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常识的东西,对另一个人往往是天方夜谭。
因为两人的知识储备与擅长的方面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更有些人听风就是雨,“希腊风格”=希腊产的?
如果我告诉你,佛教中的金刚力士的原型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你做何想?
如果这枚戒指震惊了你,那么再看看以下的几张
头戴狮鬃盔,手里拎着棍棒(降魔杵)的兄贵伟丈夫,就是从希腊人的大力神来的,大乘佛教在北印度兴起之后,融入了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或多或少都继承了点古希腊哲学与思想。。。基督教与希腊思想的关系无从否认,毕竟苏格拉底经常被拿来和耶稣并称,索性后世放开了公开承认希腊思想与基督教思想的关联;穆斯林坚持认为他们的思想来自真主安拉,和希腊人没关系,甚至不惜将他们的先知包装成“文盲”,一个精通国际贸易与数种语言的“文盲”商人也是很溜的。。。佛教徒两眼一闭不说。。。
然后你再看到
这个东西就不忍直视了。
“希腊风格”的东西在中亚与北印度,满地都是。。。。
“拜占庭风格”的东西在丝绸之路上也随处可见。。。。
吐蕃不仅曾经控制过河西走廊,甚至南下入侵过印度,控制过恒河平原。。。。有什么好奇怪的?
另外提醒:
1、酒神狄俄尼索斯信仰的传播与葡萄这一作物的传播以及葡萄酒制作与饮用葡萄酒的习俗捆绑。。。
酒神信仰源于格鲁吉亚,兴盛于巴尔干与色雷斯地区,最后传遍罗马帝国,曾经与早基督教是竞争关系。
2、其实,佛教在北印度干过的事情在传到西藏、中原、日本时都干过。。。
我小时候,爷爷有三幅从他师父那里传下来的轴画,中间一副是三世佛,两边一边是韦陀,一边是关公,我当时很不解,关公为什么会和韦陀放一起。。。。
佛教在日本故技重施
此事平平无奇
一般认为这是特洛伊之战的故事。可以参考罗丰教授的研究。
由于罗新教授也从事北朝历史与考古的研究,所以我之前记错了文章作者,抱歉。
希腊酒神银盘和希腊风格类似酒神的银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像小学门口的辣条,标称烤羊肉风味,跟羊肉有半毛钱关系么?
这玩意儿叫自雨亭,唐朝达官显贵标配,引水子亭上流下,其作用就是盛夏时节在里面呆着,犹如深秋。
这玩意儿是哪儿来的呢?这玩意儿还真不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从拂菻也就是东罗马学过来的,《旧唐书》有记载:至于盛暑之节,人厌嚣热,乃引水潜流,上遍于屋宇,机制巧密,人莫知之。观者唯闻屋上泉鸣,俄见四檐飞流,悬波如瀑,激气成凉风,其巧妙如此。这玩意儿算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可惜我这个人比较没文化,也不知道拉丁语/希腊语怎么称呼这个自雨亭的。。。
但是我寻思,如果哪天考古发掘挖出来了个自雨亭,这能说明啥?说明发掘到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
还是说,
震惊!中国西安竟发现罗马建筑!早在1000年前罗马就已经影响到了中国首都!
去球的吧。。。
可惜银盘有点残,不知道原本图中人物左手边有没有一个萨梯或者西勒诺斯。
这底下有个回答纯粹是颠倒因果,“醉拂菻”原本是指一种带饰图案,具体图案如何已经难以考究;沈从文说的“醉拂菻弄狮子”指的是胡人骑狮水注一类的器物;称呼这种一男一女搀扶一个醉酒男子的图像为“醉拂菻”,本身就是因为认为图中的醉酒男子是酒神。与其说没有证据证明图中醉酒男子是酒神,不如说更没有证据称呼这种图像为“醉拂菻”。
我之前也写过一点东西谈过这个问题,我不认为这种所谓的“醉拂菻”图像和“拂菻”即东罗马帝国有什么直接关系,早在公元一世纪这种形象就已经出现在中亚,在我国境内出土的有此类图像的文物,更可能是这种中亚艺术风格的延续,而非和东罗马直接交流的产物。
所以我个人的意见恰恰相反,从艺术创作的传统角度来讲,我认为这个图像中醉酒男子的形象的源头很有可能是酒神;反而我反对称这种造型为“醉拂菻”,它很可能和拂菻没有直接关系。
其实我更加关心的一点是,狄奥尼索斯/巴库斯这样的多神教文化在罗马帝国基督教化之后是怎样传播的,他们在帝国范围之外是怎样传播的,以及有怎样的影响力。如果我记得没错,吐蕃时期已经是公元7世纪以后了,同时期在地中海世界,这种酒神崇拜应该是受到打压的。
至少在我的了解范围内,六世纪末萨珊波斯的库斯老一世,他的宗教政策是宽容的,跟查士丁尼不一样,他没有专注打击国内不同信仰的人。他的孙子,库斯老二世也总的来说算是宽容的。因此我猜测古典多神文化和酒神崇拜在萨珊波斯应该还是有一定的市场,这个西藏发现的古典风格的银盘跟这个应该多少有一些关系。
——————————————
但是说实话,现在知乎的环境真让人无奈,但凡是希腊相关,必有伪史论者。我甚至以前都没有想过真的有人会把希腊风格(或者是古典风格)跟希腊混为一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