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西陵之战?

回答
西陵之战,是中国古代一场发生在三国时期,东吴与曹魏之间,围绕着长江沿岸重要战略要地西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展开的多次争夺战的统称。它并非一场孤立的战役,而是贯穿了东吴建国前后,乃至三国后期的一系列军事行动的总和。因此,要评价西陵之战,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分析其战略意义、双方的得失以及对三国大势的影响。

一、 时代背景:三国鼎立的战略僵局

西陵之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三国鼎立的战略格局。曹魏占据北方中原,拥有强大的人力、物力优势;东吴则偏安江东,依仗长江天险与曹魏对峙;蜀汉则盘踞西南,虎视眈眈。长江是东吴天然的屏障,而控制长江沿岸的战略要地,对于双方而言都至关重要。

对曹魏而言: 曹魏的目标是统一天下,攻灭东吴是其必然的战略方向。一旦攻破长江防线,便可直捣金陵(今南京)。西陵地处长江中游,是东吴抵御曹魏进攻的北方门户之一。曹操、曹丕时期,都曾多次组织大规模的渡江作战,试图突破东吴的长江防线。
对东吴而言: 东吴的生存与发展,高度依赖于长江的防御。守住长江,便是守住了江东的根基。西陵作为连接荆州和扬州的关键节点,其得失直接关系到东吴对荆州的控制以及对曹魏的战略纵深。

二、 西陵之战的进程与关键节点

“西陵之战”并非单一战役,而是指围绕西陵及其周边地区发生的系列冲突。其中最著名、影响最深远的是发生在黄武四年(225年)的“濡须之战”后期,以及建安末年(约219年)孙权攻占西陵的行动。但通常我们提及的“西陵之战”更多是指东吴与曹魏在这一地区的长期拉锯战,特别是东吴孙权攻取西陵的事件,以及曹魏在此后的反击和争夺。

为了更清晰地评价,我们可以聚焦于几个关键时间点:

1. 建安末年(约219年):孙权攻取西陵
背景: 关羽大意失荆州后,曹魏占领了荆州大部分地区。孙权为了巩固自身在荆州的影响力,并趁势扩张,派兵攻取了原本属于刘备集团但已经失去控制的西陵。
过程: 孙权以陆逊为主帅,率军攻克了曹魏控制的西陵郡。这是东吴在荆州地区的一次重要战略性胜利,不仅弥补了失去荆州部分地区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为东吴在长江中游站稳了脚跟,并掌握了主动权。
评价:
东吴方面: 孙权此举展示了其敏锐的战略眼光。在失去与蜀汉联盟的缓冲地带后,迅速抓住时机巩固南方边境,防止曹魏进一步逼近。陆逊的指挥也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曹魏方面: 曹操晚年也曾图谋西进,但关羽的威胁以及自身身体原因使其战略重心有所偏移。未能及时阻止孙权攻取西陵,是曹魏在荆州方向的一次战略失误。

2. 黄武四年(225年):濡须之战后期与西陵的联系(虽然不是直接在西陵)
背景: 曹丕率大军进攻东吴,其主攻方向是濡须。虽然战役发生在濡须,但其战略目标都指向长江防线的突破,而西陵是长江中游的重要节点,濡须的失利必然会影响到西陵的防御。
评价: 曹丕的濡须之战以惨败告终,东吴守住了长江防线。这场胜利也间接巩固了孙权在西陵的占有。

3. 三国后期:反复争夺与战略僵持
曹魏的反复进攻: 之后,曹魏也多次试图夺回西陵,例如由曹休、司马懿等人组织的攻势。但东吴凭借长江天险和对西陵的经营,多次成功抵御了曹魏的进攻。
东吴的经营: 东吴也加强了对西陵的防御工事和兵力部署,将其作为长江中游的重要据点。

三、 西陵之战的战略意义

西陵之战的意义体现在多个层面:

1. 巩固东吴的长江防线: 孙权攻取西陵,使得东吴在长江中游获得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支撑点。这不仅增强了东吴对曹魏的防御能力,也为东吴向北用兵提供了更稳固的出发点。
2. 影响荆州格局: 在失去荆州与蜀汉的缓冲后,东吴对西陵的控制,是其在荆州地区仅存的重要据点,对稳定荆州局势至关重要。
3. 战略平衡的维持: 西陵作为连接荆州和扬州的战略要地,其归属直接影响到三国之间的战略力量对比。东吴能够守住西陵,是维持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西陵落入曹魏之手,东吴将面临更大的战略压力。
4. 体现东吴的战略转型: 在关羽失荆州后,孙权迅速调整战略,从与蜀汉合作转向独立对抗曹魏,并积极巩固自身领土。攻取西陵是这一战略转型的重要体现。
5. 军事指挥与人才的体现: 在西陵的争夺战中,陆逊等东吴将领展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而曹魏方面,虽然屡次发动攻势,但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也反映了其在水战和江南作战中的不足。

四、 对双方得失的评价

东吴:
得: 成功守住了西陵这一战略要地,巩固了长江防线,稳定了荆州地区局势,维持了三国鼎立的战略平衡,展现了东吴顽强的防御能力和优秀的军事人才。
失: 战争也消耗了东吴的国力,并且由于与蜀汉关系恶化,战略上的主动性受到一定限制。曹魏的强大始终是东吴面临的巨大威胁。

曹魏:
得: 尽管在多次攻势中未能成功夺取西陵,但其对西陵的不断骚扰和牵制,迫使东吴在这一地区投入了大量兵力和资源,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东吴的国力。
失: 未能实现攻灭东吴的目标,尤其是在关键时刻未能阻止孙权攻取西陵,是其战略上的重大失误。在与东吴的较量中,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反映了其在水战和江南地形作战中的局限性。

五、 对三国大势的影响

西陵之战的系列冲突,虽然没有像赤壁之战那样改变三国大势的全局,但其产生的连锁效应也不可忽视:

阻止了曹魏的快速统一: 如果曹魏能够突破长江防线,特别是攻占西陵,其统一天下的进程将大大加快。西陵的坚守,为东吴争取了宝贵的战略空间和发展时间。
加剧了三国之间的矛盾: 在关羽失荆州后,东吴对西陵的控制,以及后续对曹魏的防御,使得三国之间的冲突更加尖锐,也为后来的夷陵之战埋下了伏笔(虽然夷陵之战是东吴主动进攻蜀汉)。
塑造了东吴的战略防御思想: 西陵之战以及类似的长江沿岸防御战,深刻影响了东吴的军事思想,使其更加注重水战、防御工事和利用地形的战略。

总结

总而言之,西陵之战并非一场简单的攻防战,而是三国时期东吴与曹魏之间围绕长江战略要地的长期博弈的体现。孙权能够成功攻取并守住西陵,是其政治和军事才能的体现,也是东吴能够长期与曹魏抗衡,维系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略成就。它不仅是东吴抵抗曹魏进攻的关键一环,也深刻影响了三国时期的战略格局。尽管未能彻底改变三国走向,但其在阻止曹魏快速统一、塑造东吴战略以及维持战略平衡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评价西陵之战,需要将其置于三国鼎立的宏大背景下,理解其在战略防御、力量对比和国家生存方面的深远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PS:这是个好问题,很值得回答。)

① 战前背景以及主要人物

西陵之战发生在公元272年,时间持续了数月,到此时的时候,蜀汉已经灭亡了将近十年,而司马家建立西晋也已经7年了。随着蜀汉的灭亡,原本的三国鼎立状态被打破,变成了西晋和东吴的对决。在这样的情况下,荆州的防务工作对于东吴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而在那一阶段,东吴在荆州一带的统帅不是别人,正是本篇文章的主角,陆逊的长子,孙策的外孙,陆抗。在陆抗20岁时,其父陆逊去世。孙权任命他为建武校尉,领其父陆逊部众五千人,驻守武昌。陆逊生前因南鲁党争为孙权责让,并被杨竺指控罪状二十条。陆抗葬父,还都谢恩时,孙权拿出以前杨竺告发其父的20条罪状,与陆抗核实。陆抗逐条对答,为父辩白,令孙权消除了对陆逊的愤怒。一年以后,孙权迁陆抗为立节中郎将。孙权去世后,孙亮继位,拜陆抗为奋威将军。孙皓继位后,加陆抗为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建衡二年(270年)四月,大司马施绩去世三年后,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守在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三国志 陆抗传 :三年,假节。孙皓即位,加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建衡二年,大司马施绩卒,拜抗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治乐乡。》)东吴方面将要登场的另外一位重要人物,则是步阐,其父是前丞相步骘,在孙权在位的时候就已经镇守在西陵,若是加上他本人,时间则已经有数十年之久(《三国志·吴书七·张顾诸葛步传第七》:权称尊号,拜骠骑将军,领冀州牧。是岁,都督西陵,代陆逊抚二境,顷以冀州在蜀分,解牧职。》,在西陵二十年,邻敌敬其威信。性宽弘得众,喜怒不形於声色,而外内肃然 ;十(一)年卒,子协嗣,统骘所领,加抚军将军。协卒,子玑嗣侯。协弟阐,继业为西陵督,加昭武将军,封西亭侯。)。


西晋方面,在荆州的最高权力统帅则是羊祜,治所在襄阳。(《晋书·羊祜传 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假节,散骑常侍、卫将军如故...后加车骑将军,开府如三司之仪。)羊祜出身于泰山羊氏,是曹魏上党太守羊衜之子,汉末才女蔡文姬的外甥。博学能文,清廉正直。曹魏时期,接受公车征辟,出任中书郎,迁给事黄门侍郎。他的姐姐嫁给了大将军司马师,便投靠了司马氏家族,从此仕途平步青云。在他死后两年,杜预按照他生前的部署,成功一举灭吴,完成了统一大业。当然了,那都是后来的事了。等有机会再说吧,这一篇里他还不是主角。另外一个戏份比较多的人是,杨肇 晋朝的时任荆州刺史,他的经历算是比较平稳上升,从文官转为武官,但是总的来说并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战果。不过,他有一个比他更有名的女婿,叫作潘安,西晋的著名文学家。(杨肇为曹魏骁骑将军杨恪嫡孙,中领军杨暨之子,魏嘉平初年,杨肇在河内郡轵县担任县令,后迁升治书侍御史并兼统大理之职。后又转为河内郡野王县的典农中郎将。后为大将军司马昭参军,之后五等爵位初建被封为东武子(子爵)。泰始元年,晋受魏禅后,杨肇典戎朝廷内武卫,后以清宫勋劳,进封东武伯。之后领东莞相、荆州刺史,又加折冲将军。)(人物大致介绍完成,接下来是正文。)

② 突如其来的变故

凤凰元年(272年)八月,步阐受到了孙皓的征前往京城建业。但是,此时的孙皓已经表现出了暴君之相,粗暴骄盈、暴虐治国,又好酒色,猜忌嗜杀,而步阐一家自父亲步骘开始,经过兄长步协,再到他三人在西陵已有四十余年之久。步阐突然接到命令要他离开西陵,感到非常不安,害怕是自己有过失,又怕是有人在孙皓面前诬陷他,对自己不利。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这一年的九月,举城投降了西晋。为了表达诚意,他将兄长步协的两个儿子送到了晋国的首都洛阳当人质,而晋也投桃报李,封了他不少官职。这件事情对晋来说是个大机会,而对东吴而言,却是一个巨大的麻烦。(《三国志·张顾诸葛步传第七》凤皇元年,召(阐)为绕帐督。阐累世在西陵,卒被徵命,自以失职,又惧有谗祸,於是据城降晋。遣玑与弟璿诣洛阳为任,晋以阐为都督西陵诸军事、卫将军、仪同三司,加侍中,假节领交州牧,封宜都公)

在陆抗收到了消息以后,迅速的做出了反应,在当日就部署了各军,命令将军左奕、吾彦、蔡贡等直接挺进西陵,下令各军军营再加修坚固的围墙,自赤溪到故市,对内则围困步阐,对外则防止敌军。(抗闻之,日部分诸军,令将军左奕、吾彦、蔡贡等径赴西陵,敕军营更筑严围,自赤谿至故市,内以围阐,外以御寇),他的这一策划,让手下的一些将领并不理解。因此他自己做了一番解释,陆抗认为:“这座城池城墙坚固地势险要,城内粮草充裕,而且所修缮的防御工事和配置的防御器械,都是我以前详细规划安排的。现在我们反过来去攻打,既不能很快攻克,且北方救兵一定要赶来,敌人来后我们没有防备,则里外受敌,以什么抵抗他们呢?”(抗曰:“此城处势既固,粮谷又足,且所缮修备御之具,皆抗所宿规。今反身攻之,既非可卒克,且北救必至,至而无备,表里受难,何以御之?”) 但是还是有人不信服,为了让众人信服,他便让众人去攻打一时,结果正如他所预料的一样,因此再也没有什么反对的声音了,防御的围墙成功的得以完工。

而西晋一方,当然也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迅速的作出反应:《晋书·武帝纪》吴将陆抗攻阐,遣车骑将军羊祜帅众出江陵,荆州刺史杨肇迎阐于西陵,巴东监军徐胤击建平以救阐。

形势瞬间进入了白热化状态。这里简单谈一下兵力问题,从三国志上面来看,陆抗的兵力在三万左右:《三国志·陆抗传》“臣往在西陵,得涉逊迹,前乞精兵三万,而主者循常,未肯差赴。自步阐以后,益更损耗。而晋方面的兵力,很有可能在10万左右。但是,作为一个名将,陆抗成功的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③ 战

面对策应西陵的杨肇部:东吴诸将闻羊祜率五万晋军进至江陵,却请陆抗至江陵督战。但是,陆抗则以为:“江陵城池坚固兵力充足,没有什么担忧的。假如敌人攻占江陵,也一定防守不住,我们所受损失很小。但如果让西陵与敌人联结起来,则南山诸族夷人都将骚动扰乱,则我忧虑的事情,就不是一下子说得清楚的。我宁愿放弃江陵而奔赴西陵,何况江陵十分牢固!”遂奔赴西陵。(晋车骑将军羊祜率师向江陵,诸将咸以抗不宜上,抗曰:“江陵城固兵足,无所忧患。假令敌没江陵,必不能守,所损者小。如使西陵槃结,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则所忧虑,难可竟言也。吾宁弃江陵而赴西陵,况江陵牢固乎?”)

面对羊祜:江陵平坦广宽,道路通畅。陆抗便任命江陵督张咸作大堰以阻水,用以水淹敌军。羊祜却乘机欲用船运粮草往江陵,并扬言要破坏堰坝,以救步阐。陆抗也将计就计,命江陵督张咸毁坏堰坝,成功阻断了晋军水上粮道,而诸将却不解,以至屡谏不听。羊祜闻堰坝已毁,只得改用车运粮,延时费力,致主力不能速进。这一举措成功的拖延了晋朝的主力军的行军时间。

面对徐胤: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至建平。陆抗就命令张咸固守江陵城,派遣公安督孙遵于长江南岸机动,防备羊祜军南渡,水军督留虑、镇西将军朱琬拦截晋徐胤水军顺流东下。毕竟在水战方面,东吴并不怕西晋。而他自己则率大军凭据长围与杨肇对峙,以待战机。

④胜

陆抗的开局并不顺利,在刚刚对峙了以后不久,吴国的将军朱齐、营都督俞赞逃跑投降了杨肇。(将军朱乔、营都督俞赞亡诣肇。)但是,虽然形势对他不利,但是他还是迅速做出了反应,俞赞作为老办事人员,毕定知道军队的虚实底细,而作为降将,必定会将知道的全部说出来。因此,他料定明日杨肇一定会进攻营围中由夷兵防守的薄弱的地方。他同样也将计就计,当夜就撤换夷兵,全用吴军老将替代设防。次日,杨肇果然进攻原先夷兵的防守处,陆抗下令守军反击,箭石如雨下,杨肇兵卒死伤累累,形势就此逆转。(《三国志·陆抗传》抗曰:"赞军中旧吏,知吾虚实者,吾常虑夷兵素不简练,若敌攻围,必先此处。"即夜易夷民,皆以旧将充之。明日,肇果攻故夷兵处,抗命旋军击之,矢石雨下,肇众伤死者相属。)

到了十二月,杨肇计穷,想要乘夜逃走,陆抗本欲率众追击,但是因虑步阐出城袭击,遂擂鼓,佯作追击。杨肇大惧,丢弃铠甲溃逃,陆抗派轻兵追之,晋军惨败。(《三国志·陆抗传》:肇至经月,计屈夜遁。抗欲追之,而虑阐畜力项领,伺视间隙,兵不足分,于是但鸣鼓戒众,若将追者。肇众凶惧,悉解甲挺走,抗使轻兵蹑之,肇大破败,祜等皆引军还。)之后,陆抗转兵攻克西陵,俘杀步阐及其部属数十人,皆诛三族,其余胁从者数万被他赦免。一场大乱,就此平定。而羊祜,徐胤在杨大败后,也各自撤军。西陵之战,最终以东吴方的胜利而告终。

⑤结尾

此战之后,羊祜被贬为平南将军,杨肇则被贬为平民。而陆抗因功加拜都护。这场胜利成功的为东吴又续了数年的命,晋吴对弈的局面又延续了8年。在陆抗和羊祜都逝世后,公元279年,晋伐吴,东吴最终灭亡,三国归于一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西陵之战,是中国古代一场发生在三国时期,东吴与曹魏之间,围绕着长江沿岸重要战略要地西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展开的多次争夺战的统称。它并非一场孤立的战役,而是贯穿了东吴建国前后,乃至三国后期的一系列军事行动的总和。因此,要评价西陵之战,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分析其战略意义、双方的得失以及对三国大.............
  • 回答
    陆抗在西陵之战中的表现,堪称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一次教科书式的杰出指挥,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名优秀统帅的卓越才能。这场战役发生在公元279年,是三国末期吴国灭亡前夕的关键一战,也直接关系到晋朝统一天下的进程。虽然最终结果是吴国战败,但陆抗在战场上的表现仍然值得高度评价。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评价陆抗在西陵之.............
  • 回答
    谈到岳飞在淮西/柘皋之战中的表现,以及朝廷是否能因此定他的罪,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因为它涉及到军事战略、政治考量以及历史评价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得把时间线拨回到绍兴四年(1134年),这是岳飞第一次大规模在淮西用兵,著名的柘皋之战就发生在这个时期。当时,金朝扶持的伪齐政权占据了淮西地区,.............
  • 回答
    奔驰西安利之星事件中,奔驰品牌及其经销商利之星的公关表现,绝对算得上是近年来汽车行业公关领域的一个“经典反面教材”。如果要评价其公关能力,我想用“糟糕透顶”、“充满失误”、“反应迟钝且毫无章法”来形容都毫不为过。事件梳理与公关失误的起点:事件的导火索是消费者吴女士在利之星购买的奔驰新车,在尚未开出4.............
  • 回答
    评说“西部孔子”——谯周:一位被历史低估的儒者在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我们熟悉的总是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曹操、刘备、孙权,他们的谋略、武勇、政治手腕,如同烈火一样点燃了那个时代的舞台。然而,在那个英雄辈出的乱世之中,也活跃着一批以文才学问立足的士人,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功业,却以深邃的思想和渊博.............
  • 回答
    奔驰女车主与西安利之星销售高管的录音对话,可以说是一场备受瞩目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消费者权益维权事件中的关键证据,也是一个典型的关于消费者与商家之间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以及权力不对等问题的案例。 要评价这段录音,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对话的背景和核心内容: 背景: 事件起因于一位奔驰.............
  • 回答
    2020年,西亚北非地区迎来了“阿拉伯之春”十周年的节点。这场席卷了包括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以及巴林等多个国家的政治运动,无疑是21世纪初以来该地区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回望十年,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场影响深远但结局复杂的运动?这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动因、过程、成果与遗留问题,而不能简单地.............
  • 回答
    CCTV5《天下足球》的梅西专题《诺坎普之王》无疑是节目制作的一次成功尝试,它以一种深情且具有叙事性的方式,为广大中国球迷呈现了梅西在巴塞罗那的传奇生涯。要评价这个专题,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1. 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全面覆盖生涯重要节点: 《诺坎普之王》并非简单罗列梅西的进球和荣誉,.............
  • 回答
    评价中国官僚政治,需要深入剖析其历史渊源、运作机制、优势劣势,并将其置于全球视野下,与西方官僚政治进行对比。这并非一项简单的工作,因为官僚政治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多维的概念,在中国更是承载了千年传承的文化基因。中国官僚政治的特点与演变中国官僚政治的根基深植于其悠久的历史文明。自秦朝以来,“官僚制”作为一.............
  • 回答
    西晋时期的齐王司马攸,在历史上留下了令人称赞的印记,这并非偶然。纵观其一生,他身上的闪光点如同一颗颗璀璨的宝石,共同铸就了他备受推崇的评价。要详述其事迹,不妨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审视:一、早年展露的非凡才能与仁厚品德司马攸,作为晋文帝司马昭的第二个儿子,晋武帝司马炎的弟弟,本是宗室中的佼佼者。他从小就表.............
  • 回答
    评价西南交通大学代彬副教授的个人主页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并结合其可能的目的和目标受众来分析。由于我无法直接访问网页,我将基于一个典型的高校教师个人主页的常见构成要素和优秀实践来进行推测和评价。一、 整体印象与设计风格 专业性与学术感: 一个好的个人主页首先应该传达出教授的专业形象和学术严谨性。设.............
  • 回答
    西安在应对此次疫情(特指2021年底至2022年初的本土疫情)的表现,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其中既有值得肯定之处,也存在不少争议和不足。以下将从不同部门和层面的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总体评价:西安在这次疫情应对中,展现了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执行力,能够迅速采取封锁、核酸检测、隔离等措施,这在全球.............
  • 回答
    西安千亿国企人事调动:80后董事的背后逻辑与深层解读近日,一则关于西安某千亿级国企高层人事变动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位80后年轻干部被任命为公司董事。这则消息在坊间激起了不小的涟漪,有人惊叹于年轻力量的崛起,有人则带着审视的目光,试图探究其背后的动因与潜在影响。要全面评价这次人事调动,我们需要从.............
  • 回答
    关于西安地铁三号线事件,这确实是一起引发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的公共事件。要评价它,我们得从多个维度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结论。事件本身:一次暴露在公众视野下的“罗生门”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事件的大致脉络。大概是在2021年11月,西安地铁三号线上发生了一系列关于乘客穿着、行为规范的争议性事件。其.............
  • 回答
    西安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在高速发展和城市排名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新一线城市中稳居第六,在中国城市整体排名中也进入了前十。要评价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其背后的驱动力、优势以及可能存在的挑战。一、 西安高速发展及其在新一线城市和中国城市排名中的体现:首先,我们.............
  • 回答
    西南交通大学推出的经典阅读推荐书目,在高校的通识教育和人文素养培养方面,无疑是一项积极且具有意义的举措。要评价这份书目,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选书的广度与深度、思想的启蒙性与前沿性、实践的指导性与价值、以及在实际推行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与机遇。一、 选书的广度与深度:力求全面,兼顾学科与.............
  • 回答
    西藏惊现“希腊酒神银盘”:一桩考古界的“无头公案”与深远价值当古老的雪域高原展露出令人惊叹的考古发现时,其带来的震撼绝非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引发了无数历史学、考古学以及文化交流史领域的深度思考。其中,那件被冠以“希腊酒神银盘”之名的出土文物,更是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讨论,堪称中国考古界的一桩“无头.............
  • 回答
    周亚夫是西汉时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以其严谨的治军和耿直敢言的品格著称。他在汉文帝、汉景帝时期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平定七国之乱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评价周亚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杰出的军事才能与治军之道 军旅出身,战功卓著: 周亚夫的父亲周勃是西汉开国功臣,但他并没.............
  • 回答
    西属美洲的波旁改革:一次深刻的变革与复杂的遗产西属美洲的波旁改革,指的是18世纪下半叶,西班牙波旁王朝(特别是卡洛斯三世时期)在美洲殖民地推行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军事和社会改革措施。这些改革旨在重振西班牙帝国的活力,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殖民地的经济效益,并对抗欧洲其他强国的挑战。波旁改革对西属美洲产生.............
  • 回答
    评价西方的工会制度,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看。这玩意儿可不是一成不变的铁板一块,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各自的特色和演变。但总的来说,西方工会制度的核心,是站在劳动者一边,试图在雇主和雇员之间找到一个相对公平的平衡点。要说它好在哪儿,那得从几个方面入手:一、 劳动者权益的守护神:这是工会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