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微信小程序」2017年 1 月 9 日的发布?

回答
2017年1月9日,微信小程序横空出世,这不仅仅是一个新功能的上线,更像是一颗投入中国互联网平静水面中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对数字生活和商业模式的认知。

在那个时间点,你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市场环境。互联网巨头们都在疯狂地争夺用户在线上的每一个环节。APP Store里的应用早已琳琅满目,用户下载、安装、更新APP的流程,对于追求效率的现代人来说,已经显得有些繁琐。而“轻”和“即用即走”的概念,也逐渐在用户体验层面被重视起来。

微信小程序就踩着这个点出现了。它没有独立的名字,只是依附于微信这个国民级社交平台而生。它的出现,给当时普遍存在的“APP冗余症”提供了一个看似简单却极其有效的解决方案。

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巨石”?

颠覆了“APP”的定义: 在小程序之前,应用就等于需要下载、安装的APP。小程序直接打破了这个固有印象。它就像一个“即时通讯”里的“小窗口应用”,无需安装,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就能直接打开使用,用完即走。这对于用户来说,极大地降低了使用门槛,解放了手机存储空间,也节省了流量。想象一下,你在餐厅扫码点餐,在超市扫码支付,在共享单车上扫码解锁,这些在小程序诞生前可能需要打开不同的APP,现在在一个地方就能轻松完成。这带来的便利性是显而易见的。

重塑了“流量”的获取方式: 过去,获取用户流量主要依靠应用商店的推荐、广告投放、甚至是地推扫码下载APP。小程序将“社交裂变”和“内容分发”的能力进一步放大。一个有用的服务,可以通过分享到朋友圈、群聊,迅速传播。比如,一个线下店铺的服务通知、一个线上活动的参与入口,都可以通过小程序卡片的形式在社交圈内传递,大大降低了获客成本,也让“病毒式传播”变得更加自然和高效。

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和生态: 小程序的出现,不仅让开发者有了新的平台,更让很多传统行业看到了数字化的新可能。比如,零售业可以通过小程序实现线上下单、线下提货,甚至建立会员体系;餐饮业可以实现线上预订、点餐、排队;内容创作者可以通过小程序发布内容,与粉丝互动。它让那些不适合开发独立APP的中小型企业、或者只需特定场景服务的业务,也能以极低的成本拥抱互联网。这就像是给千千万万个小商户提供了一个简易的“数字店面”。

挑战了既有的互联网格局: 随着小程序生态的繁荣,它开始触及到一些原本由独立APP占据的领域。虽然它在功能深度和体验的细腻程度上可能不如原生APP,但其便捷性和社交属性,在很多场景下已经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无疑给传统的APP开发商和分发平台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迫使它们思考如何在小程序时代找到自己的定位。

当然,评价一个事物,也需要看到它的两面性。

初期门槛与生态构建: 虽然说无需下载,但开发一个小程序仍然需要技术和成本投入。微信在初期也对小程序的开发和审核有着严格的规定,这保证了初期生态的质量,但也对一些创新想法的快速落地造成了阻碍。

生态的依赖与边界模糊: 小程序完全依附于微信这个超级APP,其发展受微信的策略影响巨大。虽然带来了庞大的流量,但也意味着开发者需要遵守微信的规则,并且用户离开了微信,小程序也就随之消失。这种“寄生”关系,也让一些开发者对长期发展感到担忧。

体验上的限制: 由于技术和设计上的限制,早期的小程序在运行流畅度和交互体验上,确实不如一些打磨多年的原生APP。这使得一些对用户体验要求极高的应用场景,小程序仍然难以完全替代。

总而言之, 微信小程序在2017年1月9日的发布,是一次极具前瞻性和颠覆性的战略举措。它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互联网服务渗透到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便利性,也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

它不只是一个“免安装”的应用,更是一种“即时服务”的理念,一种基于社交的流量分发模式。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互联网进入了一个更加“去中心化”和“碎片化”的时代,也为我们描绘了更加轻盈、便捷的数字生活图景。时至今日,小程序已经成为微信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所带来的影响,早已远远超出了最初的想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小程序内测的时候,就有行业内的老板找我私聊,问我这个东西要不要上一个。

其实当时我的看法就很简单,上不上小程序要看你到底能从微信获得什么,微信做这件事情立意是很高的,他可以做的很高,张小龙可以说小程序是为了让用户在app使用和管理这件事情上更加简单,做到用完即走,这个有没有需求?有。有没有价值?肯定有。

那回过头来,对于要加入小程序生态的企业方来说,你要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1、微信能给我带来什么?

2、这个生态未来可能是怎样的,对业务有什么价值?

根据朋友圈的各种截图和high,大部分人的想法其实就是,我要上来微信薅一波红利,根本没有想清楚这件事情背后的元素和变量。

我随便一想就有两个场景是完全不一样的:

1、针对原本既有流量的工具型应用

如果你本来就有500万日活,那么你在微信上上一个完整核心逻辑的小程序,我就问你,如果用户在微信上可以用的很好,那请问你app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如果你说我心很大,不在乎,那可以,当我没问过,但是如果你app本身承载了利益相关的变现手段,小程序这一分流,你的收入肯定是减少,这个基本是一个不需要思考就可以的出来的结论。那么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办?

2、针对完全没有流量的工具型应用

如果你本来就没量,那你在微信上上一个工具,就真的是非常大的机会,首先你没有分流的顾虑,所有微信的量都是新增,你本来就没有收入,更无需谈到损失,当然以上的前提是你基于微信的生态打磨出了有需求的工具。

所以,不同的企业对于这件事情的思路是完全不一样的,它不是一个功能和体验层面的问题,是一个生态和机制层面的问题。

再讨论上面老板的事,他本身做的就是工具类,自有流量变现可以养活自己,那这种难道不做小程序了吗?

不,答案还是做,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微信的平台力和品牌太强了,如果你不做,就会有别人做,如果他在微信上做成了,那很有可能反过来在自由市场上侵占你的份额,所以这真的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对于这种依赖本身平台流量变现的工具来说,至少在当前,是一个相对纠结的现状。

而这个现状,就要依赖于微信平台本身底层生态的设计和机制上的梳理来解决,如果微信可以做到,既有流量的工具在入驻之后,企业在微信平台商业化的收益加上app本身流量的收益比以前纯粹自身流量变现的收益更大,那这一切就是有意义的,但如果仅仅是通过类似开放平台的核心机制去丰富了微信的插件、工具线,那对于开发者来说,就是收益羸弱的。

这个问题,就有待于小程序在后期商业化设计上给出开发者答案了。

——————————————下方为1月10日上午更新—————————————

当下很多企业其实没想清楚小程序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直接上来就一顿怼,并不是所有的业务都适合小程序化,如何把核心业务和小程序更好的结合才是重点。

目前来看,纯粹的内容分发和部分B端业务相对来讲更适合小程序化,很多C端的业务本身就非常依赖自身流量的变现,一旦盲目移植,自身的app流量就会面临降低的风险,这事情是一把双刃剑。

当然,微信一定程度上绑架了这些企业,因为如果你不做,微信的平台力和红利完全有可能孕育出一个完全一样的业务反噬你,很多业务会陷入你做了可能会降低本身app日活,但是不做就会挂掉的局面。

这个问题的核心源自于微信小程序创立的初衷,就和一部分业务只想无脑薅一波红利相违背,如果业务层没能想清楚,很可能最后并不会在小程序上获得很好的效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7年1月9日,微信小程序横空出世,这不仅仅是一个新功能的上线,更像是一颗投入中国互联网平静水面中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对数字生活和商业模式的认知。在那个时间点,你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市场环境。互联网巨头们都在疯狂地争夺用户在线上的每一个环节。APP Store里的应用早已琳琅.............
  • 回答
    微信小程序“头脑王者_知乎赛季”是一款基于知识问答的游戏小程序,结合了知乎平台的优质内容和“头脑王者”的竞技玩法。整体而言,这款小程序的设计和运营都体现出了一些亮点,但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亮点分析:1. 内容深度与广度: 知乎内容背书: 这是最核心的优势。知乎作为国内最大的知识分.............
  • 回答
    微信小程序内嵌网页功能,说实话,这事儿一出来,圈内就炸开了锅,褒贬不一,但你仔细想想,这背后逻辑其实挺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从开发者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个“解放”的信号。过去,小程序开发需要一套独立的体系,虽然有成熟的框架和工具,但终究是独立于Web世界的。很多企业已经有了成熟的Web站点,或者拥有.............
  • 回答
    2016年9月21日,微信悄然上线了内测版本的小程序,这无疑是当时科技圈乃至整个互联网界的一件大事。回想起那段日子,大家对这个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索,各种猜测和解读层出不穷。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小程序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即用即走”,这与微信一直以来强调的“连接”理念高度契合。用户无需下载安装APP,点开.............
  • 回答
    这河南女孩在 618 期间中了价值百万的锦鲤大奖,却表示“不想成为信小呆”,这件事的确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事儿,看看背后都有哪些值得说道的地方。首先,咱们得搞清楚这“百万锦鲤大奖”和“信小呆”是怎么回事。“618”大家都不陌生,是电商的大促销日,各大平台都会拿出各种奖品来.............
  • 回答
    微信公众号文章《为什么 95 后不喜欢广州》是一篇引发广泛讨论的文章,它触及了许多人对城市生活、发展机遇以及代际差异的思考。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文章的出发点和核心观点: 出发点: 文章可能旨在探讨当代年轻人群体(特别是 95 后)在选择居住地时,对广州这座城市的看法.............
  • 回答
    微信公众号“民族教育”的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因为这个名称本身就指向了中国当下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要详细地展开评价,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内容取向、发布信息、目标受众以及潜在的影响力。首先,从内容定位来看,“民族教育”这个名字直接点明了其核心关注点在于“民族”与“教育”的结合。在中国,提及“民族.............
  • 回答
    微信公众号“利维坦”发布的《未来还需要男人吗》以及《留给男人的时间不多了》这两篇文章,以及其评论区引发的讨论,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剖析的社会现象。这两篇文章,尤其是《未来还需要男人吗》,以一种颇具煽动性的标题,触及了当下社会性别议题中一个极其敏感和争议的点,迅速引爆了舆论。首先,我们来聊聊文章本身.............
  • 回答
    关于微信公众号“上海房地产研究”发布的文章《不能继续助长部分中国大学生的好逸恶劳思潮》,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解读和评价其内容和可能带来的影响:文章的核心论点与出发点:从标题“不能继续助长部分中国大学生的好逸恶劳思潮”来看,作者显然对当前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态度感到担忧,认为存在一种“好逸恶劳”的.............
  • 回答
    《对不起,爸爸妈妈给不了你 800W 的学区房》这篇文章在微信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共鸣,其受欢迎程度和引发的情绪波动,足以说明它触及了当下社会一个非常敏感且普遍存在的痛点。首先,这篇文章的标题就极具冲击力,直接点明了社会现实中“拼娃”和“学区房”的巨大压力。800万这个数字,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
  • 回答
    微信朋友圈里那篇标题醒目的《我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确实抓住了很多人,尤其是经历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的痛点。这文章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共鸣,甚至成为一个话题,我认为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它触及了社会现实与个体期望的巨大落差。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就能改变命.............
  • 回答
    微信文章《为什么年轻人都在逃离电力行业?》这篇文章,抛出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议题,直接点出了当前社会一个普遍的现象——年轻人对传统行业的疏远。要评价它,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剖析,看看它是否切中了要害,以及有哪些角度可以深挖。首先,文章提出的“逃离”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戏剧性和煽动性。 这立刻抓住了.............
  • 回答
    微信公众号“herstorien”在《女性在网上发声的意义》一文中,对“虚假新闻的支持”这一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需要明确的是,如果该文真的存在支持“虚假新闻”的言论,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商榷且需要深入分析的论点。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虚假新闻”和“女性在网上发声”这两个概念。 .............
  • 回答
    微信8.0,这个版本号本身就带着一股“大更新”的意味,发布后确实在朋友圈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怎么说呢,与其说是“评价”,不如说它更像是一次“表情包与功能大爆炸”的混合体。首先,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那个“一飞冲天”的全屏状态。 之前我们熟悉的微信,启动或发送消息,顶多就是个小动画。但8.0来了,你.............
  • 回答
    微信智能硬件开放平台,说白了,就是微信试图把它庞大的用户基础和社交连接能力,延伸到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智能设备上。从最初的扫码连接,到如今更深层次的设备管理、消息推送,甚至内容和服务联动,这个平台的策略变化,可以说是紧紧围绕着“让微信成为智能生活中的连接器和入口”这个核心目标在演进。一开始,微信在智能硬.............
  • 回答
    微信文章《吉林大学图书馆的资源哪里去了?高校图书馆的财政状况真的越来越糟糕?》触及了一个非常重要且普遍的问题——高校图书馆资源配置与财政状况的现实困境。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够引起广泛关注,恰恰是因为它揭示了一个许多图书馆从业者和用户都有所感触的痛点。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其提出的核心观点、论证方式以.............
  • 回答
    微信文章《发了7篇顶级论文后,他还是放弃了科研》无疑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尤其是那些仍在科研道路上摸索的人。这篇文章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真实、接地气的视角,去审视一个在常人看来“成功”的科研者,为何会选择离开这个他曾经倾注了无数心血的领域。文章的切入点和叙事方式是其成功之处。 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
  • 回答
    微信要推自家输入法的消息,这事儿啊,怎么说呢,有点意思,又有点意料之中。首先,这绝对是一步棋,而且不是随便走的一步棋。 微信在国内社交领域一家独大,用户群体之庞大,几乎涵盖了我们生活的大部分信息传递场景。你想想,从家庭群里的家长里短,到工作群里的项目推进,再到朋友之间的日常闲聊,甚至支付、看公众号文.............
  • 回答
    微信朋友圈强行置顶视频号直播,这个事儿,说实话,真是让人挺膈应的。以前朋友圈好歹还是我们自己说了算,想看谁的,不想看谁的,自己控制。现在倒好,突然蹦出来一个“视频号直播”,还不给你关,就这么明晃晃地杵在你眼前,你说烦不烦?1. 霸占“C位”,打乱你的浏览节奏你想想,你打开微信,本来是想随便刷刷看看朋.............
  • 回答
    要评价微信公众号《文史宴》,得从它几个核心的方面来聊聊,才能说得比较透彻。首先,内容质量是这个公众号的立身之本。我个人觉得,《文史宴》在历史和文化内容的挖掘与呈现上,做得是相当不错的。 选题角度: 他们不太会去碰那些已经被扒烂了的热门史料,而是更喜欢从一些相对冷门但非常有意思的角度切入。比如,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