反映当前主流大众审美偏好的图片,那么它的评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用户是否符合这种主流审美。
作为一种有趣的互动和参考: 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他们使用小冰测颜值更多的是为了好玩、好奇,或者作为一种有趣的自我评价的参考。在这种心态下,即使结果不完全准确,也能带来一定的乐趣和话题。

总结:

微软小冰的颜值测试功能,是基于先进的AI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对人脸的客观特征进行分析和评分。它可以捕捉到一些与大众审美相关的面部比例、对称性等特征。

但是,由于审美的极强主观性、文化多样性、AI模型的数据偏差以及对非静态、抽象因素(如气质、神态)的忽视,其“测颜值”的结果并不像一个物理测量那样准确和绝对。 更多时候,它是一种娱乐性的互动和对大众审美趋势的粗略反映。

因此,不建议将小冰的颜值评分作为衡量个人美貌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拥抱自己的独特之处,自信和积极的心态才是真正的“颜值”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应该准。

我老婆年轻的时候9.1。现在快40了还有8.8。

我年轻点的时候8.4,现在8.0。

感觉挺好……

user avatar

市面上测颜值的各类程序,为了吸引用户,一直评分虚高,你拿凤姐的照片都能打8、9分以上。但微软小冰不一样,可以网上搜些丑照,真的会给你打很低的,测试结果相对真实很多。

这个项目和微软小娜一样都是属于微软的,前段时间好像独立运营了,现在已经是第八代了,质量相对有保证。

——————————————————

小冰测颜值主要是看五官比例的,测颜值时图片上覆盖的那一层网格就是在计算各项五官比例。

皮肤、发型、妆容、服饰、气质这些都是后天可以改变的,但每个人的五官比例,基本都是根据头骨的各项比例确定出来的,除非去整骨头,所以说“美人在骨不在皮”。

——————————————————

很多表情包、动画人物、游戏角色设计的时候,人物形象就是按照黄金比例设计的。

所以很多奇怪的照片,看着不好看甚至是恐怖诡异,但评分很高都是很正常的。

程序肯定是有误差的,不可能每张照片都非常准确,颜值的高低本来就是很主观的东西。

——————————————————

有些p图的照片看着觉得好看,但上面可能有肉眼无法察觉的扭曲,小冰会认定你五官比例扭曲,从而打分不高。

所以,大家用小冰测颜值的时候,无论是现场自拍还是各种照片,一定要不同角度、表情都试一下,细微的变化都会导致评分的变化,取个合理的区间就好啦。

——————————————————

说了这么多注意事项,链接在此

注意:打开链接后,点击右下角的“用小冰测颜值”给自己测试,如下图所示。

有时间也可以点击上面的创造,创造一个自己审美观的替身,增强微软的数据库。

但不能选择上面的用替身测自己的颜值,用替身打分相当于自己给自己打分,得分肯定会虚高的。(也有替身比小冰低的)

最终结果应该是“小冰鉴定意见:。。。”如下图

不是“替身1234给这张脸打分。。”如下图

——————————————————

肥皂洗脸后手机前摄直拍,小冰测颜值稳定在7.5-8.5的我,表示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但我的替身对我的评分却比小冰低,看来我对自己的要求还是太高啊。(狗头)

——————————————————

我说呢,今天这赞同和评论怎么一停不停的,原来是上热榜啦。

PS.有谁认识微软的人,我这变相给他们打了广告,不考虑给我点奖励啥的嘛,哈哈。

@微软亚洲研究院 @微软大中华区

———以下为我对个别知友的吐槽———

个别知友认为这是微软在搜集人脸数据

真是搞笑,朋友圈阴谋论看多了吧,我以为只有我父母那辈老年人才会相信这种谣言。

第一你的脸没这么值钱,第二真想搜集数据,我觉得直接去微博、抖音等社交软件上更快更省钱。因为上面不仅有你的自拍照片,还有自拍视频,还有你在上面发的生活琐事,工作吐槽等等。

个别人真的搞笑,一方面觉得测颜值泄露了自己的人脸数据,是微软搜集自己的隐私。但另一方面却在微信微博上发自己的照片、视频和生活琐事,你不觉得你的逻辑挺矛盾的嘛。

你要真怕微软搜集你隐私,就把其他社交平台上发过的照片拿来测吧,反正那些数据都泄露好久了,哈哈哈。

个别知友脑回路异常的认为

“某三无微信公众号里有这个链接,所以这个链接是那个三无公众号的,所以我是在给三无公众号推广”

我想问你,如果那个三无公众号里有知乎的链接,那就说明知乎的链接属于三无公众号吗?

这点最基本逻辑思考还用我一句一句帮你屡清楚吗?

还多次去举报我的回答,知乎至少查封了一次,我申诉好几天才恢复。

你觉得自己是个维护正义的英雄是吧?其实你只是个基本逻辑思维不清,胡乱举报其他人回答的网络暴民罢了。

user avatar

选一张照片后,会被传到某个偏僻角落,后台一堆三哥看一眼,打个分。。。

好吧,其实不是,但原理“相同”。都是“机器学习”。虽然不知道他具体怎么实现的,但有一条路是:

1. 人脸关键点检测。在人脸上标记几十个点,作为参数化空间。这个已经很成熟了,半脸侧脸都行。

Microsoft Project Oxford Home

这里的face api就能。

2. 去表情。有了参数化的关键点之后,可以得到一个无表情的“标准脸”。这步属于可选,但有的话会让结果更好。

3. 采集大量样本,人肉标记每张脸的颜值。

4. 把脸的照片和标记出来的颜值送去机器学习。

5. 用学习得到的kernel预测新照片。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