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好几个高赞回答……就一个感觉:此日可怜君自许,此时可喜得人情。乃至于是乎!那位『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张载在《西铭》中也说过:『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这句话平常也没有见很多人反驳,为什么偏偏这位作者写出来『感谢贫穷』,很多人都觉得不舒服呢?
作者是河北的高考学子,家庭条件相当的困难,依然考入了北京大学。在大喜过望之际,写下了这篇文字。所以说,这篇文章是有前因后果的,有触发因素,有人生重大转折的契机,并不能用寻常的状态来推测作者。
人在大喜的时候,或者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时候,心态都是和平时大不相同的。有研究表明,幸福感和慷慨是有神经学上的关联的,也就是说幸福感爆棚的时候,相比平常,人们往往会变得非常的大度,这个大度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毫无疑问,这位作者就处在这种幸福感中,所以她对自己作对作了十多年的贫穷,也选择了宽容。设想,两位实力相当的拳击手,互相在擂台上缠斗了十几年,现在自己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挂上了拳王的金腰带。在领奖致辞的时候,感谢一下对手有何不可呢?当然,你可以说上北大只是一个开始,远远比不上拳王金腰带,但是作者当时当地的那种『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喜悦心情是相通的。很多看到这个题目的人,都是已经经历过高考的,可以代入进去当年的自己想一想,应该不难体会作者的心情。
韩信当年也曾经遭受过胯下之辱,后来他封王之后,还专门招来了当年让他受辱的浪荡子,不但没有加罪,反而赏了一个职务。难道韩信是真的『感谢』这位浪荡子么? 只是在自己功成名就之后的雍容大度罢了。虽然这位作者现在当然无法和后来的韩信相比,仅仅只是考上了北大,但是就事论事的话,这也是作者到目前为止很高光的时刻了。激动高兴之余,写一篇文章抒发一下自己内心的那一抹雍容,何错之有?
毕竟,人生难得那么几次快意的时候啊,何忍以『过来人』的身份来泼冷水呢?
我在想,她这种感谢,也许就是一种成功者对于过去的宽容,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感激。
这就像经常有成功者感谢自己的苦难,感谢自己的对手之类的。我不知道这种感谢里究竟有几分真诚,还是更多的显示豁达。
感恩贫穷,不是安于贫穷,更不是喜欢贫穷。如果能幸福安稳,谁愿意贫苦交加?
书上说,相逢一笑泯恩仇。
当她拿到北大录取通知书,至少意味着她十几年的努力成功咯。这个时候,回首往事,跟那些梦魇般的贫穷握个手,微微一笑说一句,谢谢你成就了我。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好的态度。
今后的人生,也许依然面临拮据,但是至少不会像曾经那样无能为力。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里面有一句我很喜欢: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的,将成为亲切的怀念。
苦难也是曾经,苦难终将过去,但凡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使你更强大。
就像一首歌:跟往事干杯。
把那往事当作一场宿醉
明日的酒杯莫再要装着昨天的伤悲
请与我举起杯
跟往事干杯
每个人都不易,每个不幸都有各样的情况。但是能够走过,回首往事,随风而过。何必耿耿于怀?
在阶级固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每一个经历苦难而成功的人,对于那些还在磨难中挣扎的人来说,都像一盏明灯。
祝福每一个经历过苦难甚至绝望的人,至少你,不曾放弃。
想起去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的那段话:
“高考是阶层性的考试,农村地区越来越很难考出来,我是中产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很多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能看到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这段话当时也在知乎引发了热议,大多数人也认同熊同学的观点,觉得他小小年纪就能站在穷人角度思考,难能可贵。
而今天寒门女孩王心仪的这句“谢谢你,贫穷”,反倒是引发了不少人的反感,觉得她这种感谢贫穷的行为是错误的。
其实我在想,如果让王同学来像熊同学一样,吐槽教育有多么不公,揭露穷人家孩子完成学业有多艰难,有着亲身体验的她一定会比熊同学说得更好。
然而,这么说有什么用呢?
是不是只要抱怨一下生活的艰难,现实就能马上被改善呢?
并不会。
从小经历的贫穷生活,让王同学知道,唯有接受现实,并尽自己所能去做到最好,才是属于自己这种人的生存之道。
如若没有这种乐观积极的精神,她根本不可能撑到今天,取得这样的成绩。
有人说这孩子才18岁,不懂得生活的艰难,所以才会说出“谢谢你,贫穷”这样的话。但我倒是觉得,王同学已经远比我们这些所谓的“大人”要成熟,因为她能够坦然地接受现实的艰难,并在获得成功后,选择与这种生活握手言和。
而我们这些大人,除了每天吐槽房价物价太贵,抱怨阶级分化、贫富差距之外,又有没有像王同学一样,尝试拼尽全力去改变这种艰难的处境呢?
像熊轩昂一样,站在高处俯瞰众生,然后说出几句怜悯的话,并不艰难。
难的是像王心仪一样,虽处于社会底层,但并不因为生活的不公而自暴自弃,等到自己有机会站在镜头前哭诉这些年的艰难时,她却选择了和解,我觉得这更是一种“胜者的高贵”。
说是感谢贫穷,但她真正想感谢的,不过是那个没被贫穷打倒,一直努力到现在的自己吧。
至于我们网友,又为何喜欢熊轩昂的话,而对王心仪的话感到反感?
除了厌恶这种“歌颂贫穷”的风气外,另一方面,是我们太习惯像熊同学一样站在高处,俯瞰底层众生。却很少想过,作为底层,该用什么样的心境去面对艰难的生活吧。
有些人真是坏,而且坏的那么“小”。
这妹子TM都这么穷了,你根本想象不到她是怎么一路从亲戚同学的白眼和嘲笑里走过的,怎么从高考的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
人家拥抱贫困,人家心态好,肯用功,脑子聪明,公立教育还没完蛋,所以她成功了。她没说号召大家都要喜欢贫穷,更没说贫穷就是比富裕更好更有道德。只不过把自己的这段路总结了一下,还能要求说什么呢?要让她把造成贫困的万恶社会批判一番才满意么?要让她安慰一下这些富裕的loser才安心么?
而且707分,这是什么概念啊?有些恐怕从来没考过600分的的人,在那妄言什么高分低能,以后大概率还是穷?这种人就是恶心的小市民心态。
其实感谢北京户口才是大实话,可惜没人敢写,写了也没人敢发表…………
这才是问题所在,所谓的正能量,就是不让大家说真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