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觉得如果当事人换成自己,就能“牢牢抓住命运的橄榄枝,做得比信小呆好”,那就太年轻了。
两次锦鲤活动爆发的时间,分别在2018年的贸易战、和2020年的新冠疫情冲击...
经济形势越是低迷,人就越发的想靠许愿寻求心理上的确定感,重掌自己的生活。
中个大奖,只是锦鲤的一个噱头,实际上“求转运”这种行为早就遍地开花。
比如有的球星喜欢第一个入场,有的喜欢最后一个入场,还有的喜欢在进入球场时,亲草地,还有在不同赛季,穿不同色的内裤。
你以为他们整嘛呢?就是锦鲤的变种而已。
让考场前面的“旗开得胜”“紫腚能行”;麻将界的“尿手转运(打麻将时运气不济,就尿遁一下,去厕所放放水,有意无意地落几滴在手上,就能够转运)”;电视台播放郑少秋的剧,股市就会大跌的“秋官效应”;还有漂亮国旁瑟托尼的小城“预测冬天”的土拨鼠,和预测球赛的章鱼哥;还有拉扯Y型鸡胸骨,拉到长段的那个人,愿望就会实现的“许愿骨”;为了辟x,随身带一只兔脚趾;等等,情何以堪。
以及早在18年“算出”了赵姓艺人离婚的某星座女神,和“同道大叔”“Alex是大叔”等等等“算命大师”参与的超1000亿的互联网算命市场等等,笑而不语。
还有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有62%参与过以星座罗盘和塔罗占卜为形式的算命(网易数读);在中国四个人有一个人“非常或有点相信”算命(2019年,根据中国科协发布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
为什么互联网算命能做大?
不平等越加剧,人们的身份越可能改变,焦虑和恐惧就越容易产生。
一方面,社会资源的内卷,阶层流动的缓慢,想在大城市成家立业越发困难。
但是像信小呆这样的“锦鲤”、大衣哥”、年薪200万的华为“天才少年”、某90后ceo等消息频出,让大家又觉自己离英雄梦之间,只隔着一夜暴富的距离。都觉得自己有机会上车,参与到原始财富积累的游戏,输了都不服。
时代有不确定性,就能催化这种迷信行为。这不是看到信小呆后以为自己变成“人间清醒”,就能根治的。
“锦鲤”与迷信行为,像一针安慰剂。
久病之下,没有唯物主义者。但也只有唯物主义才能根治你的病。
我手贱搜了一下,又是哪门子的锦鲤。
之前信小呆是支付宝锦鲤
这回是天猫的锦鲤,吸取优惠券礼包的教训,更实用点
之前的锦鲤,价值一个亿,钱呢?(下图是18年的)
然后这是这回天猫的清单:
好家伙,一代更比一代长
本质还是优惠券大礼包,抽奖真就图一乐,真赚钱还得靠运营。
锦鲤这样的百万大V,你说她现状过得很惨,你信吗?
反正我是不信。
工作辞了,但是这个热度,养活不了她?
这粉丝量,这热度,运营好了不过气,真就衣食无忧了。
接一个广告多少钱,发一个软文又多少钱?
估计比IT挣得多几倍,
还不用担心三十五岁危机和光秃秃的脑门。
「自称不想成为信小呆」
也是另外一种「成为信小呆」
当你嘲笑信小呆的时候,
信小呆也在嘲笑着你。
但是锦鲤也需要谨慎,铁打的资本家,流水的锦鲤。
再来活动,可能之前的老锦鲤就过气了。
我今天也挺欧的:(狐狸+暗狼)
显摆显摆,也可以在我的评论区转锦鲤哈(我抽到过三次双黄蛋,两次人物一次武器,虽然武器是一四一五)
笑面神yyds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